2025年11月15日
关注微信
微信关注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关注微信公众号

手机访问
手机访问二维码

扫二维码访问,或在手机浏览器中输入:
www.cdhao.com

返回
详情
当前位置:成都号 > 成都落户资讯 >关于胁痛是什么意思的信息

关于胁痛是什么意思的信息

来源:成都号 2023.01.26 02:18:35 阅读:13次

这个字的读音和意思是什么?

厥 #jué

【释义】①失去知觉,不省人事;晕倒:昏厥|惊厥。②其;他的:厥父|大放厥词。

===================关于这个字的更多的信息=================

厥 名

(形声。从厂,欮声。本义:石块) 同本义

厥,发石也。――《说文》

相柳之所,抵厥为泽溪。――《山海经·海外北经》

荧惑厥弛。――《汉书·李寻传》

和之璧,井里之厥也,玉人琢之,为天子宝。――《荀子》

厥 动

病名。指突然昏倒、手足逆冷等症

凝于足者为厥。――《素问·六节藏象论》。注:“谓足逆冷也。”

又如:厥冷(指突然晕倒或手足逆冷);厥逆(指突然晕倒或手足厥冷;久久的头痛)

“蹶”的古字。摔倒;挫败

磕头;触碰

若崩厥角稽首。――《

厥jué

⒈气闭,昏倒:昏~。痰~。

⒉代词。他的,那个:~父。~后。~身。大放~词。

⒊乃,就:左丘失明,~有《国语》(左丘:左丘明)。

①上逆,气逆。《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寒则厥,厥则腹满,死。”王冰注:“厥,谓气逆。”

②指四肢寒冷的一种病证。《素问·热论》:“三日则少阳与厥阴俱病,则耳聋、囊缩而厥。”

③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手足僵冷一类的病证。《素问·厥论》:“帝曰:厥或令人腹满,或令人暴不知人,或至半日远至一日乃知人者何也?岐伯曰:阴气盛于上则下虚,下虚则腹胀满,阳气盛于上则下气重上而邪气逆,逆则阳气乱,阳气乱则不知人也。”

④特指“肝痹”,主要症见胁痛,食入腹即吐。《素问·玉机真脏论》:“肺即传而行之肝?病名曰肝痹,一名曰厥,胁痛出食。”

⑤指癃证之危重者。主要症见小便次数多,或身热、喘息,人迎脉躁或太阴脉细如发等。《素问·奇病论》:“有癃者,一日数十溲,此不足也。身热如炭,颈膺如格,人迎躁盛,喘息气逆,此有余也。太阴脉微细如发者,此不足也……病名曰厥,死不治。”

⑥特指足逆冷之证。《素问·五脏生成篇》:“(血)凝于足者为厥。”王冰注:厥,谓足逆冷。

⑦乃。见“厥绝”。

胁肋在什么位置

胁肋又称肋骨,位于侧胸部,指腋部以下至十二骨部分,两侧下胸肋及肋缘部。

肋骨是一种弧形小骨,一端连于躯干部脊椎骨的两侧,路体壁向展面弯曲,另一端呈游肉状态或连于胸部中央的胸骨上。

市端与脊椎骨相连,股端游离而在高等的脊椎动物中,肋骨的腹端和胸骨相连,共同构成胸席。胸席既可保护心脏、肺,又可加强呼吸的机能。

扩展资料:

肋骨的功能主要是支持体壁,保护内脏,在爬行动物、鸟纲和哺乳动物并有协助呼吸的作用。

胸骨位于胸区腹中线,是陆生四足动物所特有的结构。胸骨的功能是支持和增强体壁,帮助保护胸腔内脏和为前肢肌提供附着,爬行动物以上的脊椎动物,胸骨还有协助肺呼吸的作用。

初形成的肋骨为软骨,以后全部或部分骨化变成硬骨。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的肋骨在腹部与胸骨相接的一端不骨化。每一椎骨一般都有1对肋骨,通常胸部肋骨发达,其他部分退化,残迹常在颈椎及荐椎上看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胁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肋骨

得了迁延性肝炎,吃点什么药好呢?

 海陵名老中医徐寅副主任医师行医四十余载,临床经验丰富,尤擅治疗脾胃肝胆疾病,余有幸侍诊于侧,获益匪浅。现仅就徐老运用疏肝利胆、健脾中和、清热解毒法治疗慢性迁延性肝炎经验作一简介:

1、慢性迁延性肝炎之因 (肝郁脾虚,湿毒阻遏,正虚邪恋)

慢性迁延性肝炎隶祖祖国医学“胁痛”、“黄疸”、“积聚”、“膨胀”范畴,其病机复杂,病程缠绵。

徐老认为,本病初始由于内有湿阻,外感湿热毒邪阻遏气机,升降失常,以致肝郁气滞,肝络血运受阻而成瘀。湿热瘀毒互结,日久正气受损,免疫调节功能下降,机体无力抗邪外出,故病情缠绵难愈。肝病传脾,脾失健运,湿浊内停,久则生痰,痰瘀互结,则肝脾肿大遂生。因此,湿毒之邪是本病的主要成因,肝郁脾虚、正虚邪恋则是本病的病变基础。

2、 慢性迁延性肝炎之治、 (疏肝利胆,健脾和中,解毒清热)

徐老积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疏肝利胆丶`健脾和中丶清热解毒 的基本方:柴胡、桔壳、白芍、当参、白术、茯苓、茵陈、黄苓、薏苡仁、谷麦芽、甘草。此方为小柴胡汤、茵陈蒿汤、异功效、四逆散等复方组成。方用四逆散疏肝解郁,四君子益气健脾,苡仁、谷麦芽消食和中,茵陈、黄苓清热解毒退黄。随证加减:热毒雍盛者,加山栀、蒲公英、石打穿、半枝莲、半边莲;气滞血瘀者加丹参、川芎、橘络皮、生卷柏、赤白芍;脾胃虚弱者加木瓜、黄苓、砂仁、苡仁山药、山楂、白扁豆、芡实;肝肾阴虚者加太子参、枸杞子、沙参、山萸肉、天门冬、桑椹子、女贞子、旱莲子草。

3、 用药特点

3.1 顾护脾胃,贯彻始终、 徐老认为:慢性迁延性肝炎,无论其病因为湿热、毒、淤或证虚属实,治疗以清利肝胆为前提,均须刻刻不忘顾护脾胃。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气健运,既可杜肝木之乘,又可滋养肝木,而遂其疏泄条达之能,有利于肝病的恢复。临床常见于肝病患者,如脾胃功能正常,则疗效较高,疗程缩短,病情缓解或恢复得快,如脾胃功能差,则疗效较慢;疗程长,病情缓解或恢复就慢。故在治疗慢性肝炎时,必须遵循“见肝病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旨,加用健脾和胃药以消除恶心、呕吐、腹胀、食少等消化道症状。常用方剂多选七味白术散、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等,用药有白术、茯苓、薏苡仁、陈皮、砂仁、紫苏梗、鸡内金、焦山楂、麦谷芽、神曲等。同时徐老在治疗本病处方用药时最忌使用损伤脾胃之品,如需清热解毒时多选用性味甘寒之品,不用大剂或毫久用寒苦之属,化湿时以甘淡渗湿为主,不选用或久用苦辛湿温燥之品,以免耗伤脾胃之阴气,调补脾胃时多用性味甘平之品,不用滋腻厚味之峻补药,以免助湿生满,阻碍肝气之疏泄。

3.2 结合现代医学检测结果及药理研究灵活用药、 徐老治疗慢性迁延性肝炎时,重视现代医学检测结果,并结合现代药理研究,指导临床用药。如抗乙型肝炎病毒方面,虚证常选用黄芪、人参、党参、生薏苡仁、银花藤、枸杞子等;实证常选用柴胡、半支莲、丹参等;黄疸较重,偏于湿热者选用茵陈、青黛、山栀、黄苓等;偏于血热者选用丹参、赤芍、丹皮、紫草等;降转氨酶等方面,湿热毒邪较盛,选用蒲公英、黄苓、垂盆草、石打穿等;兼血淤者选用丹参、赤芍、丹皮、白芍;肝肾亏虚者选用五味子枸杞子、白芍、茯苓、天门冬、木瓜、山萸肉、龟版、鳖甲;对血清白蛋白降地、巴戟天、龟版胶、白术、茯苓等;抗肝纤维化方面多选用丹参、赤芍、银柴胡、郁金、丝瓜络、橘络、片姜黄、木瓜、路路通、生卷柏、芦荟、乳峰等。

4、 病案举例

例1. 于某,男,34岁,农民。1996年发现乙肝,两对半小三阳,今年6月4日在当地医院检查肝功能,转氨酶125U/L。刻下:右上腹间歇性隐痛,全身乏力,食欲不振,便溏,舌质微红,苔薄黄,脉细滑。体检:神清,精神萎,心肺( ― )肝脾肋下未及,腹平软无压痛和反跳痛。中医诊断:胁痛(脾胃虚弱)。治拟健脾柔肝和中,清利湿热。处方:茵陈15g,柴胡6g,石见穿15g,生苡仁15g,茯苓10g,炒白术10g。甘草5g,丹参12g,炒黄苓4g,谷麦芽(各)15g,半枝莲12g。7剂。

初服后,胁痛、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均有好转,效不更方,原方再服21剂后,症状消失,查肝功能,转氨酸均至正常值范围。

例2. 高某,男,30岁,工人。1997年发现两对半小三阳,肝功能正常。刻下:胁痛时作时止,全身乏力,面色暗滞,食纳尚可,便溏,舌边尖瘀点、苔薄黄腻,脉弦数。体检:神清,精神不振,转氨酶250U/L,中医诊断:胁痛(气滞血瘀)。治拟疏肝利胆,活血化瘀。处方:柴胡4g,茵陈12g,赤白芍(各)10g,生苡仁15g,谷麦芽(各)15g,鸡内金10g,甘草5g。服药21剂后,褚症大减,查肝功能,转氨酶降至95U/L,继服2个月,查肝功能恢复正常。

5、结语

徐老认为慢性迁延性肝炎特点是肝郁脾虚,湿毒阻遏,正虚邪恋,治疗应以疏肝利胆、健脾中和、清热解毒为大法,肝、胆、脾、胃同治,脾气奸运,肝气条达,则湿热邪易法。

推荐阅读:
微信搜索: 微信搜索【成都生活猫】公众号,关注后对话框回复关键词【交通】, 即可获取相关办理信息,如有最新的政策信息我们也会第一时间在此更新。还有更多成都本地办事指南、每日成都热点资讯等你解锁!

责任声明:凡注明“来源:成都号”的文章均由成都号整理,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如本网内容涉及版权、隐私等权利问题,请相关权利人及时在线反馈给成都号,本网承诺会及时处理。

反馈
内容过时 未解决问题 文章侵权 排版错乱 内容有误 其他错误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