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4日
关注微信
微信关注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关注微信公众号

手机访问
手机访问二维码

扫二维码访问,或在手机浏览器中输入:
www.cdhao.com

返回
详情
当前位置:成都号 > 成都落户资讯 >邓本殷(邓本殷 江浙游击)

邓本殷(邓本殷 江浙游击)

来源:成都号 2023.02.13 23:33:07 阅读:14次

国民革命军第二次东征打陈炯民是怎么回事?

陈炯明自1922年冬退据粤东东江一带后,一直和广州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政府相对抗。1924年冬,他乘孙中山北上之机,自封为“救粤军总司令”,纠集洪兆麟、林虎等部约三万余人,在英帝国主义及北洋军阀段祺瑞政府的支持下,准备进攻广州。1925年2月,广东革命政府决定进行东征,以黄埔军校学生军和粤军为右路军,由军校校长、粤军参谋长蒋介石统领,周恩来担任政治部主任,作为东征的主力;滇军杨希闵部为左路军,桂军刘震寰部为中路军。但杨、刘按兵不动,暗中勾结陈炯明。

第一次东征打垮了陈炯明军主力。6月,杨希闵、刘震寰在英帝国主义和段祺瑞、唐继尧等军阀的支持下,在广州发动武装叛乱。广东形势危急。黄埔学生军和粤军立即回师镇压,在广州工人和市郊农民的配合下,迅速平定叛乱,全歼叛军两万余人。这时,陈炯明利用革命军队回师广州镇压杨刘叛乱的机会,以三万之众重新占领东江一带,并企图勾结盘踞在粤北的川军熊克武和粤南的邓本殷进攻广州。国民政府为了彻底消灭陈炯明军队,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决定第二次东征,最终统一了广州

南昌起义后他走丢10年,投奔叶挺,叶挺犯难:地位高,不好安排

1938年年初,一个风尘仆仆的人赶到了南昌,他没有停歇,而是冲着新四军的驻扎地而去。当新四军的军长叶挺见到他的时候,不禁愣住了,这个人他认识且很熟。但他们已经十年没见过了,南昌起义之后,组织便与这个人彻底了失去了联系。此时见到颇有些为难,毕竟这个人的地位太高,有些不好安排。

这个走丢十年,让叶挺安排都犯难的人名叫——朱克靖。1895年10月29日出生的湖南醴陵人,说来他可是极早参加革命的那一批老人,而要说到他为何走丢也是一段坎坷的经历。朱克靖虽出生在贫苦家庭,不过天底下的父母谁不想孩子多读些书呢,朱家父母也是如此。所以他从小是读过不少书的,八岁入私塾,1919年又考入北大。

在读书时期,朱克靖便接触到了革命人士,同时也坚定了自己的信仰与未来路程。1922年,也就是我党成立的第二年,朱克靖便加入其中。1923年,朱克靖受组织委派,去了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两年后回国,接受任命到第三军就职,担任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这支军队是由滇军 改变 的,当时的军长为朱培德,然而第三军的基础复杂。

军阀气息十分浓重,想要改变这样一支部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朱克靖在听取周先生和陈延年关于第三军的介绍后,并没有说什么,而是带着一批年轻人出发了。首先建立一支强有力的政治工作队伍,改变精神面貌,再设置政治部。同时提倡开办第三军军官学校,灌输革命思想,激烈他们的热情。

朱克靖自己亲自给官兵上官,讲授国民革命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等主题,种种举措下,朱克靖的改造还算成功。封建陋习被扭转,民主之风也开始出现,有效 的 增强了部队的纪律性和战斗力。改造前这支部队战斗力并不强,甚至许多人还有吸食鸦片的,改造的效果在接下来的战争中得以体现。1925年10月, 国名 革命军主力第二次出师东征,第三军负责守卫广州。

不料当时的军阀邓本殷在英国人的支持下,进犯西江,威胁到了广州的安全。第三军和第四军的第十师前往抗敌,朱克靖为第三军方面的指挥负责人。他此前的训练成效显露出来,邓本殷被赶回海南老巢,可中山舰事件随之爆发了。不过老蒋与地方实力派之间也颇有摩擦,朱克靖便利用这种矛盾,使得各路军阀相互遏制。

无奈这没能阻止迫害,四一二后朱培德也撕开了面具,公开倒向南京方面。他还一度以私交名义找到朱克靖,朱克靖得知情况后勃然大怒,说:我不投降,你反水要考虑后果!两人不欢而散,朱克靖急忙策划妻儿离开,自己一番伪装后也去了武汉汇报情况。革命受到挫折,为力挽狂澜,组织决定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

朱克靖熟悉南昌情况,自然是策动第三军旧部参加起义的最好人选,回到南昌后的朱克靖与朱先生(元帅)搭上了线。1927年8月1日,在周先生、朱先生、贺龙、叶挺的领导下,南昌起义爆发,朱克靖当时为第九军党代表。但没多久起义部队南下,抵达广东潮汕时被重兵包围,朱克靖突出重围。

却也因此失去了与组织的联系,孑然一身,开始了十年颠沛流离的生活。他先去了广州,可广州陷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朱克靖不能长期停留。他只好买了一张火车票,北上赶到到武昌,这里的情况与广州差不多。到处都是搜捕的反动派,朱克靖找到此前安置在这里的妻儿后,带着家眷去了北平。在海淀区中关村附近隐居起来,靠栽种蔬菜、养兔子为生,一面寻找组织。

可失败之后组织大多转入秘密活动,且大部分活动区域并不在北平一带,叶挺将军带着病中的周先生去了香港。而朱将军转战湖南,后来上井冈山会合,贺将军与任弼时在黔川边境发起湘西攻势。从这里可以看出,大部分组织都在南方,在北方的朱克靖自然联络不上。更为重要的是,他还得兼顾生计,一时之间他也是焦急万分。

可没有办法,为了生计,1932年在同学的介绍下,去了广西教书。两年后白崇禧也来了广西,还特意请朱克靖吃饭,想让他归顺自己。朱克靖委婉拒绝了,不过显然惹了白崇禧,广西是必然待不下去了。他带着一家人逃去长沙,此时的朱克靖已经身无分文,只好将三子送人,自己投奔了妻舅文群。

此后几年中,朱克靖倒是在江西办了不少事,扶助农民购买耕牛、添置农具等。值得一提的是数次颠沛流离中,朱克靖为安全一直用的化名,组织便也找不到他。一直到1937年抗日爆发,合作开始,新四军在南昌公开挂出牌子。辗转十年,朱克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队伍,相见的那一瞬间,他也不禁掉下了眼泪。

组织征求他安排职务的意见时,朱克靖只是说:无论分配什么都行,只要对抗战有益。他也就出任了政治部顾问兼直属战地服务团团长(负责宣传、民运工作),他带着这批人跋山涉水,到各抗日民主根据地演出。1940年,考虑他在大革命时的影响和地位,委任他为新四军联络部长。

同年在泰州谈判中出了大力,陈毅得以建立以黄桥为中心的苏中抗日民主根据地,这是镶嵌在敌伪心脏的前沿阵地。而向泰州谈判这样的事抗日期间还发生过不少,他始终秉持着自己的信仰,为组织、为百姓服务。只可惜这位坎坷一生的老革命人,没能熬到最后的胜利时刻,1947年朱克靖被捕。

敌人怎么劝降都没用,老蒋甚至亲自出面,最后也很是无奈 的 走了。同年10月,朱克靖在南京郊外,被绳索秘密勒杀后毁尸灭迹。牺牲的那一年,朱克靖才52岁,他的一生是坚贞不屈的一生。

镇守使的各地镇守使

天津镇守使:1913年7月设,驻天津。

王廷祯(1913.7.17署-1913.10.7)

陆锦(1913.10.7署-1914.7.31免)

商德全(1914.8.5署-1917.4)

赵玉珂(1917.4.28任-1923.11.5免)

王维城(1923.11.5任-1924.2.28调)

李荣殿(1924.2.28任-)

李爽垲(1925.1.19任-1926.2.27免)

庞炳勋(1926.2.27任-)

袁振青(1926.5.1到-1927.9.1任-1928)

蓟榆镇守使:1913年6月以通永镇总兵改置,驻开平。

王怀庆(1913.6.2任-1913.6.28免)

傅良佐(1913.6.28署-)

范书田(1913.10.7署-1917?)

张怀斌(-1918)

曹瑛(1918.7.2任-1920)

殷本浩(1920.10.30任-1924.12.10被奉军遣散)

冀南镇守使:1913年6月以大名镇总兵改置,驻大名。

李长泰(1913.6.2任-1914.9.15免)

王怀庆(1914.9.15任-1919)

周符麟(1919.7.31任-1922.10.30免)

孙岳(1922.10.30任-1924?)

李凤楼(1925.4.20任-1926.2.27免)

梁寿恺(1926.2.27任-)

孙魁元(1927.9.1任-1928)

口北镇守使:1918年设,驻宣化。

汪学谦(1918.1任-1920.9.21免)

谭庆林(1920.9.21任-1925后?)

陈毓耀(1926.3.10任-)

王瑞华(1926.10任-1928) 洮辽镇守使:1914年设,1917年10月裁撤,1921年复设

吴俊升(1914.3.17任-1917.10.6裁撤)

阚朝玺(1921.7.30任-1925.12.11调)

张海鹏(1927-1928)

东边镇守使:1914年设

马龙潭(1914.5.16任-1920)

汤玉麟(1920.10任-1926.4.5调)

马龙潭(1928.2任,未就)

于芷山(1928) 吉长镇守使:1915年7月设

裴其勋(1915.7.15任-1919.12.26免)

阚朝玺(1919.12.26任-1921)

耿玉田(1921.6.7任-1921.10.10免)

诚明(1921.10.10任-1924)

丁超(1924.1任-1925)

陈玉昆(1925-1928)

延珲镇守使:1917年8月设,1921年6月15日改称延吉镇守使

高凤城(1917.8.16任-1920)

宁阿兰镇守使:1915年7月设,1915年9月17日移驻阿勒楚喀,约1920年改称宁阿镇守使。1922年宁阿、依兰两镇又合并宁阿兰镇守使。

徐世扬(1915.7.8任-1916)

陶祥贵(1916.9.10署-1920改称宁阿镇守使-)

刘香九(1922-1926,约1925-1926间曾改称依兰镇守使)

李杜(1926-1927后?)

刘香九(1928)

扶农镇守使:1917年设,1919年后裁

任福元(1917-)

高士傧(1918署-1919.7.6免)

滨江镇守使:1920年设

高凤城(1920.11.9到-1921后?)

张焕相(1922-1226)

丁超(1926-1928)

延吉镇守使:1921年6月设

张九卿(1921.6.15任-1922)

丁超(1922.6任-1924.1调)

吉兴(1924.1任-1928)

7)依兰镇守使:1921.11设,1922年与宁阿镇守使合并为宁阿兰镇守使

刘香九(1921.11.26任-1922) 黑河镇守使:1920年设

巴英额(1920.6.24任-1928)

呼伦贝尔镇守使:1920年设

张奎武(1920.2.5任-1921.9.19调)

张明九(1921.9.19任-1928)

安泰镇守使:1921年9月19日设

张奎武(1921.9.19任-1927)

梁忠甲(1927-1928)

石青山(1928.8.3兼-)

绥海镇守使:1921年设

石得山(1921-1923死)

石青山(1923-1928) 烟台镇守使:1913年8月由登州镇总兵改置

聂宪藩(1913.8.29改任-1917.11假-1918.7.3免)

朱泮藻(1917.11代理-1918.6.24署-1918.7.3任-1920.5.15免)

张怀斌(1920.5.15任-1928)

兖州镇守使:

田中玉(1913.8.22任-1915.6.26免)

施从滨(1915.7.20任-1917)

唐天喜(1917.2.28护理-1918.1.16署-1920.9.10免)

何锋钰(1920.9.10任-1923.6.25免)

张培荣(1923.7.18兼代-1924.6.21任-1928)

曹州镇守使:1914年2月14日由曹州镇总兵改置

方玉普(1914.2.14改任-1918.7.1免)

张培荣(1918.7.1任-1923.6.25调)

徐鸿宾(1923.6.25任-1924.11调)

吴长植(1924.12.7任-1928)

济南镇守使:1916年5月设,1920年9月9日裁撤,1922年5月11日复设

马良(1916.5.8兼任-1920.9.9裁撤)

施从滨(1922.5.11任-1925) 归德镇守使:1914年5月由总兵改置,1924年5月改称豫东镇守使

周茂冬(1914.5.27改任-1914.9.12开缺)

宝德全(1914.9.12任-1922.5.11调)

常德盛(1922.5.11署-)

李鸣钟(1922.9.12任-11.18免)

王为蔚(1922.12.19任-1924.5.23免)

南阳镇守使:1914年1月由总兵改置,1924年8月改称豫南镇守使

吴庆桐(1914.1.22任-1920.8.20免)

李治云(1920.8.20署-)

赵杰(1920.11.3任-1921.6.19免)

李治云(1921.6.19任-1923.10.20调)

马志敏(1923.10.20调任-1924.8.19改称豫南镇守使)

豫北镇守使:1915年5月由河北镇总兵改置

方有田(1915.5.14任-1921)

马志敏(1921-1923.10.20调)

李治云(1923.10.20调任-1927)

豫西镇守使:1921年9月设置

丁香玲(1921.9.28任-1927?)

蹇志敏(1921.12-?)

豫东镇守使:1924年5月由归德镇守使改称

刘焕臣(1924.5.23任-1927)

豫南镇守使:1924年8月由南阳镇守使改称

马志敏(1924.8.19改任-1927) 潞泽辽沁镇守使:民国后成立

王嗣昌(1912暂代- )

温寿良(1914.5- )

晋南镇守使:1913年设

董崇仁(1913.2.6任-1917.8.12免)

张培梅(1917.8.12任-1927易帜)

晋西镇守使:1914年设,1915年2月24日改晋北镇守使

孔庚(1914.3.20兼-7.20褫留-1913)

晋北镇守使:

孔庚(1915.10.12开复-1916.6.25任-1917.8.12免)

赵戴文(1916.5.12署-)

张树帜(1917.8.12任-1926)

傅汝钧(1926.10任-1927易帜) 陕南镇守使:1913年6月设

张钫(1913.6.13任-1915.5.21免)

陈树藩(1915.5.21署-1916.1.25调)

贾德耀(1916.1.27署-1916.7.25辞)

管金聚(1916.7.15兼-1920.6.9免)

张宝麟(1920.6.9任-1921)

吴新田(1921.12.28任-1922.3.24免)

刘宝善(1922.3.24任-1925.1.14免)

张耀枢(1925.1.14任-1926)

陕北镇守使:1913年6月设,1915年6月裁撤,1916年1月复置

张云山(1913.6.13任-1915.6.21免)

陈树藩(1916.1.27署-1916.6.10免)

党仲昭(1916.8.11任-1917.4.27免)

井岳秀(1917.4.27署-1926)

潼关镇守使:1921年9月设置,1922年6月裁撤

张锡元(1921.9.13-1922.6.10裁撤) 陇东镇守使:

吴中英(1914.7.9任-1915.3.29褫职,1915.12.16开)

陆洪涛(1915.3.29任-1922.5.23调)

张兆钾(1922.6.16任-1927)

甘边宁海镇守使:1915年10月由西宁镇总兵改置

马麒(1915.10.3任-1927)

甘边阴平镇守使:1918年10月添设,1920年3月30日裁撤,并入陇南镇守使

吴攀桂(1918.10.9任-1920.3.30褫免)

甘州镇守使:1919年2月由甘州护军使改置

马麟(1919.2.24任-1927)

陇南镇守使:1920年3月14日由秦州镇总兵改置

孔繁锦(1920.3.14由秦州总兵改任-1927)

肃州镇守使:1920年3月由肃州镇总兵改置

吴桐仁(1920.3.30任-1927)

凉州镇守使:1919年2月由凉州镇总兵改置

马廷勷(1919.2.24任-1927)

河州镇守使:1920年3月由河州镇总兵改置

裴建准(1920.3.30由总兵改任-1927)

宁夏镇守使:1921年1月由宁夏护军使改置

马鸿宾(1921.1.7任-1927.6.12易帜) 伊犁镇边使:由伊犁总兵改置,1914年2月改设镇守使

广福(1913前-1914.2.8死)

伊犁镇守使:1914年2月由伊犁镇边使改置

杨飞霞(1914.2.6任-1921.1.23免)

牛时(1921.1.23署-1928) 松江镇守使:1913年9月设,1915年11月18日裁并入淞沪护军使

杨善德(1913.9.13任-1915.11.18裁改淞沪护军使)

上海镇守使:1913年7月设, 1915年11月18日裁并入淞沪护军使

郑汝成(1913.7.28任-1915.11.10死)

苏州镇守使:1913年8月设,1914年6月10日裁撤

刘之洁(1913.8.27任-)

殷鸿寿(1914.1.7任-1914.6.10裁)

徐州镇守使:1913年7月设,1914年8月10日改徐海镇守使

张文生(1913.7.30任,未到前周金城署-)

周金城(1913.7.30署-1914.1.22免)

江宁镇守使:1914年1月7日设

王廷祯(1914.1.7任-1917.9.17)

齐燮元(1917.9.17署-1917.12任-1920.12)

宫邦铎(1920.12.19任-1924.11.6调)

朱熙(1924.11.6任-1925.6.22任-1927)

镇江镇守使:1914年2月6日设, 1915年7月20日裁撤

施从滨(1914.2.6任-1915.7.20裁)

淮扬镇守使:1914年9月设,1925年1月改称护军使

刘询(1914.9.10任-1917.8.14免)

马玉仁(1917.8.14署-1918.2任-1925.1.13改护军使)

徐海镇守使:1914年8月10日由徐州镇守使改

张文生(1914.8.10任-1920)

陈调元(1920.9.25署-1924)

孙钵传(1924春-1925.5.20任-1927)

通海镇守使:1914年4月设

管云臣(1914.4.22任-1917.8.14免)

张仁奎(1917.8.14署-1918.2任-1927)

海州镇守使:1915年12月设,1925年1月改称护军使

白宝山(1915.12.25任-1925.1.23改任护军使)

苏常镇守使:1916年设

殷鸿寿(1916.1.27兼-1916.7.13免)

朱熙(1916.7.13任-1923)

杨春普(1923-1924底)

金寿良(1924-1925.2.11任-1927) 皖北镇守使:1913年7月设置

倪嗣冲(1913.7.22任-1913.7.27免)

倪毓棻(1913.10.20任-1915-)

殷恭先(1916.4.2署-1918.1任-1923.4.25免)

李传业(1923.4.25任-1924.6.24免)

史俊玉(1924.6.24任-1925.1.7免)

高世读(1925.1.7任-1927)

大通芜湖镇守使:1913年9月设,1915年8月裁撤

鲍贵卿(1913.9.4任-1915.8.31)

皖南镇守使:1918年1月设置

马联甲(1918.1.4任-1922?)

李传业(1923.3.23任-1923.4.25调)

王普(1923.4.25任-1927) 九江镇守使:1912年8月设,1913年10月裁改

戈克安(1912.8.6任-1913)

李纯(1913.7.12署-1913.8.4免)

刘槐森(1913.8.4署-1913.10.20调免)

副使:

刘世钧(1913.7.12任-1913.7.31褫职)

李廷玉(1913.8.1署-1913.11.29免)

南康镇守使:1913年8月设,1913年10月裁改

陈廷训(1913.8.12任-1913.12.20调免)

赣南镇守使:1913年12月设

李廷玉(1913.12.4任-1914.8.7褫职)

吴金彪(1914.8.11任-1914.11.19免)

吴鸿昌(1914.11.19任-1920.9.16免)

张之杰(1920.9.16任-)

邵启贤(-1921.6.21免)

高荫昌(1921.6.21任-)

岳兆麟(1922.5.3任-1922.10.19调)

方本仁(1922.10.19任-1923)

陈竣(1923.5.23到任-1924)

冯绍闵(1924.10.4任-1926)

杨池生(1926.4.10任-)

赣西镇守使:1913年10月设

刘槐森(1913.10.20署-1915.1.22免)

洪自成(1915.1.22任-)

马克耀(1915.11.3任-1916?)

方本仁(1917.1.5任-1922.10.19调)

萧安国(1922.10.19任-)

岳兆麟(1924.2.16任-1925.2.14免)

李鸿程(1925.2.14任-1926)

唐福山(1926.4.10任-)

赣北镇守使:1913年10月设

陈廷训(1913.10.20署-1914.5.20调)

马继曾(1914.5.20署-1914.11.19开缺)

吴金彪(1914.11.19任-1925.3.1调)

邓如琢(1925.3.1任-1925.12.1调)

吴金彪(1925.12.1任-1926)

李鸿程(1926.4.10任-)

赣东镇守使:1920年9月2日设

岳兆麟(1920.9.2任-1922.5.3调)

张之杰(1922.5.3任-1922.6.26免)

萧安国(1922.6.26任-1922.10.19调)

岳兆麟(1922.10.19任-1924.2.16调)

杨以来(1924.2.16任-1925.2.24免)

吴金彪(1924.3.1任-1924.12.1调)

蒋镇臣(1925.12.1任-) 嘉湖镇守使:1914年设

吕公望(1914.7.22任-1916.7.6免)

王桂林(1916.8.26任-1920.9)

王宾(1920.9.23兼署-1926)

台州镇守使:1914年设,1916年10月改宁台镇守使

张载阳(1914.7.22任-)

顾乃斌(1916.8.26任-1916.10)

宁台镇守使:1916年10月由台州镇守使改

顾乃斌(1916.10.5改任-1917.12.30免)

何丰林(1917.12.30任-1920.9)

王桂林(1920.9.23兼署-1924)

孟昭月(1924.12.23任-1926) 福建镇守使:1913年11月设,1914年7月18日裁改护军使

李厚基(1913.11.29任-1914.7.18)

厦门镇守使:1917年9月设

唐国谟(1917.9.4李厚基任-1924.2.21免)

张毅(1924.2.21任-1926)

汀漳镇守使:1917年9月设 -1923年3月改漳厦护军使

臧致平(1917.9.4李厚基任-1923.3)

泉永镇守使:1923年4月23日设,5月1日裁并入兴泉永护军使

周荫人(1923.4.23任-1923.5.1)

汀杭镇守使:1923年4月设

王献臣(1923.4.15任-1926)

福宁镇守使:1923年6月设

李生春(1923.6.6任-1926底起义)

闽北镇守使:1924年6月10日由护军使改置

张俊峰(?)

孟昭月(1924.6.10任-1926)

兴泉永镇守使:1925年8月由护军使改置

孔昭同(1925.8.8任-1926) 汉口镇守使:1913年1月设,1920年10月21日改设汉黄镇守使

杜锡钧(1913.1.12任-1920.10.21改设汉黄镇守使)

荆州镇守使:1913年5月设,1915年1月13日裁改襄郧镇守使;1922年2月复由蒲通镇守使改置, 1923年12月与施宜镇守使合并为荆宜镇守使

丁槐(1913.5.14任-1914.4.22辞)

黎天才(1914.4.23署-1915.1.13改襄郧镇守使)

王汝勤(1922.2.4以第8师师长兼任-)

襄郧镇守使:1915年1月由荆州镇守使改置

黎天才(1915.1.13改任-1918)

张联升(1918.2.27兼-1926)

汉黄镇守使:

杜锡钧(1920.10.21改任-1926)

庞成巧(1926)

蒲通镇守使:1920年10月设,1922年2月改荆州镇守使;1924年1月复设

刘跃龙(1920.10.21任-1921.12.11免)

陈嘉谟(1924.1.9任-1925)

施宜镇守使:1920年10月设,1923年12月并入荆宜镇守使

赵荣华(1920.10.21任-1923.12.6免)

荆宜镇守使:1923年12月以荆州、施宜两镇合并改置

卢金山(1923.12.6兼-1925.6.20免)

宋大霈(1925.6.20任-1926) 湘南镇守使:1913年8月设

赵春霆(1913.8.9任-)

伍祥祯(1914.8.9任-1915)

汪学谦(1915.7.28兼-1917后?)

赵春霆(1918.6.3任-1920?)

谢国光(1921-1923)

长岳镇守使:1913年设,1914年8月裁撤;1916年一度设,1918年改岳阳镇守使

伍祥祯(1913.9.13任-1914.8.9裁撤)

车震(1916.5.2任-1916.7.4逃)

常澧镇守使:1913年8月设,1923年11月改称澧州镇守使

王正雅(1913.8.9任-1923.11)

湘西镇守使:1913年设

田应诏(1913.8.9任-1918.7.3褫职)

冯玉祥(1918.11.5任-1920.7撤防北上)

田应诏(1920.7复任-1922)

蔡钜猷(1922-1923.6.30免)

陈渠珍(1923.11.27任-)

张云龙(1924)

贺龙(1926.7.16唐生智任-)

零陵镇守使:1915年后才见任命

望云亭(1915.8.7任-1917.9)

刘建藩(1917.8.29谭延闿任-1918.5.6死)

长宝镇守使:1917年设

梅馨(1917.1.4任-)

朱泽黄(1917.10.25暂兼-1918.7.2免)

田树勋(1918.7.2任-1923)

岳阳镇守使:1918年11月以长岳镇守使改置

吴新田(1918.11.5任-1921?)

邹序彬(1925.1.3任-1925)

澧州镇守使:1923年11月以常澧镇守使改置

唐荣阳(1923.11.19任-1924-)

贺龙(1925.4.16赵恒惕任-1925.10免)

宝庆镇守使:

吴剑学(1923谭延闿任-) 重庆镇守使:1913年设

黄毓成(1913.9.17署-9.30辞)

周骏(1913.9.30任-)

刘存厚(1913.10.10署-1916.5.22免)

王陵基(1916.5.25任-1916.8.7辞)

熊克武(1916.8.7任-1917)

钟体道(1917-1918.1.17辞)

余际唐(1918-1920)

刘湘(1920.12.30任-1926.12.17任21军长)

昭广镇守使:1914年设,1915年1月16日裁撤

彭光烈(1914.7.12任-1915.1.16)

川南镇守使:1916年时设

伍祥祯(1916.1.10任-1916.3.29免)

泸永镇守使:

杨森(1920.12.30任-1926.11为第20军长)

嘉叙镇守使:

陈洪范(1920.12.30任-1926)

建昌镇守使:

刘成勋(1920.12.30任-1926.12为第23军长)

忠万镇守使:

邱华玉(1920.12.30任-1926)

合川镇守使:

陈国栋(1920.12.30任-1926)

绥定镇守使:

但懋辛(1920.12.30任-1926)

酉秀镇守使:

余际唐(1920.12.30任-1926)

夔开镇守使:

陈能芳(1920.12.30任-1926)

顺遂镇守使:

邓锡侯(1920.12.30任-1924?) 琼崖镇守使:1913年设,1924年2月23日裁改护军使

邓铿(1913.1.29任-9.28褫职)

黄恩锡(1914.10.28任-1915.6.6开缺)

胡令宣(1915.6.6任-1916.10.25辞)

陆兰清(1916.10.25任-1918.2.2)

龙裕光(1918.2.2任-1923)

李根源(1920.3任-1920.10离)

邓本殷(1923.4.20任-1924.2.23)

广惠镇守使:

龙觐光(1914.2.3任-1916.2.8免)

龙裕光(1916.2.8任-10.15辞)

莫荣新(1916.10.15任-1917.10.27免)

李福林(1917.10.27任-1922?)

李易标(1923.4.3任-1924)

肇阳罗镇守使:

李耀汉(1914.3.30任-1917.8.31调)

翟汪(1917.9.18任-1919.6.12辞)

古日光(1918.9.22代-)

林虎(1919.6.12任-1920.10逃)

陆宗宇(1923.4.20任-1924)

南韶连镇守使:

朱福全(1914.10.28任-1916)

隆世储(1916.10.7任-1921)

李根源(1918.12军政府任命-1920.3调)

潮梅镇守使:1923年3月20日改护军使

吴祥达(1914.3.30任-1915)

马存发(1915.5.25任-1916)

莫擎宇(1916.7.26任,改惠潮嘉镇守使,10.15改回-1918?)

刘志陆(1919-1920.8.19逃)

洪兆麟(1920.8.19陈炯明任-1922-)

高雷镇守使:

李品嘉(1914.10.28任-)

王纯良(1914.12.24署-1916)

林虎(1916.9.25任-1919.6.12调)

林廷俊(1919.6.12任-1920?)

苏廷有(1924.1.7任-)

钦廉镇守使:1924年1月7日改护军使

隆世储(1914.12.24任-1916.10.17免)

沈鸿英(1916.9.25任-1920?)

申葆藩(1923.4.3任-1924.1.7) 桂平镇守使:1913年设

林绍斐(1913-1915.10.18免)

莫荣新(1915.11.12任-1916.10.15免)

韦荣昌(1916.10.15任-1921)

林虎(1921.2.15任-1923)

桂林镇守使:1914年设

陈炳焜(1914.7.10任-1916.7.6免)

林俊廷(1916.8.30任-1921)

黄培桂(1921.2.15任-1922)

沈鸿英(1922.11.9任-)

李宗仁(1923.5.23任-1925)

龙州镇守使:1914年设

谭浩明(1914.7.10任-1916.11.12免)

黄培桂(1916.11.12任-1921)

韦荣昌(1921.2.15任-1922-)

韩彩凤(1923.5.23任-1925)

百色镇守使:

沈鸿英(1921.2.15任-1922)

陆福祥(1923.5.23任-1925)

柳州镇守使:1923年5月改柳庆镇守使

贲克昭(1921.2.15任-1923.5-1925)

南宁镇守使:

蒙仁潜(1923.2.5任-1925)

浔梧镇守使:

陆云高(1923.5.23任-1924) 迤西镇守使:1913年设

谢汝翼(1913.10.4任-1914.5.6死,裁撤)

滇中镇守使:

龙云(1922-1923)

滇东镇守使:

龙云(1923-1925?)

滇南镇守使:

何海清(1924-1925?)

滇西镇守使:

李选廷(1924-1925?)

昆明镇守使:

龙云(1926-1927)

蒙自镇守使:

胡若愚(1926-1927)

昭通镇守使:

张如骥(1926-1927)

大理镇守使:

李选廷(1926-1927) 赤峰镇守使:1913年设,1914年5月21日裁撤

陈光远(1913.7.21任-1914.5.21裁撤)

林西镇守使:1913年11月设,1922年8月31日改置赤林镇守使

米振标(1913.11.7任-1921.11.12免)

张殿如(1922.6.2任-1922.8.31改赤林镇守使)

朝阳镇守使:1916年设

殷贵(1916.7.4任-1923.8死)

龚汉治(1923.8.28任-1928)

赤林镇守使:1922年设,1924年9月17日改置赤开护军使

张殿如(1922.8.31改任-1924.9.17改赤开护军使)

赤开护军使:1924年9月17日由赤林镇守使改置,11月8日裁撤

张殿如(1924.9.17任-1924.11.18裁撤)

开绥镇守使:1924年9月设

张连同(1924.9.17任-1928) 多伦镇守使:1913年设

王怀庆(1913.6.28署-1914.9.15调)

黄懋澄(1914.9.15任-1915.2.27开)

萧良臣(1915.2.27任-1916?)1917.3.25改察东镇守使

察西镇守使:

乔建才(1917.3-1925.4.20免)

张树声(1925.4.20任-1925.10.8调)

刘骥(1925.10.8署-1926?)

郭希鹏(1927.9.29任-1928)

察东镇守使:1917年3月25日由多伦镇守使改

唐启尧(1917.3.25署-1920.9.15免)

李荣殿(1920.9.15任-)

陈锡武(1922.3.15任-1922.5.23免)

丁长发(1922.5.23任-1925.5.20免)

蒋鸿遇(1925.5.20任-1925.10.8免)

张树声(1925.10.8署-1926?)

窦联芳(1927.9.29任-1928) 绥西镇守使:1927年11月设

满泰(1927.11.26任-1928) 川边镇守使:

张毅(1914.1.13任-1915.4.30开)

刘锐恒(1915.4.30署-1916.8.13开)

殷承瓛(1916.8.13任-1917)

熊克武(1917-)

陈遐龄(1918.2.2任-1925.2.10裁撤)

广西防城港市出了几位将军

陈济棠(1890~1954),一级上将。字伯南。广西防城人。1907年黄埔陆军速成学校毕业。

邓本殷(1878~1926),陆军中将加上将衔,广东防城( 今属广西)人。

林俊廷 (1876~1933) 旧桂系将领,中将。字莆田。生于扶隆乡,长于防城区那良镇。

关仁甫 (1873~1958),陆军中将,辛亥革命元老。原籍广东南海,出生于广西上思县城莫家巷。

刘镇湘(1906~1986)中将。又名浓奋,字涵伟,广西防城光坡人。

邓本殷的个人履历

1913年8月,龙济光率济军进占广州,接任广东都督,随即扩充济军,重招旧部。邓本殷回广东加入济军,任警卫军第十三路军第十七营营长。1915年底,袁世凯称帝,反袁护国军纷纷起兵讨伐袁世凯。广东都督龙济光对袁世凯称帝积极拥护,遭到滇桂护国军和各地民军的围攻。1916年5月,起义民军攻克新会城,捕杀驻防该城的警卫军营长吕文轩,将驻防该城的警卫军缴械。邓本殷奉命率所部反攻新会,击溃起义民军,收复新会城,后升任帮统。

1916年10月,旧桂系首领陆荣廷率桂军进驻广州,龙济光败走琼崖,邓本殷所部被改编为广东省长朱庆澜统率的省长亲军,负责地方的治安?剿匪工作。因不属于旧桂系的嫡系部队,邓本殷备受旧桂系的敌视刁难,处境十分艰难。不久,北洋军队自福建南侵广东,经孙中山与旧桂系反复协商,旧桂系同意将20营警卫军约5000人交由陈炯明组建援闽粤军,开赴粤东应战北洋军队。1918年1月,陈炯明出任援闽粤军总司令,将援闽粤军编为5个支队和1个预备队?1个游击队,邓本殷率所部2个营编入第四支队(辖3个营),升任支队司令。

1918年6月,援闽粤军兵分三路进攻闽南,邓本殷所部与罗绍雄支队共6营编为中路,由总司令部参谋处长叶举指挥,从饶平方向进攻松柏关以窥平和,正面之敌为浙军悍将童保暄师。邓本殷所部顺利进占饶平后,闽督李厚基集中优势兵力进行反击,各路援闽粤军寡不敌众,纷纷败退,上杭、永定、大埔等地先后丢失,惟有邓本殷所部坚守饶平,不为所动。后浙军团长陈肇英阵前起义,童保暄被迫率残部溃退,为援闽粤军后来反攻埋下伏笔,对整个战局产生了很大影响。

1918年9月,援闽粤军进占漳州,建立直辖闽西南27个县的闽南护法区,成为孙中山反对西南军阀、开展护法活动的重要根据地,邓本殷在援闽战役中历经数十战,为闽南护法区的建立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援闽粤军在闽南护法区不断发展壮大,由20营警卫军扩编至2个正规军,邓本殷率部驻防安溪,兼任安溪清乡督办,所部得到充实扩充,改编为援闽粤军第六支队。援闽粤军是孙中山当时能掌握的惟一一支军队,邓演达、叶挺、叶剑英、张发奎、蒋介石等人,当时都在援闽粤军中担任要职。

1920年8月,孙中山令援闽粤军兵分三路,回粤驱逐旧桂系。回粤前,为解除粤军后方的威胁,邓本殷率所部会同罗绍雄?李炳荣等部,突袭盘踞在援闽粤军后方的与旧桂系关系密切的浙军陈肇英及地方军张贞、杨子明等部,激战于泉州溪尾、官桥等地,迫使他们溃退入山地,解决了援闽粤军后方的威胁。

回粤之战打响后,邓本殷率部会同罗绍雄支队与熊略支队编为中路军,由参谋处长叶举指挥,从平和进攻饶平,突破丰顺、紫金,并策应左右翼。邓本殷率部攻克饶平,在高陂、丰顺一带,遭遇桂军悍将卓廷贵所部六七千人,激战数天,将卓部击溃。

同年9月14日,邓本殷会同洪兆麟熊略等部总攻桂系虎将林虎马济驻守的重镇惠州,经一个多月的血战,终将惠州攻下,为粤军进入广州铺平了道路。

1920年10月底,粤军攻克广州,桂系残部溃逃广西。邓本殷率部追击桂军残部,在石龙之役中收编桂军悍将彭智芳所部,后南下收复广东南路地区。

1921年1月,邓本殷率部进驻琼崖(今海南岛),扣押旧桂系的琼崖驻军团长何福昌,顺利整编琼崖驻军,收复了琼崖。

邓本殷在回粤战斗中,表现突出,战功显赫,得到孙中山和陈炯明的赏识。孙中山回粤后重整军政府,整编援闽粤军,并将全省分设为10个善后处,邓本殷所部扩编为粤军第四独立旅(辖2团6营),隶属于陈炯明兼任军长的粤军第一军。邓本殷升任旅长,并兼任琼崖善后处处长,掌管琼崖长达5年多时间,直至1926年2月被广州国民革命军击败。 琼崖因远离广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再加上交通不便、信息阻塞,为当时广东最落后的区域。移军琼崖后,邓本殷在海口大搞基础建设,扩建公路、拆除海口旧城、修筑堤岸、重修了秀英炮台,使海口城进一步改观,颇具城镇规模。

为加强琼崖军政建设,邓本殷在琼崖实行“琼人治琼”,大量提拔琼崖藉的军政人员。因为出现了万宁县几年内就撤换8任县长的荒唐事,邓本殷被人攻击为卖官鬻爵,大发不义之财,称他将全琼13个县的县长、统领官位出售,每名索价2万元,收入高达数10万元。

1921年6月,孙中山令粤军发动援桂讨陆战争,陈炯明派钦廉传达所长何国梁携子弹百余箱,饷银5万元赴琼崖与邓本殷会商。邓本殷决定由雷州进兵,与黄志恒旅、黄明堂所部驻防钦州、灵山、廉江等地,警戒南宁、横县、玉林方面的桂军,并派参谋长邓承荪率部进击盘踞在龙州、水口的旧桂系残部。因布置得宜,得到陈炯明传电奖励。

1922年6月,陈炯明叛变革命后,粤军分化为拥陈、拥孙两股力量。作为跟随陈炯明多年的嫡系部队,邓本殷与其他拥陈派粤军将领联名通电,要求孙中山下野。驻防廉北的黄明堂组织南路讨贼军,出兵讨伐陈炯明,被邓本殷率部包围并击溃。

孙中山离粤后,陈炯明令邓本殷率所部固守琼崖。邓本殷通过陈炯明,将不属于自己嫡系的施少卿团长和卢华龙所部调离琼崖,并趁机将所部扩编成两个旅,由亲信陈凤起邓承荪分任旅长,进一步扩充军事实力,加强对琼崖的控制。

1923年1月,滇桂联军奉孙中山之命下广东驱逐陈炯明,邓本殷率部在西江下游抵抗滇桂军。陈炯明败走东江潮梅后,邓本殷率部退回琼崖,依靠琼州海峡这一天然屏障,自立门户,脱离了陈炯明系统。 广东南路当时的局面极为复杂,群雄割据,派别众多。广东南路仅有八属,却分为九个不同派系的军事力量:邓本殷占据琼崖,申葆藩占据钦州、防城,黄明堂据有廉州、北海,吕春荣据有高州,林树巍占雷州,梁士锋占阳江,余六吉、苏继开、徐东海等分占阳春、新兴、罗定等县。

为壮大势力,邓本殷派黄志恒到廉州会晤申葆藩,建议两军联合起来,组建高雷钦廉琼崖罗阳八属联军,搞八属自治。申葆藩是广东钦县大直人,原属旧桂系将领。1923年7月,申葆藩派兵攻打黄明堂,抢占了廉州、北海。黄明堂为跟随孙中山多年的将领,申葆藩抢占他的驻地后,正担心广州革命政府的讨伐,遂与邓本殷一拍即合,达成合作协议。1923年8月,邓本殷、申葆藩联名发出通电,宣称:“天祸吾粤,客军入境,迭遭兵灾,以苦吾民,吾粤南路八属为弭兵祸,宣布自治,保境安民。”宣布成立八属联军指挥部,由邓本殷任八属联军总指挥,申葆藩任副总指挥,黄志恒任总参谋长,苏有廷任八属联军右翼指挥官。

通过联合申葆藩,邓本殷的军事实力得到质的飞跃,为他日后兼并整个广东南路地区奠定了基础。不久,邓本殷与申葆藩联合出兵高雷、罗阳,驱逐林树巍、梁士锋,降服吕春荣,进占高州城,在高州成立八属行署,后又相继收编余六吉、苏继开、徐东海等部,一统广东南路八属,占据的地盘东至阳春、阳江,北抵信宜,西达钦廉,南及琼崖全岛,面积几占广东全省的一半,总兵力3万多人,成为广东境内与广州国民政府及东江陈炯明所部三足鼎立的一支军事力量。

邓本殷表面对政治持中立态度,声称“既不帮孙中山,也不助陈炯明”,暗中却与陈炯明保持着密切联系。为此,孙中山曾致函邓本殷:“智者不背时而立功,想足下胆识素优,必不昧此良机也。特因伯芬之便,托致鄙怀,惟足下裁度之。”劝告邓本殷审时度势,归附广东革命政府,邓本殷置之不理。孙中山遂起用邓本殷的防城同乡林俊廷对付邓本殷。林俊廷是防城县扶隆乡人,旧桂系陆荣廷的高级将领,曾任广西自治军总司令、广西省省长。孙中山任林俊廷为“广东钦廉高雷琼崖罗阳八属军务督办”,拨给林饷银3万元、子弹10万发,并派永丰舰开抵北海协助林俊廷进攻邓本殷。

1924年5月,林俊廷率3个旅从南宁前往廉州,让申葆藩派兵协助进攻邓本殷。申葆藩虽然热情款待了林俊廷,并将所部张瑞贵旅拨给林俊廷指挥,却坚决不肯与邓本殷决裂。林俊廷得不到申的支持,不敢贸然进攻邓本殷。永丰舰等到9月间仍不见林起兵,只好由北海返航广州。永丰舰撤走后,邓本殷立即会同张瑞贵旅突袭林俊廷,击溃林部,林俊廷只好率残部撤回广西南宁。

邓本殷统一八属后,大肆扩军,将其嫡系部队扩编为6个师,由陈凤起、邓承荪、冯铭锴等人分任师长。为解决日益繁重的军费,邓本殷不得不加重税役,滥发银币,大开赌禁,包庇鸦片,并以开采琼崖矿产、修路建港等特权换取美国政府的3000万美元借款。1925年,邓本殷在海口设立海南最早的地方银行“粤南实业银行”,发行3000万元的“八属银毫”,在八属地区强制使用。省港大罢工发生时,邓本殷为稳定琼崖,电请美国派军舰6艘进驻琼崖,并接受香港政府80万元,为香港政府提供食品。

1924年2月,北京政府任命邓本殷为琼崖护军使。为获得北京政府更多的援助,1925年4月,邓本殷派代表前往北京,希望北京政府改南路八属为广南省,并任自己为督理。北京政府首脑段祺瑞正想利用孙中山去世的时机推翻广东革命政府,对邓本殷的投靠求之不得,便宣布广东南路八属为特区,任命邓本殷为八属善后督办,申葆藩?黄志桓为会办,授予邓本殷将军府植威将军、陆军中将,并派军舰南下协助邓本殷防守琼崖。 1925年8月,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遇刺身亡。时任建国粤军参谋长兼黄埔军校校长的蒋介石趁机排挤政治敌手,驱赶粤军总司令许崇智,清洗许崇智的嫡系部队,驻防四邑的部分粤军愤而投向邓本殷。邓本殷趁机进攻广州国民政府,以便夺得战争先机。

1925年9月,邓本殷令苏有廷会同梁鸿林师由两阳进攻江门,并电告北京政府,请求北京政府予以援助。10月中旬,北京政府加封邓本殷陆军上将衔,鼓励邓进犯广州,并派军舰南下协助邓本殷。10月22日,邓本殷下达《本军对省方作战纲要》,提出要以“与东、北江友军协同消灭赤化奠定粤局为主旨,对省方取攻势”,“先消灭西江南岸之敌,以全力攻取肇庆,候机会合东江友军,围攻省垣”。邓本殷任作战总指挥兼左翼指挥官,陈德春任中路指挥官,苏有廷任右路指挥官,计划趁革命军东进潮梅?后方空虚之机策军进犯广州。

同年10月24日,八属联军攻陷罗定,迫近江门,迫使陈铭枢所部退守开平县单水口。八属联军集中万余人猛攻单水口,与陈铭枢激战三昼夜,仍没能攻下单水口,后国民革命军援军赶到,八属联军全线溃退,损失枪支逾千枝。

10月31日,广州国民政府以第三军军长朱培德为总指挥,指挥南征军兵分四路展开反攻,分别从台山、开平、新会和广西陆川进军,计划先肃清两阳的八属联军,再进占高雷和钦廉。后又调派第四军军长李济深接任南征军总指挥,率领从东江调回的陈济棠第十一师和张发奎第十二师加入南路作战,以期一举击溃八属联军。

进攻单水口失利后,邓本殷对南征军采取守势,以一路守两阳,一路守信宜、罗定,一路守高州,另以申部守雷州?廉江,设总指挥部于安铺,为四路策应,总兵力2.8万多人,但因所部多系收编民团土匪的乌合之众,真正训练有素能征战者仅得数千而已。

11月初,广州国民革命军攻克两阳,收复罗定,进讨高雷和钦廉。坐镇高州的邓本殷本想立即起兵援救两阳,不料桂军俞作柏所部从广西陆川入粤,进逼化州、高州。邓本殷担心归路被俞部截断,仓惶退回雷州,留亲信陈凤起在高州督战。南征军四路合围高州,陈凤起寡不敌众,向钦廉溃逃。南征军相继攻克高州、化州、廉州,桂军胡宗铎部从广西灵山进占钦州,驻防钦廉的申葆藩弃军逃往越南,八属联军溃不成军,陈济棠又率第十一师进逼雷州,邓本殷只好率残部退守琼崖。

退回琼崖后,邓本殷在海口等要津布防,扬言死守琼崖3个月后,北京政府便会设法援助,并以“特别军务督办”名义,颁布琼崖全岛水陆戒严令,规定所有出入船只,均须停泊秀英炮台前,施行严格检查,才可以入港,并电请北京急派援兵。

1926年1月,广州国民革命军进攻海南岛,张发奎第十二师和陈济棠第十一师强渡琼州海峡,在文昌、琼山、临高海岸登陆,向八属联军发动猛烈攻击,八属联军抵挡不住,纷纷向海南岛腹地溃逃,后向广州国民革命军缴械投降。邓本殷见大势已去,带了几个亲信随从化装乘日舰逃往越南,曾经辉煌一时的八属联军被历史前进的车轮辗了个粉碎。

邓本殷败退琼崖时,北京政府段祺瑞派练习舰司令曾以鼎率3艘军舰南下救援邓本殷,军舰驶至海口附近时,正值邓本殷弃军逃离琼崖,北洋军舰眼睁睁看着八属联军全线溃败,帮不上邓本殷半点忙。 邓本殷战败后,心灰意冷,称病住进上海宝隆医院,不久就对外宣称不治而逝,找了个替身交由亲信郑重其事地运回老家防城茅岭安葬。此后,邓本殷潜往上海隐居,过起了不为世人所知的寓公生活。以至史料记述邓本殷生平大都以1926年3月病逝作结,忽略了他晚年率江浙游击军奋勇抗击日本侵略军的精彩人生。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国家?民族面临生死存亡关头,邓本殷毅然于1938年放弃已经过了10多年的隐居生活,在一位姓浦的上海银行家的资助下,收集国民党军队溃逃时遗弃的枪支,在无锡梅村一带建立江浙游击军,抗击日本侵略者。江浙游击军由两个大队和一个特务中队组成,其中一大队以东北军的散兵游勇为主,二大队以溃散的地方军为主,总兵力300多人。

邓本殷率江浙游击军在无锡附近灵活开展游击战,袭击日伪军,清除汉奸,不少军事活动在当地产生较大的影响,如在梅村放鹰桥袭击下乡骚扰的日伪军,在鸿声鸿山挫败日伪军的进攻,在锡澄路西胶山伏击日军车队,在锡东击毙汉奸朱冰蝶以及击溃伪军黄文彩部。有关部门曾这样肯定邓本殷的贡献:“游击活动大杀了日伪军的威风,打击了日伪军的气焰,在无锡人民中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西胶山伏击战和清除汉奸朱冰蝶。1939年2月,邓本殷率江浙游击军由武进回锡东,途经锡澄公路西胶山时,突然与日军车队遭遇。邓本殷立即组织游击军进行伏击,抢占制高点西胶山,对日军展开攻击。经过两三个小时的激战,击毁日军兵车数辆,日军死伤数十人。邓本殷最疼爱的侄儿邓元贞在战斗中身先士卒,英勇牺牲。邓本殷的部属?共产党员杨进曾动情地回忆:“后来鬼子增援部队来了,一看形势不对,(我们)决定撤,被动了,鬼子追上来,当时死了7个人。邓元贞牺牲了,邓本殷悲痛得抱头痛哭,日本鬼子死伤很多。”邓元贞等7名抗日烈士埋葬在无锡鸿山。

邓本殷率领江浙游击军在无锡英勇抗击日军,打出了名气。为掌握这支颇有军事实力的游击部队,八路军驻上海办事处以“华东人民武装抗日自卫会”名义派了不少军事干部进入邓本殷所部任职。1938年8月,根据八路军驻上海办事处的安排,杨进化名陈达,带领几名进步青年到邓本殷部开展工作。此后,中共党组织又将陈宜民、王赓唐、钱培钧等10多名青年安排到邓部做政治工作,建立党支部,加强对部队的抗日宣传教育,并从无锡县国民抗敌自卫大队调诸振邦去任政治部副主任辅佐杨进。

在杨进?诸振邦等中共党员的努力下,江浙游击军抗日意识不断增强,军事素质不断提高,更加积极地开展抗日游击行动。杨进曾总结道:“邓是桂系的旧军人,政治上一向反蒋,既是旧军人,自然是旧军人习气。由于我是八路军办事处派去的,他在政治上还是能听我们的话,如梅村伏击打死朱冰蝶这一行动,他是听取了我的意见。”朱冰蝶是无锡当地臭名昭著的汉奸,表面上属国民党无锡县政府领导的抗日部队,暗地里却勾结日伪军,做了不少坏事,影响极坏。邓本殷侦知朱冰蝶将从梅村前往安镇,就率领江浙游击军在半路伏击,击毙了朱冰蝶,并割下朱冰蝶的头警告日伪军,为当地清除了一大祸害。不久,邓本殷所部又打垮了当地实力较强的伪军黄文彩部?蔡国祺部,收编了无锡滨湖(太湖)地区的顾复兴部及东南乡的强学曾部两支抗日游击队,江浙游击军扩展到3个纵队共1000多人,军事实力大为增强。

1939年1月,八路军驻上海办事处把邓本殷率领的江浙游击军移交给新四军领导。1939年5月,新四军将江浙游击军编入其领导的江南抗日义勇军。在整编过程中,江浙游击军的参谋长黄飞煽动部属,企图带走部队,江浙游击军中的进步力量配合江南抗日义勇军,解除了部分上层军官武装,处决了黄飞。邓本殷所部与强学曾部顺利合编为“江南抗日义勇军独立二支队”,邓本殷升任江南抗日义勇军副司令,后因故辞职离开了部队,江南抗日义勇军后来改编为著名的新四军挺进纵队。

抗战结束后,邓本殷移居上海,解放前夕接受民革中央主席李济深的领导,在上海组织地下军,并参加了上海民革的筹建工作,解放前才移居香港,后不知所踪,辞世年月不详。但据知情人回忆,“文革”期间,邓本殷还在香港,此情是否属实,至今无法查证。

纵观邓本殷的一生,早年为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作出过积极贡献,后来曾错估形势,站到了历史潮流的对立面;晚年出于民族大义,不畏艰辛险阻率部开展游击战,狠狠打击了无锡地区的日伪军,其作出的贡献是应该得到肯定的。解放后曾任上海音乐学院党委书记的杨进在回忆邓本殷抗日事迹时说:“我希望在写东路史中能实事求是地评价邓本殷部队的这段历史。”

推荐阅读:
微信搜索: 微信搜索【成都生活猫】公众号,关注后对话框回复关键词【交通】, 即可获取相关办理信息,如有最新的政策信息我们也会第一时间在此更新。还有更多成都本地办事指南、每日成都热点资讯等你解锁!

责任声明:凡注明“来源:成都号”的文章均由成都号整理,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如本网内容涉及版权、隐私等权利问题,请相关权利人及时在线反馈给成都号,本网承诺会及时处理。

反馈
内容过时 未解决问题 文章侵权 排版错乱 内容有误 其他错误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