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这个行业,有机肥行业能带来更多的就业,甚至带出了新的行业和就业人群的出现。有机肥前景较好,但一些问题待政策支持。
发展有机肥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循环农业,是真正的共产主义事业,目前全国普遍采用化肥和农药的种植模式,这使得农民与土地之间已经无需培养感情,汗水被药水代替,有机肥被化肥代替。
有机肥虽然在使用和运输上成本比化肥多,但是最终优化植物生长却是最小的投入。农民、果农、园艺等种植户以最节省时间和金钱的,也是最利于环境的。
有机肥市场混乱,生活垃圾(餐厨)、淤泥有机肥这两种对生产工艺要求很高,不建议使用这种发酵原料。恶臭等其它问题也是难题。
化肥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是粮食的“粮食”。化肥在促进粮食和农业生产发展中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也存在化肥过量施用、盲目使用等问题,带来了成本的增加和环境的污染,亟须改进施肥方式,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不合理投入,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此,农业部制订《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
有机肥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重要作用
有机肥是乡村振兴的连接器,有利于生产出一流产品和品牌。
提升土壤有机质
促进种养循环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现代农业和有机农业起到促进作用
2020年以来,保障粮食生产已经上升到国家经济安全层面了。个人见解,经供参考。

2021年12月中国农用氮磷钾化肥(折纯)产量为449万吨,同比增长8.4%;2021年1-12月中国农用氮磷钾化肥(折纯)累计产量为5446万吨,累计增长0.8%;2016-2021年中国农用氮磷钾化肥(折纯)产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
2007年1-11月,全国农用氮、磷、钾化学肥料总计累计产量为53,170,241.96吨,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3.15%。9月份的农用氮、磷、钾化学肥料总计产量最高,为5,314,355.90吨,同比增长了26.30%;其次是4月份,单月农用氮、磷、钾化学肥料总计产量为5,228,488.68吨,同比增长了15.26%。2008上半年全国化肥累计产量3001.5万吨,同比增长5.9%,
化肥市场全面开放,将使中国企业面临来自国内和国外的双重压力。国内方面,首先是环境压力。目前中国化肥产业存在着十分突出的环保问题:化肥利用率低,不仅浪费了资源,增加了农民投入,而且也造成了环境污染;磷石膏、高磷废水和高含氟气体的排放,也对环境带来了很大压力。其次是资源压力。生产化肥的资源如磷矿、钾盐、煤炭和天然气等都是不可再生资源,如何实现既节约资源又满足日益增长的化肥需求,对中国化肥产业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再次是农民收入增长的压力。化肥作为资源型产品,所消耗资源的稀缺和有限性,与农民作为化肥消费者的少支出多收入,永远是一对矛盾。此外,农业生产多样化趋势也给化肥生产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
长远来看,中国化肥行业面临需求和成本的双重压力。“十一五”期间,将是化肥行业的整合期和产品结构调整期,富含磷、钾的高浓度肥将成为今后的重点产品。
百度搜“中投网”,再搜“化肥”就可以看到更多相关资讯
化肥产业主要上市企业:云天化(600096.SH)、鲁北化工(600727.SH)、鲁西化工(000830.SZ)、阳煤化工(600691.SH)、盐湖股份(000792.SZ)、湖北宜化(000422.SZ)、华鲁恒升(600426.SH)、新洋丰(000902.SZ)、泸天化(000912.SZ)、司尔特(002538.SZ)、亚钾国际(000893.SZ)、藏格矿业(000408.SZ)、东方铁塔(002545.SZ)、六国化工(600470.SH)、四川美丰(000731.SZ)、兴发集团(600141.SH)、川发龙蟒(002312.SZ)、云图控股(002539.SZ)等。
本文核心数据:企业营收、毛利率、研发投入
1、中国化肥产业龙头企业全方位对比
目前,云天化、盐湖股份、新洋丰等企业是国内化肥产业代表领先企业。从企业经营情况来看,2021年,云天化的化肥业务营收超过200亿元,遥遥领先于新洋丰、盐湖股份等企业;从产品布局来看,云天化拥有磷肥、氮肥、复合肥等系列产品,基于齐全的产品规格配套和卓越品质,元天化的市场竞争优势明显。
注:1)以上仅分析有相关业务数据披露的上市企业,并且年产量规模在200万吨以上;2)由于大部分企业暂未公布2021年数据,上述化肥产量市占率参考2020年数据;3)上述企业并未单独披露化肥业务研发投入数据,在此仅能提供企业整体研发投入数据;4)企业竞争力评价最高为★★★★★。
2、云天化:化肥业务的布局历程
1977年10月,云南天燃气化工厂正式建成投产,它是国家建设的大型化肥厂之一,旨在解决当时化肥依赖进口的问题。之后改制成立云天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并于1997年7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发展至今,云天化拥有国内先进的大型化肥生产装置,主要生产和销售磷肥、尿素、复合肥等化肥产品,矿化一体,全产业链高效运作,并依托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优势地位,培育现代农业,推进肥料与现代农业融合协调发展。
3、云天化:化肥业务布局及运营现状
——矿肥一体化产业链布局
云天化主要经营业务包含肥料及现代农业、磷矿采选、精细化工、商贸物流。企业拥有丰富的磷矿资源和煤炭资源,化肥产品原料磷矿、合成氨大部分自给,拥有上下游相对完整的一体化产业链布局和资源保证。另外通过开展化肥及生产原料、农资农产品等商贸业务,更好的服务农业市场,加强农资和农作物相关产业链建设。整体来看,企业的矿肥一体化产业链优势较为明显。
2021年,公司在商贸业务方面的营业收入最高,占总营业收入的比重58%;其次为化肥业务的营收占比约33%;磷化工、工程材料、磷矿采选、煤炭采掘业务占比均在5%以下。
——具备年产800多万吨化肥产能
截至2021年底,企业的化肥总产能约883万吨/年,其中磷肥产能为555万吨/年,位居全国第二,全球第四;复合(混)肥产能128万吨/年;尿素产能200万吨/年,主要布局在云南、内蒙古地区。企业拥有多套大型化工生产设备通过积极开展国内外先进技术应用和改造,不断优化工艺技术和装备,形成多项集成优化技术,主体装置生产技术和设备装备管理水平始终保持行业先进水平。
云天化主要厂区化肥产能布局情况如下:
注:上述仅为主要厂区产能,并非企业整体产能布局情况。
——2021年研发总投入创历史新高
在企业研发布局方面,云天化主要围绕精细化工、新能源材料、新型肥料及现代农业技术、磷矿资源高效利用及固废资源化利用、工程材料、新兴产业技术研发等领域开展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及产业化应用。
在化肥领域,重点聚焦绿色智能肥开发、聚合磷NPK产品系列功能性肥料新品开发、特肥产品开发、花卉专用新产品开发等高端领域的化肥研发,具体项目情况如下:
从研发投入来看,2021年,企业研发投入总额超过3亿元,占总营收的比重0.48%,创历史新高。企业正积极推进新型化肥产品的研发,打造差异化肥料体系。
4、云天化:化肥业务经营业绩分析
——化肥业务总营收突破200亿元
近五年来,云天化的化肥业务营收整体呈现增长态势,2021年全年超过200亿元,同比增长20%;从化肥业务占总营收占比来看,整体保持在30%-35%区间。
从细分化肥产品营收来看,磷酸二铵是企业主要化肥品类,2017-2021年营收均超过70亿元,占化肥业务的比重在45%以上;其次是磷酸一铵、尿素和复合肥,营收占比均在10%以上。
——化肥业务毛利率整体保持在10%以上
近五年来,企业的化肥业务毛利率整体处于10%以上的水平,其中尿素业务毛利率保持在30%以上的水平,反映出企业的化肥业务获利水平较高。企业重点强化设备管理,狠抓生产装置长周期运行,强化原料成本控制,推动业务毛利率水平提升。
——多个化肥细分市场占据全国领先地位
2021年,云天化的磷肥产能位居全国第二,全球第四,其中磷酸二铵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27%左右,位居全国第一;磷铵出口量占全国出口量的20%左右。“三环”“金富瑞”等磷酸二铵知名品牌,产品质量稳定,服务优质,多年来广受国内用户青睐,长期实现一定的品牌溢价。
另外,企业尿素产能200万吨,企业尿素产品在云南市场占有率在50%左右,所在区域市场具有较高的影响力。拥有“金沙江”“花山”“云天化”等尿素知名品牌,产品质量稳定。
5、云天化:化肥业务发展规划
未来,云天化以“成为世界级的肥料及现代农业、精细化工产品提供商”为战略定位,采取“聚焦发展、转型升级、合作共赢”的发展原则积极推进各项经营业务,推动产业结构从“基础型”向“功能型、专业型、高端化”转型升级。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化肥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新建化肥厂对市场的影响挺大的。
化肥是重要的农业基本生产资料,对农作物增产有重大作用,是现代农业生产的“必需品”,是“粮食的粮食”。同时,化肥极大地丰富了农业生产系统中的养分供应,为生产更多人类所需的蛋白、能量、矿物质提供了基础,显著提高了国人的营养水平。
在过去很长时间里,有机肥与化肥的关系此消彼长,化肥用量多了,有机肥的使用量就会降低。从上世纪80年代算起,化肥对有机肥的这种挤出效应持续了30年!
但是!近两年,在化肥零增长行动和土壤保护的大背景下,化肥行业单边突进的势头戛然而止。有机肥重出江湖!
对此,农业部种植业司副司长何才文曾表示,实现化肥零增长已无悬念,未来的目标是要持续负增长。与此相映成趣的是,有机肥行业人士却备受鼓舞。在此前由中国农资流通协会有机肥分会于秦皇岛召开的有机无机肥料产业对接大会上,一些专家直呼:有机肥与化肥要平分天下。
目前,有机肥在整个农业肥料投入中占比在20%左右,如果提高到50%,这将是一个很大的数字。有专家大略测算:按照这个目标,有机肥产业的年产值将达3600亿元。
图片
化肥效果下
降
一半
有机肥其实是一种既传统又现代的肥料,数千年农耕文明,靠的主要就是农家肥这种有机肥料。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有机肥与化肥大约各占50%,但化肥工业在此后的30年获得了飞速发展,至今已经占据了80%的肥料市场份额,可谓速度惊人。
化肥为养活快速膨胀的人口功不可没,但是,化肥包打天下的弊端也正日益显现。首当其冲的便是,高强度的掠夺性种植引发耕地质量不断下降,而化肥对于改善耕地质量并无有效的方法,不合理的施肥甚至会加剧耕地退化。数字显示,目前中国的中低产田占比达到65%,从根本上而言,没有健康的土壤,就不可能有可持续的粮食安全。因而,在化肥之外寻找替代产品便成为必然。
化肥大量投入,还引发了对有机肥的排挤,使得土壤有机质水平触及到警戒线。
有机质代表的是土壤肥力,与粮食产量正相关。由于有机肥投入过少、有机质下降,由此引发另一个新问题,就是化肥的报酬效应递减。数据显示,1975年,一公斤化肥可产出25公斤谷粒,到2008年,这个数字降低到8~9公斤。油料和棉花也是如此,一公斤化肥的产出量降幅达到50%左右。
换言之,短短30年,化肥对粮食生产的报酬效应较之前降低了一半之多。
有机肥发展的东风已经来了?你准备好了吗?
化肥行业和农业的形势,都在助推有机肥这个产业在经过30年的下滑和低迷之后,如今又将走上前台。从化肥零增长到土十条出台,以及在化肥复征增值税而有机肥依然免税的政策鼓励下,有机肥似乎迎来了难得的宠幸。
事实上,有机肥产业从数量上看规模并不小。根据中国农资流通协会有机肥分会的数据,目前全国有机肥企业共有约2283家,商品有机肥947万吨,其中精制有机肥318万吨、生物有机肥151万吨、有机无机复合肥422万吨。在这个枯燥的数字背后,其实反映了有机肥行业小而散的现状,企业规模普遍偏小,能够像大化肥一样做大的企业寥寥无几。
有机肥产业落后,是短板、也是潜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作为有机肥原料的有机废弃物在中国来源极为广泛,这是未来数十年有机肥产业崛起的物质基础,而2017年以来,国家对于有机肥原料:包括秸秆化,畜禽粪化,等制作有机肥的项目支持补贴力度空前,有机肥发展的政策和东风已经来了。
2021年有机肥迎来大爆发期!
202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表示,2021年要持续推动化肥农药负增长,扩大有机肥替代化肥应用范围,要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坚持并确保农业绿色发展!2021目标建设1亿亩高标准农田!望各地政府积极参与落实!
新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曾说,
一号文件特别提出绿色发展理念将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主导,
要让更多农产品将贴上有机绿色标签。
这是新世纪第14个关注“三农”的一号文件,
图片
纵观全球发达农业国家,大幅提高有机肥的使用比重是普遍现象,绝大多数都超过了一半这个分水岭。数据显示:欧美国家肥料结构中,有机肥的地位举足轻重,在美国,有机肥料占比46%;英国占57%;德国占60%;法国占37%;澳大利亚占55%;加拿大占60%;韩国占48%;日本更是达到非常高的76%。
由此进一步推断,如果中国肥料当中有机肥与化肥各占一半的比例,也就意味着有机肥的实物量要达到6亿吨,以每吨产值600元来计算,那么整个产业的年产值将高达3600亿元。这毫无疑问将成为未来肥料行业新的发展空间。
有机肥的逆势扩张,将从根本上改变肥料产业结构,并有望掀起新一轮产品创新高潮!
责任声明:凡注明“来源:成都号”的文章均由成都号整理,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如本网内容涉及版权、隐私等权利问题,请相关权利人及时在线反馈给成都号,本网承诺会及时处理。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了解更多成都本地办事、民生热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成都号
cdmao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