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元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大量元素无法替代的作用,科学地增施微量元素肥料对植物的正常生长,作物的高产稳产有着重要的作用。
微量元素肥料,通常指含有微量营养元素的肥料,如B(硼)、Mn(锰)、Mo(钼)、Cu(铜)、Zn(锌)、Fe(铁)等。如果土壤缺乏这些元素,则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如:
1、B的营养作用 硼在植物体内比较集中于茎尖、根尖、叶片和花器官中,双子叶植物中的含量常常高于单子叶植物。硼能促进生殖器官的正常发育,缺硼的一个
重要症状是子粒不能正常发育,甚至不能形成,从而影响作物的收成,硼对作物体内糖的合成和运输有促进作用,缺硼时叶绿体退化,影响光合作用。硼可以提高豆
科作物根瘤菌的固氮活性,增加固氮量,缺硼时,根留不发达,影响固氮量。硼还能增强作物抗逆性;
2、Fe的营养作用 铁是叶绿素形成不可缺少的,在植株体内很难转移,所以叶片“失绿症”是植物缺铁的表现,并且这种失绿首先表现在幼嫩叶片上。另外,铁对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都有影响。
3、Cu的营养作用 铜参加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氮代谢、增强植物的抗性。缺铜时,植株生长瘦弱,新叶发黄,凋萎干枯,叶尖卷曲发白,有坏死斑点。
4、Zn的营养作用 锌能促进作物进行光合作用,它是多种酶的组成成分,缺锌时作物生长发育出现停滞。
5、Mn的营养作用 植物叶绿体中含有锰,锰能促进种子发芽和幼苗时期生长,缺锰时影响作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硝态氮在体内的积累。表现为叶片脉间失绿黄化,有褐色斑点,并逐渐增多散布于全叶,使叶片变成红灰色,叶片皱缩。
6、Mo的营养作用 钼是固氮微生物,特别是与豆科作物共生的根瘤菌固定大气氮素时所必需的。同时又能增进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缺钼时植株矮小,叶片脉间失绿,叶缘枯焦,向内卷曲,成萎蔫态。
补充这些元素,植物正常生长。水溶态元素更容易被吸收。
禾谷类作物,如小麦、玉米、水稻需氮较多,钾次之,一般田应增施氮肥或选用高氮复合肥,高产田要注重钾肥的施用 。
一个完整的作物施肥方案是由基肥、种肥和追肥三种施肥方式组成的。基肥是在作物播种前或定植时施用的肥料,以有机肥为主,常配合使用一部分化肥。种肥是在作物播种时,施于种子附近的肥料,主要是供苗期利用的养分。追肥是在作物生长期间施用的肥料,它能及时满足作物中后期对养分的要求。
按照土壤特性施肥
1.南方地区的红壤、砖红壤、黄壤、黄棕壤、棕壤呈酸性或微酸性,施用磷肥宜用偏碱性的钙镁磷肥。
2.北方土壤黑钙土、栗钙土、灰钙土、褐土等多呈碱性,施用磷肥宜用偏酸性的过磷酸钙。
3.连续施肥多年的大棚、老菜田一般呈逐步酸化趋势,且钙镁元素缺乏,磷肥宜选用偏碱性的钙镁磷肥、磷矿粉等,既可调节土壤酸度,又可供应钙镁元素。
4.有盐渍化特征的碱土、盐土,尤其是滨海盐土,可以施用磷石膏,施用钾肥宜选用硫酸钾。
5.作物营养临界期:一般是在幼苗期,这一时期的特点是作物需要养分并不多,但很迫切,如果缺乏养分则对以后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
6.肥料最大效率期:一般是在作物旺盛生长时期,此时需要养分数量大,追肥效果非常好。 如:玉米在大喇叭口期,小麦在拔节、孕穗期,棉花在花铃期。
以土壤测试为基础,根据土壤供肥能力、作物需肥规律和肥料效应,在合理使用有机肥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微量元素合理地使用数量、施肥时期和方法,以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和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的目的。

大姜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一味调料,大姜性辛温,对风寒感冒引起的咳嗽有很好的功效,具有较大的市场需求。
那么你知道在种植大姜的时候,怎样管理能让大姜增产增收吗?如何施肥能提高大姜的经济收益呢?下面是详细介绍,想了解的快来!
大姜在种植的时候,可以直接用姜块无性繁殖,不需要用种子,因此大姜没有主根,属于浅根性农作物,姜块在种植后,从幼芽的径部会萌生出多条不定根系,大姜进入旺盛生长期后,又从姜母和仔姜上长出肉质根系。
大姜的地上径主要是大姜的地上部分,高约60到100cm左右,品种不同,茎杆也有所不同。大姜的地下茎指的是生姜的根径,种下的姜块发芽出苗后,就是主茎,随着主茎生长,茎土下部会逐渐膨大,长出一个小根径,也就是姜母。
姜母两侧的腋芽会继续萌生出姜苗,也就是大姜的分枝,待分枝苗的根径部膨大后,就是大家常说的子姜,如此循环生长,大姜的地上部分的姜苗越多越大,大姜的产量也就越高。
大姜在种植的时候,喜欢温暖环境,农户要注意田间的温度控制,尽量控制在16℃-30℃,这个温度范围内,大姜的发芽快,生长好,大姜的白天温度适宜20℃-25℃,夜间适宜保持在18℃左右,一定的昼夜温差,利于吸收物质的积累和转化。
种植大姜的时候,还要注意土壤的选择,尽量种植在土层深厚疏松透气,肥沃,排水浇水方便的沙质微酸性土壤栽培,大姜是浅根作物,吸水力差,因此在管理大姜的时候要保持田间的土壤湿润。
种植大姜想要增产提质,往往需要农户加强田间管理,注意温湿度的控制,让大姜有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同时还需要农户注意肥料的使用,在大姜种植之前,使用充足的底肥,同时在大姜的生长期追肥两到三次。
追肥的时候可以喷施叶面肥昆仑风,全面补充大姜生长的所需营养,含大中微量元素、腐殖酸、芸苔素、赤霉素、吡唑醚菌酯,添加生态光碳技术,不会产生残留,帮助大姜更好的增产提质。
上面就是关于大姜种植时候的生长习性及适宜生长的环境以及增产提质的管理要点,广大农户要重视以上内容,加强管理及时施肥,让大姜有个好收成。
一、马铃薯在南方种植对土壤的要求
土豆种植对土壤有哪些要求?土豆的根系一般分布在土壤浅层,易受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最适合种植土豆的土壤是有机质含量高、土层深厚、土坡疏松透气,水分充足的壤土或砂壤土。但土豆的适应性较广,在其他土壤上种植可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栽培方法和措施,同样可以获得高产。
1、轻质壤土:透气性好,有很好的蓄水性和保肥能力。此壤土利于块茎发芽快、出苗整齐,有利于根系的发展,块茎可顺利膨大。长出的块茎薯形正常,表皮干净,商品性好。块茎淀粉含量高。便于田间管理、易收获,节省劳力。轻质壤土是高效优质土豆生产的首选土壤。
2、砂土:砂性大的土壤缺点就是水肥外流,种植土豆要注意水、肥管理。要分期增施农家肥和化肥,同时注意施肥方法和时期,特别注意浇水。
3、黏重土:黏重土壤保水保肥力强,透气性差,要用高垄、大垄栽培的方法,可避免因排水不畅造成后期烂薯。在黏重土壤上种植的土豆块茎容易变形、形成不规则薯块,同一品种的土豆淀粉含量比砂性土壤偏低。这类土壤肥力较高,实行精耕细作容易获得高产。
4、种植马铃薯尽量选择旱能浇涝能排的地块,不要在涝洼地上种植;在雨水较多的地方,采取高垄种植的方法,并在播种时留好排水沟;在干旱地区,要逐步增设浇水设施,修井开渠和购置灌溉机械等,以保证在马铃薯需水时进行浇灌。轻质壤土和砂壤土最适合马铃薯生长。粘重的土壤,可以用高垄栽培的方法,垄大一些,注直排水,在中耕,培土、除草时要掌握住墒情,及时管理;砂性大的土壤易漏水漏肥,种植马铃薯时要增施农家肥并分期施化肥,住意保墒,同时深种深培等。马铃薯喜欢微酸性和中性土壤:若是种在偏碱的土壤里,薯块易得疮痂病。过碱、过酸的土壤,都不能种植马铃薯。
二、马铃薯在南方种植的时间
世界各地马铃薯的栽培技术因地理气候条件不同而异。主要利用块茎进行无性繁殖。为避免切刀传染病毒(纺锤块茎,X和S花叶病毒)和环腐病,应选用直径为3~3.5厘米的健康种薯进行整薯播种。
种薯在土温5~8℃的条件下即可萌发生长,最适温度为15~20℃。适于植株茎叶生长和开花的气温为16~22℃。夜间最适于块茎形成的气温为10~13℃(土温16~18℃),高于20℃时则形成缓慢。出土和幼苗期在气温降至-2℃即遭冻害。
用块茎繁殖,把马铃薯按芽眼切成块状,垄播,3月份播种,平均温度超过25°C时,地下块茎停止膨胀。大概三个月左右就可以成熟了。适时早播:要适时早整地施肥播种,使马铃薯的整个生育期处于相对冷凉、气温较低的季节,使薯块形成和膨大避开高温时期。
注意培土厚度一般培土厚度不低于12厘米。若播种时覆土厚度不足,出苗后随苗生长培土1~2次。覆土太薄,地温变化剧烈,匍匐茎易窜出地面。
打膨大素对番茄的危害
膨大素是一种生长激素,主要用于地下部分块根类作物膨大,比如红薯、土豆、洋葱等等。在块根类作物快要成熟时,使用膨大素能够促使块根快速发育,产量明显提高。
番茄属于茄果类蔬菜,使用膨大素促使果实膨大,不仅起不到增产效果,而且还会使果实品质下降,影响卖相。不仅如此,膨大素直接喷洒到果实上,容易引起残留,对人体危害极大。
番茄喷洒膨大素,容易使果皮与果肉生长不协调,果皮生长速度过快,与果肉间形成离层,出现空洞果的可能性增大,品质就会大打折扣。
怎么样能够使番茄快速膨大?
番茄既然不能使用膨大素,那么有没有方法让它快速膨大呢?答案是有,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怎样使番茄快速膨大。
(1)打顶
番茄在座果后,由于顶端优势,顶部还在不断地开花座果,养分除了供应果实膨大,还要源源不断地向顶部输送,维持植株生长,这样就严重影响到果实膨大。所以菜农一般在预留几穗果后要把顶芽掐掉,不让它再继续生长,营养生长受到抑制,生殖生长相应就会加快。没有了顶端优势,养分就会集中供应果实膨大。这样就能达到果实快速膨大的目的。
疏果
在番茄种植中,如果座果过多,植株所提供养分不足,果实膨大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在管理过程中,疏花疏果是促使果实快速膨大的一种手段。通常在第一穗果坐稳后就要进行疏花疏果,底部保留2~3个,以上每一穗只保留3~4个果实,剩下的花絮和果实全部掐掉,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促使养分集中供应果实快速膨大。
(2)增施磷钾肥
钾是植物生长所必须的一种营养元素,它还是植物体内许多种酶的活化剂,不仅可以促使植物的光合作用,还可促进氮肥的代谢吸收,促使果实快速膨大。如果植物体内钾肥不足,不仅会影响到开花座果,而且果实膨大也会受到影响,果实形状有棱角,着色不良。
在番茄果实膨大期,施用低氮高钾肥料不仅可以明显改善番茄膨大速度,而且番茄成熟后有光泽,品质提高,口味变佳。除此之外,也可通过根外追肥的方式增施磷钾肥,可以用磷酸二氢钾来补充果实膨胀所需养分。磷酸二氢钾是一种速溶肥料,喷洒在叶片和果实上可以被植物直接吸收,和复合肥相比,它具有吸收快、肥效利用率高的特点。
综上所述,番茄膨大不建议使用膨大素,可以通过打顶、疏花疏果、增施磷钾肥几种方式促使果实膨大。使用膨大素不仅不能使番茄增产,而且还会使品质下降,影响人体健康。
马铃薯是一种无性繁殖的作物,利用块茎进行种植。影响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因素,除栽培技术,种薯的好坏外,栽培环境条件如土壤,肥料,温度,水分,光照等,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那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哈。
一,土壤
马铃薯的产品是块茎,块茎在土壤中形成和膨大,因此块茎的形成和膨大除了受温度和光周期的影响外,还与土壤中的营养,水分和通气状况密切相关。
马铃薯要求土壤肥沃,土层深厚,疏松,透气良好,这样才能保证薯块的正常形成和快速膨大,使得马铃薯块茎整齐,薯皮光滑,产量和淀粉含量均高。
微酸性的沙壤土或壤土最适宜种植马铃薯,这样的土壤疏松肥沃,保水保肥能力强,而且有利于耕作,春季播种时地温回升快,适宜于早播,雨水多时还能及时渗下,防涝性强。黏性土壤透水性差,保水保肥能力强,但土壤湿冷,播种后不易及时出苗,容易造成烂种。水多时又不容易渗下,容易造成烂薯,品质差。而碱性的土壤容易导致马铃薯出苗缓慢,缺苗断垄,块茎容易发生疮痂病,产量低。
二,温度
温度是马铃薯生长发育过程中外界环境因素中最重要的一个,它对马铃薯的生长发育有很大影响,对地上部茎叶的生长,地下块茎的膨大以及病害的发生等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关系到按排播期,决定种植密度及如何进行栽培管理等。
马铃薯通过休眠后,温度超过5℃就能发芽。播种后,当地温在10–13℃时,幼芽就会生长迅速,出苗快。马铃薯茎叶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21℃,当温度超过25℃以上时,茎叶生长缓慢,30℃以上时,呼吸作用增强,白天通过光合作用所产生的营养就被呼吸作用所消耗,造成营养失调,当温度下降到零下1-2℃时,植株就会受冻枯亡。
地下块茎对温度的反应比茎叶更敏感,地温10℃左右时块茎膨大缓慢,其最适宜的温度为15–18℃,养分累积迅速,块茎膨大快,而且薯皮光滑,品质好。同时,温度对马铃薯品质的影响还体现在某些病虫害的发生上,如高温高湿适,晚疫病发生严重,严重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块茎的质量。
当温度过高时,尤其是当温度超过25℃时,块茎膨大缓慢,当温度超过30℃以上时,块茎停止膨大,品质下降,产量低,不耐贮藏。如果块茎停止膨大后,外界温度又下降了,条件又适宜了马铃薯的生长,就会发生次生生长,形成各种各样的畸形薯。
三,水分
水是马铃薯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成分,马铃薯块茎中的水分含量较多,其又是马铃薯植株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之一,也是马铃薯产量形成的物质基础。
马铃薯与其他作物相比,是需水较多的作物,只有在各生育阶段均能满足对水分的需求,才能更有效地发挥肥料的作用,促进植株健壮生长,以达到高产的目的。马铃薯产量的高低和质量的好坏与土壤水分供应状况密切相关,尤其是在块茎形成期进行合理的灌溉,可以显著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如果此期缺水或水分供应不均匀,植株生长迟缓,块茎形成数量少,畸形率高,从而影响块茎的产量和质量。因此,充足和均匀的水分供给是马铃薯高产和提高品质的重要保证。
四,光照
马铃薯是喜光作物,马铃薯的生长,形态形成和产量对光照强度和光照周期有强烈反应。如果将植株长期处于光照强度弱或光照不足的情况下,植株生长细弱,叶片薄,颜色淡,光合作用低,块茎小,产量低,严重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
长日照对马铃薯的茎叶生长和开花有利,短日照有利于养分的累积,块茎膨大。在马铃薯生长发育期间,光照充足,可使茎叶生长旺盛,光合作用强,养分累积多,块茎大而整齐,产量高,品质好。
马铃薯在发芽期,光对块茎的芽有抑制作用,在散光下催芽,可使马铃薯的幼芽粗壮,绿色短壮芽。这样的芽播种时不易损伤,出苗整齐而健壮,易获得高产。
马铃薯茎叶生长期,强光照,短日照和适宜的温度有利于幼苗期根的形成,使幼苗期根系发达,茎叶健壮。发棵期需要较强的光照,较长的日照时间和合适的温度,才能使植株生长健壮,枝繁叶茂,茎秆粗壮,为地下块茎的膨大奠定良好的基础。结薯期强光短日照,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块茎的膨大和养分的累积,薯块大,淀粉含量高,块茎产量和质量好。
马铃薯块茎形成和膨大期,日照长短不影响匍匐茎的形成,但短日照可以抑制马铃薯植株的高度,也可以抑制匍匐茎的长度,并且可以使匍匐茎的顶端提早膨大,使马铃薯成熟期提高。
五,肥料
肥料是植物的粮食,没有足够的营养,任何作物都不能获得高产。马铃薯是高产作物,对肥料的需求比较大。在马铃薯的栽培过程中,为了实现马铃薯正常的生长发育,需要十多种的营养元素,这些营养元素的合理搭配,对产量的形成和品质的好坏起着重要的作用。
每一种营养元素在马铃薯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都是不可缺少的,也是不能互相取代的,缺乏任何一种营养元素,都会引起马铃薯的生长失调,最终导致减产和品质的下降。
马铃薯一生中吸收最多的营养元素是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是促进根系发育,茎叶生长和块茎膨大的主要元素。马铃薯是含钾较多的作物,一生中需钾最多,其次是氮肥和磷肥。除此之外,还需要钙,镁,硫等多种微量元素。这些营养元素主要是以根系从土壤中获得,母薯提供一部分矿质营养和通过叶面补充来获得。
氮肥对马铃薯营养器官的形成和生长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在马铃薯的生育早期有充足的氮肥,能够促进根系的发育,增强植株的抗旱能力,提高出苗率,并能促进茎叶的快递生长,枝叶繁茂,光合作用旺盛,提高产量。但是氮肥过量又会导致植株徒长,通气不良,抑制了茎块的生长,导致产量下降。
磷肥可以促进马铃薯根系的生长,增强植株抗旱抗寒能力,增强抗逆性,从而提高产量。磷肥充足时,还能提高氮肥的利用率,幼苗生长健壮,可使马铃薯植株早熟,提高品质和产量,增加耐贮性。
马铃薯缺磷时,其症状表现非常明显,就是植株矮小,细弱,僵立,缺乏弹性,分枝减少,叶片和叶柄都向上竖立,叶片变小细长,叶缘向上卷曲,暗淡而无光泽,严重缺磷时,基部小叶叶尖褪绿并变褐,逐渐向全叶扩展,最后枯萎脱落。缺磷的马铃薯植株首先基部开始发生,逐步发展到全株。缺磷还会使马铃薯的根系和匍匐茎数量减少,有时块茎内部发生褐色创痕。所以我们必须要增施有机肥,补充氮磷复合肥。
马铃薯是典型的喜钾作物,钾肥对马铃薯光合作用影响很大,当钾肥充足时,植株生长健壮,茎秆结实,能减少倒伏,使叶片增厚,延缓叶片衰老,增强抗寒抗旱能力,此外,钾肥对马铃薯的品质也有重要影响。
钾肥不足时,植株生长缓慢,甚至停止停顿,节间变短,植株呈丛壮,小叶叶尖萎缩,叶片向下卷曲,粗糙,叶脉下陷,叶片古铜色。叶片暗绿色是植株缺钾的典型症状,症状从植株的基部叶片开始向上发展,当下层叶片干枯,而顶部和新叶仍然呈现正常的生长状态。
缺钾还会造成马铃薯的根系发育不良,匍匐茎缩短,块茎变小,内部呈现灰色,产量降低。
马铃薯对钙,镁,硫等微量元素的吸收也很重要,钙肥对马铃薯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作为营养元素之一,供植株吸收利用,另一方面能促进土壤有效养分的形成,中和土壤的酸性,抑制其他化学元素对马铃薯的毒害作用,从而改善土壤环境,促进马铃薯的生长发育。当马铃薯植株缺钙时,植株的顶叶,侧叶,根尖等部位首先出现症状,表现为叶片变小,小叶上卷而皱缩,叶缘黄化,后期坏死,茎节缩短,畸形,块茎空心或黑心。
缺镁的马铃薯植株明显缩短,叶脉坏死,影响产量的形成。在轻沙性土壤和钙质土壤中使用镁肥,对提高产量和品质有很大作用。
马铃薯对硫肥的喜欢程度也不小,缺硫的马铃薯可影响碳水化合物的形成。
六,大气
大气是我们唯一不可操从的环境因素,我们没有能力来改变大气环境,那你说咋办?唯一可形的方法就是利用大棚保护栽培,也仅限于增施气体肥料,你不可能把马铃薯栽培在太空中吧?所以说,俺无能为力啊!您有好法吗?来,来,来,分享一下吧。
好了,就这样吧,关于马铃薯栽培对水,土,温,光,肥,气等的环境要求,也就这样吧。对一个马铃薯的种植户来说,您只管做好马铃薯品种选择,切块催芽,适时播种,做好土壤选择,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其它的事情就只能听天由命了,你还能咋滴?人定胜天吗?我看够呛!
责任声明:凡注明“来源:成都号”的文章均由成都号整理,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如本网内容涉及版权、隐私等权利问题,请相关权利人及时在线反馈给成都号,本网承诺会及时处理。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了解更多成都本地办事、民生热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成都号
cdmao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