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一个漩涡中的炮灰国家。
随着东京奥运会这场和平盛会的落幕,世界再度恢复了往日的热闹,被压制已久的各方势力纷纷出动,甚至拿出了加班加点赶进度的精神,将本就动荡不安的局势再一次推向了高峰。
而东欧,就是本次动荡漩涡的中心,而白罗斯,则是此次动荡的发源地,而白罗斯之所以成为爆点,和一个名叫季马诺夫斯卡娅的白罗斯田径短跑运动员有关。
因为不满教练组临时要求其作为替补参加4 400米接力赛,季马诺夫斯卡娅被白罗斯方面要求退赛并立刻回国。
但在登机前的最后一刻,季马诺夫斯卡娅突然向日本警方求助,称自己受到了来自“国家的威胁”,毕竟“老爹”卢卡申科早在去年就表达了拿不到奖牌就不要回来的警告,而且奥运会开幕后卢卡申科还因为白罗斯始终未得奖牌而大发雷霆。想想自己没有国足那种没得奖牌也活得自在的没脸没皮,更可能因为不服从安排而遭受开除甚至监禁的惩罚,季马诺夫斯卡娅瞬间化身懦夫,开始亡命天涯。
而后季马诺夫斯卡娅受到了西方国家的“庇护”,波兰更是张开怀抱等你,于是季马诺夫斯卡娅出现在华沙,并与白罗斯反对派领导人谈笑风生。
季马诺夫斯卡娅也许没有想到,自己的“叛逃”,会在白罗斯引发空前猛烈的风暴,并引发“蝴蝶效应”,最终导致了整个东欧的风起云涌。
外界普遍认为,欧盟国家对季马诺夫斯卡娅提供政治庇护,是出于对此前的瑞安客机迫降白罗斯事件的报复。但不管如何,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早已磨刀霍霍,并将矛头对准了白罗斯。
8月9日,美国宣布对白罗斯发动最大规模的制裁,俄罗斯超过40个企业人员对象被列入制裁名单,涉及白罗斯的国防、能源、钾肥、烟草等多个领域。随后英国和加拿大陆续跟风,比如英国宣布对俄罗斯航空公司实施禁飞令,并扩大对明斯克的金融制裁。
而后,立陶宛和乌克兰也闻风而动,尤其是立陶宛。
面对美国的群起而攻,卢卡申科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强硬,除了要求美国将驻白使馆员工压缩至5人,怒斥英国是美国的走狗,指责乌克兰向白罗斯输入大量武器并训练武装分子。
因为白罗斯是名副其实的内陆国,所以当立陶宛追随西方制裁白罗斯,不准其就近从立陶宛出海时,白罗斯直接表示从俄罗斯的摩尔曼斯克港出海,甚至还能借助北极航线,相比之下更近了呢。
另外,卢卡申科还表示,西方国家的围攻如果说挑起第三次世界大战,那么西方国家也永远不会成为最后的赢家。
措辞之严厉前所未有,明斯克永远不会向西方国家下跪的姿态也令西方国家始料未及。
卢卡申科之所以强硬,除了无路可退所以背水一战的决心,更因为白罗斯的身后,始终站着中俄两个巨人。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有着巨大的经济体量,更有着空前广阔的市场。而这对于白罗斯抵抗西方国家制裁意义非凡。
要知道,西方国家此次制裁不仅蓄谋已久,而且是有备而来,矛头直指石油和钾肥等经济支柱。作为世界第二大钾肥生产国,白俄钾肥公司的年产钾肥量占到了全球的18%,主要出口到中国和印度。
在出口线路不受影响的情况下,西方国家对白罗斯的制裁难有作为。
而比经济支柱不倒更重要的是,白罗斯是个有退路的国家。
比如在表示白罗斯钾肥出口要走摩尔曼斯克的同时,卢卡申科还表示,白罗斯不反对与俄罗斯结成一体化的联盟国家,前提是白罗斯能保持主权独立。
“俄白一体化”被旧事重提,使西方国家对白罗斯的围追堵截非但没有意义,反而起到了反作用力。
作为白罗斯的东斯拉夫同宗兄弟,俄罗斯一直和白罗斯有着情比金坚的关系,在苏联解体前的几百年时间里,双方甚至同在一片屋檐下,时至今日白罗斯依然是苏联痕迹最明显的国家,所以白罗斯与苏联的直系继承者俄罗斯自然关系亲密。
虽然无论叶利钦还是卢卡申科都曾是苏联解体的重要推手,但俄罗斯和白罗斯这对兄弟却一直都有“合体”的默契。
当然,和俄罗斯企图合并白罗斯进而增加对抗西方国家纵深不同,卢卡申科想要的是克里姆林宫的主人身份,而当叶利钦最终发现了卢卡申科的小算盘,俄白一体化也自然无疾而终。
对于白罗斯而言,想要一体化也没问题,但前提是保障自己的利益,毕竟当年沙俄与乌克兰的结盟与合并,最终就演化成沙俄对乌克兰的吞并,这种“噬土成性”的秉性不能不令卢卡申科谨慎小心。
所以,卢卡申科甚至一度有和西方国家改善关系并与俄罗斯保持距离的努力与尝试,但在西方国家围追堵截俄罗斯的情况下,卢卡申科的努力终归成为泡影,其最大的国情依旧是追随俄罗斯同甘共苦。
而只要白罗斯不倒向西方,或者不像乌克兰这样作死,那么俄罗斯愿意不计前嫌并与之共克时艰。
所以有退路的白罗斯态度强硬绝不屈服,但邻国立陶宛的表现就有点儿匪夷所思了。
作为波罗的海三国,因为事实上属于北欧且在沙俄时代就被各方势力疯狂撕扯,所以波罗的海三国命运长期多舛。
1795年沙俄伙同普鲁士、奥地利等瓜分波兰—立陶宛联邦后,波罗的海三国纳入沙俄版图。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沙俄罗曼诺夫王朝崩溃,随后俄国陆续爆发“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
为捍卫胜利果实,挫败国内白军反扑并粉碎外部帝国主义的干涉,新生的所有政权在1918年3月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以极其惨烈的代价换取苏俄退出一战,包括承认芬兰、波兰及波罗的海三国等地区独立。
不过很快德国战败,一战结束,苏俄收复失地,波罗的海三国陆续建立起了苏维埃政权。而后白军反扑,并在波罗的海周边爆发激烈交战,苏俄陆续失败,尤其是1920年苏波战争折戟华沙城下后,苏俄被迫接受波罗的海三国独立的事实。
然后苏联在短短十多年时间里实现了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蜕变,并很快迎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残酷考验。
1939年8月23日二战爆发前夜,苏联与纳粹德国在莫斯科秘密签订《苏德互不侵犯协定》,秘密划分了两国在东欧的实力范围。随后苏德夹击波兰,德国横扫西欧,苏联则开始构筑应对未来苏德战争的“东方战线”。
1940年3月,苏军开进波罗的海三国并将其强行纳入苏联版图,立陶宛成为苏联的一部分。
苏联的强行入侵,激起了波罗的海三国的强烈反感,所以苏德战争爆发后,波罗的海三国人民纷纷帮助德军,加剧了苏军的溃败。
而后苏联逐渐反败为胜并在1944年再度解放波罗的海三国,随后对其资敌行为进行了残酷的惩罚,更加剧了其对苏联的痛恨,所以当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渐入佳境”,苏联大厦摇摇欲坠之际,立陶宛在1990年率先宣布脱离苏联自立门户。
而后苏联解体,冷战格局彻底成为 历史 。
鉴于对苏联刻骨铭心的痛恨,所以包括立陶宛在内的波罗的海三国对苏联的直系继承者俄罗斯深恶痛绝,而这种痛恨也不可避免地恨屋及乌,转移到与俄罗斯“背对背拥抱”的中国身上。
再加上某些东欧国家自古以来就有反华传统,所以立陶宛也成为反华急先锋。
而和其他国家试探性的挑衅不同,立陶宛出手就是大招,一开口就是允许和湾岛互设“代表处”,直接挑战“一个中国”红线,践踏我国的核心利益,所以中国的反击也异常猛烈,是比“勿谓言之不预也”的严厉警告更进一步的“少说多做”,直接撤回驻立陶宛大使,并要求立陶宛招驻华大使回国。
不过,面对中国的重拳出击,立陶宛表示这都不是问题。毕竟双方贸易额只占中国和东欧各国贸易总和的2%,中立两国经贸关系根本不值一提。
所以,立陶宛才有了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姿态,毕竟它们小得连猪都没有,所以面对开水也就更加无所畏惧,只是在外交部官方网站上表示对中国的决定深表遗憾,并重申欧盟各国会和立陶宛一样,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下与湾岛当局眉来眼去。
可以说,立陶宛的反华蓄谋已久且做了迎接中国反击的准备,只不过能不能扛得住立陶宛表示不得而知。
而欧盟深刻感受到了猪队友的破坏力。从2004年陆续加入北约和欧盟后,立陶宛就始终以西方国家标准要求自己,并和俄罗斯势不两立,苏联解体后更是长期歧视和排挤俄罗斯族,为了投靠西方几乎不计成本。
但问题是被拉下水的欧盟散装而迷茫,根本难以保护立陶宛的周全。立陶宛想要在俄罗斯的卧榻之侧生存下来,就必须投靠更遥远的美国。
而想要美国两肋插刀而不是插两刀,首先就要有被美国注视的资本,其次才是重视。
而作为一个国土面积仅6.3万平方公里,人口仅280多万的小国而言,想要被注视谈何容易?所以立陶宛为了生存,只能不等不靠,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之势投入到美国最关心的反华事业中,并追随美国对白罗斯痛下杀手。
但问题是,吸引美国注意很简单,但让美国出手相帮却难于登天,尤其是俄罗斯身边的国家。看看乌克兰乌烟瘴气的尴尬局面,静夜史认为美国等西方国家在东欧的最终目标,绝不是为了立陶宛等所谓盟友的安全感,对于美国而言,只要东欧处处起狼烟,让俄罗斯疲于奔命甚至城门失火就是大功一件,至于立陶宛等盟友的死活,拜托你们自生自灭。
所以,除了韩国和南越,美国几乎再也不会帮助盟友包打天下,毕竟这都是得不偿失的买卖。而对于立陶宛这样的邻俄国家,美国就更不可能冒险。
毕竟,俄罗斯虽然在苏联解体后长期一蹶不振,但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地理优势摆在那里,再加上维护领土主权和国土安全的决心,美国更是不敢轻举妄动。
所以,纵然是敌寡我众,纵然是让别人深陷重围,但因为是名副其实的炮灰,所以立陶宛的命运注定悲催。
苏联解体后,西方国家拒绝俄罗斯一路向西的请求,并加剧了对于俄罗斯的围堵,尤其是东欧,北约东扩和欧盟东扩,不断挤压俄罗斯在东欧的战略回旋空间,在俄罗斯于西方国家围追堵截中无路可退的情况下,迁都短期内不可能,能做的只有誓死抗争,并以东欧的波谲云诡,赢得对抗西方的战略缓冲。
而立陶宛,似乎又回到了那个被夹击和撕扯的尴尬时代,所不同的是,这次的风暴更猛烈,立陶宛作为东欧漩涡中心国家,必将被卷入万劫不复的尴尬境地。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白俄罗斯每年能通过立陶宛铁路运输1100万吨化肥。白俄罗斯经立陶宛出口钾肥的条件是白俄罗斯每年能通过立陶宛铁路运输1100万吨化肥。白俄罗斯共和国(白俄罗斯语:Рэспубл?каБеларусь,英语:TheRepublicofBelarus),简称白俄罗斯,位于东欧平原西部,东邻俄罗斯,北、西北与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交界,西与波兰毗邻,南与乌克兰接壤。

农业发展的特点
1.农业生产率在原苏联居领先水平
独立前,白俄罗斯以全苏1.12%的农地生产出全苏5.9%的农产品,占全苏第5位。农业劳动人口占全国劳动人口总数的24.5%,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2.9%。农业劳动生产率比全苏平均水平高28%,比俄罗斯和乌克兰均高出8%,仅次于波罗的海3国而居第4位。
2.农业产值在独联体中占第4位
白俄罗斯是原苏联谷物、肉、奶、土豆、亚麻等农产品的主要产地,其中亚麻和土豆是该国在全苏享有盛名的两大传统农作物。独立前,主要农产品自给有余,可向其他国家提供。白俄罗斯的亚麻和土豆的产量分别占全苏总产量的26.6%和13%,居第1、第2位;奶、肉产量占全苏的7%和6%,居第3、第4位;粮食产量占全苏3.4%,居第6位。
3.畜牧业产值超过了种植业
白俄罗斯农业生产结构特点是以畜牧业为主,其次是种植业,此外还有养殖业。1996年农业产值72.4亿白俄罗斯卢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0.3%,其中畜牧业占农业产值的51%,种植业占49%。
农业生产结构和对外贸易
1.种植业
2012年种植业产值30.47万亿白卢布,约合36.55亿美元(按年平均汇率1美元:8335.86白卢布计算),占农业总产值的51.7%。种植业主要生产谷物、亚麻、马铃薯、甜菜、蔬菜等。谷类作物主要有小麦、黑麦、大麦、燕麦和玉米。经济作物主要有亚麻、糖用甜菜和油菜。其中亚麻和马铃薯是白俄罗斯享有盛誉的两大传统农作物。
2.畜牧业
畜牧业为农业主产业,但其产值低于种植业。白俄罗斯农业生产结构特点是畜牧业所占比重高,也是白重点发展的领域,但根据白官方公布的2005-2011年数据,种植业产值一直高于畜牧业。例如,2011年农业产值55.64万亿白卢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8.7%,其中畜牧业占农业产值的47.4%,种植业占52.6%。种植业中的相当一部分谷物和豆菽用作畜牧业的饲料,支撑白肉、蛋、奶等产品的生产。
3.渔业和特种养殖
主要有淡水养鱼、养兽业(褐狐、水貂和大水鼠)、养蜂业等。淡水鱼类产品产量5100吨。
4.农业对外贸易
独立后的白俄罗斯农业外贸进出口商品,主要是钾肥、拖拉机、农用载重卡车等投入物和亚麻、肉奶制品等传统优势产品为主。如1993年它向独联体国家和其他国家分别出口钾肥28.58万吨和225.19万吨,出口拖拉机7.31万台和7700台,出口载重卡车24.121万辆和1.433万辆。进口的农产品主要是棉花、食糖、植物油等产品,如1993年从独联体国家进口棉花3.22万吨,食糖1.61万吨,植物油1.35万吨。 截至2009年年底,白外债总额78.9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6.5%;内债总额7.8万亿白卢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8%。
白俄罗斯国家银行作为中央银行,负责制定有关信贷政策,协助政府就宏观经济运行状况进行信贷调节。在白俄罗斯共有31家国有和商业银行,其中8家为外国独资银行,25家有外国参股。其中外资占50%以上的银行有20家。外国资本在白银行中的比重为17.11%。白商业银行总资本为8.697万亿白卢布。白较大的银行有白俄罗斯银行、白俄罗斯农工银行、白俄罗斯工业建设银行、白俄罗斯外经银行和白俄罗斯投资银行。 出口商品结构:矿产品(占出口总额的37.9%),机械设备和交通运输工具(15.7%),化工产品和橡胶(18.2%),黑色金属及制品(6.9%),食品及农副产品(10.8%),其它(10.5%)。
进口商品结构:矿产品(占进口总额的40.3%),机械设备和交通运输工具(22.6%),黑色金属及制品(8.8%),化工产品和橡胶(12.4%)食品及农副产品(8.2%),其它(7.7%)。 独立日(共和国日):7月3日(1944年7月3日纪念苏军解放被德国法西斯占领的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
公历新年:1月1日;
希腊正教圣诞节:1月7日;
卫国战争胜利日:1945年5月9日;
十月革命日:1917年11月7日。 白俄罗斯白露歌舞团是白俄罗斯舞蹈艺术的代表。白露歌舞团于1987年成立于白俄罗斯格罗德诺市。歌舞团创始人-白俄罗斯共和国功勋文化工作者E.A.什托波邀请了来自白俄罗斯,俄罗斯,乌克兰,爱沙尼亚等国家的芭蕾舞演员,音乐家和歌唱家组成了最初的白露歌舞团。
歌舞团曾参加过在瑞士达沃斯举办的世界经济论坛文化节目,以及在莫斯科、贝尔格莱德、克拉斯诺达尔、瑞士、德国、法国和中国举办的白俄罗斯文化节活动。
白露歌舞团虽然不是民族歌舞团,但非常珍惜民族传统。他们认为民族传统是一个富有生命力的源泉,滋养着创作团体,鼓舞着他们寻找新的方向。他们用自己独一无二的舞蹈风格描绘和诠释父辈们的舞蹈,为民族舞蹈带来了全新的现代气息。
白俄罗斯传统服饰最初受基辅罗斯时期服饰风格的影响,随后主要受波兰、立陶宛、拉脱维亚、俄罗斯等其他欧洲国家的影响。
全球前五大国家/地区钾肥出口量占比超80%
目前,全球钾盐资源主要分布在加拿大、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地。2021年,全球钾肥产量最大的是加拿大,占全球总产量的比重超过30%,前五国家/地区(加拿大、俄罗斯、白俄罗斯、中国、德国)总产量占比超过80%,全球钾肥生产市场高度集中。
从全球钾肥出口市场来看,加拿大、俄罗斯、白俄罗斯三个国家的钾肥出口量稳居全球钾肥出口量前三位,另外还有以色列、德国等,2021年全球前五大国家/地区的钾肥出口总量占全球比重超过80%。
全球前五大国家/地区钾肥进口量占比超60%
从全球钾肥进口市场来看,主要是巴西、中国、美国、印度、印尼等国家/地区,上述地区的农作物种植规模较大,对钾肥进口需求较大。2021年,上述五大国家的钾肥进口总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
多重因素导致全球钾肥进口钾肥高涨
综上分析,全球钾肥供给市场高度垄断,并且需求市场的集中度也较高,根据IFA统计数据,2021年全球80%的钾肥消费量是由进口来满足,由此也导致全球钾肥市场的进出口贸易风险较大。
特别是自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推动各国对粮食安全重视程度显著提升,进一步推动钾肥需求走高;到2022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以及白俄罗斯受到欧美制裁,促使立陶宛于2022年2月1日起禁止白俄罗斯钾肥过境,导致部分钾肥货物流通暂停。白俄罗斯、俄罗斯两大主要钾肥供应市场均由于地缘政治冲突因素,出现部分国际钾肥合同供应延迟或中断的情况,由此导致全球钾肥供应市场收紧,推动钾肥价格持续走高。
参考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公布的中国钾肥进口价格趋势,自2021年7月开始,中国钾肥(含氧化钾60%)进口单价超过3.7元/千克,环比6月份增长了33%,之后持续维持在3.7元/千克以上的高位。
——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钾肥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责任声明:凡注明“来源:成都号”的文章均由成都号整理,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如本网内容涉及版权、隐私等权利问题,请相关权利人及时在线反馈给成都号,本网承诺会及时处理。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了解更多成都本地办事、民生热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成都号
cdmao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