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拿大钾肥
加拿大钾肥(PotashCorp)是世界上最大的肥料公司。该公司主要生产钾肥,占钾肥总产量60%以上。加拿大钾肥在美国有许多矿山和设施。
2、美盛
美盛(Mosaic)是一家主要生产钾盐和磷肥的肥料公司,总部位于美国明尼苏达州普利茅斯。公司主要目标是帮助全世界农民提高产量。将钾盐和磷酸盐的销售与生产结合起来。客户包括40多个国家的零售经销商批发商和个体种植者。美盛在8个国家/地区雇佣约9000名员工,年收入为1.757亿美元。
3、乌拉尔钾肥公司
乌拉尔钾肥公司(Uralkali)专注于钾盐的出口和生产。乌拉尔钾肥公司生产颗粒状和标准的氯化钾,并将其提供给大约60个国家/地区,主要市场包括印度,巴西,东南亚,中国,欧洲,俄罗斯和美国。2016年,公司生产了1080万吨钾肥。乌拉尔钾肥公司矿产总储量约为82亿吨。
4、Belaruskali
Belaruskali专注于钾肥生产,并向全球70多个国家出口的钾肥的占全球总供应量1/7。
5、Yara
Yara是一家专注于肥料业务的公司。公司产品主要集中于提高粮食和农业产量。Yara主要生产的氮肥产量与粮食产量和农业生产力密切相关,其中包括氨,尿素,硝酸盐和其他氮基化学品的生产。
俄罗斯总统普京打算向发展中国家免费送化肥,普京有这样的想法是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从自身的角度化肥生产过多,无法消耗和发展中国家急需大量的化肥来解决粮食安全和饥饿的问题。
首先俄罗斯是化肥出口量最多的国家,俄罗斯化肥年产量超5000万吨,占全球产量的13%。俄罗斯的化肥产业在世界上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俄罗斯是全球最大的氮肥出口国,第二大钾肥出口国,第三大磷肥出口国。因为今年的俄乌冲突事件,很多欧洲国家对俄罗斯实行贸易限制,对全球能源和粮食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造成化肥滞留在俄境内,无法运出。
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需要大量的化肥来生产粮食,来解决饥饿的问题。因为今年长时间的极端干旱天气,造成了农作物减产的现象。再加上缺乏化肥等问题的叠加,使得各国都出现粮价上涨的现象。像前段时间,我国长江流域就出现了极端的干旱天气,自古以来,“湖光广熟,天下足”,湖北长江流域是我国粮食的主产区。我国如果出现粮食供应不足的问题,势必会影响到世界粮食安全问题。市场上会面临粮食供应不足,物价飞涨的局面。对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是不利的。
在普京看来,把化肥长期积压在国内,不如把这些化肥免费送给那些需要化肥的国家。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关系到每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这是个全世界共同关心的话题。俄罗斯决定向发展中国家免费提供化肥,体现了俄罗斯的大国担当。普京的这一举动会赢得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自古以来,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公道自在人心。

20欧元/吨。根据相关资料查询了解到,在2017年白俄罗斯已将钾肥的出口关税从55欧元/吨降至20欧元/吨,白俄罗斯进口钾肥关税20欧元/吨。白俄罗斯是全球第三大钾肥生产国,也是重要的钾肥出口国,2021年白俄罗斯钾盐产量约折合800万吨K2O,占全球钾盐总产量17.4%,钾是农作物生长三大必需营养元素之一,几乎每种作物都需要适量施用钾肥。
俄罗斯是全球第一大氮肥出口国。
俄罗斯是世界上第一大氮肥出口国,也是第二大磷钾肥出口国。许多国家对其都有进口化肥的需求,如蒙古、加纳、墨西哥、危地马拉等。受冲突影响,俄罗斯和乌克兰均暂时减少或暂停了化肥出口,这让全球陷入化肥紧缺,农作物种植饱受影响。
据媒体报道,俄罗斯签署了一项命令,将化肥生产商的出口配额临时增加近70万吨,决定有效期至今年的5月31日。此次临时增加化肥出口配额是为了支持俄罗斯境内的化肥产商,帮助他们脱离停工的困境。据悉,此次化肥出口配额增加中,氮肥增加了23.1万吨至570万吨,复合肥增加了46.6万吨至560万吨。
俄罗斯气候介绍
俄罗斯幅员辽阔,气候复杂多样,总体属于北半球温带和亚寒带的大陆性气候。依其大陆性程度的不同,以叶尼塞河为界分为两部分,西部属温和的大陆性气候,西伯利亚属强烈的大陆性气候。西北部沿海地区具有海洋性气候特征,而远东太平洋沿岸则带有季风性气候的特点。
俄罗斯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暂、温暖,春秋两季很短。1月份平均气温为零下37℃至零下1℃,7月份平均气温为11℃至27℃,相对湿度30%~80%。俄罗斯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种类多,储量大,自给程度高。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俄罗斯
自俄乌冲突发生以来,地缘政治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国际贸易及世界经济遭受严重冲击。因美欧国家对俄实施经济制裁与反制裁而产生连锁效应,最终通过大宗商品、贸易渠道、金融资本等,不可避免地对中俄贸易产生短期和长期影响。
一、中俄贸易的现状
近年来,中俄在政治、经济、 科技 等领域合作不断深化,在两国高层引领下,中俄增强战略互信,签订了《关于发展新时代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等协定,双边经贸规模不断扩大,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呈现出“全方位、深层次、高水平”的特点。2018-2020年连续三年中俄贸易总额超过1000亿美元,2021年双方贸易额突破1400亿美元。中国已经连续12年成为俄罗斯的最大贸易伙伴,俄罗斯则是中国第十大贸易伙伴,中俄贸易额正向2000亿美元目标迈进。
从中俄贸易结构来看,中国是能源消费大国,但国内油气储量有限,主要依靠进口。俄罗斯能源储量丰富,是世界重要能源出口国。中国把俄罗斯当作最可靠的能源供应者,能源合作一直是两国合作中分量最重、成果最多的领域。中国从俄罗斯进口商品中,石油、天然气占比60%以上,其次是矿产品、金属制品、木材、农产品等。中国对俄出口商品中,主要包括机电产品、纺织品、农产品等。从整体来看,能源、原材料、机电产品、农产品在双边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且具有强烈的互补性。
二、变局中的危与机
俄乌发生冲突后,美欧国家在贸易、金融、 科技 、运输等领域对俄罗斯实施了全面制裁,俄罗斯经济遭受到严重损失,对外贸易发生格局性变化,也对中俄贸易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进口方面。
1、油气能源。油气是俄罗斯的大宗出口产品,其原油出口占全球贸易量的10%,天然气出口占全球贸易量的近20%。俄乌冲突后,美欧已停止或减少对俄罗斯的油气进口,俄罗斯能源出口受阻,进而更加依赖中国、印度等亚洲市场。出于能源安全需要,中俄把能源合作上升为为国家战略,两国建设了跨境石油和天然气运输管道,能源贸易额逐年提升。2021年中国进口俄罗斯石油、天然气总额达509亿美元,占进口总额的64%。俄乌冲突后,国际油气价格大幅上涨,但中俄双方签订了长期供货协议,能源交易价格保持相对稳定,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小。从长期看,地缘政治变化将进一步拉近中俄能源合作,双边能源贸易将持续保持在高水平状态。
2、粮食。俄罗斯是世界重要的粮食供应国,世界最大的小麦出口国,在国际粮食市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21年,俄罗斯小麦出口3290万吨,占全球粮食贸易额18%。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粮食在基本自足的情况下,每年仍需进口一定量的粮食。2020年中国小麦进口838万吨,占俄罗斯小麦出口量的1/4。俄乌冲突后不仅俄罗斯粮食出口受阻,还影响其从国际市场进口农药、种子等农资,这将导致今年出现粮食生产和供应出现波动,世界粮食总体供给水平面临较大风险。同时为先保障国内粮食安全,相关国家对粮食出口进行了限制,进一步使国际粮食市场供应紧张,推动粮价上涨。今年五月,俄罗斯国内食品价格上涨达20%。近期中国放开了进口俄罗斯粮食地域限制,但由于市场价格波动,我国从俄进口粮食将受到一定影响。
3、化肥。俄罗斯是世界最大的氮肥和尿素出口国、第二大钾肥出口国和第三大磷肥出口国,俄乌冲突前,俄罗斯年钾肥出口占全球贸易量的19%,对全球化肥供应具有重要影响。中国化肥进口主要来自俄罗斯,进口俄罗斯化肥占据我国进口总额的30%以上。俄乌冲突使俄罗斯化肥生产受到波及,一些化肥生产企业面临停工和减产的危险,加之对俄罗斯的贸易禁运,打破了化肥市场的供需平衡,化肥价格上涨会导致中国进口化肥成本上升。
4、煤炭。俄罗斯煤炭储量居世界第二,其煤炭热值高、质量好,由于炼钢需求,我国每年进口一定量的俄罗斯煤炭。2021年中国进口俄罗斯煤炭891万吨,占进口总量的27%,中国已成为俄罗斯最大的炼焦煤买家。俄乌冲突后,西方国家避开了俄罗斯的煤炭供应,中国作为煤炭消费大国,抓住机遇增加俄煤进口。仅4月份进口量就达137万吨,创下 历史 纪录。导致我国进口俄煤大幅增加的因素有三个,一是西方制裁使俄罗斯进行市场转向,将煤炭降价促销。4月份国际煤炭市场价格为每吨473美元,中俄煤炭的平均交易价格为每吨386美元。二是由于中国近期减少了从澳大利亚的煤炭进口,而转向俄罗斯市场。三是前不久我国放宽了煤炭进口政策,将煤炭进口税率降为零,降低了进口成本。据相关机构预测,2022年中国可能继续增加俄罗斯煤炭进口,总计超7100万吨。 (二)、出口方面。
随着俄乌冲突的持续,美欧国家对俄罗斯的制裁层层加码、步步紧逼,撤出在俄罗斯合资企业,对俄实行严格的出口限制。多个因素导致俄罗斯对中国商品的依赖性更强,俄罗斯市场对中国进一步开放,中国对俄贸易出口迎来新机遇。
1、 汽车 。以小 汽车 为例,俄罗斯家用轿车制造业曾经有过一段辉煌 历史 ,自苏联解体后整体处于衰落态势,目前大部分需要进口。进口国主要是美国、德国大众等车企均停止了在俄罗斯的经营活动,为中国车企大举进入俄罗斯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可以预计,未来俄罗斯必将进一步加大从中国的小 汽车 进口量,中国车企在俄罗斯迎来了难得的市场机遇。
2、电子产品。俄罗斯重工业比较发达,轻工业特别是电子产业相对落后。俄乌冲突后,许多西方国家的 科技 巨头,如说苹果、三星、爱立信等宣布停止了在俄罗斯的业务,俄罗斯电子产品市场出现巨大空缺,如此大的消费市场,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是个良机。我国对俄罗斯出口一直以机电产品为主,如家用电器、智能手机、无人机等。经过多年发展,中国的家电制造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一些家电企业还在俄罗斯拥有工厂和研发基地,如海尔智家在俄罗斯建设了4个工厂,白色家电正成为中国产品对外的一张名片。在智能手机方面,华为、小米等国产品牌异军突起,在俄罗斯拥有很大的市场,深受俄罗斯消费者欢迎。特别今年3月份后,因西方产品出现市场空缺,中国电子产品在俄罗斯的销量出现了爆发式增长,媒体评论称,目前俄罗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中国电子产品。
3、纺织类产品。俄罗斯是中国纺织品类产品重要的出口市场,在双边贸易中服装等纺织品占据很大比重。自2000-2020年间,中国对俄罗斯纺织类产品出口额增长了近6倍。达到76.5亿美元。在俄罗斯进口纺织类产品中,中国产品占据其三分之二以上,居于市场主导地位。其次是意大利、土耳其、法国等产品占据部分高端市场。俄乌冲突以来,西方超过百家时装零售商关闭了在俄罗斯的店铺,撤离出俄罗斯市场,为包括李宁、安踏等中国品牌进军俄罗斯市场提供了有利条件。相对于西方品牌,中国品牌服装质量优良、价格适中,更适合俄罗斯的消费市场。
4、农产品。由于气候寒冷,俄罗斯水果、蔬菜等农产品部分依赖进口。每年秋冬季节中国对俄出口大量新鲜果蔬。特别是在俄远东地区,苹果、香蕉、番茄等果蔬产品满足着俄罗斯居民的餐桌消费。中国果蔬出口以陆路运输为主,通过绥芬河、满洲里等口岸输往俄罗斯。俄乌冲突后,俄罗斯对来自美、澳、加等国农产品实行进口限制,为弥补禁令造成的供应短缺,势必加大了从中国的进口量。为扩大出口需要,近期在黑龙江省东宁口岸,已设立对俄蔬菜、水果跨境出口贸易专区,并设海关监管库、专用物流运输、储藏等设施,这将会大大减少果蔬出口清关时间。
三、建议和应对措施
一直以来,中国产品在俄罗斯市场占有很大比重,冲突发生后俄罗斯经济与西方国家出现脱节,客观上为中国产品扩大在俄罗斯市场占有率创造了有利条件。当然,中国产品进入俄罗斯市场时需要做好研判,在把握机遇的同时,一方面要注意规避时局和政策变化产生的风险,另一方面要提高出口产品质量,杜绝假冒伪劣商品,保障在俄罗斯市场的良性竞争。国内企业可根据俄罗斯的政策和市场调整,采取灵活多变方式填补市场空白,拓展新兴贸易领域。
1、加快电商产业布局。俄罗斯人非常喜欢社交网络,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网上购物。2021年俄罗斯电商市场规模为330亿美元,预估2022年将达到440亿美元。大数据显示,家电产品在俄罗斯的电商网购中占比最高,达到了30%以上,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巨大市场。
2、扩大转口贸易。由于美欧与俄罗斯进行相互经济制裁,停止了绝大部分贸易活动,但相互间的市场需求仍然存在。未来俄罗斯商家可能会采取变通方式,如借道中国进行贸易转口第三国,这为从事转口贸易服务的企业带来了机遇。
3、开展平行进(出)口。所谓平行进口,是指未经相关知识产权人授权的市场销售行为,俗称“合法水货”。因美欧产品纷纷撤出俄罗斯,为填补市场需求,今年5月,俄罗斯发布允许平行进口政策,平行进口商品清单包含 汽车 、化妆品等96种商品。中国企业可利用俄罗斯这一政策,研究市场方案开展出口业务。
4、规避汇率风险。当前,俄罗斯开始在商业活动中去“美元化”,并以人民币、卢布等货币进行结算。国内企业在开展贸易活动时,应密切关注卢布汇率变动和结算方式,增强风险意识,避免遭受损失。
俄罗斯和乌克兰都是全球农产品重要的生产国,也都是农产品净出口国。2021年,俄乌在大麦、玉米、油菜籽、葵花籽和葵花油等重要农产品出口规模上位居全球前三。同时,俄罗斯还是全球最大的氮肥和第二大的钾肥和磷肥出口国。包括最不发达国家(LDC)和低收入食品短缺国(LIFDC)在内的许多国家,对食品和肥料进口的依赖度很高。FAO预判,俄乌冲突将导致7类风险的加大或爆发。
责任声明:凡注明“来源:成都号”的文章均由成都号整理,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如本网内容涉及版权、隐私等权利问题,请相关权利人及时在线反馈给成都号,本网承诺会及时处理。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了解更多成都本地办事、民生热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成都号
cdmao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