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肥在农业种植中,主要是指灌溉和施肥。灌溉为水,施肥为肥,简称“水肥”

下面介绍几种自己制作发酵水肥的操作技术:
1、发酵操作方法一:(固态发酵法发酵植物蛋白原料)
一包强微豆粕发酵剂(或一包强微靓水素) + 一包水产通用饲料发酵剂,用来发酵400公斤左右的植物蛋白原料(如豆粕、花生麸、菜粕,棉粕,油料饼粕等都可以)+ 红糖15公斤+ 碳酸钙10公斤 + 硫酸镁5公斤 + 氯化钾5公斤 + 水400公斤,搅拌均匀后,密封进行发酵夏天7~15天(时间越长效果越好),冬天15天以上,即可使用。
如果能再添加5公斤槟榔粉一起发酵,则可以显著提高槟榔粉驱虫药效,则可以同时作为一种预防鱼虾寄生虫的“水肥-培藻-培浮游动物-驱虫”四合一功效的生物菌肥。
如果手头没有碳酸钙、硫酸镁、氯化钾、(或硫酸镁钾肥也可以)等,也可以不添加这几样,但如果添加,则培育硅藻水是非常顺的;
发酵后的生物菌肥在肥水培藻和培育水生动物的用量:每亩用上述发酵的湿料4公斤即可,建议每15天用一次,或根据自己观察的情况进行补肥,阳光好的天气当天可见效看到水色转变,一般情况下则1~2天就有很好的效果。
养殖户的固态发酵容器(塑料桶)

2、发酵操作方法二:(固态发酵法发酵动物+植物蛋白原料)
也可发酵动物蛋白+植物蛋白,用来培育红虫,方法是:一包强微豆粕发酵剂(或一包强微靓水素) + 一包水产通用饲料发酵剂,用来发酵动物下脚料(如小杂鱼切碎的,死鱼切碎的,血粉,动物血液,动物屠宰下脚料如内脏下脚等)200公斤 + 加50公斤玉米粉或其他能量(如薯干粉,高粱粉,麦子粉,次粉)或红糖15公斤也可以 + 豆粕(或花生粕或棉籽粕或菜籽粕)100公斤 + 碳酸钙10公斤 + 硫酸镁5公斤 + 氯化钾5公斤 + 水适当(或不加水,因为动物下脚料中的水足够),以手捏成团,有水从手指间印出来为准,密封压实发酵,夏天至少15天,冬天20天以上。
如果手头没有碳酸钙、硫酸镁、氢化钾等,也可以不添加这几样,但如果添加,培育硅藻水是非常顺的;
发酵后的动物蛋白在肥水和培藻和培育红虫上的用量:每亩池塘用这个发酵动物下脚料湿料3~4公斤,建议每15天用一次,能迅速长红虫和培育茶色藻类或嫩绿色藻色,同时,可以适当解决铁锈酸水的影响,鱼虾健康活跃,效果好;
3、液态发酵操作方法:(液态发酵法发酵植物蛋白原料)
一包强微豆粕发酵剂(或强微靓水素) + 一包水产通用饲料发酵剂 + 200公斤大豆粉(或菜粕或菜饼粉,或棉粕棉籽饼粉,或豆粕粉) + 700~800公斤水+红糖25公斤,发酵时间比较长,夏天需要10天以上,所以,必须提早做好准备,如果一次用不完的,也可以密封保存三个月内用完,最终结果发酵的应该特别酸;也会有臭味,但这是正常的臭味。
这种发酵液的使用方法是:每亩泼洒5~15公斤左右,功能是用来肥水和培育水生浮游动物,其使用关键是通过养殖户自己观察,如果水色变浅变瘦,则使用,如果水色比较浓的就不使用,即这种肥水用的发酵乳酸菌液,是用来微调水色的,特别适合于土塘和高位池使用。
另外在甲藻或赤潮发生时,加倍使用量,可以进行转色,转化成优质藻相和优质藻色。其特点是作用速度非常快,显效果非常迅速。
下面就来介绍一种废水做花肥的制作方法吧。
相信生活中有很多的人都喜欢喝茶,而茶水中所含有的有机质或者是糖分及其的微弱,所以我们直接使用它来浇花要远比自来水得到的好处更多,但是长久的使用它直接来浇灌花卉植物,非常容易滋生细菌,危害到土质的健康,从而导致土壤大面积的结块,抑制植物根部的呼吸。
因此,我们要尽量将其收集起来,除此之外,也可以将茶叶水、淘米水等混合均匀,装到能够密封的塑料瓶中静置24小时以上,然后就可以用来浇花,而且在浇花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要沿着花盆的四周慢慢的倾倒,以免过分的冲击植株的根部导致土壤流失,使花草的根部裸露在外,无法及时的摄入养分和水分维持自身的需求。
除此之外,这种经过稍微发酵的肥水是呈现弱酸性,迎合大部分偏爱酸性环境的花卉植物如杜鹃花、玫瑰花、茉莉花、栀子花等,所以一个月浇灌上两、三次可以有效的改善土质,增添养分,让土壤呈现弱酸性,避免地盐碱化对其造成的不利影响。
而若是家中的花卉植物偏爱碱性的环境,就需要注意尽量的少使用这种肥水。若是觉得化肥好就一定要使用,那我们在浇灌完之后,最好是将燃烧殆尽的草木灰撒在培养土的上方,薄薄的一层可有效的平衡酸碱物质,让土壤的PH值增大,控制在7.5~8.0之间,既能够迎合花卉植物生长的需求,又避免了过分的酸化或者是碱化,对植物造成的不利影响。
水肥用香,味道最好是清淡一些,水馊的时候适合用腥饵,一般肥水钓鱼都是走两个极端的,先使用清淡的饵料,效果不是很好的时候再使用腥味重的饵料。
肥水塘中藻类、饵料多,这时候鱼类一般不会饥饿,食欲不强,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反而不感兴趣,相反一些香甜味浓且软的素食,比如麸香味、薯味的饵料诱鱼的效果会更好。
水肥的水域水中的浮游动植物数量很多,水肥缺氧,鱼类都具有趋氧性,这时候钓鱼最好是选择在水域的活水注入口,或者是水草多的位置。
水肥的时候还要钓浅水,浅水相对于深水氧气充足一些,为鱼类提供了充分的呼吸条件,浅水氧气足好钓鱼是有一定季节性的,水温在20-30℃的肥水中这种方法是非常好的。
肥水钓鱼要钓迎风,迎风氧足,风力能引起湖泊上、下层的水循环,这样会增加水里面的氧气含量。
肥水钓鱼应该精确做窝,少打窝料却要精准,可以用抛饵勺不断的抛投,每次几粒就可以了,也可以前期搓大饵打打频率,鱼儿进窝后再用软粘饵搓小饵。
谚语有云“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水”,这是千百年来农民朋友从农业实践中得出的真知,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水肥管理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直接影响着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在实际的栽培管理中,水肥管理是农民朋友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也是作物栽培管理中最容易出错的地方,因此,有必要了解一些养分吸收的基本原理,并把它运用在实际的水肥管理中去。
水肥是作物健康生长的基础
一、水是肥料(养分)吸收的载体
我们常说水肥不分家,这是因为作物要吸收养分,必须有水的存在。
1、没有水肥料(养分)无法形成离子态
我们都知道,施肥的目的是为了作物能够吸收到更多的养分来促进生长发育,作物是通过根系和叶片来吸收养分的,不同作物的根系是不一样的,但是有一点是一样的,那就是根系是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最大的器官。
在根系的组织结构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组织叫做根毛。根毛是整个根系系统吸收养分效率最高的部位,有研究表明,根毛的吸收效率是根系其它部位的数倍。有经验的农民朋友都有这样的感觉,我们种地的时候希望看到作物有很多白根、毛细根,越多作物的生长势就越好,这是因为白根、毛细跟越多,吸收水分和养分的效率就越高,代表我们的作物越健康,生长越旺盛。
生长越是旺盛的植物根系越发达
根毛是很细小的,用肉眼几乎看不到,如此细小的组织,要想吸收肥料,有一个前提,养分是离子态才行,如果养分不是离子态,根毛是很难吸收到养分的。在生产实践中,除了当下兴起的液体肥外,我们的肥料无论是复合肥料还是水溶肥,基本都是固体形态,将这样的肥料施入根毛附近,根毛是无法吸收的。因此,只有将它变成离子态,才能被根毛吸收,最后传导到植物体内。
如何才能把肥料中的养分变成离子态?其实很简单,就是将它溶解在水中后就会变为离子态。否则,你的肥料施入的再多,养分的活性再高,如果没有水作为载体,肥料是无法变成离子态,就无法进入根系细胞,更不会传导到作物的其它部位。
根系是作物吸收养分最主要的器官
2、养分必须通过水分才能送达根系
根系要想吸收到肥料,前提是养分必须要在根系的有效吸收范围之内,也就是养分必须送达根系,主要有以下三种途径:
截获:所谓截获,就是养分直接能够被根系吸收到,被截住,这就叫截获。
扩散:施入的肥料离根系不是很远,如果有水作为介质,养分会从高浓度的地方向低浓度的地方进行扩散,扩散到根系能够吸收的范围之内。
质流:质流,顾名思义,就是矿物质随水移动至根系附近,因为我们植物有蒸腾拉力,通过拉力作用将水分指引向根系,而水分在流动的过程中就会把离根系比较远的养分带到根系附近。
这三种途径要想发挥作用,都离不开很重要的一个载体,那就是水分。如果没有水分,截获的养分没有变成离子态,根系不可能吸收;如果没有水作为载体,养分很难实现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如果没有水分,蒸腾拉力不可能把养分带到根区。
作物获取养分的三种方式
综合以上观点,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根系吸收的养分前提是养分必须到达根部!养分到达根系的三种途径都离不开水,没有水,养分到达不了根系,根系也吸收不了养分。
3、水是肥料吸收的载体在水肥管理中的运用
明白了肥料(养分)要被作物吸收,必须有水作为载体,我们再回想下我们的实际农业生产中,施肥是否是遵循这样的规律,是否是按照这样的原理去做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怎么做?
(1)借雨施肥
也叫借雨送肥,看天气预报施肥,在没有灌溉设施的前提下,看天气预报,在下雨前施肥,通过雨水将肥料变为离子态,送到根系能够吸收的范围,达到促进作物生长的作用。其实,我们很多的做法并不是通过降雨,而是人工模拟降雨,浇水施肥也是这个原理。浇水后肥料还是通过截获、扩散、质流疏松到根系能够吸收的范围。这其实也是水肥一体化,不是说滴灌、喷灌就是水肥一体化,真正的水肥一体化是一种农事理念,把水和肥料同时送到作物能够吸收的到的地方,经济允许,可以上滴灌、喷灌,如果是条件不允许,其实我们上面提到的场景也是水肥一体化。
借雨施肥在生产中的应用
(2)肥料兑水施用
肥料兑水施肥在某种程度上也属于精准施肥,比起撒施后浇水,肥料利用率要提高不少。包括在果树上用施肥枪施肥等,这都是提高肥料利用率的一种方式。这样把肥料和水分按照一定的比例溶解后,输送到作物能够吸收的地方,
(3)水肥一体化设施
当然在施肥中,效果最好的还是上水肥一体化设施,如滴灌、喷灌。随着国家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水肥一体化已经成为中国农业的1号技术,成为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环。据统计,截止2019年,我国水肥一体化的灌溉面积已经达到1.5亿亩,而且这个数据持续在增加之中,至2030年,我国的水肥一体化种植面积可能将会达到3~5亿亩,水肥一体化一定是未来现代农业必不可少的技术。
遗憾的是,很多老百姓认为滴灌等水肥一体化只是用来浇水的,滴灌真正核心的地方是将水和肥的协同作用发挥到极致。可以在不增加人力的情况下把水和肥料以一定的浓度送到作物能够吸收的地方,实现局部灌溉和局部施肥,从而提高肥料利用率。水肥一体化的优势就是节工、节水、节肥,增产、增收、增质。
说到水肥一体化,就不得不提一个国家,那就是以色列,可以说是以色列人发明了水肥一体化,发明了滴灌,他们让沙漠变成了绿洲,让以色列成为了欧洲的菜篮子,他们的水肥一体化技术覆盖全球。以色列人在贫瘠的沙地种植番茄,用水肥一体化让每亩番茄的产量达到45吨以上,不仅仅是产量高,而且品质也非常好。
以色列水肥一体化在农业中的应用
二、肥料(养分)施到正确的位置才能被吸收
作物要想吸收养分,就必须把养分送到根系附近能够吸收的范围之内。特别要注意的是在实际生产中,特别是在滴灌和水肥一体化区域,出现一个很普遍的问题,就是施肥的位置不正确,有些可能是天灾也有些是人为,在专业上我们称之为肥料的淋洗,就是肥料从根系吸收的范围之内淋洗到根系吸收的范围之外,导致根系不能正常吸收肥料。
1、什么叫肥料的淋洗?
肥料之所以出现淋洗现象,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很多时候,我们只关注作物的地上部分,没有关注作物的地下部分,忽视了根系的深浅度。但其实所有的肥料吸收大部分都是靠根系,因此,在施肥时,一定要确保肥料在根系吸收的范围之内,因此,农民朋友一定要养成看作物根系的习惯,办法很简单,用锄头挖开,用水冲一下就可以很清晰的看到根系的样子。不同的作物根系的深浅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要根据根系的深浅来施肥和浇水,保证水分和肥料在根系的吸收范围之内。二是过量灌溉导致的养分淋洗。在前面我们讲到了质流,质流通过水分可以把养分输送到根区,也可以把养分从根区输送到根系吸收的有效范围之外。特别是氮肥,比如说硝态氮和酰胺态氮特别容易被淋洗。
肥料的淋洗作用
2、如何减少肥料的淋洗?
淋洗现象在施肥时可以通过一些人为的方式进行改进。
调整施肥时间:首先要做的就是调整灌溉模式和施肥时间,防止过量灌溉。同样是尿素,不应该是先滴水,再滴肥,最后再滴大量的清水。正确的应该是先长时间滴清水,让水分充分润蚀到根系,用一个小时的时间滴肥,最后用5~10分钟时间清洗管道就足够了。
改进施肥设备:淘汰一些老式的施肥设备,能够更好的控制肥料的施肥量等。
检测肥料的位置:关键点小结:肥料养分一定要根系吸收范围才有效。肥料容易随水流失,过多的水会把肥料淋到根系的有效吸收范围之外,生产中一定要防止过量灌溉导致的肥料淋洗脱肥,可以用简单的检测工具来检测肥料去哪里了!
施肥位置不同肥料利用率不同
三、根系有胃口,咸淡要适中
人的嘴巴吃食物,讲究咸淡之分,太咸吃不下,太淡没味道!作物的根系吸收肥料(养分)也讲究咸淡之分。太咸烧根系,太淡吃不到。对作物根系而言,肥料就是食物,肥料的浓度太高,就会出现烧根等一系列问题,浓度太低又导致不能满足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例如底肥施入时太靠近根系,每次浇水就会出现烧根现象,导致植株枯死。在生产中,更多的问题是因为浓度太高,从而导致植株生长受到抑制。
肥料浓度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同样的肥料在不同的浓度下,对作物的生长发育影响是完全不同的,因此一定要学会科学施用肥料。如何才能平衡施肥?
1、了解作物的耐盐性
不同的作物的耐盐性是不同的。所有的化肥本质都是无机盐,以大田作物小麦和玉米为例,同样的肥料和养分浓度,它们的耐盐性却不相同。当灌溉水的含盐量达到4%时,对小麦来说是最适宜的,但对于玉米而言,健康度就会受到影响。这就告诉我们,在施肥时,要根据作物的不同,调整肥料的浓度,以便更好的让作物吸收。
大田作物的耐盐性
果树作物的耐盐性
百分比代表作物的生长健康程度;ECe土壤中的盐分含量;ECw灌溉水的含盐量。土壤中的盐分含量和灌溉水中的含盐量对不同作物生长健康程度的影响。
2、使用工具测定土壤或者肥料溶液的浓度值
在了解了作物的耐盐性后,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工具,对肥料和土壤中的盐分值进行检测,用精确的数据来指导我们进行施肥,这样更能提高肥料利用率,避免肥料的浪费。
肥料浓度过大导致的断垄
在实际的施肥管理中,一些养分吸收的基本原理讲起来我们都知道,但却也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因此,在施肥时,更重要的是将这些原理运用在实际的生产活动中去,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肥料利用率,才能真正实现节能减排,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责任声明:凡注明“来源:成都号”的文章均由成都号整理,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如本网内容涉及版权、隐私等权利问题,请相关权利人及时在线反馈给成都号,本网承诺会及时处理。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了解更多成都本地办事、民生热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成都号
cdmao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