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粉蝶又称白粉蝶。菜粉蝶指的是它的成虫阶段,幼虫期叫做菜青虫。
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合理布局,尽量避免与十字花科蔬菜连作。夏季停种十字花科作物,可明显减少秋季菜粉蝶的发生。②生物防治。苏云杆菌Bt乳剂、复方Bt乳剂、杀螟杆菌和青虫菌粉,含活孢子量100亿/克以上,对水 800~1000倍喷雾防治,在气温 20℃以上使用,具有效果高、无公害、不伤天敌等优点。③药剂防治。田间见到虫口即应开始喷药,每隔5~7天一次,连续数次,直至危害程度得到控制。常用的药剂有: 5%卡死克乳油2000倍液、20%灭幼脲1号乳剂500~1000倍液、21%氰戊·马拉松乳油4000倍液。

菜青虫又叫菜粉蝶,鳞翅目锤角亚目,粉蝶科。菜粉蝶别名菜白蝶,幼虫又称菜青虫。成虫体长12~20毫米,翅展45~55毫米,体黑色,胸部密被白色及灰黑色长毛,翅白色。雌虫前翅前缘和基部大部分为黑色,顶角有1个大三角形黑斑,中室外侧有2个黑色圆斑,前后并列。后翅基部灰黑色,前缘有1个黑斑,翅展开时与前翅后方的黑斑相连接。菜粉蝶属完全变态发育。主要寄主在十字花科、菊科、旋花科等9科植物,主要危害十字花科蔬菜,尤以芥蓝、甘蓝、花椰菜等受害比较严重。
菜青虫主要为害甘蓝、花椰菜、白菜、萝卜、油菜十字花科蔬菜,偏嗜厚叶类蔬菜。
一、危害特点
幼虫咬食寄主叶片,2龄前仅啃食叶肉,留下一层透明表皮,3龄后蚕食叶片孔洞或缺刻,严重时叶片全部被吃光,只残留粗叶脉和叶柄,造成绝产,易引起白菜软腐病的流行。菜青
虫取食时,边取食边排出粪便污染。幼虫共5龄,3龄前多在叶背为害,3龄后转至叶面蚕食,4-5龄幼虫的取食量占整个幼虫期取食量的97%。
二、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
菜青虫在山东每年发生5-6代,越冬代成虫3月间出现,以5月下旬至6月份为害最重,7-8月份因高温多雨,天敌增多,寄主缺乏,而导致虫口数量显著减少,到9月份虫口数量回升,形成第二次为害高峰。成虫白天活动,以晴天中午活动最盛,寿命2-5周。产卵对十字花科蔬菜有很强趋性,尤以厚叶类的甘蓝和花椰菜着卵量大,夏季多产于叶片背面,冬季多产在叶片正面。卵散产,幼虫行动迟缓,不活泼,老熟后多爬至高燥不易浸水处化蛹,非越冬代则常在植株底部叶片背面域叶柄化蛹。并吐丝将蛹体缠结于附着物上。
三、防治措施
近年,菜青虫发生危害严重,在化学防治过程中,抗药性产生迅速,造成菜青虫防治困难。对其防治重点为适时防治,交替用药。具体防治方法如下。
1、农业防治清洁田园十字花科蔬菜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残株老叶,减少菜青虫繁殖场所和消灭部分蛹。
2、化学防治一般在卵高峰后1周左右,即幼虫孵化盛期至3龄幼虫用药,连续使用2-3次,可以选用以下药剂:
(1)2%蔬丹杀虫杀螨剂30-50克/667平方米,兑水50公斤或高效Bt可湿性粉剂750-1000倍,也可用0.2%阿维虫清乳油2500-3000倍喷雾处理,这三种农药均为生物杀虫剂,作用效果好,不易产生抗药性,无公害,可连续使用。
(2)10%歼灭乳油5-10毫升/667平方米,10%除尽悬浮剂10毫升/667平方米,5%功夫菊酯乳油和5%来福灵乳油2000-3000倍或其它菊醋类乳油喷雾处理,
(3)20%灭幼脲l号悬浮剂和25%灭幼脲3号悬浮剂1000倍液喷雾处理防治时要注意抓住防治适期,在田间卵盛期,幼虫孵化初期喷药,据菜青虫习性,于早上或傍晚在植株叶片背面正面均匀喷药,可有效防治菜青虫的危害。
菜青虫属鳞翅目,粉蝶科,是菜粉蝶的幼虫,如果没有了菜青虫也就不会有菜粉蝶,菜的花粉就无法传播也就无法产生种子,因此菜叶子不能没有菜青虫
菜青虫(成虫称菜粉蝶),是十字花科蔬菜的重要害虫,常年的5、6月是该虫在我地发生为害的高峰期.据调查,今年三代菜青虫目前已进入成虫盛发期,蝶量大,卵量多,幼虫密度高,预计为大发生—特大发生.
一、发生情况:市站5/16日查春播小青菜卵量1.35粒/株,低龄幼虫0.15头/株,5/25日查小青菜卵量已达16.8粒/株,幼虫2.47头/株,春播白菜22.3粒/株,幼虫3.15头/株.海盐县植保站5/25日调查,近期未防治田小青菜平均有菜青虫未孵卵40.2粒/株,低龄幼虫18头/株,甘蓝(包心菜)有卵350粒/株,幼虫256头/株,为近年来少有.由于冬季棚栽十字花科作物面积比率相对增加,虫源多,同时前期气温适中,蜜源地多,非常利于菜青虫的生长、繁殖.预计三代菜青虫将大发生—特大发生,低龄幼虫高峰期在5/下旬后期至6/初,发生持续时间较长.
二、 防治意见:
1、防治适期:根据今年三代菜青虫发生量大,持续时间长,集中为害等特点,需连续防治2-3次,第一次5/26-28日,第二次6/初,并视虫情作好补治工作.
2、防治对象:十字花科全部作物,处于苗期的作物与茬口是防治的重点.
3、防治药剂:优先使用生物制剂,严禁使用“两高农药”.药剂可用1.8%阿维菌素30毫升/亩、 1%甲基阿维菌素(威克达)20毫升/亩、10%福先(虫酰肼)50毫升/亩、5%锐劲特40毫升/亩,以上药剂任选一种,兑水50公斤喷雾,并尽量交替使用.
注意药剂使用的安全间隔期及人、畜、渔、桑等的安全.
是菜青虫。
菜青虫,一般指菜粉蝶。是粉蝶科粉蝶属昆虫。别名菜白蝶,幼虫又称菜青虫。
菜粉蝶属完全变态成长,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成虫,体长12至20毫米,翅展45至55毫米。雄虫体白色,雌虫略深,淡黄白色。雌虫前翅前缘和基部大部分为黑色,顶角有1个大三角形黑斑,中室外侧有2个黑色圆斑,前后并列。后翅基部灰黑色,前缘有1个黑斑,翅展开时与前翅后方的黑斑相连接。雄虫前翅正面灰黑色部分较小,翅中下方的2个黑斑仅前面一个较明显。成虫常有雌雄二型,更有季节二型的现象,即有春型和夏型之分,春型翅面黑斑小或消失,夏型翅面黑斑显著,颜色鲜艳。
卵,竖立呈瓶状,高约1毫米,短径月0.4毫米。初产时淡黄色,后变为橙黄色,孵化前为淡紫灰色。卵壳表面有许多纵横列的脊纹,形成长方形的小格,卵散产。
幼虫,即俗称的菜青虫。幼虫共5龄,末龄幼虫体长28至35毫米。幼虫初孵化时灰黄色,后变青绿色,体圆筒形,中段较肥大,背部有一条不明显的断续黄色纵线,气门线黄色,每节的线上有两个黄斑。体密布细小黑色毛瘤,各体节有4至5条横皱纹。
蛹,长18至21毫米,纺锤形,两端尖细,中部膨大而有棱角状突起。体色随化蛹时的附着物而异,有绿色、淡褐色、灰黄色等。
已知的寄主植物有9科35种之多,嗜食白菜、萝卜等。也可取食其他寄主植物,如菊科、白花菜科、金莲花科、百合科、紫草科、木犀科等植物。
可用90%晶体敌百虫1000至1500倍液,或5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喷雾处理。
注意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保护广赤眼蜂、微红绒茧蜂、凤蝶金小峰等天敌;在绒茧蜂发生盛期用每克含活孢子数100亿以上的青虫菌,或Bt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禁止使用化学农药。
扩展资料
防治措施
菜粉蝶的防治应以农业防治措施为主,以培育无虫壮苗、健身栽培为重点,协调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适当采用物理防治;保护利用天敌,有选择地使用生物农药和化学农药。
1、农业防治
合理布局,尽量避免十字花科蔬菜周年连作。在一定时间、空间内,切断其食物源。十字花科蔬菜收获后,清除田间残株,消灭田间残留的幼虫和蛹。早春可通过覆盖地膜,提早春甘蓝的定植期,避过第2代菜青虫的为害。
2、化学防治
菜粉蝶的化学防治应根据发生期预测和制定的防治指标,综合气候、天敌发生情况和蔬菜剩余期综合考虑,决定防治适期。一般常用药剂有:90%晶体敌百虫1000~1500倍液,或5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喷雾等等 。
生活史与习性
菜粉蝶各地普遍发生,各地年生代数不同。自北向南逐渐增加。东北地区1年3~4代,黄淮地区5~6代,长江流域地区7~9代,广州可发生12代左右。
华南地区无滞育现象,各个虫态均可越冬。其他各地均以蛹越冬。越冬场所多在受害菜地附近的篱笆、墙缝、树皮下、土缝里或杂草及残株枯叶间。在北方一般多在环境干燥而阳光不直接照射的地方越冬,南方则多在向阳面越冬。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菜青虫
菜青虫的防治措施:(1)农业防治。蔬菜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清除病株残体,减少菜粉蝶的繁殖场所和消灭部分蛹,可压低夏季虫口密度,控制为害秋菜。
(2)生物防治。用Bt乳剂600倍液,或20%的除虫脲500~1000倍液喷雾,提早防治。
(3)药剂防治。用2.5%功夫乳油2000~3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
责任声明:凡注明“来源:成都号”的文章均由成都号整理,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如本网内容涉及版权、隐私等权利问题,请相关权利人及时在线反馈给成都号,本网承诺会及时处理。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了解更多成都本地办事、民生热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成都号
cdmao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