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星股份(600078):我国磷化工龙头企业之一。公司是我国磷化工龙头企业之一,也是矿、电、磷一体化的推动者,目前公司的“矿、电、磷”一体化产业布局已经完成。2003年开始在云南建设了宣威、弥勒、东川三个黄磷生产点,并形成一定矿石和电力配套能力,公司拥有的磷矿资源储量达到1.5亿吨,
泸天化(000912):四川化工控股集团已经获得了四川马边的磷矿资源,未来将进入磷肥领域。
云天化(600096):控股子公司天盟公司主营业务为磷肥。公司主营业务为化肥、化工原料及产品的生产、销售,主要产品为合成氨、尿素、硝铵、复合肥、季戊四醇、聚甲醛、甲酸钠。
鲁西化工(000830):磷酸二铵,公司以尿素、复合肥、磷酸二铵等化学肥料为主导产品,还生产烧碱、液氯、氯化苄、硫酸、盐酸等一系列化工产品。
湖北宜化(000422):拥有高品质磷矿3亿余吨。公司是化肥板块中最值得关注的,主要经营化肥、化工产品的生产与销售,资源丰富,湖北省宜昌市是我国磷矿资源三大富矿区之一,保守储量10亿吨,其中湖北宜化自身拥有高品质磷矿3亿余吨。
六国化工(600470):公司是国内最大的磷酸二铵生产企业之一。目前排名业内第三位,是唯一的磷酸二铵上市公司。
赤天化(600227):区域化肥龙头。公司主营氮肥、磷肥、复合肥、精细化工等化工产品(不含化学危险品)的生产、销售;公司是区域化肥龙头。
芭田股份(002170):国内重要的复合肥生产企业。作为国内重要的复合肥生产企业,芭田股份拟在湖北省投资11.23亿元建设产能60万吨/年磷肥项目,投资期限自2008年底至2012年12月,其中,首期投资约5.3 亿元。
ST鲁北(600727):全国最大的磷复肥生产基地。公司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磷铵、硫酸、水泥联合生产企业,全国最大的磷复肥生产基地和石膏制硫酸基地也生产硫酸钾和硫酸钾复肥。
兴发集团(600141):国内最大的磷化工企业之一。公司是国内最大的磷化工企业之一,目前拥有1.3亿吨磷矿石储量,磷矿石年产能为150万吨。
马龙产业(600792):公司位于我国黄磷主要产区,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黄磷制造商之一。
宏达股份(600331

生产磷肥的上市公司有澄星股份、泸天化、云天化、鲁西化工、湖北宜化。
1、澄星股份(600078)
公司是我国磷化工龙头企业之一,也是矿、电、磷—体化的推动者,目前公司的“矿、电、磷”一体化产业布局已经完成。
2003年开始在云南建设了宣威、弥勒、东川三个黄磷生产点,并形成一定矿石和电力配套能力,公司拥有的磷矿资源储量达到1.5亿吨,资源主要集中在云南弥勒、会泽、沾益及宣威等地。
2、泸天化(000912)
四川化工控股集团已经获得了四川马边的磷矿资源,未来将进入磷肥领域。公司将紧紧围绕强化主业,由单一氮肥向复合肥转变,实现化肥产品系列化,通过自主创新、结构调整、资本运作、项目投资和营销拓展,进一步做大做强化肥主业,做长做优有机化工次主业。
3、云天化(600096)
公司主营业务为化肥、化工原料及产品的生产、销售,主要产品为合成氨、尿素、硝铵、复合肥、季戊四醇、聚甲醛、甲酸钠。控股子公司天合公司主营业务为生产、销售复混肥,主要产品为复混肥。控股子公司天安公司主营业务为生产、销售液氨,主要产品为液氨。
4、鲁西化工(000830)
公司以尿素、复合肥、磷酸二铵等化学肥料为主导产品,还生产烧碱、液氯、氯化苄、硫酸、盐酸等一系列化工产品。是集化肥、化工产品和科研技术开发为一体的大型化工企业。公司定向增发项目21万吨合成氨、4万吨甲醇及30万吨尿素建成投产,使公司尿素产能达到140万吨。
5、湖北宜化(000422)
公司是化肥板块中最值得关注的,主要经营化肥、化工产品的生产与销售,资源丰富,湖北省宜昌市是我国磷矿资源三大富矿区之一,保守储量10亿吨,其中湖北宜化自身拥有高品质磷矿3亿余吨。公司作为主要的磷肥生产企业,旗下50%控股的宜化肥业拥有磷肥产能60万吨。
[1]、澄星股份():我国磷化工龙头企业之一
公司是我国磷化工龙头企业之一,也是矿、电、磷一体化的推动者,目前公司的“矿、电、磷”一体化产业布局已经完成。2003年开始在云南建设了宣威、弥勒、东川三个黄磷生产点,并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共宣威县委、宣威县人民政府成功地领导宣威人民先后进行了减租退押、征粮剿匪、镇压反革命、土地改革、三反五反、对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宣威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发展较快,人民生活不断改善。1957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达4925万元(1952年不变价),比1952年增109.9%,5年间,年均递增16%。1958~1960年,宣威也和全国一样,工业交通大干快上,农田水利建设遍地开花,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快,但由于急躁冒进,指标过高,违背了客观规律,造成人、财、物力的极大浪费和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
1961~1965年,在调整整顿和不断纠正失误中,国民经济基本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1965年,全工农业总产值达6057万元(1957年不变价),比1962年增23%。“文革”时期,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干扰破坏,国民经济和各项事业在干扰与反干扰中徘徊前进。1975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13090万元(1970年不变价),比1965年增116.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工作重点由长期以来的“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中共宣威县委、县人民政府抓住机遇,结合本地实际,先后进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及以工业、商业、财税为主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建立了省级经济开发区,制定了优惠政策,内引外联,使宣威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快速发展,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0年辖区内实现现价国内生产总值294930万元,比1995年的185656万元增长 58%。
1950年后,地方工业企业纷纷上马。到196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1837万元,比1952年的335.万元增4.7倍。从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中期,中央、省、地相继在宣威兴建了羊场煤矿、来宾煤矿、宣威发电厂、云南溶济厂、宣威水泥厂、宣威煤机厂、云南铸造厂、云南铸造二厂、云南氮肥厂、田坝煤矿、中村煤矿、宣威磷肥厂及粉煤灰厂等工业企业,带动了宣威地方工业的发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宣威工业得到长足发展,国有、集体、个体工业企业齐头并进,乡镇企业导军突起,发展迅速,逐步形成了以电力、煤炭、化工、机械、建筑建材、冶金、缝纫、印刷、食品加工、家具制造为主的工业生产格局。宣威成为云南的煤炭、化工、能源、建材生产基地和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市)之一。2000年辖区内有工业企业2543个,其中市属企业2533个。全年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242430万元,市属工业总产值达143751万元。
宣威历来是滇东北及黔西南的物资集散地,有辐射500多万人口的大市场,已建成以城市为中心、乡(镇)集市为网络、专业市场为依托的70余个商贸市场、7227个批发零售网点,从业人员达2.万人,2000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 107767万元。 宣威经济虽然发展较快,但地方工业相对滞后,丰富的资源、便利的交通、良好的区位等优势尚未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前景仍十分广阔。 宣威是著名的云腿之乡,特有的水土、气候为火腿腌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宣威火腿造型独特,营养丰富,为华夏三大名腿之一,生产历史优待久。1923年,浦在廷兄弟食品罐头公司研制生产的火腿罐头在广州举办的全国地方名特产品赛会上倍受青睐,孙中山先生欣然题词“饮和食德”,并赠优美奖章。自此,宣威火腿名声大震,产品远销港澳、东南亚、欧洲等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生猪饲养、出栏肥猪逐年增多,充足的原料为火腿工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为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先后研制生产了“宣字牌” 洗腿、精腿、金钱腿和片、块等软硬包装系列精加工产品及无霉火腿,上市后倍受欢迎。火腿工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和生猪饲养,使宣威发展成为全省、全国的商品猪生产基地县(市)。
1992年成立宣威火腿企业(集团)公司后,宣威火腿的生产、加工走上了规模化、集约化的道路。2000年,全市出栏肥猪980944头,国营集体、个体宣威火腿经营户共销售原腿7460吨、火腿系列产品1300吨,销售总产值达1.12亿元。宣威火腿系列产品先后荣获全国营养食品“熊猫杯”金奖、全国春夏市场最受欢迎商品“金奔马”奖和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等殊荣共32项,产品走俏国内外市场,供不应求。 宣威历来以农业为主。1950年后,经过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大兴水利,改良土壤,推广良种,落实科技措施,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推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调整了产业结构,农业生产发展较快。2000年全市粮食总产47.3亿公斤,被列为云南旱粮生产基地县(市)。烤烟是农民家族和地方财政的重要财源,2000年种植27.5万亩,收购烟叶63.9万担,实现产值3亿元,被列为全国41个烤烟基地县(市),并连续4年被评为全国烤烟生产收购工作先进县(市)。森林覆盖率达39.16%,已建成板栗、苹果、柑桔、桃、梨、茶叶、油桐、漆树等干鲜水果及经济林木基地近132276亩,被列为云南森林资源林政管理试点示范县(市)。
责任声明:凡注明“来源:成都号”的文章均由成都号整理,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如本网内容涉及版权、隐私等权利问题,请相关权利人及时在线反馈给成都号,本网承诺会及时处理。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了解更多成都本地办事、民生热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成都号
cdmao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