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外国语大学 成都大学 总共有2个校区,分别为成都校区、宜宾校区。
一、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大学总共有几个校区
成都校区: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青城山镇高尔夫大道367号
宜宾校区:四川省宜宾市三江新区大学城路三段216号
二、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大学简介
四川外国语大学 成都大学 是由国家教育部批准建立、按照新机制和新模式运行的本科层次普通高校。作为四川省唯一专业外语院校,学校继承和发扬 四川外国语大学 的优良办学传统,以塑造学生的美好未来为使命,用无私的灵魂点燃青春的灵魂,践行用心血筑就学生的成长之路为宗旨,崇尚学生的成才是我们最高的价值标准,以培养市场最具核心竞争力的优秀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致力于建设中国顶尖民办应用型特色大学。
学校设有12个二级学院,形成了以外语学科为主,文学、经济、管理、艺术、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学校开设有英语、日语、德语、西班牙语、法语、葡萄牙语、朝鲜语(韩语)、俄语、越南语、泰语、意大利语、阿拉伯语、波兰语、捷克语、匈牙利语、马来语等16个外语专业和翻译、商务英语、汉语国际教育、新闻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会展经济与管理、汉语言文学、学前教育、电子商务、体育运营与管理、高尔夫球运动与管理、酒店管理、商务日语、休闲体育、播音与主持艺术、民航空中安全保卫等与外语相关的本专科专业48个,面向全国27个省(市、区)招生。
学校创建于2000年,建有成都和宜宾二个校区,学校成都校区坐落于著名的世界风景文化名胜区成都市都江堰青城山麓,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空气清新,校内园林景点纷呈,湖光水色相映。宜宾校区位于宜宾市国家级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处宜宾市“大学城”核心区域,地理位置优越,2020年正式投入使用。
一、成都大学有几个校区
成都大学只有1个校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外东十陵镇,该校是四川省和成都市共建的综合性大学、成都市重点建设大学,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高校。
二、成都大学简介
成都大学1978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是四川省和成都市共建的综合性大学,成都市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拥有百年历史的三级甲等综合附属医院,国家级抗生素研发基地的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学校具有学士、硕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实践基地。学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高校、四川省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
建校40年来,学校扎根成都、立足四川、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紧随国家及区域特别是成都重大发展战略,锐意改革,快速发展。秉承“自爱、自修、自尊、自强”的成大校训,“求真务实、自强不息”的成大精神,“雅成大德、恒成大器”的成大校风,“学会学习、读懂生活”的成大学风,“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审美、创新三位一体”的大学文化,围绕高水平城市型综合大学办学定位,实施“人才战略、特色战略和国际化战略”三大发展战略,着力“校城融合、开放协同、区域应用”的人才培养特色,学校已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十五余万各类人才。
区位条件 学校位于国家中心城市成都,中国高等教育“西三角”新布局链接点,发展区位条件优势明显。学校毗邻3万余亩青龙湖湿地公园,环境优美,地铁4号线设成都大学站,交通便利。学校校舍建筑面积76.52万平方米,其中教学科研行政用房面积43.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3亿元,图书馆纸质图书总量220余万册。拥有三甲综合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和成大附中、附小、附幼。体育场馆设施先进,功能完备。正在建设4.5万平方米的国际教育交流中心、附属小学以及近20万平米的中国—东盟艺术学院新园区和新华三IT学院。
学科专业 学校围绕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核心素养、科技发展、产业进步需求,科学规划设置学科专业,不断促进学科专业间融合。目前设立艺术学、文学、管理学、教育学、经济学、法学、工学、医学、理学、农学10个学科门类,59个本科专业,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类别)9个,二级学科(领域)24个,建有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师资队伍 学校以“四有”教师为标准,持续加大优秀人才引进力度,完善教师管理和发展机制,弘扬高尚师德,持续激发教师专业发展活力。现有专任教师1200余人,其中正高职称182人,副高职称430人,博士408人。学校名誉校长为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樊代明院士,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专家10余人。有中国高被引学者1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其后备人选34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6人,四川省教学名师3人,四川省“”专家8人。特聘诺贝尔奖获得者、院士等十位高端人才为名誉院长,特聘新西兰院士(皇家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1人,特聘*3人,特聘国家千人专家、*专家、博导/教授30余人,特聘高端外国专家30余人,特聘研究员(副研究员)70余人。
人才培养 学校围绕适应在新技术环绕下成长起来的21世纪学习者需求,树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加大教学改革,建设更加开放灵活课程体系和学习支持体系,不断推动从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和支撑学生朝着广泛、深入、艰巨的学习目标迈进。学校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21930人,在校研究生近900人,留学生近600人。学校生源质量不断提升,11个专业在四川省本科一批次招生。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通过中国教育专业认证,有国家级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卓越计划试点专业7个,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38个,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81项;有省级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卓越计划试点专业、应用型示范专业25个,精品课程(精品开放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40门,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教学团队4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75项。近两届获得四川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5项。近五年,学生获得国家级学科竞赛奖励661项,省级1072项。毕业生平均就业率95%以上,连续获评“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学校建有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张澜学院,创新创业学院是全国首批“斯坦福创新创业课程实验中心”,获批国家众创空间。学校位列2018中国公办高校创业竞争力排行榜第115位。
成都大学 总共有1个校区,即校本部校区,该校是改革开放后首批地方城市主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一、成都大学总共有几个校区
成都大学 总共有1个校区,地址是四川省成都市成洛大道2025号。
二、成都大学简介
成都大学 创建于1978年,是改革开放后首批地方城市主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办学体制,是四川省、成都市重点建设大学,是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运动员村承办大学。学校历经多次合校,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6年的公立四川优级选科师范学堂和1911年的公立四川省城女子师范学堂,现拥有百年历史的三级甲等综合附属医院,国家级抗生素研发基地的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具有学士、硕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实践基地,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高校、教育部“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立项单位、四川省博士建设单位递进培育计划“优先培育”类建设单位。
学校始终以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为己任,秉承“自爱、自修、自尊、自强”的校训,弘扬“求真务实、自强不息”的成大精神,坚持“雅成大德、恒成大器”的育人理念和“扎根成都、面向世界、服务社会”的服务定位,坚持内涵发展、改革创新、质量提升,着力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提供优质社会服务和推动文化传承创新。2022年度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 大学排名 中,学校首次进入全国百强高校,国内位列第77名,位居全球高校1001—1200位;2022年度泰晤士高等教育亚洲 大学排名 中,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86-92位,亚洲第351-400位。
学科专业 现设有艺术学、文学、管理学、教育学、经济学、法学、工学、医学、理学、农学10个学科门类,69个本科专业。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6个,建有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7个专业进入教育部“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立项,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5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2个。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4个,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7个;省级应用型示范专业4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2个;自动化等4个专业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工程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药学学科2019年入选校友会评选的中国高水平学科,位列全省第二。2022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临床与健康学科全球位列第601+名,工程类学科全球位列第801-1000名;2022年泰晤士高等教育第三版中国学科评级中,7个学科上榜。
师资队伍 现有专任教师1600余人,正高及副高职称教师近800人,博士教师近800人,博士生导师30余人,硕士研究生导师700余人。特聘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代明为名誉校长,有国家杰青、*、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20余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省突出贡献优秀专家等90余人。特聘两院院士3人、欧洲院士2人,特聘*、国家杰青等40人,特聘高端外国专家近30余人,特聘研究员(副研究员)100余人。

责任声明:凡注明“来源:成都号”的文章均由成都号整理,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如本网内容涉及版权、隐私等权利问题,请相关权利人及时在线反馈给成都号,本网承诺会及时处理。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了解更多成都本地办事、民生热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成都号
cdmao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