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施肥。每亩用30~40公斤氮磷钾(15~15~15)硫酸钾复合肥做基肥。幼苗2~3片真叶时每亩施8~10公斤尿素以促苗。开花前的花蕾期每亩施25~30公斤氮磷钾(15~15~15)硫酸钾或硝硫基或纯硫基复合肥加10~15公斤硫酸钾以促荚。

花生底肥建议使用腐熟的农家肥或者有机肥为主,搭配化肥使用。每亩施用优质有机肥1~2吨,过磷酸钙10~15千克;硫酸钾每亩用量为5~10千克。既然决定一次性施肥,就要用市场供应的高浓度硫酸钾型复合肥,这个是花生专用。总含量是45个,其中氮磷钾含量比是14:16:15,磷钾素含量偏高,氮素偏低,比较符合花生生长期的肥素需求。花生是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油料作物,在大家的认知中,像大姜,地瓜,土豆等地下结果的作物,对钾肥是非常喜欢的,因此大家都比较喜欢用高钾肥,如高钾复合肥,硫酸钾等。
尤其是扣地膜的,底肥施足后,以后基本就不再追施肥料了。有时在生长期再结合防治病虫害时,再配以微肥如“磷酸二氢钾”、“窝窝丰”等。效果更好。花生也是豆科植物,有人叫它长生果,原产于南美洲地带,在十六世纪传入我国,现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种植,我国的山东,辽东半岛,黄淮河地区是花生的主产区,结合播前整地,均匀撒施,耙匀后播种。花生播种时,用根瘤菌剂拌种可增加有效根瘤菌。也可用0.2-0.3%钼酸铵或0.01-0.1%硼酸水溶液拌种或浸种,可补充花生所需的微量元素。
很多花生种植用地沙性不够好,但勉强也能种植,这就需要进行简单人工土壤改良,最好的方法就是长期的使用有机发酵肥。花生开花,松针,结荚在土壤中,所以没有追肥这一说。开沟追肥会伤到幼果。灌溉时使用冲施肥,成本比较大。喷施微肥是可以的,硼砂,磷酸二氢钾都不错。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是非,要包括基肥、种肥和追肥等多种形态。要想获得高产花生,对于肥力的需求量是很大的。
可以的,硫酸钾复合肥适用于各种作物,其中包括有小麦、水稻、玉米、花生等农作物。
硫酸钾型复合肥采用氯化钾低温转化、化学合成、喷浆造料工艺生产而成,稳定性好,除含有植物必需的N、P、K三大主要营养元素外,还含有S、Ca、Mg、Zn、Fe、Cu等中微量元素。此种肥料适合于各种经济作物,特别是忌氯作物。硫酸钾型复合肥的主要成分有 MAP (磷酸一铵) DAP(磷酸二铵),硫酸铵(主要是低温转化富余的硫酸与气氨中和所得)。 硫酸钾 、尿素等其他还有一些少量的杂质如硫酸钙、磷酸的铁、铝、镁等盐以及微量未反应完全的氯化钾。
施用方法
硫酸钾为化学中性、生理酸性肥料,广泛地适用于各类土壤和各种作物,特别是忌氯化物,硫酸钾替代氯化钾,成为良好的钾肥。其具体使用方法主要有:
1、可用作基肥。旱田用硫酸钾作基肥时,一定要深施覆土,以减少钾的晶体固定,并利于作物根系吸收,提高利用率。
2、用作追肥。由于钾在土壤中移动性较小,应集中条施或穴施到根系较密集的土层,以促进吸收。
3、可用作种肥和根外追肥。作种肥亩用量1.5~2.5 公斤,也可配制成2%~3%的溶液,作根外追肥。
注意事项
使用硫酸钾复合肥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水田等还原性较强的土壤上,硫酸钾不及氯化钾,主要缺点是易产生硫化氢的毒害。
2、硫酸钾复合肥价格比氯化钾贵,在一般情况下,除忌氯作物外,能用氯化钾的就不要用硫酸钾。
3、对十字花科作物等需硫较多的作物,效果较好,应优先分配使用。
从适用范围看,硫酸钾型复合肥的应用面要远广于氯化钾型复合肥,也就是说如果两者价位方面没有差异的话,恐怕市场上也就没有氯化钾型复合肥的什么事了。然而也正是两者之间。
首先说得益于农药农资店老板的推荐,其实这是一个让我们每一位种地的农民朋友都无法回避的事实!既我们买农药化肥和种子的时候,指导我们选择的大都是农药农资店的老板!既然在硫酸钾和氯化钾上做出选择,就要先了解一下两种肥料的特性,我们知道氯化钾主要成份就是盐,如果大量使用就会引起土壤盐碱量增加,如果土壤当中盐碱量增加,直接的结我们在播种花生之前,一般都是先施下肥料,如含钾较高的三元复合肥,草木灰等。大家一般都会选择硫酸钾型复合肥,而一般不用含氯的复合肥。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硫酸钾呢,可适用于各种土壤,但在酸性土壤中施用时,应配合施用石灰、草木灰等碱性肥料降低土壤酸性。同时需注意,硫酸钾适用于旱田,而不适用于水田。在石灰性土壤中,硫对于花生而言,其实其属于耐氯和忌氯之间的那种农作物,这类农作物其实也并非不能使用氯化钾,但是如果大量使用氯化钾的话,还是会对花生品质造成一定的影响的,比如说表皮硫酸钾复合肥比氯化钾复合肥要贵一些。单从花生产量上说,同样用一百斤肥料,两者差别不大。但是氯化钾容易板结土地,建议使用硫酸钾肥搭配有机肥。花生是不忌氯作物,原则上硫酸钾,氯化钾都可以。使用哪种钾肥,看你的土壤还确定。如果你是盐碱地,选用硫酸钾。如果你是石灰岩地选用氯化钾。其他的地质,我觉得要求不。
责任声明:凡注明“来源:成都号”的文章均由成都号整理,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如本网内容涉及版权、隐私等权利问题,请相关权利人及时在线反馈给成都号,本网承诺会及时处理。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了解更多成都本地办事、民生热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成都号
cdmao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