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密度的原因:稻秧在田里空间太少,就象召集几万人在广场集合一样,没有活动空间,无法向周围伸展,只能站在原地了。
2.气温的原因:水稻分糵理想的温度是在摄氏25度以上,如果气温远远未有达到25度,水稻的生长、分蘖速度就很慢。
3.肥料的原因:在水稻分糵期正需要大量营养的时候,如果稻田施肥过少,不能供给足够的营养,那稻秧也就分糵少了。
4.灌水的原因:水稻在分蘖期,田间灌水如果太深,淹过了秧茬,阳光很难增暖根部的温度,水太凉,茬口被封,就会影响稻秧的分了。
5.日照的原因:长期阴雨低温,没有阳光的光合作用,秧生长缓慢,分蘖少。
6.药害的原因:除草剂超量,除草时间不正确,也影响稻秧的分糵了。
要如何提高水稻的有效分蘖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喷洒多效唑,促使早分糵、多分蘖;
2.合理密度,除去田间杂草。
3.施足肥料,争取同时分糵。
4.防治立枯病和其它病虫害。
5.分蘖不能贪太多,分糵后期要及时烤晒田,控制稻秧根系的发展。

穗多、穗大,是水稻高产的基础。虽然水稻具有较强的分蘖能力,但只有早期的分蘖才是有效分蘖,才能够成穗,因此提高水稻产量,不仅要在“促蘖”上下功夫,关键是要在“促早蘖”上下功夫。其具体措施有:1. 选用健壮秧苗 最好是选择旱育的适龄壮秧,这样的秧苗株形矮健、根系发达粗壮、吸收力与抗逆性强,其抛栽或插入水田后,发根迅速,能够很快返青生长,分蘖早、成穗率高,增产效果十分显著。(剩余960字)
水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常从植株基部发生许多分蘖,到拔节期,分蘖便开始向两极分化,一部分继续生长,能够正常拔节、抽穗和结实,成为有效分蘖;另一部分则生长发育中止,不能正常抽穗结实,成为无效分蘖。一般而言,发生分蘖时间愈早、着生节位愈低的分蘖愈容易成长为有效分蘖,反之,发生时间愈迟、着生节位愈高的分蘖容易成为无效分蘖。
适时插秧是提高有效分蘖的主要环节。水稻的缓苗与温度有密切关系,吉林省插秧早了一般会遇到5月17日左右的寒潮,水稻就大缓苗,1~3节位的分蘖就停止,这必然影响有效穗数。
按照水稻分蘖的规律:分蘖初期分蘖较少,到6月20日左右,进入分蘖高峰期。如果分蘖初期追肥过多,后期分蘖和高节位分蘖就增加,造成无效分蘖增加,有效分蘖减少。
水稻从移植到幼穗分化这段时间,一般称为水稻的分蘖期,大部分地区水稻在6月份开始进入分蘖期。分蘖期又可分为回青期、有效分蘖期和无效分蘖期。
回青期:移植的秧苗,由于在拔秧、运秧和插秧过程中受到损伤,叫做植伤。因此,在插秧后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复原转青而长出新根,这段时间就称为回青期。
有效分蘖期:当分蘖的茎数与分蘖长成的穗数相等时,称有效分蘖期。在一般情况下,分蘖开始后的10天左右,长出的分蘖多数能成穗。
无效分蘖期:一般在插秧后20~25天以后所发生的分蘖,多数在中途停止生长而不能出穗,实际是浪费养分,所以叫做无效分蘖。
责任声明:凡注明“来源:成都号”的文章均由成都号整理,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如本网内容涉及版权、隐私等权利问题,请相关权利人及时在线反馈给成都号,本网承诺会及时处理。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了解更多成都本地办事、民生热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成都号
cdmao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