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4日
关注微信
微信关注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关注微信公众号

手机访问
手机访问二维码

扫二维码访问,或在手机浏览器中输入:
www.cdhao.com

返回
详情
当前位置:成都号 > 成都落户资讯 >茵陈是什么植物(真正的茵陈图片)

茵陈是什么植物(真正的茵陈图片)

来源:成都号 2023.02.09 23:40:15 阅读:14次

新鲜茵陈怎样晒干?

直接放在太阳下晒干。

新鲜茵陈直接晾干后密封保存较好,新鲜的放冰箱里容易产生窜味现象。可利用保鲜膜、保鲜袋等包装好放入冷藏库保存。

将采摘的新鲜茵陈洗净晒干后,用塑料袋密封保存。每天取干茵陈少许,大枣两枚,泡茶喝,健身防病,效果极好。

扩展资料

1、茵陈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茵陈蒿的幼苗,广泛分布于我国华北大部分地区,春季幼苗时候采收为最佳。以质嫩和香气浓郁者为上乘。

2、原产地:

生在小山坡、马路边。中国各省均有遍布。主产区于陕西省、河北省、山西省等省。产品统称绵茵陈,陕西省产者称西茵陈,品质最好。

3、特性辨别:

茵陈小苗多见蜷曲片状,整株密被黑毛、浅绿色;叶多碎成絮状,柔软如茸;气微香、味有点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茵陈

茵陈是什么样的植物-简短介绍

茵陈别名牛至、白毫、马先、绵茵陈、绒蒿、细叶青蒿、安吕草,是管状花目菊科牛至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经冬不死,春则因陈根而生,故名因陈或茵陈,至夏其苗则变为蒿,故亦称茵陈蒿。

茵陈适合生长在路旁、山坡、林下及草地,海拔500-3600米处,通常生于低海拔地区河岸、海岸附近的湿润沙地、路旁及低山坡地区,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山东、陕西、山西是主要产区。

茵陈有两个采收期,春季采的习惯称为“绵茵陈”,秋季采的习惯称为“茵陈蒿”。

茵陈为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株高50-120厘米,枝叶展开直径60厘米左右,植株整体分枝比较多,根部有木质化的现象,容易折断。它的叶片细小,长约5厘米,呈绿色,表面光滑;花序呈伞房状圆锥花序,开张,多花密集;花萼钟状,外面被小硬毛或近无毛,内面在喉部有白色柔毛环;花冠紫红、淡红至白色,管状钟形,花盘平顶;小坚果卵圆形,先端圆,基部骤狭,微具棱,褐色,无毛;花期7-9月,果期10-12月。

阴沉是一种啥样的植物?

"阴沉"植物,应该是"茵陈"。别名:绵茵陈、白蒿、绒蒿、松毛艾。为茵陈蒿的地上干燥部分。春季幼苗高 6~10cm时,采收或秋季花蕾长成时采割,除去杂质及老茎,晒干。春季采收的习称"绵茵陈",秋季采割的称"茵陈蒿"。

主产于中国陕西、河北、山西等省。茵陈,通称绵茵陈。中国南、北方均有野生。

一种叫阴晨的草长什么样

阴晨又名白蒿,茎单生,直立,高50-150厘米,细,有时略粗,稀下部稍木质化,基部直径可达2厘米,纵棱明显,分枝多;茎、枝被灰白色微柔毛。下部与中部叶宽卵形或宽卵圆形,两面被微柔毛;

总苞片3-4层,近等长,外层、中层总苞片长卵形或椭圆形,背面被灰白色微柔毛或近无毛,中肋绿色,边缘狭膜质,内层长椭圆形,膜质;花序托凸起,半球形,有白色托毛;雌花2(-3)层,20-30朵,花冠狭圆锥状。

白蒿是一种多年生轴根小半灌木,春季返青早,生长快,3月中旬至4月开始生长,8月中旬开花,9月初结实,10月初成熟。

扩展资料:

根系发达,在草场正常利用的条件下,主根可伸入100厘米的土层中,侧根和不定根多,大量集中在30厘米以内的土层中。根系入土深度超过株高的4~5倍,根幅大于冠幅2~3倍。

利用过度,生境干旱程度加剧,植物地下部分则犬于植株高度的10~20倍,主根作用减弱,不定根大量出现,甚至发展到以不定根代替主根的作用。

另一特点是,枝条在适宜条件下能长不定根,当枝条长出不定根,植株受践踏后,枝条脱离母株,亦能发育成新个体,它可向着由风力而形成的薄层沙地延伸。

茵陈与米米蒿的区别

1、首先,两种植物的科属不同:

茵陈,属于桔梗目,菊科,管状花亚科,春黄菊族,蒿属。

米米蒿,属于白花菜目,十字花科,大蒜芥族,播娘蒿属。

2、形态差异:

茵陈:头状花序卵球形,稀近球形,总苞片3-4层,外层总苞片草质,卵形或椭圆形,背面淡黄色,有绿色中肋,无毛,边膜质,中、内层总苞片椭圆形,近膜质或膜质;花序托小,凸起;雌花6-10朵。

米米蒿,(播娘蒿):花序伞房状,果期伸长;萼片直立,早落,长圆条形,背面有分叉细柔毛;花瓣黄色,长圆状倒卵形,长2-2.5毫米,或稍短于萼片,具爪;雄蕊6枚,比花瓣长三分之一。

拓展资料:

茵陈,别名牛至、耗子爪、田耐里、因尘、马先、绵茵陈、绒蒿、细叶青蒿、安吕草,拉丁文名ArtemisiacapillarisThunb.管状花目、菊科、牛至属植物蒿经冬不死,春则因陈根而生,故名因陈或茵陈。至夏其苗则变为蒿,故亦称茵陈蒿。中国民间现尚有以米粉作茵陈糕、团的习惯。

茵陈作菜,要采嫩苗,老的药用是茵陈蒿。故有“二月茵陈,五月蒿”的说法。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蒙古等国家的低海拔地区的河岸、低山坡地区。茵陈有两个采收期,春季采的习称“绵茵陈”;秋季采的习称“茵陈蒿”。

米米蒿(播娘蒿)——古代的《救荒本草》便有记载。《河南农田杂草志》中把米米蒿的现代分类,确定为十字花科草本植物。还有把它与古人《野菜谱》所记的抱娘蒿相提并论的,其实不是一种;《野菜谱》说:“抱娘蒿,结根牢,解不散,如漆胶。”而麦地里的米米蒿独根独苗,很容易连根拔起。幼苗味苦。

茵陈与白蒿、苦嵩这三种植物有何区别

1、概念不同

茵陈:别名牛至、耗子爪、田耐里、因尘、马先、绵茵陈、绒蒿、细叶青蒿、安吕草,管状花目、菊科、牛至属植物蒿经冬不死,春则因陈根而生,故名因陈或茵陈。

白蒿:是菊科植物大籽蒿的全草,二年生草本,高50-150cm,主根单一,狭纺锤形,茎下部稍木质化,纵棱明显,多分枝,茎、枝被类白色微柔毛。

苦蒿:又称白蒿。桔梗目、菊科、顶羽菊属多年生草本,高25-70厘米。根直伸。茎单生,或少数茎成簇生,直立,自基部分枝,分枝斜升,全部茎枝被蛛丝毛,被稠密的叶。

2、分布不同

茵陈: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蒙古等国家的低海拔地区的河岸、低山坡地区。茵陈有两个采收期,春季采的习称“绵茵陈”;秋季采的习称“茵陈蒿”。

白蒿:主要产于中国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及西藏等地。此外山东、江苏等地也有栽培。

苦蒿:分布山西、河北、内蒙古、陕西、青海、甘肃、新疆(善鄯)、湖南等地。生于山坡、丘陵、平原,农田、荒地广布分布。苏联中亚和西伯利亚、蒙古,伊朗有分布。生于干燥山坡,路旁,田野等处。

3、功效不同

茵陈:全草入药,可预防流感,治中暑、感冒、头痛身重、腹痛、呕吐、胸膈胀满、气阻食滞、小儿食积腹胀、腹泻、月经过多、崩漏带下、皮肤搔痒及水肿等症,其散热发表功用,尤胜于薄荷。

白蒿:有清热利湿;凉血止血的功效,久服轻身益气耐老、面白长年。还可治疗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等疾病。治通身发黄、小便不利、降低头热,去伏瘕、通关节、去滞热、伤寒等。

苦蒿:消炎,清热,解毒。治中耳炎,风火眼,风火牙痛,口腔炎,咽喉炎。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白蒿;

百度百科-茵陈

百度百科-苦蒿

推荐阅读:
微信搜索: 微信搜索【成都生活猫】公众号,关注后对话框回复关键词【交通】, 即可获取相关办理信息,如有最新的政策信息我们也会第一时间在此更新。还有更多成都本地办事指南、每日成都热点资讯等你解锁!

责任声明:凡注明“来源:成都号”的文章均由成都号整理,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如本网内容涉及版权、隐私等权利问题,请相关权利人及时在线反馈给成都号,本网承诺会及时处理。

反馈
内容过时 未解决问题 文章侵权 排版错乱 内容有误 其他错误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