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句老话:北京衙门多,上海洋行多,广州店铺多,成都茶馆多。
这也不奇怪――
*北京是城,而且是京城。天子脚下,首善之区,国脉所系,中枢所在,自然衙门多;
*上海是滩,开埠早而摊子大,首屈一指的国际化大都市,五湖四海风云际会,欧风美丽浪打潮回,洋人多自然洋行也多;
*广州是市,以商为本,以贾为生,一天不做生意,就一天也活不下去,店铺能不多?
可见,衙门多也好,洋行多也好,店铺多也好,都是北京、上海、广州的城市性质所使然。
成都就不一样。
成都不是京城,用不着那么多衙门;没有外滩,也用不着那么多洋行。成都当然也有店铺,但多半是饭铺、衣铺、杂货铺,少有广州那种财大气粗的银行、商号和当铺。因为成都毕竟不是广州那样的“市”,不想做也做不了广州那么大那么多的生意。
成都是府,是富饶丰足的天府,而且“养在深闺人未识”,深藏在祖国大西南群山环抱之中,只有聚集没有耗散,只需享用无需奔忙。
成都和武汉一样,都是那种不东不西不南不北的城市:依长江划线,它在北;以秦岭为界,它居南;和武汉在同一纬度,离拉萨和上海差不多远。
然而,两地的自然条件却差得远。
武汉是冬天奇冷夏天酷热,兼东西南北之劣而有之;成都则冬无朔风劲吹,夏无烈日曝晒,兼东西南北之优而有之。它的天是温和的,它的地是滋润的,它的物产是极为丰富的,而这些物产的价格又是非常便宜的。
生活在这块风水宝地上的成都人,自然也就用不着操那么多心,费那么多力,做那么多事情,只要消消停停悠悠闲闲地过日子就行。
那么,怎么过才消停、才悠闲当然是泡茶馆。
2
说起来,茶,原本是中国人的爱物。
东西南北中,工农商学兵,只要是中国人,很少有不爱喝茶的。
不过,最爱喝茶的,又数成都人,至少成都人自己是这么认为的。
不错,江浙有绿茶,云贵有沦茶,广东有早茶,西北有奶茶,闽南有乌龙茶,北京有大碗茶,但成都人都看不上:绿茶太淡,沦茶太粗,奶茶是以茶代饭,夫茶是以茶代酒,早茶是以茶为配角,大碗茶则只能叫“牛饮”,只有成都人的盖碗茶,才既有味,又有派。
有味,是因为成都的花茶,又香又浓又经久,一碗茶冲七八遍水也无妨;有派,则因为它是茶碗、茶盖、茶船三件头俱全的“盖碗茶”,而且是在茶馆里喝的。
在茶馆里喝茶,和在家里泡茶,大不一样。在家里泡茶,谁不会?显然,只有爱上茶馆,才真正算得上是爱茶。
成都人爱上茶馆。
可以说,成都人是把“爱茶主义”理解为或者表现为“爱茶馆主义”的。
事实上成都的茶馆也多得有如雨后春笋。据《成都通览》载,清末成都街巷计516条,而茶馆即有454家,几乎每条街巷都有茶馆。1935年,成都《新新新闻》报载,成都共有茶馆599家,每天茶客达12万人之多,形成一支不折不扣的“十万大军”,而当时全市人口还不到60万。去掉不大可能进茶馆的妇女儿童,则茶客的比例便无疑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
况且,十二万人进茶馆,一天下来,得喝掉多少茶叶,多少光阴?有如此之多的茶馆和茶客,成都,实在应该叫做“茶馆之都”才好。
其实,即便在今天,成都的茶馆恐怕也仍是四川之最,中国之最,世界之最。
在成都,闹市有茶楼,陋巷有茶摊,公园有茶座,大学有茶园,处处有茶馆。尤其是老街老巷,走不到三五步,便会闪出一间茶馆来,而且差不多都座无虚席,茶客满棚,生意好得不敢让人相信。
究其所以,也无非两个原因:一是市民中茶客原本就多,二是茶客们喝茶的时间又特别长,一泡就是老半天。一来二去,茶馆里自然人满为患。
难怪有人不无夸张地说,成都人大约有半数左右是在茶馆里过日子的。至于另外一半,则多半进了火锅店。看来,正如北京的城门是解读北京的“人门之门”,成都的茶馆也是解读成都的一把钥匙。
3
茶馆其实是茶客造就的。
成都茶馆印象(图源网络)
成都的茶客,不但人数众多,堪称世界第一,而且,正如成都的球迷有资格自认为(同时几乎也被公认为)是中国最好的球迷,成都的茶客也有资格自认为是中国第一流的茶客。不错,中国人都爱喝茶,有茶馆的也决不仅止于成都一地。但似乎只有成都人,才那么酷爱茶馆,才那么嗜茶如命。对于他们来说,“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七个字,是要倒起来念的。正宗的老成都,往往是天一麻麻亮,便打着呵欠出了门,冲开蒙蒙晨雾,直奔热气腾腾人声鼎沸的茶馆。只有到了那里,他们才会真正从梦中醒过来;也只有在那里,先呷一小口茶水漱漱嘴,再把滚烫清香的茶汤吞下肚去,才会觉得回肠荡气,神清气爽,遍体通泰,真正活了过来。
或许有人会说,这也算不了什么。广州人和扬州人也一样爱吃早茶。正宗的扬州人更是和成都人一样,天一亮就直奔茶馆去过早茶痛。可是,广州人也好,扬州人也好,吃早茶时居然要吃那么多的点心,这就搞不清他们究竟是吃早茶,还是吃早点。何况广州人的早茶,居然还是在饭店酒楼里吃;而扬州人则只有早上才“皮包水”(泡茶馆),一到下午便改为“水包皮”(泡澡堂)了,哪像我们成都人,从早到晚,都对茶馆情有独钟,忠贞不贰。
也许,正因为成都人是如此地挚爱他们的茶馆,古朴的、传统意义上的茶馆,才不至于在中国绝迹。可不是吗?老舍笔下作为老北京象征的茶馆,如今早已销声匿迹了,北京的“茶文化”已经变成了“大碗茶文化”。上海的茶馆,据说也只剩下老城隍庙湖心亭一处以为点缀,还不知光景如何。各地现在当然也都有一些新的所谓“红茶坊”或“茶艺馆”,但大多装修豪华,设施考究,珠光宝气,高深华贵,且多半有几个所谓“小姐”在那里表演来路不明的所谓“茶道”或“茶艺”,收取价格惊人的“茶钱”。至于老茶馆的那种氛围和情趣,当然是半点也没有的。说白了,它们不过只是“蒙”老外的旅游景点而已,而且很可能还是“伪劣产品”。
然而成都却很不一样。成都现在虽然也有高档豪华、专供大款们摆阔的新茶馆,但同时也保留了不少质朴简陋、专供市民们休闲的老茶馆。这些老茶馆,或当街铺面,或巷中陋舍,或河畔凉棚,或树间空地,三五张方桌,十数把竹椅,再加上老虎灶、大铁壶(或大铜壶)、盖碗茶具,也就成了市井小民的一方乐土。
环境场地如此简陋、质朴,又有什么好处正如林文询《成都人》一书所言:“环境随意,场地简单,来往之人也就随意。”三教九流,会聚一堂,不讲等级,勿须礼仪,大家便都很自在:或喝茶聊天,乱摆一气;或读书看报,闭目养神,互不干扰,各得其所。话可以随便说,水可以尽管添,瓜子皮不妨满地乱吐,想骂娘就大骂其“龟儿子”,岂不快哉!
这其实便正是成都老茶馆大得人心之所在。本来嘛,喝茶,又不是上朝,何必要那么一本正经,行礼如仪?茶客进茶馆,原本是为了放松放松,休闲休闲,正所谓“忙里偷闲,吃碗茶去;闷中取乐,拿只烟来”。你弄些迎宾女盛装接送,服务生恭立伺候,害得茶客们眼花缭乱,手足无措,嘴上怕出错,心里怕挨宰,哪里还能放松,又哪是什么休闲?而成都的老茶馆,可以说好就好在“随意”二字,因此为成都市民所钟爱。即便发了财,当了“大款”,也仍有不少人爱进那简陋的、廉价的、不起眼的小茶馆。
成都观音阁老茶馆的清晨(图源网络)
不过,成都茶馆的氛围虽然是随意的,沏起茶来,可是一点也不随意。第一,茶具一定得是茶碗、茶盖、茶船三件头,谓之“盖碗茶”。三件头好处不少:茶碗上大下小,体积适中,便于冲茶;茶盖保温透气,搅水隔叶,便于饮茶;茶船稳托碗底,隔热免烫,便于端茶。三件头的设计,可谓用心良苦。第二,倒水一定得是烧得鲜开的滚水,头道水只盛半盏,叫“养叶子”。等到干干的茶叶滋润舒展开了,才冲第二道。这时,滚烫的开水从长嘴大茶壶中飞流直下,舒眉展脸的茶叶在开水的冲击下翻身打滚,再沉于盏底,一盅茶汤,便黄绿喷香,诱人极这,就是成都茶馆的功夫,成都茶馆的艺术。可见,成都的茶馆并非不讲服务,而是服务得十分到位,没有一点虚套套。
有如此享受,又十分随意,这样的茶馆,谁不喜欢?
4
但,这还不是成都人爱进茶馆的全部原因。
我总以为,成都人之所以爱进茶馆,主要还因为在那里可以大摆其“龙门阵”。成都人和北京人,大概是中国最爱说话的两个族群。有人说,只要是干活溜嗖、说话噎人、背书不打奔儿、一坐下来就神聊海哨胡抡的,一准是北京人。至于那些既爱吃又爱说,说不耽误吃,吃不耽误说,走到哪儿就吃到哪儿说到哪儿的,则多半是成都人。反正不管北京人也好,成都人也好,都是一天不说话就没法过日子的“话篓子”。有趣的是,他们也都爱喝茶,而且独钟花茶。这也不奇怪。因为吹牛聊天,断然少不了茶。没有茶,说得口干舌燥,兴味便会大减,甚至聊不下去。有了茶,可就大不一样茶既能解渴生津,又能健脑提神,一盏清茶下肚,头脑也灵光了,舌头也灵便了,那原本就说不完的话,也就更加滔滔不绝。
所以,北京和成都的茶馆,在中国也就最有名。
然而奇怪的是,北京的茶馆终于衰落了(这是让许多热爱老北京文化的人痛心疾首却又无可奈何的事),而成都的茶馆却久盛不衰(这是让许多钟爱老成都文化的人窃喜庆幸却又提心吊胆的事),这又是为什么我想,也许就因为北京人和成都人虽然都爱说,但说什么和怎么说,不大一样吧!怎么个不一样要而言之,大体上是北京人侃,成都人摆,北京人说大话,成都人说闲话。
侃,有三个意思:刚直、和悦、戏弄。所谓“侃侃而谈”,就有刚直、和悦的意思;而所谓“调侃”,则有戏弄的意思。这三种意思,在北京人所谓“侃大山”中都有,即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和滑稽幽默。
事实上,只有那些满腹经纶、口若悬河而又风趣俏皮者,才有资格当“侃爷”;也只有那些高屋建瓴、滔滔不绝而又妙趣横生笑料迭出者,才有资格叫“侃山”。这其实也正是北京这座城市的性质所使然。北京是京城,是首都,北京的市民,也就差不多是半个政治家。政治家嘛,一要眼界高,居高临下;二要城府深,沉得住气;三要口才好,能言善辩。居高临下,便理直气壮;沉得住气,便从容不迫;能言善辩,自然风趣幽默。有此气势、涵养和水平,当然连山也“侃”得倒,所以“侃大山”又叫“砍大山”。可以这么说,愚公移山,靠的是锄头;侃爷移山,靠的就是舌头。
显然,砍大山也好,侃大山也好,要紧的是一个“大”字,也就是要说“大话”。“话”怎样才能“大”当然首先必须“话题”大,而最大的话题又莫过于政治。
实际上,北京人所谓“侃大山”,便多半围绕着政治这个中心来进行,只不过态度也多半有些调侃罢了,比如“十亿人民九亿侃,还有一亿在发展”之类的“段子”,便最能体现“侃大山”的特征。
这样的话,当然并不一定非得到茶馆去说不可。
事实上,北京茶馆的渐次消亡,与北京说话的地儿越来越多不无关系。你想,现如今,北京有多少学会、协会,沙龙?有多少报告、讲座、研讨会?这些社团大多被北京人戏称为“侃协”,自然都是“侃大山”的好去处。运气好一点,没准还能到中央电视台的演播室里,去当一名嘉宾或能插上一嘴的观众,那可比上茶馆过瘾多了,也比在茶馆里更能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况且,这些地方、场合,一般也都备有茶水,或能自带茶水,而北京人对于茶水的质量和沏茶的方式又没有那么多的讲究,不一定要“三件头”或“鲜开水”,自然也就并不一定非上茶馆不可。再说了,茶馆里五湖四海三教九流,哪能保证一定会碰上“可侃”之人
更何况,能侃善侃喜欢侃的北京人,是有本事把所有的地方都变成或视为茶馆的。比如“的士”司机的茶馆,就是他的小车。茶嘛,他自己随身带着;座儿,当然更不成问题;而上上下下往来不绝的乘客,便是他的听众和茶客,只是不供应茶水而已。“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他这个小茶馆里,永远都不愁没有“山”可“砍”,哪里还用得着再上茶馆?
5
成都人可就没有那么便当。他们的“侃协”,永远都设在茶馆里,也只能设在茶馆里。为什么?
因为成都人不是“政治家”,而是“小市民”,并不像北京人那样,自以为“一身系天下安危”,可以“一言兴邦”。他们要说爱说的,是“闲话”而不是“大话”。即便世界风云、国家大事,也只是当作闲话来讲,过过“嘴巴瘾”就算闲话是上不了台面的,爱说闲话的成都人也同样有点“上不了台面”。
大多数成都人,别看平时能说会道,一张嘴比刀子还快还锋利,吵起架来天下无敌手,但真要让他上台演讲,便多半会结结巴巴,颠三倒四,这个那个,不得要领。到电视台去做嘉宾就更成问题:用四川话说吧,似乎“不对”(哪有电视台说四川话的);用普通话说吧,又难免“椒盐”(成都人从来就说不好普遍话)。别人听着别扭,自己也说不顺溜,哪有在茶馆里说得随意,说得自在,说得开心,说得过瘾?
电视台去不得,的士里也说不得。
《成都人》一书的作者林文询曾比较过北京、广州、成都三地的“的士”司机,结论是十分有趣的:北京的司机喜欢和乘客说话,成都的司机喜欢和自己说话,而广州的司机则几乎不说话。
广州的司机为什么不说话?
我想可能有以下原因:
一,广州人本来就不爱说话,没有北京人嘴那么贫,成都人嘴那么油;
二,广州人说普通话比较困难,而乘客中外地人又多,交流不便,也就兴趣索然;
三,广州交通拥挤,司机开车必须全神贯注,早已养成遵守交通规则,开车时不说话的职业习惯。
但我以为最重要的,还在于广州是市,是商业性的国际化城市。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早已习惯了依照契约原则来处理人际关系,也深知必须兢兢业业做好工作才能很好生存的道理。司机与乘客的契约,是安全快捷地送达目的地,而不是闲聊天。况且,上班时说闲话,是违反劳动纪律的,也不符合敬业精神。既然如此,说那么多话干什么?
北京的出租车司机可就没有这些观念他不愿意把自己和乘客的关系简单地看作雇佣关系,更不愿意把乘客当货物运。如果一路同行半句话都不说,那多没有“人情味”?所以,他宁肯把汽车当作茶馆,把乘客当作茶友,而且“腰里掖着一副牌,见谁跟谁来”。
更何况,北京的市民都是“半个政治家”。政治家么,自然不会放过“做思想政治工作”或“发表政见”的机会。即便不谈政治,说点别的也行。开车又不用嘴巴,一张嘴闲着也是闲着,随便说点什么,好歹大家都能解闷儿。
上海的出租车司机大体上介乎二者之间:乘客不想说话,他也一言不发;乘客想说点什么,他也对答如流(但一般不谈政治)。上海是一个有着优质服务传统的城市,应乘客的要求与之对话,大约被看作了服务的附加内容之一,就像顾客买好了东西要代为捆扎包装一样。问题是乘客有无此项要求。如果没有,上海的司机一般也不会没话找话,多嘴多舌。
耐人寻味的是成都的出租车司机。
成都的出租车司机既不愿意像广州司机那样把乘客当作雇主或货物,也不愿意像北京司机那样把乘客当作茶客或哥们,而他又憋不住要说话,没法等乘客主动搭腔。
于是他便打开对讲机,和他的师兄师弟师姐师妹们穷聊个没完,或者静听师兄师弟师姐师妹们“开空中茶馆”,“打嘴巴官司”,等于自己和自己说话。愿意和乘客们聊天的,为数极少。这也不奇怪。“宰相门前七品官”,天府之国的司机嘛,谁还稀罕伺候你几个“打的”的主?
说来也是,开车毕竟是工作,不是休闲;的士毕竟是工具,不是茶馆。只有茶馆,才如贾平凹所说,是一个“忘我的境界”(《入川小记》)。成都的茶馆,即便是最低档的那种,也都有几分清新(我怀疑来自那竹几竹椅和清水清茶)。坐在那茶馆里,捧一杯清茶,听四面清谈,满口清香,满耳清音,便没有谈兴也想说点什么。
总之,只有茶馆,才是成都人的讲坛。只有在那里,爱说会说的成都人才如鱼得水,能够充分地展示自己的“口才”,把“龙门阵”摆得威武雄壮,有声有色。

成都宽窄巷子的西边是青羊宫文化公园,南面是人民公园,东面是骡马市,北面是成都永陵博物馆。
窄巷子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长顺街附近,由宽巷子、窄巷子、井巷子平行排列组成,全为青黛砖瓦的仿古四合院落,这里也是成都遗留下来的较成规模的清朝古街道,与大慈寺、文殊院一起并称为成都三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街区。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在平定了准葛尔之乱后,选留千余兵丁驻守成都,在当年少城基础上修筑了满城。民国初年,当时的城市管理者下文,将“胡同”改为“巷子” 。
扩展资料:
建筑布局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在平定了准葛尔之乱后,选留千余兵丁驻守成都,修筑少城。如今的宽窄巷子便是当年少城的遗留部分。宽窄巷子原有70多座院落、300多间房间。
如今老城墙、金水河等已经消失。宽窄巷子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条平行排列的老式街道及四合院落群组成,是成都市三大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是老成都“千年少城”城市格局和百年原真建筑格局的最后遗存,也是北方胡同文化和建筑风格在南方的“孤本”。
这条清代街区记录了老成都的沧桑历史,其建筑风格兼具川西民居与北方四合院的特点。宽窄巷子面积为479亩,核心保护区108亩。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2个节气,又称冬节、亚岁等,是冬季的第四个节气。俗话说“冬至大如年”,由此可见冬至是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古时候,漂泊在外的人到了冬至这一天都要回家团圆的。既然是重要的节日,又怎会少了传统美食呢。冬至的饮食习俗很多,由于文化差异,各地也不尽相同,有地方吃饺子,有地方吃汤圆......
一、饺子,对于中国人来说,饺子是,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美食,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的习俗。冬至节气, 就进入一年最寒冷的天气,冬至寒冷会让不少人冻伤耳朵,而饺子形状很像耳朵,因此有了“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的老话。饺子的馅料丰富,可荤可素,如韭菜馅还有“久财”的寓意,白菜馅有“百财”的寓意等等,好吃好寓意。
二、冬至面:俗话说,“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这句话的意思是冬至这天,白昼最短,过了冬至后,每天日照时间多一点,白天变长一点。冬至,为一年中阴气最盛、阳气最弱之季,因此冬至也是适合进补的季节,用上羊肉、牛肉、鸡肉炖汤,煮上碗热气腾腾的面条,既滋补又御寒还饱腹。
三、汤圆,在南方,冬至吃汤圆早已约定俗成,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它是冬至必备的食物,吃汤圆寓意“团团圆圆”的好彩头,冬至吃汤圆,象征家庭和谐、吉祥。汤圆的馅料多样,可甜可咸,可将水果、肉、蔬菜等均可包入馅料。
四、羊肉汤,冬至过后, 就进入了数九寒冬, 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而羊肉一直是公认的冬季滋补食材,具有补虚壮阳,暖身暖胃的功效,吃它既能补充营养,又能抵御严寒。因此冬至这天, 为家人炖上一锅鲜美又滋补的羊肉汤,温补阳气,有了好身体,增强免疫力,抵御严寒。
五、年糕,在南方有着“冬至大如年”,因此江浙一带冬至也有吃年糕的习惯,“冬至年糕年年高”, 吃年糕图个吉利。每逢冬至到, 一日三餐都要吃不同风味的年糕早上吃的是芝麻粉拌白糖的年糕,中午是冬笋、肉丝炒的年糕,晚餐则是雪里蕻、肉丝、笋丝汤煮的年糕。冬至吃年糕不仅好吃解馋,还图个吉利的美好寓意。
六 馄饨,冬至一阳生,恰如盘古开天辟地时的混沌开窍,吃馄饨就是在取其谐音,有食下“混沌蒙昧”继而“万象清明”之寓意,因此冬至时吃馄饨寓意打破混沌,天清地明。馄饨是一种很常见的美食,是用馄饨皮包裹着一些肉馅饼制作,皮薄,馅儿多,汤汁鲜美,所以深受人们的喜欢。
穿二八的意思是:指穿衣服八分实用,两分好看。
是说到以前那些年经济落后物资匮乏,人们解决了一日三餐都能得到满足的年代自然是对穿衣打扮不会太在乎,毕竟要分的清轻重缓急。
基本都是身着素衣能够保暖御寒就不错了,穿衣服讲究的是八分实用,剩下两分再说好看不好看,而不像现在人们穿衣服首先注重的是审美。
扩展资料:
吃自得
从字面意思来说,是指生活中,只有吃进肚子的是最划算的 ,在吃上花的钱不会浪费,花了多少就吃进多少,全是自己享用了。对于以前的农民朋友来说,生活通常都是比较艰苦的,而吃饱饭就是最高的追求。
如果某一天吃得比较好了,也是能安慰到自己的,毕竟全都吃进自己的肚子里了,不算糟蹋,这个钱花得是最值得的。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也是一样的,就算现在大家普遍经济都更好了,但多花点钱在吃上,吃健康、吃营养,对于个人来说也是最值得的。
赌一半
这句话的意思是讲赌博的话,输赢的概率是一半一半。只要你参与赌博,就不要光想着赢,没有人能在赌场上一直赢,输的可能也同样大。很多人觉得既然赌博的输赢是各占一半,所以就抱着侥幸的心理去玩,但往往迷恋赌博的人是十赌九输。
那你就要考虑清楚输了之后,你的日子该怎么过,如果赌得倾家荡产了,那么离妻离子散也就不远了。这句话告诫人们不要把钱浪费在赌场上,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也是一样,只要涉赌,多少的家财都会散尽。
嫖白瞎
有的地方也说是“嫖败家”,意思都是一样的,是指在嫖方面花费的钱财就跟扔了一样,白瞎了。其实在过去,这里的嫖的意思是和现在不一样的,主要指的是破坏别人家庭,和他人有见不得人的关系。
不过不管怎么说,搞这些不正当关系,花的钱就等于打了水漂,不仅糟蹋了身体,还影响自己的夫妻关系,再贤惠的媳妇也可能会走掉不说,还会被众人唾弃。在农村生活中因为婚姻出轨而闹离婚的比比皆是,如果一个男人经常在外面嫖,那么这个家迟早是要破裂的,所以这样的事情是坚决不能做的。
一、饺子
在我国北方的大部分地区,冬至必吃的食物就是饺子。俗话说:“冬至到,吃水饺”,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虽然有传说这个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到了今天,已经成了吉祥如意的象征,饺子外表似元宝,寓意吉祥,民间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说法,所以,饺子要吃的哦!2、汤圆
在我国南方的大部分地区有冬至吃汤圆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古诗有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汤圆也称汤团,冬至吃汤团又叫“冬至团”;汤圆可以用来祭祖,可以赠予亲友,是非常吉祥的食物,冬至吃汤圆,也意味着新的一年里,一家人能够团团圆圆。3、羊肉汤
冬至节气,在我国的四川和北方的部分地区,有吃羊肉汤的习俗。这个习俗是从汉代就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羊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习俗。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成都就有句老话:“吃了羊肠,不穿衣裳;吃了狗肺,不盖棉絮。”
其实不是很有可比性,成都的行政区划和经济情况没有较明显的分界线,各有所长。
1、金牛区属成都西北,辖区内“城乡结合部”较多,虽目前逐渐在开发,毕竟还需时日,且多数批发、物流、机电、长途客运等行业聚集在此,秩序不是太好,故经济发展不平衡,人居环境一般。
2、武侯区属成都南门,历史文化优厚(武侯祠、望江楼、薛涛井等),有川大等知名院校、有美,德、韩、泰、巴等国领事馆,该区是远近闻名的南门“富人区”,双楠、桐梓林、玉林、神仙树等区域(注:部分地方现划归高新区代管)高档社区林立,生活配套完备,居住环境优美,治安秩序良好。
3、高新区分南区,西区,是成都市政府的派出机构,不是行政区,高新南区由武侯区部分区域以及成都南部分郊区组成,是政府打造的“天府新城”,世界知名企业密布,虽然市政府搬迁计划被搁置,但规划较好,缺点是尚未形成规模,发展起来尚需时日。高新西区由金牛区部分区域以及郫县部分区域组成,整体比南区弱,不赘述。
4、成华区属成都东北,发展较早,早期辖区内有多家大型工业企业,如成飞,川棉厂,刃具厂,攀成钢等,现在大多数已搬迁至郊区,故有一说“东门下岗职工多”,现阶段成都市政府将成华区作为重点扶持、改造、振兴对象。经济水平一般,人居环境一般。(楼主说的新鸿社区就属该区域,但说是贫民窟也言过其实了)
5、青羊区属成都西门,西门环境优美,人民公园、百花潭、文化公园均属于青羊区,旅游景点有杜甫草堂、青羊宫、金沙等,成都老话“南富西贵”。是说早期较多的政府官员居住于此,规划较协调,发展均衡。
6、锦江区属成都东门和东南门,其位于市中心的盐市口、春熙路等商圈全国文明,而其位于郊区的“三圣花乡”是放松心情,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现在的成都概念已不局限于五城区,而是含了周边很多郊县、郊区的“大成都”,当然,成都再大,主城区始终是主城区,其地位不会变更,发展也会更加快捷有力。
南京最热闹的地方是哪?南京的夫子庙,足够让你吃喝玩乐嗨一天
一说起四川内的旅游城市,很多人就会想到成都,其实,四川可不止成都这一个适合旅游的地方。在四川,有一座深藏不露的城市,这座城市里,伫立着三座世界级的文化遗产,这里的生活甚至比成都还要安逸。
四川成都哪个区生活更好? - : 武侯区或者金牛区 交通便利 美食 娱乐 学校 医疗集一身!希望采纳!
成都住在哪里好 - : 严格说来都还是挺适合生活的,单看人们自己的习惯和喜好了,你们刚来成都,一切都是陌生的,在哪个城区都一样,我个人推荐交大片区,在西二环旁边,那边房租不是很贵,新房、老房都有,当然价格上也会有一定的差别,...
成都各主要城区中,从经济条件、城市环境上看,哪几个区好一些?最好 : 从区这个角度不好排名,要看你关系硬不硬,当警察,当然是高新区待遇最好.各个区各派出所待遇也不同,锦江区最好是春熙所;成华是建设路;金牛不用说了,成都第一所荷花池;青羊是太升路、草堂、少城等都好;武侯是玉林所.
成都市内自助游住哪个片区比较好?准备下月飞去成都自助休闲游二三日 : 大慈寺撒 离春熙路 天府广场 总府路都不远,这里是成都最繁华的地段了 最重要的是总府路那边有好多特色小吃
9区6县4市,金堂是不是成都最优质的居住板块? - : 金堂水多人好,三江汇流.适合居住,而且交通便利,主要是房价便宜.所以你要选的话就选金堂嘛,我们金堂人民欢迎你...龙泉驿处于断裂带得..你不怕地震就去吧..还有,龙泉两个湖都看不到,有的是臭水沟,只是绿化还将就,而且街上的花全是假的,..没有一点朝气的.
成都温江区同龙泉驿哪个区好: 这个好坏不知道是怎么定义的.从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生活环境以及区域发展现状来看,温江相对更好一些.但是温江和龙泉走的路线是不同的,要简单地比个高下是很难得.LZ这个问题确实没问清楚.
成都最好吃的东西是什么.在哪个区生活最能感受到浓郁的成都味儿.呵,多谢 - : 金牛区 西门 茶店子这卅 因为茶店子后面就是一品天下美食街蛤
成都哪个地区的房价是较便宜而且生活居住环境最好的? - : 按照你的条件估计是买不到了.郫县三道堰附件的环境还可以但是目前房价也飙升到了4000元/平米了.双流、华阳的情况跟郫县、温江差不多了,房价均不便宜.我推荐在新都购买,新都即将设区,而且北新大道、成金快速通道开通后交通比较便利,以后建设北路北延线通到新都后交通会更加便利,而其新都目前房价相对便宜,2000~3000左右缉贰光荷叱沽癸泰含骏#47;平米,还算可以接受,而且新都有宝光寺、桂湖,也算有文化底蕴,是个不错的选择.
四川哪个城市最适合人居住? - : 绵阳、成都在“中国十佳宜居城市”排行榜中,绵阳、成都榜上有名~成都是一座充满个性魅力的城市,集山水之美、人文之美、古朴之美、时尚之美于一身,是古蜀文明与现代文明完美结合的历史文化名城,有其他许多城市所不具备的独有个...
成都是怎么样一个城市?都说那里生活安逸舒适. - : 成都,位于四川省中部,成都平原腹地,是中国副省级城市之一,西南地区的中心城市,四川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国大陆地区机构、央企、外企西部或西南区域总部驻地...
责任声明:凡注明“来源:成都号”的文章均由成都号整理,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如本网内容涉及版权、隐私等权利问题,请相关权利人及时在线反馈给成都号,本网承诺会及时处理。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了解更多成都本地办事、民生热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成都号
cdmao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