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5日
关注微信
微信关注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关注微信公众号

手机访问
手机访问二维码

扫二维码访问,或在手机浏览器中输入:
www.cdhao.com

返回
详情
当前位置:成都号 > 成都落户资讯 >叶甲科(叶甲科的特征)

叶甲科(叶甲科的特征)

来源:成都号 2023.02.02 15:05:09 阅读:13次

叶甲科的生活习性

该科成虫和幼虫均为植食性,取食植物的根、茎、叶、花等。许多种类对农作物、蔬菜、林木、果树、牧草造成严重危害,例如世界著名的害虫马铃薯甲虫即属叶甲科。叶甲科昆虫的寄主植物以被子植物为主,裸子植物极少。寡食类群中,叶甲科的分类系统与寄主植物之间常呈现平行现象,即很多叶甲“属”以一个或几个近缘的植物“科”为其寄生范围。例如,弗叶甲属、圆叶甲属以柳科植物为寄主;菜跳甲属寄生于十字花科;潜跳甲属、橘齿跳甲属寄生于芸香科植物;毛跳甲属取食茄科植物;叶甲属取食柳科和桦木科;扁叶甲属取食胡桃科和桦木科。单食性种类中,有些已被用于生物除草。

幼虫的生活方式相当不一致。叶甲亚科大部为裸生食叶,幼虫老熟入土化蛹、或悬垂叶下化蛹,如核桃扁叶甲属、叶甲属。牡荆叶甲在寄主植物茎枝间用粪便筑巢,幼虫匿居食茎,保持叶甲总科中较原始的取食习性。角胫叶甲属有胎生现象。萤叶甲亚科和跳甲亚科大部在土中外寄生食根,如守瓜属、菜跳甲属、蚤跳甲属等。也有一些属,如跳甲属、毛萤叶甲属、小萤叶甲属、瓢萤叶甲属裸生食叶。还有个别是潜叶蛀茎为害的。如橘潜跳甲潜叶,玉米旋心虫、栗凹胫跳甲蛀食苗茎基部。

瓢甲科昆虫和叶甲科昆虫的区别

主要区别是,科目分类不同、形态特征不同、生活习性不同,具体如下:

一、科目分类不同

1、瓢甲科

昆虫纲、鞘翅目、多食亚目、扁甲总科 。

2、叶甲科

昆虫纲、鞘翅目、多食亚目、叶甲总科。

二、形态特征不同

1、瓢甲科

此类昆虫通称“瓢虫”。多为红、褐、黄、白、黑色等,常具鲜艳色斑。头小,后部嵌于前胸。触角一般11节,锤状。跗节隐4节。腹部可见5或6节腹板。幼虫行动活泼,蛃型,腹部末端尖削,体上生有很多带有刺毛的突起或分枝的毛状棘,有的附有白色蜡粉。

2、叶甲科

叶甲科昆虫的成虫多有艳丽的金属光泽。跗节为假4节型,实际5节,其第4节极小,隐藏于第3节的两叶中。头型为亚前口式,唇基不与额愈合,前部明显分出前唇基,其前缘平直。前足基节窝横形或锥形突出,基节窝关闭或开放。成虫鞘翅一般盖及腹端,后翅发达,有一定飞翔能力。

三、生活习性不同

1、瓢甲科

肉食性种类的成虫和幼虫主要捕食蚜虫、介壳虫、粉虱、螨类等害虫,是一类重要的天敌昆虫,如七星瓢虫、黑缘红瓢虫、异色瓢虫等。植食性的种类,如茄十一星瓢虫、茄二十八星瓢虫等,属一类重要农业害虫。

2、叶甲科

该科成虫和幼虫均为植食性,取食植物的根、茎、叶、花等。许多种类对农作物、蔬菜、林木、果树、牧草造成严重危害,叶甲科昆虫的寄主植物以被子植物为主,裸子植物极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瓢甲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叶甲科

叶甲科的形态特征

叶甲科昆虫的成虫多有艳丽的金属光泽。跗节为假4节型,实际5节,其第4节极小,隐藏于第3节的两叶中。头型为亚前口式,唇基不与额愈合,前部明显分出前唇基,其前缘平直。前足基节窝横形或锥形突出,基节窝关闭或开放。锯胸叶甲亚科各足胫端具双刺;前胸背板两侧无边框,其中部具数齿;头部后头长,复眼后缘不与前胸背板相接触。其他三亚科各足胫端仅具1刺,前胸背板两侧具边框,头部嵌入胸腔很深,复眼后缘与前胸背板前缘接触。触角细长、丝状或近似念珠状,一般11节,个别9或10节。叶甲亚科的触角则着生于额的两侧,接近上颚基部,彼此相距颇远。萤叶甲和跳甲亚科触角着生在额的中部,位于两复眼之间。跳甲亚科后足腿节特别粗大,具内骨骼跳器,有跳跃能力;萤叶甲亚科后足腿节细长,无跳器,不能跳跃;两者易于区分。

成虫鞘翅一般盖及腹端,后翅发达,有一定飞翔能力。但许多在土、石下生活的种类,后翅常退化以至消失。高山空气稀薄,气候寒冷,风力强劲,在这里飞翔能力成为叶甲适应的不利因素,因而不飞翔,土栖、石栖反而成为进化的方向。因此,许多真正适应高山高原环境的叶甲,如高山叶甲属和金叶甲属的高山种都已失去后翅,而萤叶甲亚科的短鞘萤叶甲属和跳甲亚科的丝跳甲属的某些种,不仅后翅消失,鞘翅亦大为减缩,成为残留器官。它们组成高山高原区系的特有类群。

成虫的雌雄次特性征比较明显,雄虫腹末节端缘多呈三叶状或中央具圆形、三角形凹窝;前、中足第1跗节呈梨形膨阔。雌虫腹端圆形拱凸,跗节正常。

幼虫蛃型,口器咀嚼式,触角3节,胸足3对,体表常具瘤突和毛丛。

叶甲有哪些种类?

叶甲类属鞘翅目叶甲科害虫。主要有榆紫叶甲、榆蓝叶甲、白杨叶甲、琉璃叶甲、榆绿叶甲、榆黄叶甲、泡桐叶甲、桤木叶甲、樟萤叶甲、柳蓝叶甲、杨梢叶甲等。以成虫、幼虫啃食树木的幼芽、剥食叶肉,造成幼芽被害后不能抽梢展叶,剥食叶肉后仅留叶脉或树叶残缺不全。

推荐阅读:
微信搜索: 微信搜索【成都生活猫】公众号,关注后对话框回复关键词【交通】, 即可获取相关办理信息,如有最新的政策信息我们也会第一时间在此更新。还有更多成都本地办事指南、每日成都热点资讯等你解锁!

责任声明:凡注明“来源:成都号”的文章均由成都号整理,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如本网内容涉及版权、隐私等权利问题,请相关权利人及时在线反馈给成都号,本网承诺会及时处理。

反馈
内容过时 未解决问题 文章侵权 排版错乱 内容有误 其他错误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