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硫酸钾是由国投企业——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有限责任公司研制的富含钾元素的肥料,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有限责任公司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被评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累计获得专利62项,是世界最大的单体硫酸钾生产企业。
罗布泊硫酸钾取自沉睡亿万年的罗布泊盐湖矿床中硫酸镁亚型富钾的卤水所生产,是纯天然的矿肥,采用的更是盐湖卤水结晶浮选工艺进行生产,全程无任何化学添加,不含游离酸、不含重金属、PH呈中性、温和不伤害土壤,适用于各种作物,能有效提高作物产量,施用后,罗布泊硫酸钾可以促进作物体中的生物酶活化,促进作物的糖代谢过程,从而提高作物对糖的转化和蛋白质的合成,提高作物的果实品质。从而有效解决作物的新枝不粗壮、果实颜色淡、和作物在开花期缺钾容易大量落花的情况。
身处于新疆罗布泊的国投钾肥厂,使原本钾资源严重匮乏的中国成为了国际钾肥市场的“洼地”,让中国农民用上了世界最低价的钾肥,罗布泊硫酸钾,值得信赖。

1.1995年前后中国找钾形势 从1955年到40年后的1995年,计划经济下的地质行业经历了一次体制改革和转型的大震荡,所有的地质行业一度被冷落,遭遇了一次大滑坡。虽然1984年就进行了柴达木盆地第二轮钾资源勘探研究,实现了钾盐资源从2×108t翻一番的目标。柴达木盆地北部和西北部发现了昆特依等一批盐湖钾资源,此后一直没有进展。然而,近40年来,我国人口急剧增加,农业用地缺钾趋势加剧,钾盐资源保障能力日益不足。此时,世界上新发现了许多主要的钾盐矿床,如靠近中国的泰国、老挝和中亚,以及以色列的死海。而中国缺钾论和寻钾队伍的退出和萎缩,使得中国寻钾前景十分悲观。 2.中国第三代女地质学家王世李思考和寻找钾[4] 1)在完成柴达木盆地第二轮盐湖找钾研究后,王世李和他的同事们发现了许多钾盐湖。与另一座山(阿尔金山)相隔的新疆塔里木盆地为什么没有发现大型钾盐矿?当她注意到两个盆地之间的联系时,她将研究目标锁定在罗布泊罗北部坳陷的找钾工作上。 2)罗布泊是一个巨大而怪异的湖泊,因为它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由于战争和人类生产生活与自然的不和谐,罗布泊绿洲消失了,成为近代可怕的魔鬼地区。中国科学院著名科学家彭在进行科学考察时被罗布泊无情吞噬,至今下落不明,留下了恐怖离奇的传说。 3)19 ~ 20世纪许多中外探险家、冒险家、科学家到塔里木盆地及罗布泊周边地区考察,在楼兰古遗址取得了生物、环境、气候等方面的重大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也零星发现了土地的富钾特征。在罗布泊外围,先后在桂北山南、铁矿湾、罗布泊东、大洼地发现了4个小型石盐钾盐矿床及矿化,并在鄯善地区发现了第一个硝酸盐型“小型”盐湖钾盐矿床,成为罗布泊找钾的第一篇章。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中国科学院盐湖研究所胡东升(1988)、地矿部遥感中心李廷琦(1987、1988、1991)等研究人员利用先进的航空遥感影像解译方法,与青海已知盐湖的钾盐影像进行对比,也指出罗布泊地区有找钾前景。郑绵平院士(1990)在罗布泊达尔湖地区进行了找钾调查,研究表明罗布泊也有找钾前景。 4)王世李敲开了罗布泊萝北坳陷沉睡了一万年的钾盐门。1995年,几经周折,王玉立凭着科学家为国为民找钾的经验、眼光和使命,拜访了多位德高望重的地质专家。王世李找钾的信心和决心感动了这些年长的专家领导,最终给了她10万元敲开了中国第二座盐湖钾盐矿的大门。但领导们担心,有一个非常险恶的罗布泊,尤其是当时还未命名的萝北洼地,那里无路可走,没有水草生长,是一个极度干涸的湖泊,一个老年死亡的湖泊。 5)创新两阶段[碳酸盐、硫酸盐(钾)]钙芒硝成钾储钾理论的意义。在王世李的研究小组进入无人涉足的“萝北坳陷”(王世李命名并使用)后,受到了一个古老的三段式成钾理论的挑战。原因是当王世李开始调查表面时,他看到了钙芒硝、次生石膏和刚刚达到硫酸盐第二阶段的石盐。这么一个有钙芒硝沉积的巨大盐湖,能有工业钾卤水或固结钾矿吗?有两种可能。按照正常的成钾三阶段理论[碳酸盐、硫酸盐、石盐(钾)],不可能形成大型钾盐矿床。有钾盐专家一开始就怀疑,说进一步找钾希望不大。正如在察尔汗陆相盆地发现钾盐的线索时,袁建奇教授犹豫了——陆相能否形成钾盐矿床?但袁建奇教授也打破了传统的海中成钾理论框架,大胆调查总结察尔汗成钾规律,最终创新性地提出了中国大陆“高山深盆”成钾模式和理论。在尊重地质事实的前提下,科学家适时创新地提出了找钾成钾的新模式,找矿就有希望了。 6)王世李和刘成林创新性地提出了钾形成的两阶段理论,并最终在罗布泊萝北坳陷卤水钾盐矿床调查研究中提出并应用了高山深盆运移模式(王米利,2005)和含水性墙钾形成与储存模式(刘成林,2006,2009),使我国萝北坳陷的找钾工作进入了进一步的找矿阶段。萝北凹陷已成功探明超大型卤水钾盐矿床,普查储量约2.5×108t(王伟力等,2001),并已探明伴生杂卤石矿床、大型钙芒硝矿床和5000亿元人民币硫酸盐卤水钾盐矿床。 7)1995 ~ 2005年前后,王世李课题组成员完成了从资源调查到开发研究10年的完整科研成果,为当地政府和人民无私奉献,使罗布泊萝北凹钾矿尽快成为大型钾盐和钾盐开采企业。这时,中国的钾盐储量和矿山生产的百万吨优质硫酸钾产量又翻了一番。2009年,罗布泊国投洛钾公司钾盐矿的建成,缓解了我国钾肥的严峻形势,钾肥自给率从10%提高到30%左右。
楼兰是我国古代西域的一个小国, 历史 上也曾在西域烜赫一时 。楼兰文明的诞生和黄河、长江文明一样都是在庞大的水源支持下成长起来,罗布泊就是楼兰赖以成名的生命之源。
罗布泊,一个位于新疆地区的湖泊,汉唐时期这里水草丰沛,水网密布,十分壮美 。但是不知何时,它却慢慢地消失在人的眼前,连带着璀璨的楼兰文明也神秘消失。 它从生命的摇篮变成生命的禁区,是人类难以踏足的“死亡之海”。
神秘的罗布泊吸引着无数的探险家前去冒险, 我国的学者彭加木就在寻找罗布泊的途中神秘消失,有人说他穿越回汉朝,“穿越者”王莽就是他,也有人说他被埋在风沙之下,这个离奇的事件无疑为罗布泊蒙上了神秘又危险的面纱,让人们又爱又怕。
今天, 人们从卫星中发现干涸的罗布泊竟然“复活”了,干涸的皮肤逐渐变得湿润丰盈,死亡之海竟然变得碧波荡漾,让人惊奇不已。 惊讶之后,人们不禁想到了一个问题,这些水是从哪来的?怎么突然就出现了?
神秘的罗布泊
罗布泊 ,地处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塔里木盆地以东、若羌县以北的干旱的咸水湖也是一个内陆湖。 我国对罗布泊的观察由来已久,记载着罗布泊在不同 历史 时期的名称。罗布泊最早的名称是幼泽(泑泽),多次出现在地理巨著《山海经·西山经》中。
书中记载:“东望泑泽,河水之所潜也”,晋代郭璞注:“泑,水色黑也”, 所以《山海经》是以湖水的颜色发黑而定名为泑泽 。《山海经》成书的年代大约在战国时期, 这意味着战国时期人们就能从湖水的颜色给罗布泊命名了。
汉代司马迁编写的史记,改称罗布泊为“盐泽”。 《大宛传》:“于阗之西,水皆西流,注入西海,其东水东流,注盐泽”,盐泽,即盐水湖之意。《史记·大宛传》成书于汉武帝时期, 此时人们根据湖水的性质命名,于战国时期以湖水的颜色命名,说明人们对罗布泊的认识程度更深。
《汉书》则称罗布泊为“蒲昌海”, 《西域记》载:“于阗在南山下,其河北流与葱岭合,东注一片蒲昌海。蒲昌海,一名盐泽也”。北魏时期郦道元撰写的《水经注》仍称罗布泊为泑泽或蒲海昌。北河“又东迳楼兰城南,又东注于泑泽,即所谓蒲昌海水也。”
将另一新湖称为牢兰海。唐初魏王李泰所编修的《括地志》则将牢兰海与蒲昌海混称。 言:“蒲昌海,一名泑泽,一名盐泽,亦名辅日海,亦名牢兰海,亦名临海,在沙州西南。”唐代僧人玄奘法师所著《大唐西域记》称楼兰为“纳缚波”,罗布泊亦称纳缚波。
1907年英国探险家斯坦因在米兰遗址,发现写有“大纳布城”、“小纳布城”的藏文残文。 认同玄奘的楼兰为纳缚波的记载,并认为这个名称是中古与近世纪世界对楼兰的称呼。 这个名字来源于西藏人的音译,罗布泊从原来的“NOB”,后来N转化为L,读“LOP”,明初马可波罗经过该地区时,已称“罗不”。
清代地理学家徐松认为:“罗布 淖尔,回语罗布者,谓汇水之区 ”,有学者认为:“蒙语曰罗布 淖尔。淖尔,言聚水泽也,罗布乃沿用玄奘 纳缚波之音。”
从上述记载可以看出, 罗布泊的名称是由回语、蒙语等少数民族的语言直译而来 。
罗布泊的 历史
罗布泊诞生于第三纪末、第四纪初,第三集末频繁的造山运动是其诞生的重要原因 。古罗布泊,距今有1800万年的 历史 ,初生时面积达2万平方公里,但是在第四纪的新构造运动的影响下, 胡盆地自南向北被抬高呈倾斜状,整个大湖被分裂成几块洼地。 1958年,工程队测量后,发现罗布泊的面积曾达到 5350平方公里, 是我国第二大湖 。
由于干涸的罗布泊的卫星图片看起来像人类耳朵的形状,所以又称“地球之耳”。 罗布泊西接塔里木河、孔雀河和车臣河,东接疏勒河,水网密布,乃是一处西域中的世外桃源,闪耀的明珠 。罗布泊哺育了西域人,诞生了人口众多、国力较强的楼兰王国。史书记载,楼兰于公元前176年以前建国,绵延800多年,在唐初约公元630年神秘消失。
公元前126年, 张骞奉命出使西域,经过楼兰,发现这里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于是返回大汉后,向汉武帝建言:“楼兰,师邑有城郭,临盐泽”。 此后,楼兰成为丝绸之路南下的咽喉门户。而水域辽阔有300里且冬春皆不减的罗布泊,人们对此猜测它是黄河的上源。 直到清代乾隆帝派遣阿弥陀佛到青海、新疆考察黄河源才改变这一说法,更正了罗布泊的水源是来自于塔里木河和孔雀河等河流的注入。
据载,东汉之后, 由于塔里木河中游的滨河改道,导致罗布泊的水量减少,引发楼兰缺水危机 。之后楼兰人集敦煌、鄯善、焉耆、龟兹共4000人,昼夜不停将注宾河截断,将水流引入楼兰,缓解了楼兰缺水的困境。此后, 因环境影响和河流改道,罗布泊的水量越来越少。为了生存,楼兰人只好离开故地寻找新的家园,曾经耀眼的楼兰古国也随着消逝。 清末时期,罗布泊涨水时,仅有几百平方公里。
我国第一个到罗布泊进行考古工作的研究人员是黄文弼先生 。1930年代,他曾两度来此进行田野调查和发掘工作,他在罗布泊周围发现了七十多枚汉简,其中四枚是西汉时期的,于是他将此处命名为“土垠”。 此后瑞典考古家弗克·贝格曼在1934年发现了楼兰人的古墓葬群 。
1921年, 塔里木河改道东流,直接注入罗布泊,改善了罗布泊逐渐干涸的局面 。1931年,罗布泊面积为1900平方公里。1941年,面积为3006平方公里。1958年,罗布泊面积达到最大,为5350平方公里。 建国以后,为了防备外敌和帮助新疆建设,大批人员来到塔里木河两边,导致塔里木河用水紧张。 几十年间,修建了130多座水库,导致塔里木河下游干涸。 1962年塔里木河下游断流,罗布泊也随之干涸 。
罗布泊干涸以后,周围的植物没有水源灌溉,生态环境迅速恶化。几乎所有草本植物都干死了,导致沙漠化严重,不到几年罗布泊就与塔克拉玛干沙漠融为一体,不分彼此,成为新一代的“人类禁区”,引起曾是湖泊,于是又称为“死亡之海”。
1980年时,我国科学家彭加木在此进行科学考察时因寻找水源失踪,至今仍未找到其尸体,引发众人争议。
罗布泊游移之谜
罗布泊诞生的楼兰文明,吸引着中外学者前来研究。明初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清代沙俄探险家 普尔热瓦尔斯基、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我国黄文弼先生、彭加木等人都曾来此研究, 为了寻找神秘消失的楼兰古国和罗布泊迁移之谜。他们试图从地理、气候、考古等方面来进行解释。
1876年普尔热瓦尔斯基,自伊犁翻越天山,沿塔里木河下游东南方向走,在距阿尔滕塔格六十里处,发现了喀喇布朗和喀喇苦顺湖。 当时塔里木河流入喀喇苦顺湖,他尝了尝湖水发现是淡的,又把他绘制的罗布泊实测图与清代地图相比较,发现二者之间差了一整个纬度, 于是指责清代地图错误,并向学界宣布他发现了“真正的”罗布泊。
他向外界宣布这一发现后,得到了一定的支持,但是时任德国地理学会会长的李希霍芬却表示反对。他在柏林地理杂志发表文章称:根据1836年我国刊行的《大清一统图》显示, 真正的罗布泊应该在北纬四十度四十分。 并且塔里木河是向东注入的罗布泊,而不是向南,所以他发现的湖是近期形成的。 另外,罗布泊是咸水湖,湖水是咸的而不是淡的。
李希霍芬的文章发表之后,他的学生瑞典人斯文·赫定为了支持其导师的论文,决意来到罗布泊实地考察。 1896年、1900年两度来到塔里木河下游进行考察,发现了罗布泊的位置正如其导师的论文,并且还提出了有关于罗布泊游移的理论。
21世纪,我国科学家通过实地考察和卫星观测,证实罗布泊属于塔里木盆地东段的凹陷区,所以罗布泊不会出现倒流现象。
根据对罗布泊湖底沉积物进行碳十四测定证明,罗布泊是塔里木盆地的水流中心,许多河流的水都在此处汇集。 由此,否定了游移说。
罗布泊“复活”了?
建国初期, 由于人为原因导致罗布泊断流,变成一片荒芜的戈壁,一片静寂的死亡之海。没有一个活物能逃过他的镰刀,就像孙悟空永远翻不出如来的手掌 。满目望去,一地的残骸,死亡就是这里的主宰。我们惋惜曾经的渔歌晚唱、扁舟凌波的秀丽风光,感叹生存的不易。
在我们的印象中, 罗布泊似乎永远都是烈阳高照,黄沙遍地的苍凉戈壁,但是近期卫星上却显示罗布泊有水了,它在渐渐地“复活”,这是怎么一回事儿呢?原来这些水源都是来自于罗布泊北部的钾盐矿 。罗布泊是个咸水湖,水里含有盐分,数万年积累下来,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钾盐矿。据估算,罗布泊地区储存的钾盐量高达2.5亿吨, 是我国第二大的钾盐矿 。
钾盐中的钾元素,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和植物生长的必要元素之一 ,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到促进作用,对像我国这样的农业大国十分重要。钾盐可以用于工业和农业肥料。钾肥是农业三大肥料之一,对农业生产十分重要。 既然在罗布泊发现了钾盐矿,正是瞌睡来了有枕头,正对时候 。
钻探队伍将罗布泊的钾盐卤水抽出来,然后通过一系列操作将卤水中的钾盐分离出来,剩下的卤水就 顺着管道排到了罗布泊中。于是干涸的罗布泊,就“活”了。曾经沟壑纵横、黄沙满地的罗布泊,变得碧波荡漾,清秀可人。纵观罗布泊的 历史 ,虽然它的断流受到气候、地理的影响,但是更多的是人类的活动导致的,再看它的“复活”,可谓是成也由人,败也由人。
当然好用了,罗布泊钾肥能有效的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而且还能改善土壤环境呢。
神秘的罗布泊,你们听过罗布泊吗?
大家对罗布泊的第一印象肯定是神秘,第二就是原子弹发射的地方!
罗布泊为塔里木盆地的最低处,以前盆地中的河流如塔里木河,疏勒河等都流入罗布泊,在没有干涸前,罗布泊曾经是中国的第二大内陆湖,1960年代因为塔里木河下游断流罗布泊迅速干涸,通常认为1972年时罗布泊已经彻底干涸,这一年美国的陆地卫星拍摄到了罗布泊地区,干涸后的影像形似一个大耳朵,罗布泊因此又被称为地球之耳。
罗布泊以神秘环境恶劣而闻名于世,关于罗布泊的传说更是数不胜数,真假难辨,罗布泊被称为亚洲的百慕大,死亡之海,生命禁区。他的神秘吸引了无数的探险家科学家前来,很多人在这里丧生,比如1980年科学家彭加木在罗布泊失踪,1996年探险家余纯顺,因为迷路脱水在这里死亡。
上世纪初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这里发现了大名鼎鼎的楼兰古国,1964年中国还曾在此成功试爆了第1颗原子弹。2012年11月,一条通往罗布泊的铁路,哈罗铁路建成通车了,这名字听起来像某共享单车冠名的,但哈罗铁路真正的含义是从新疆哈密到罗布泊,你们肯定很奇怪,国家费劲儿修条铁路进无人区干啥?
这条铁路主要是为了运输罗布泊的一种矿产,钾盐,稍微有点农业知识的人都知道,钾是植物生长必须的营养元素,它能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增加作物产量,提高抗寒抗病能力,防止植物枯萎的钾盐,是高效高质量复合肥的重要组成,其中85%~95%的钾盐用于制作减肥,我国是全球钾肥消费大国,但又是缺钾大国,作为农业大国,中国的钾肥自给率一度只有30%,主要依赖进口钾盐和石油、天然气、铁铜、铝、锰、铬等矿产资源,一起成为我国7种大宗紧缺矿产。
从新中国建立一直到1995年,国家投入了大量经费和技术力量来研究和寻找钾盐,除了在柴达木盆地找到了一个超大型钾盐矿外,其他地方均无重大突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弥漫着中国无钾盐论的悲观情绪,和大庆油田发现之前,出现中国贫油论的观点很相似,上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科院,中国地质科学院新疆地矿局等多个单位,组织了多次对罗布泊的实地考察,寻找钾盐,虽然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但也获取了重要资料。
最终接力棒交代了第3代,在罗布泊的夏季,地表温度高达70度,冬日气温则常常低于零下20度,2万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没有水没有路,甚至连鸟都没有,地质工作者还是克服了各种困难,在异常艰苦的罗布泊为国家寻找紧缺的钾矿,从1995年起,找钾项目组8次进入罗布泊,他们跳出了传统的三段式模式的束缚,创新性的提出了两段式成长理论,终于在龙湖坡北部发现了一座世界上最大的硫酸盐型卤水钾盐矿床,潜在经济价值达5000余亿元,这成果被认为是继柴达木盆地察尔汗超大型钾矿床发现之后,我国找钾工作的第2次重大突破,为此他们兴奋的将本来的无名地正式命名为罗北凹地,由于国家对钾盐的迫切需要,寻钾团队还研制出一系列钾盐开发的关键性技术,如探测地下卤水动力学特征,盐田制取高质量钾混盐的新技术,科学评价,矿床的可采性资源保证程度,及盐田建设和手采选择的合理性等,很难想象上一代知识分子无私奉献的精神。
我们现在之所以能吃上平价的粮食,这些在背后默默奉献的专家们功不可没,但他们的功劳往往又鲜为人知,我希望你们能对中国的找矿人说一声谢谢。
罗陂现在通了公路和铁路,但条件依然艰苦,这里常年流行一句顺口溜,天上无鸟,地下无草,风吹石头跑,20年前刚开始开发钾盐矿的时候,艰苦程度可想而知,那时候的罗伯坡是真正的无人区,没水没电没路即干,即热即寒,一年之中风沙肆虐200多天,夏天很热,地表温度六七十度,沙尘暴是家常便饭,帐篷透风漏沙,吃一口馍馍就着一口沙,全部物资要从400公里外的哈密市以来,住的是透风透沙的简易帐篷,盐碱地里掏出的地窝子,2000年9月新疆罗布泊钾盐 科技 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公司成立后,组织了一个专门的班子去全国各地搜罗人才。
罗布泊的钾盐开发也挺不容易的。罗布泊盐湖卤水化学组成与世界上其他盐湖差异很大,没有任何成熟的技术可供借鉴,当时他们请了德国知名的化肥专家来指导他了解情况后却直摇头,专家说这里根本没有办法直接生产硫酸钾,必须从外面买来氯化钾才能生产硫酸钾,如果要从外面买氯化钾来生产硫酸钾,这个项目就没有意义了,科研人员在没有路没有淡水,没有电的情况下,硬是攻克了相关技术,罗钾人不仅用罗布泊的卤水生产出了优质钾肥,而且生产每吨硫酸钾的用水量,只是传统工艺的1/3,真正降低了成本,让农民都能用得起。2003年7月第1袋罗布泊硫酸钾产品,罗钾公司用了4年时间,在罗布泊腹地完成了 探索 性试验和工业性试验,达到了年产10万吨硫酸钾的生产能力,走完了美国犹他州大盐湖15年国内同行30年的建设历程,就在罗钾公司试验厂生产稳定产品逐渐进入市场的时候,由于种种原因公司资金链断裂,2004年罗钾一度停发了管理层的工资,关键时刻国家开发投资集团伸出了援手,注资3.4亿元获得了63%的股份,成为罗钾的第一大股东,国投的领导说,钾肥市场被国外厂商垄断,为了不让国外厂商继续价格垄断,就是对我国三农事业的贡献,因此条件再艰苦,只要国家需要国投都会上这个项目。
2006年4月25日,新疆罗布泊钾肥基地年产120万吨钾肥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并于2012年6月通过了验收,哈罗铁路就是这一项目的配套设施,2014年罗布泊盐湖120万吨每年硫酸钾成套技术,再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目前国投罗钾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硫酸钾生产企业,在国内钾肥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市场占有率超过45%,中国钾肥自给率也从30%提高到了50%。罗钾所在的若羌县一举从全国贫困县,列为人均收入全国靠前的县城,最重要的是中国一举摘掉了贫钾的帽子,世界钾肥的销售价格由长期居高不下变为大幅度降低,以前钾资源主要垄断在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加拿大,德国等少数几个国家手中,在国际上形成的价格垄断,随着罗布泊基地钾肥生产能力的提高,中国在钾肥进出口方面不再受制于人,在与国际钾肥公司谈判时有了更大的底气,成了钾肥全球价格洼地,钾肥国际采购价比印度每吨10美元至20美元,目前国际钾肥生产商出口到中国市场的钾肥产品价格是全球最低的,中国的农民不仅用上了全世界最好的钾肥,而且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最新的一个好消息是,2018年1月罗布泊地区再次发现超大型钾盐矿,而当年风沙弥漫的萝卜坡也已经形成了一个面积达200平方公里的大盐湖,曾经在 历史 中消逝的大湖又回来了。
责任声明:凡注明“来源:成都号”的文章均由成都号整理,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如本网内容涉及版权、隐私等权利问题,请相关权利人及时在线反馈给成都号,本网承诺会及时处理。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了解更多成都本地办事、民生热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成都号
cdmao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