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4日
关注微信
微信关注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关注微信公众号

手机访问
手机访问二维码

扫二维码访问,或在手机浏览器中输入:
www.cdhao.com

返回
详情
当前位置:成都号 > 成都落户资讯 >稻田氮肥太重怎样改善(水稻田如何科学施氮肥)

稻田氮肥太重怎样改善(水稻田如何科学施氮肥)

来源:成都号 2023.02.12 16:19:06 阅读:13次

水稻在成长期时应该怎么给它增肥?

水稻的增肥方式:根据水稻对施肥的需求规律:(1)控制氮肥总量、合理分配氮肥施用时期,适当增加穗肥比例。(2)合理施用磷肥和钾肥,适当补充中微量元素肥料。(3)提高有机肥的使用数量。施肥时期:可分为基肥、分蘖肥、穗肥、粒肥(视水稻长势而取舍)4个时期。

秧苗换苗后逐渐走向分孽的路程,孽肥是钾加磷。为什么使用孽肥?主要钾是水稻生命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它可以有效的增强水稻对光合作用的吸收还能促进双链糖的累积,壮株杆有活力性;它还可以铺助氮素的吸收产生大量的蛋白质为灌浆期做铺垫,秋收后的稻穗大不大?籽粒满不满?与钾肥的用量、使用方法有直接关系。土壤中有没有钾呢?有!但是水稻需要灌溉排水自然蒸发,还需要合理晒田这些是使土层流失大量的钾元素所以缺钾就得补钾。

施钾肥方法:和氮肥一样控制好用量,虽然钾对水稻有诸多的好处但也要用的恰到好处。在分蘖中期使用钾肥6到8公斤每亩,预计今年还需要二次补钾,因气温低钾肥主要是促进光合作用能减小低温带来的减产。施钾肥要点:稻田地放水不能太深也不能串水排水,保证田间水不流动,自然蒸发风干后再进行放入适水,这样做能有效保证钾的有效发挥。

穗粒肥是指水稻扬花到灌浆的过程,穗粒肥是氮肥钾肥混用。穗肥可以使水稻有良好的生长条件能够促花生长,粒肥可以有效保花,使土质瘦弱没有营养的稻田恢复正常营养。所以瘦田必须要用穗肥以保增产增收,肥沃的稻田就不用再使用了。肥田要补钾肥,防止瘪粒晚熟等。穗粒肥注意事项:稻田长势过旺不用氮肥只用钾肥,涨势稀弱只用氮肥不用钾肥;氮肥每亩地大约两到五公斤,钾肥每亩地两到十公斤,出穗后一星期左右进行操作。穗粒肥使用要点:一定要选晴天,天不下雨不阴天不下雾没露水的天气,避免肥遇水化之伤害稻株;还要避开水稻开花期,避开早晚结露期进行操作。用量方面结合自家土地当地气候,稻苗长势适当加减。

水稻生产,怎样提高氮肥利用率?

1、深层施肥:把铵态氮肥或尿素深施到3—5厘米深的还原层中,铵离子为土壤胶体吸附,保持在还原层中,避免肥料在氧化层进行硝化作用,以提高氮的利用率。深层施肥可分成球肥深施、全层深施和液肥深施。

2、使用氮肥增效剂:又称硝化抑制剂,即使用化学制剂来抑制稻田土壤微生物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以减少脱氮的损失。目前使用的主要氮肥增效剂有西吡、吡啶及基硫脲等。

3、施用长效氮肥:长效氮肥主要有三种,一是有机合成氮肥,如尿素甲醛肥料;二是包膜肥料,如硫衣包膜素;三是长效性无机氮肥,如磷酸镁铵。长效氮肥主要是防止可溶性氮肥的流失,使氮素的供应尽可能与水稻生长过程中的氮素吸收相吻合,以提高氮肥利用率,同时避免大量氮肥集中施用引起烧苗

供您参考

水稻施肥过量了,应该怎么办呢?

水稻叶片氮肥过量的特点是叶片宽大柔软,颜色深绿,早晨叶片上的露水长期蒸发,抽水缓慢不整齐,容易倒伏,成熟期推迟,甚至减产。施用钾肥时,田间应保持一薄层水,上下进出水口应堵塞,以免长流水进入田间冲掉肥水,三到五天内不必更新田间水流。视田间实际情况,如果分蘖数已达到所需数量,可在水田下出口处挖浅水,晾干几天后再进行浅水灌溉;如果分蘖数还没有达到要求的数目,可以继续进行浅水灌溉,直到分蘖数达到要求的数目,然后挖出口进行干燥。如果给水稻施过量氮肥,明显的症状是水稻绿,叶子很绿,发育不正常。水稻长得太高,导致分蘖过多。这可能导致水稻后期倒伏,水稻会长出大量籽粒,严重影响水稻产量。

水稻施磷肥过多会出现营养不良的现象,水稻因缺锌而减产,磷肥过多也不会增加水稻产量。如果钾肥太少,会使水稻发育非常缓慢,不会为水稻的根系提供必要的营养,使根系发育不良。但钾肥过多,稻米中的钾含量会过高,稻米的某些酶会过度分解,严重导致水稻根腐病。分蘖期是增加植株数量的关键时期。分蘖期应提前施肥,移栽后半个月内,分蘖期应间隔施肥,通常每隔一周施肥一次。

抽穗期是实现水稻高产的关键时期,抽穗期施用的肥料称为保花肥。如果是在繁华的水田里,一定要严格控制氮肥的施用,以钾肥为主。由于分蘖肥过量施用氮肥,水稻分蘖速度加快,水稻叶长也因氮肥的作用而超过正常标准,导致水稻在未达到正常叶龄的状态下关闭,导致水稻下部叶片因缺光过早退化死亡。过量施氮肥的水稻幼苗中有机质的合成和储存能力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从而影响水稻的抗性。所以在氮肥用量过多的前提下,也会增加水稻病害的感染概率。

推荐阅读:
微信搜索: 微信搜索【成都生活猫】公众号,关注后对话框回复关键词【交通】, 即可获取相关办理信息,如有最新的政策信息我们也会第一时间在此更新。还有更多成都本地办事指南、每日成都热点资讯等你解锁!

责任声明:凡注明“来源:成都号”的文章均由成都号整理,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如本网内容涉及版权、隐私等权利问题,请相关权利人及时在线反馈给成都号,本网承诺会及时处理。

反馈
内容过时 未解决问题 文章侵权 排版错乱 内容有误 其他错误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