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6日
关注微信
微信关注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关注微信公众号

手机访问
手机访问二维码

扫二维码访问,或在手机浏览器中输入:
www.cdhao.com

返回
详情
当前位置:成都号 > 成都落户资讯 >大泽山化肥(山东大泽化工有限公司天眼查)

大泽山化肥(山东大泽化工有限公司天眼查)

来源:成都号 2023.01.28 20:30:03 阅读:13次

酒品真的能体现人品吗?

酒品即人品”是我们在应酬交际过程中时常听见的一句话,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怎么来。从一个人的酒品中判断其人品,一般都是靠感觉。

酒品看人品一:酣睡型

喝醉了就睡觉,没什么其他的行为。这种人属于知足常乐的类型,对于生活比较满足,没有太大的理想抱负,生活比较安稳。

酒品看人品二:狂躁型

喝完酒十分暴躁,打人,摔东西。这种人就是属于平时看起来容易相处,但是积压了很多的负面情绪,喝酒之后控制不住发泄出来。建议少与这种人打交道,比较阴沉,小心思比较多。

酒品看人品三:兴奋型

喝完酒比较激动,兴奋,具体表现为手舞足蹈,唱歌跳舞。这种人性格比较活泼,没什么心机,容易与人相处,慷慨大方,热爱生活,是做朋友的不二选择。

酒品看人品四:诉苦型

一喝酒之后就对你诉苦,恨不得把自己的不满都说出来,听得你不厌其烦。这种就是平时比较内向,喝了酒就打开了心扉,把自己平时不想说不敢说的全部说出来。与这种相处要注意别再不经意间得罪了她,否则会记恨你很久。

酒品看人品五:苦闷型

喝完酒之后一个人坐在角落独自悲伤,生闷气,别人问他怎么了什么也不说。这种就是平时生活态度比较消极,经常会有一种自卑感,感觉自己什么都做不好,却也不努力,怨天尤人。

酒品看人品六:装醉型

明明没有喝醉,却装醉,这种就是典型的比较虚伪的人,表里不一,经常爱贪一些小便宜,最好别与这样的人打交道,不然会被坑的很惨。

青岛市地下水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途径

袁西龙

(青岛地质工程勘察院,青岛266071)

作者简介:袁西龙(1964—),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和计算机技术应用研究。

摘要:山东省青岛市是一个水资源较贫乏的地区,地下水资源分布不均,本文通过对青岛市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历史、现状,以及由于地下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的发生、发展、动态变化、采取的治理对策等,总结地下水资源开发保护的一般规律,同时介绍海水入侵区地下水用于海洋水产养殖、城镇建筑区地下水用于地温空调等利用领域;以及在含水层透水性较差的裂隙水、含水层厚度较小的坡洪积区和花岗岩风化带增大单井出水量取水技术方法。

关键词:青岛市;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地下水取水技术

青岛市地处山东半岛的西南部,东南濒黄海,周边与威海、烟台、潍坊接壤。青岛市是一个水资源较贫乏的地区,人均占有可利用水资源量为170m3,占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4;同时青岛市经济发展迅速,对水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增源与节流并重,是缓解青岛市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

1 水文地质概况

青岛市地貌类型以低山丘陵、剥蚀-堆积准平原为主,并间有山间谷地、山前冲洪积平原,局部为中山(崂山)。根据不同地貌、水文地质特征将该区划分为三个水文地质区:①胶北低山丘陵水文地质区、②胶莱盆地水文地质区、③胶南-崂山中低山丘陵水文地质区(图1)。地下水类型有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喷出岩类孔洞裂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及块状、层状岩类裂隙水。①松散岩类孔隙水是青岛市集中供水的主要含水岩组,主要分布于大沽河、白沙河-城阳河、白马-吉利河、王戈庄河、洋河、周疃河、张村-李村河等大小河流中下游河谷平原和大泽山西南侧山前平原,含水岩组主要由第四系冲积、冲洪积层不同粒径的砂及砂砾石组成,厚度一般5~15m,单井出水量可达1000m3/d以上,其中大沽河、白沙河-城阳河下游河谷平原地下水为青岛市重要供水水源地,其可采资源量分别为7951×104m3/a、2367.6×104m3/a。②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含水岩组主要分布于平度、莱西,胶南王台也有少量分布,含水岩组为粉子山群中的大理岩,裂隙比较发育,深度一般限于100m以内,含较丰富的岩溶裂隙水,特别在构造及地貌条件有利地段,富水性强,单井出水量500~1000m3/d,水质良好。但因分布面积过小,供水局限性较大。③喷出岩类孔洞裂隙水含水岩组主要分布于即墨、胶州、莱西、城阳境内,含水岩组为青山群和王氏群中的玄武岩类,孔洞和裂隙比较发育,深度一般为30~50m,富水性较强,单井出水量为500~1000m3/d,且水质良好,可形成小的水源地为局部地区供水。④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含水岩组主要分布于胶州、即墨、莱西等地,含水岩组为白垩系莱阳群、王氏群砂岩、砂页岩及凝灰质砂页岩,由于其孔隙和裂隙均不发育,透水性、富水性均很弱,单井出水量一般小于50m3/d。⑤块状、层状岩类裂隙水含水岩组主要分布于崂山、大泽山及胶南大片地区,含水岩组为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片麻岩、变粒岩、片岩等。风化带深度一般不超过30m,富水性弱,单井出水量小于30m3/d,局部构造裂隙密集带比较富水,单井出水量可大于100m3/d,最大可达500m3/d,但分布极不均匀,仅能为局部供水。

图1 青岛市水文地质分区略图

2 地下水资源开发及主要环境地质问题

2.1 地下水资源开发历史与现状

青岛市地下水作为城镇集中供水水源始于1920年,白沙河-城阳河下游最先作为青岛市供水水源地,至新中国成立初期日供水能力达3.0×104m3/d;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受经济技术水平的制约,地下水资源的开采量增长缓慢,到70年代后期,工农业发展加快,地下水资源的开采量也迅速增加,地下水资源的采补出现了负均衡,水位持续下降,80年代中期,大沽河、白沙河-城阳河水源地等区段均出现地下水降落漏斗,相继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海(咸)水,90年代后期,通过减少地下水开采量,修建海水入侵截渗墙、河道内修建橡胶滚水坝拦蓄地表水以增加地下水补给量等一系列措施,海水入侵得到了有效控制。青岛地区多年平均地下水可采资源量为6.3436×108m3/a,2002年天然补给资源量为5.0586×108m3,2002年地下水实际开采量6.1098×108m3,占总淡水供水量的54.17%,1989年开采量为历史最高值,达6.78×108m3,1999年开采量为近年最低值,为5.38×108m3。青岛地区多年开采实践基本反映了区内地下水的开采水平和调蓄能力,可看出青岛地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基本为采补平衡,但由于城乡布局差异和需水量不同,一些地区开采量过大,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同时有些地区开采量较小,仅有少量用于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地下水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开发。

2.2 地下水资源开发有关的环境地质问题

2.2.1 海水入侵

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在多数富水地段地下水资源均出现超量开采,出现地下水降落漏斗,在各河流下游近海地段,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海水入侵。最严重的是在80年代中期,海(咸)水入侵导致大批机井报废,粮田荒芜,水质恶化;90年代后入侵区附近开采量大幅度减少,降水量较80年代增多,使地下水位有不同程度回升,部分漏斗平复,海(咸)水入侵势头得到减缓,入侵面积略有退缩。2002年为特枯年,部分地区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入侵面积又有所扩大。目前青岛市海(咸)水入侵主要发生在大沽河下游、白沙河-城阳河下游、洋河下游、黄岛辛安、平度新河-灰埠一带,2002年6月各地入侵面积见表1。

表1 2002年6月青岛市海(咸)水入侵现状分布面积

2.2.2 水质污染

工业的快速发展,使城镇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排放量加大,农业的发展,使农药、化肥的施用量也不断加大,在污水处理技术、设施、有关法律尚不完善的时期,河流遭到了严重的污染,而受污染河水补给地下水,造成地下水质的污染。区内地下水水质超标的指标主要有

矿化度、硬度、酚、锰等项,其中

超标现象较普遍,局部超标数十倍,典型的受污染地下水主要阴离子构成如图2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

含量25%,已达到参加水化学类型定名的标准。

图2 大沽河水源地受污染地下水主要阴离子组成饼图

除工业废水污染外农业污染更是不可忽视,地下水

污染与农业面状污染关系密切,2000年青岛地区耕地面积为54.6万公顷,农药施用总量达7451吨,平均每公顷使用农药18.7公斤。化肥施用总量为34.2万吨,平均每公顷耕地施用化肥量为681.2公斤。这些化肥农药部分被作物吸收,部分分解或化合,剩余部分将随降雨补给到地下水中。长期过量和不合理施用化肥造成的主要环境问题表现在:一是通过地表径流污染水体,使河流、水库等水体富营养化;二是渗入地下造成地下水污染,导致硝酸盐超标;三是污染土壤,使土壤有机质降低,影响土壤的理化性状和肥力。

3 地下水资源保护及环境地质问题的治理对策

针对地下水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关部门经过勘查、研究,提出并实施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3.1 海水入侵的治理

3.1.1 地下截渗墙

为了保护大沽河水源地,增加大沽河水源地的可采资源量,经过1985~1986年的大沽河水源地供水水文地质勘察和1990年大沽河地下水库勘查工作,于1997~1998年由青岛市政府投资兴建了大沽河水源地小麻湾截渗墙工程,截渗墙全长14.2km,采用连续摆喷法,摆喷深度到达含水层底板,从而截断了墙下游海(咸)水的倒灌,使海(咸)水的入侵现象得到遏制,为更好地发挥好大沽河水源地的供水能力提供了工程措施保障。2001年又开展了白沙河下游兴建地下截渗墙的可行性研究工作。

3.1.2 河道下游修建橡胶滚水坝

白沙河-城阳河下游水源地在发生海水入侵的20世纪80年代,即开展了海水入侵的专项水文地质调查工作,其后在白沙河河道兴建了多处橡胶滚水坝,拦蓄河水,增加地下水补给量,并且相应调减地下水开采量,使地下水降落漏斗逐渐缩小,有效减缓了海水入侵的速度。另外大沽河、王戈庄河、洋河等河道上均修建有拦蓄河水的橡胶滚水坝,起到了对地下水的人工补源作用。

3.1.3 河道下游修建(防潮溯河倒灌)拦水闸

当风暴潮、大潮到来时,在河口未有阻水构筑物的情况下,海水会顺河上溯,并补给地下水,这也是造成海水入侵的另一原因,在海水顺河上溯严重的河口,选择适当位置兴建了拦水闸,既可阻挡海水,又可拦蓄淡水,增加地下淡水的补给量,对防止海水入侵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另应禁止河床挖砂,以免降低河床,导致海水上溯距离加大,防止覆盖层破坏而加大海水入渗速度。

3.2 地下水污染的治理

3.2.1 通过立法手段建立水源地保护区

青岛市通过立法手段,颁布实施了《青岛市生活饮用水源环境保护条例》,条例规定已划定和公布的生活用水水源地受到法律的保护,并且明确禁止了排放、堆放、建设等有关的七种行为;首次公布的地下水源保护区有11处,分别有大沽河、即墨武旗埠、即墨东关、即墨东障、即墨马山、平度云山丈岭、胶州店子河、胶南巨洋河、城阳白沙河、胶州北关玄武岩区,保护区设有明确的地理界线和标志,使保护水源有了法律依据,对保护地下水源起到积极的作用。

3.2.2 污染源治理

自1998年开始,青岛市通过制订相关法规,重点对大沽河流域进行了污染源治理,对河道两岸27家重点废水超标排放企业进行限期治理,并对16家企业进行了关停并转,取缔小型采选矿点540个,目前,已建立日处理污水能力5×104m3/d的污水处理厂6座,在上述措施的治理下,大沽河、白沙河等河流水质有了明显好转,地下水污染程度减轻,但距根治污染、恢复地下水质尚有很大的距离。

4 不同水质的地下水资源应用于不同的产业或领域

4.1 海水入侵区地下咸水资源开发用于水产养殖

青岛市具有730 km的海岸线,海产品丰富,海洋水产养殖业发达,以往海洋水产养殖业主要利用海水,但海水随不同季节水温有较大的变化,水温对海产养殖特别是海产育苗有较大的影响,水温过低需要用锅炉加温,增大了建设投资与运行成本。在海岸线附近,均分布有宽度不等的原生或由人为因素诱发的海水入侵(咸水)带,近年来,海产养殖业开始打井开采近海岸线的地下咸水进行海产养殖,其恒定的水温、良好的水质比直接利用海水具有明显的优越性,这一技术得到了迅速的推广应用。

4.2 城镇或工业区内地下水资源开发用于地温空调

青岛市为了减少空气污染,取缔单位自备取暖锅炉,推广应用地温空调,采用浅层地下水作为热能水源,该区浅层地下水水温14℃左右,为长期稳定地利用,建设地温空调需施工2口水井,其中一口用于抽水,另一口用于注水,抽出的地下水经空调设备进行热能转换后,排出水的温度在7℃左右,并通过注水井回灌到含水层中,两口井保留一定间距,以使回灌到含水层中的较低温度的水能够充分吸收地温,再升温到14℃左右,达到循环利用的目的。

5 弱含水层增大单井出水量取水技术方法

青岛市除小范围的河谷、山前冲洪积平原区、大理岩岩溶富水区和玄武岩孔洞裂隙水富水区以外,大部分地区含水层或含水构造导水性差,普通井型很难取得满意的单井涌水量,这些地区虽然有较充足的补给资源,但受取水技术的限制,地下水资源开采利用程度低,在此类地区内有两种取水技术方法较成功地实现了增大单井出水量的目的,并且其建井成本较低,值得推广应用。

5.1 大口井开采基岩裂隙水

青岛市境内的大口井直径一般5~50m,井深一般10~15m,单井涌水量一般500~2000m3/d,主要在花岗岩、变质岩等裂隙水分布区内,成井方法一般为人工或机械露天开挖,然后进行石砌护壁;主要应用于农田灌溉,少量大口井也用于城镇集中供水,胶南市水厂在山前坡洪积平原区成功施工了一口直径50m大口井,用于城镇生活集中供水,日供水量2000~5000m3/d。大口井增大出数量的水文地质原理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大大增加了过水断面面积,从而增大了含水层流入井内的水量。大口井的主要优点是:能够在弱含水层内取出较多的地下水,提高单井用水量,便于开采与管理。主要缺点是:①水量随季节变化较大,特枯年水量减少;②由于井的口径较大,灰尘或其他杂物易随风落入井内而影响水质。改进方向:通过在井内回填砂砾石,制造人工含水层,在井底部埋设水平集水管,直接在集水管内抽取地下水。这样可达到两个目的:①易于管理,保障水质;②少占耕地,保护自然景观。

5.2 小径井群开采弱含水层孔隙水

小径井群取水方法是将多个小口径的井,通过一根连接水管(水平集水管)将其并联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出水口,采用真空对口抽水泵开采地下水。小口径井的直径一般为5~8cm,成井深度一般10~15m,水平间距一般不小于2m,小口径井的个数一般3~6个,视含水层导水性、拟开采的单井水量而定。该井型在平度市东北部山前、山间坡洪积平原地带农田灌溉应用较多,取得了较好的取水效果。

6 结语

青岛市地下水资源的开发经过了从无序到有序的历程,同时也经历了产生环境地质问题到治理环境地质问题、对地下水资源保护不够重视到立法保护的过程,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对区内水文地质环境的恢复治理、达到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目标仍然任重道远。本文介绍的地下水资源的应用途径及取水技术方法,旨在行内能够继续对地下水资源的应用途径及弱含水层取水技术方面进行探讨,更好、更广泛地开发利用地下水这一可再生资源,为经济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郭秀岩,袁西龙.1999.黄河三角洲地区小径井群联合取水方法的应用研究.水文地质工程地质,(5):19~23.

徐军祥,康凤新.2001.山东省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北京:海洋出版社.

张永波等.2001.水工环研究的现状与趋势.北京:地质出版社.

主要地质环境问题及地质灾害类型

一、土地退化

土地退化是生态环境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也是制约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因素。全省土地退化主要体现在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和土壤盐碱化三方面。

1.水土流失

山东省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类型多样。在侵蚀强度方面,中度侵蚀所占比重最大,为159.61万hm2,占全省总面积的10.16%;强度侵蚀居第二位,面积为97.52万hm2,占全省总面积的6.21%;轻度侵蚀面积为79.00万hm2,占全省的5.03%;极强度侵蚀(水蚀)面积为21.35万hm2,占全省的1.36%;最少的是剧烈侵蚀和工程(人为)侵蚀,面积为2.62万hm2,占全省总面积的0.17%。

据调查统计,至2004年全省水土流失面积360.10万hm2,占总面积的22.93%。其中山丘区324.54万hm2,占20.66%;平原风沙区35.56万hm2,占2.26%。

2.土地沙化

沙化土地分布范围很广,从东部沿海到西部平原,从胶东丘陵到鲁中南山区,全省17个市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但按照沙化监测标准规定的“连续面积大于0.01万hm2,且形成较大风沙危害”的监测原则,全省共涉及14市71个县(市、区)。根据沙化土地所处地理位置、沙化成因及分布特点,全省大体可分为鲁西北黄泛平原沙化区、胶东沿海沙区和鲁中南沿河沙区三大沙化区域。三大沙化区不同沙化类型分布情况和全省沙化土地类型分布情况见表4-1,全省沙化土地县(市、区)分布情况见表4-2。

表4-1 不同沙化类型分布情况表 单位:万hm2

3.土地盐碱化

盐渍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地势平坦低洼、海拔较低的鲁西北黄泛平原、黄河三角洲和渤海湾、莱州湾一带,主要涉及东营、滨州、潍坊、德州、聊城、菏泽6个市的部分县(市、区)。据统计,全省有盐渍土总面积102.75万hm2,占土地总面积的6.6%。其中盐化潮土、盐土多分布在鲁西北黄泛平原浅平洼地、缓平坡地和黄河沿岸,占全省盐渍化土地的64.5%;滨海盐土主要分布在胶莱河口至马颊河口,海拔13m以下的黄河三角洲和渤海湾、莱州湾地区,占全省盐渍化土地的35.5%;在菏泽和鲁北个别地段有面积极少的碱化潮土、碱土分布,因其所含盐分以碳酸盐为主,改良难度较大,目前多为撂荒地。各市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盐渍土面积如表4-3所示。

表4-2 全省沙化土地区域分布表

表4-3 山东省盐渍化土壤面积统计表

二、地下水污染

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及地表水的渗入,因而地下水的污染与工业、生活“三废”的排放,农业化肥、农药的施用关系密切,其中城镇及工业集中分布区污染程度高于其他地区,第四系孔隙水污染程度普遍高于裂隙岩溶水,浅层地下水高于深层地下水。

1.鲁中南、鲁东地区孔隙水污染

地下水污染以孔隙水为主,主要分布于山间谷地、河谷、滨海、山前平原及山间盆地,多属人口稠密区。由于受地表污水补给和部分地段地下水位降落漏斗的存在,局部已受到严重污染。

枣庄的薛城区夏庄—陶庄地段,受蟠龙河地表污水补给影响,沿河两岸地下水呈条带状污染,菌类、总硬度、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超标率分别为46.7%,43.8%,29.2%和20.8%;滕州东部一带为蔬菜种植区,受大量施用化肥的影响,地下水中的硝酸盐含量达到185.33mg/L,超标1.09倍,总硬度超标0.57倍,形成硝酸盐点状污染;底阁地段,受石膏矿区的影响,地下水中的硫酸盐和硬度分别超标0.79倍和0.67倍;淄博的孝妇河、东西猪龙河沿岸地下水中的氯化物、硫酸盐、矿化度、总硬度均较高;潍坊北部及昌乐、安丘、高密局部,由于受海咸水南侵的影响,水质咸化,地下水中多项因子超标,一般超标1~3倍,有的高达5倍;另外,泰安城区滂河及西双龙河两岸由于生活、工业的双重污染,孔隙水水质污染极为严重,并越流致使下部岩溶水受到污染。宁阳县及大汶口盆地北部由于地下水运动条件差,生活污水排放集中,污染也十分严重。

鲁东地区地下水污染由于受超量开采地下水及其他人为因素影响所致,地下水主要污染物组分为氟化物、氯化物、硫酸盐、硝酸盐、总硬度、矿化度等,超标倍数0.12~8.97倍不等,各污染点均位于河流下游及滨海地带,如青岛的大沽河下游、白沙河-城阳河下游、张村-李村河、洋河、漕汶河—岛耳河及王戈庄河下游。烟台的莱州—龙口—芝罘—牟平一带的北部沿海及河流入海口,氯化物的超标倍数为1~8.94倍(最大值为莱州土山镇潘家),硫酸盐的超标倍数为1~8.97倍(最大值为莱州西由镇吴家庄子);莱阳羊郡镇西埠前、福山区永福园、胜利东村、岗嵛林场硝酸盐超标分别达7.8倍和6.4倍。另外,威海的长峰村由于地下水开采、海水入侵,氯化物含量高达1066.8mg/L,超标4.3倍;文登道口村由于离河道近,受工业、生活污染地下水中硝酸盐含量高达560mg/L,超标6.2倍;荣成单家、旭口村、台上林家污染也较为严重,污染物超标倍数0.12~5.22倍不等。

2.鲁西北平原区浅层地下水污染

鲁西北平原区浅层地下水除受工业污染外,农业污染也较为明显。农业污染物主要有“三氮”、有机磷、有机氯等。污染较重的地段主要分布于排污河道沿岸、城镇和工业集中区。

菏泽五项毒物检出率为100%,但超标点次较少,单项超标率5%,只在1998年的曹县东关,地下水中汞的检出值达0.009mg/L,超标8倍。农业污染监测中“六六六”、“滴滴涕”的检出率为100%,但检出值较小,均未超标。硝酸盐的检出率为86.4%,只有郓城张集1999年超标,检出值达110.58mg/L。另外,中原油田开发区,浅层地下水中总油的含量近几年有逐渐增高的趋势。与1992年相比高村、春停一带总油含量增高了3~5倍。

聊城农村地下水污染较轻,就引污水污灌的冠县东古城镇来说,硝酸盐、亚硝酸盐、氟化物、pH值虽有所增加,但增加幅度较小。聊城城区及其附近浅层地下水所受污染较重,有的地段“五毒”超标,如化工厂附近地下水中酚和汞最大含量分别达到0.16mg/L和0.02mg/L;临清城区浅层地下水中汞含量也超标。

德州农业污染较为严重。其中乐果的检出率为100%,含量在2.5~19.8μg/L之间,最高含量在临邑城南和德城城西一带;DDVP的检出率在50%~100%之间,其含量在0.2~2.5μg/L之间,最高含量在平原县城南一带。“六六六”的检出率为100%。各地段地下水中4049的检出率为100%,含量在1.1~6.8μg/L,最高值出现在临邑县城南一带。区内硝酸盐检出率为68.8%,超标8.3%,硝酸盐含量一般26~159mg/L,最高达1320mg/L,矿化度、总硬度、硫酸盐、氯化物含量的超标率分别为87.5%,85.4%,60.42%和64.58%。

滨州地下水中氯化物、硫酸盐的超标率为59%和55%,硝酸盐氮含量的超标率为29%。邹平南部的长山一带,尽管水位埋藏较深,但在1998年、1999年硝酸盐氮的含量也达到了184.0mg/L、162.8mg/L,另外,沾化县城、里则镇驻地、惠民何坊、无棣庞家集等地的地下水中硝酸盐的含量也多在200mg/L以上。由于滨州市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的使用,该区浅层地下水中部分农药组分的含量有所降低。但沾化下河,滨城区单寺、杜店、小营、纯化5个集中采油区的地下水中石油的检出率为100%,其含量分别为0.21mg/L、0.10mg/L、0.08mg/L、0.06mg/L、0.05mg/L。

东营地下水污染普遍较为严重,污染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排污河道沿岸、城镇和工业集中区。据调查由于受淄河污水渗入影响,淄河沿岸浅、深层地下水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且有近河污染重,远河污染轻,汛期重于枯水期,浅部重于深部的规律。污染因子以石油类为主,其次为化学耗氧量、挥发酚、矿化度、总硬度、氯化物、硫酸盐、硝酸盐等组分,石油类检出的含量最大值浅层地下水为2.8mg/L,深层地下水含量为1.32mg/L;其次为Cr6+,最小值为0.025mg/L。

3.裂隙水、岩溶水污染

该类型地下水主要分布于鲁中南及鲁东中低山丘陵区。该地区人口较少,工业企业较少,地下水水质较好,但局部地段存在不同程度的点状污染,在城镇驻地、采矿区附近则污染较重。如泰安的南关—赵庄、新汽车站—大麻纺织厂、宁阳华丰煤矿、罡城高桥一带水质较差(其中新汽车站和邢家寨岩溶水属极差水);日照市区西部、莒县以东的低山丘陵区由于工业、生活废水及农业大量施用化肥农药,造成基岩裂隙水水质较差,地下水中主要超标组分为:硝酸盐、亚硝酸盐、总硬度等,其中东港区三庄镇,地下水综合评价分值最大值为7.19;另外青岛的马店、明村,莱芜的清泥沟、颜庄一带岩溶水水质较差,地下水主要超标组分为硝酸盐、高锰酸钾指数、全硬度等。

据山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监测成果资料,对山东省地下水质量进行了评价分区,共划分出优良-良好水、一般水、较差水和极差水4个级别图(图4-1)。

三、崩塌、滑坡、泥石流

据统计,全省有159处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点,主要分布在鲁中山区、胶东大泽山、昆嵛山、伟德山等地区。按堆积物体积划分为大、中、小三类(级)见表4-4,其中大型占10.6%,中型18.2%,小型71.2%。山东省地质环境问题及地质灾害分布现状见图4-2。

崩塌、滑坡、泥石流都是突然发生大量物质搬迁造成的严重灾害,其破坏程度仅次于地震。它们的成灾条件是:

1.地形地貌

高差和坡度决定了崩塌和滑坡的规模和运动速度。山上岩体失稳、地表水下渗和坡脚掏空时最易发生。泥石流是沟谷或坡面土石的混合流体,以单沟成灾率最高,纵向坡降越大冲淤灾害越严重。

2.地质构造和岩性

在活动断裂带和地震带上,地层中存在软弱结构面极易发生滑坡或崩塌,松散堆积层下存在不透水层或相对隔水基岩则易发生土体滑坡,破碎的强风化岩石和松散土石堆积物是泥石流形成的物质基础。

3.地下水

雨季、旱季岩体和土体中地下水位浮动改变着水压及负荷值,从而影响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发生。

4.暴雨

降雨是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的主要诱发或激发因子,特大暴雨或长时间降雨浸润土体,在地质构造脆弱区可引发上述灾害。

5.人类活动

不合理开矿伐木会破坏地质环境的天然平衡,从而诱发或加剧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

图4-1 山东省地下水质量分区图

图4-2 山东省地质环境问题与地质灾害现状图

表4-4 崩、滑、流分类结果一览表

四、海(咸)水入侵

海(咸)水入侵是由于地下水动力条件改变,引发海水通过咸水含水层地下水向内陆淡水含水层运移的一种水文地质现象。海(咸)水入侵造成供水水源破坏、土地盐碱化、生态环境恶化等。山东省海(咸)水入侵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30多年来,随着地下水开采量的增长,沿海地区海(咸)水入侵规模不断扩大。目前从广饶至龙口整个莱州湾南岸,均有不同程度的海(咸)水入侵发生。在青岛、威海、烟台、日照等地河口地带也出现了规模不等的海(咸)水入侵现象。

1.咸水入侵

出现在广饶—寿光—寒亭—昌邑至平度灰埠的沿海低平原。该地段地形平坦,潮滩宽10~18km,高程5m以下,多为潮滩盐碱地。地下水径流迟缓,以垂直蒸发排泄为主,加之海潮影响,地下水含盐量较高,多为咸水或卤水。咸水之南为山前冲洪积平原,该区地下水径流畅通,水交替强烈,水质为低矿化度淡水,在天然条件下,地下水由南向北径流,部分排泄补给咸水。近30多年来,由于该区大量开采地下淡水,开采强度超过了天然补给能力,加之气象因素,导致淡水区水位大幅度下降,形成降落漏斗,漏斗区水位低于咸水水位,造成反向补给淡水,形成咸水入侵。

从表4-5可以看出1979~1985年咸水入侵面积剧增。进入90年代以来,咸水入侵总面积较以前基本无增加,特别是1999年还出现了面积较以前缩小的现象。但2000年,由于降水量减小等原因,咸水入侵面积又有扩大,比1999年增加154.8km2,是1990~1999年10年增加面积的1.7倍,2000~2005年间,由于南部淡水区限制开采浅层水,咸水入侵面积增加较小。可见只要进入枯水系列年份,地下淡水开采量增加,地下淡水水位下降较大,地下咸水入侵速度就加快,入侵面积就扩大,反之亦反。

表4-5 历年咸水入侵面积一览表 单位:km2

2.海水入侵

主要发生在莱州—招远—龙口一带的莱州湾东岸的堆积平原。该地段呈狭窄带状,宽3~5km。在天然条件下,地下水水位高出海水面,地下水向海水方向径流排泄。当地下水超量开采时,造成地下水水位大幅度下降,在沿岸地带地下水位低于海水位时,海水就向内陆补给地下淡水含水层,形成海水入侵。烟台、威海、青岛等城市的河口地段,是当地的主要供水水源地,由于超量开采地下水,使沿河两岸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形成海水入侵。截至2005年全省海水入侵面积已达891.4km2(表4-6)。

表4-6 山东省海水入侵面积统计表 单位:km2

五、地下水超采漏斗

山东省已出现多处地下水超采漏斗。其主要超采漏斗的基本情况见表4-7。

表4-7 山东省主要地下水超采漏斗基本情况统计表

山东省地下水超采漏斗可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1.裂隙岩溶水超采漏斗

如淄博大武水源地超采漏斗、泰安市城区水源地超采漏斗。

2.孔隙水超采漏斗

又可分为两类:一类为浅层地下水超采漏斗,如桓台—广饶—寿光—寒亭—昌邑超采漏斗、平度水源地超采漏斗、高密水源地超采漏斗、冠县—莘县超采漏斗等;另一类为深层地下水超采漏斗,如德州、滨州、菏泽等超采漏斗。

地下水超采漏斗的形成和发展,其主要原因是长期过量开采地下水,破坏了开采地段地下水的采补动态平衡关系,使地下水储存资源不断消耗,从而导致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含水层的储存量部分被疏干,形成超采疏干漏斗。

六、地面塌陷

山东省地面塌陷是在人为工程活动中,特别是在抽取地下水时,地下水动力条件、土体与地下水之间的力学关系发生变化造成的。由于地下水开采引发的地面塌陷可分为两种类型。

1.开采岩溶水引发的地面塌陷———岩溶塌陷

是指岩溶发育的隐伏灰岩在超量或集中开采地下水等因素影响下,上覆砂土层形成塌陷的一种地质现象。岩溶塌陷多分布在鲁中南中低山丘陵碳酸盐岩类分布地区。其产生原因,一是潜蚀作用:即在隐伏灰岩分布区,开采岩溶水、降水或水库蓄水等导致水位大幅度变化、地下水流速增大、土颗粒迁移引起土层塌落;二是真空吸蚀作用:即地下水位低于土层底板时,使水面与土层间形成真空负压,土层在重力及负压吸力的综合作用下,土体产生坍塌,发生地面塌陷。如泰安、枣庄、莱芜、临沂市地面塌陷均属此类(表4-8)。

表4-8 山东省地面塌陷调查表

以临沂市为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仅在临沂城区就发生18次岩溶塌陷(2003年以前发生的主要岩溶塌陷见表4-9),形成塌坑30多个。岩溶塌陷主要发生在临沂城区的地下水降落漏斗范围内及沂南县双堠、青驼等地。临沂城区中西部近120km2范围内的苗庄、三岗、国棉八厂、兖石铁路两侧等地岩溶塌陷时有发生。2003年2月,在兖石铁路路基边坡上发生塌陷,对铁路列车正常运行构成威胁。2002年7月中旬至8月初,苗庄小区因岩溶塌陷造成4幢楼房开裂形成危房,导致3幢楼房被拆除。此外,小涑河塌陷还造成多处地表污水回灌污染地下水源,有多处鱼塘、农田被毁。目前全市已发生岩溶塌陷20余处,造成4幢楼房及10余间房屋破坏,影响大量农田耕作,同时还影响到社会的稳定。

表4-9 临沂市典型地面塌陷点(区)一览表

2.开采孔隙水引发的地面塌陷

其产生原因主要是抽取松散沉积层中的孔隙水改变了地下水的动力条件,引起粉砂质土粒流失,导致地面塌陷。该类型地面塌陷多分布在鲁西南平原松散岩类水文地质区,以古河道附近最为常见。如菏泽、济宁市部分地区地面塌陷等均属孔隙水引发的地面塌陷。详见表4-8。

七、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主要发生在鲁西北平原松散岩类水文地质区,其主要原因是人为不合理抽取地下水,导致上部弱含水层释水压密所致。目前山东省较明显的地面沉降主要发生在德州、济宁、菏泽、滨州、东营等城市附近,由于这些地区大多为浅层地下淡水贫乏区,城市及工业供水依赖深层地下水,而深层地下水为消耗型水源,补给再生能力差,长期持续开采必然导致深层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全省地面沉降监测工作开展较晚,有关部门重视程度不够,监测资料不系统,给地面沉降评价带来一定的困难。一些零星的地面沉降监测结果见表4-10。

表4-10 山东省主要地面沉降区现状监测调查表

八、地裂缝

地裂缝主要发生在济南、枣庄、淄博、泰安、青岛等地的胀缩性粘土分布区。其产生原因主要为人工长期开采地下水引起的水位下降,使土体中粘性土失水收缩,雨季降水入渗使水位升高,土体又吸水膨胀,土体收缩、膨胀的结果致使地面出现裂缝(表4-11)。

表4-11 山东省地裂缝现状调查表

推荐阅读:
微信搜索: 微信搜索【成都生活猫】公众号,关注后对话框回复关键词【交通】, 即可获取相关办理信息,如有最新的政策信息我们也会第一时间在此更新。还有更多成都本地办事指南、每日成都热点资讯等你解锁!

责任声明:凡注明“来源:成都号”的文章均由成都号整理,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如本网内容涉及版权、隐私等权利问题,请相关权利人及时在线反馈给成都号,本网承诺会及时处理。

反馈
内容过时 未解决问题 文章侵权 排版错乱 内容有误 其他错误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