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市场上的肥料品种很多,一些企业为了引起农民的购买欲,把诸如“全营养”、“引爆核动力”、“增产一捏灵”等误导性语言赫然印制在包装袋上,让人摸不清头脑。为此,笔者对肥料种类相关知识做一下介绍,以免农民朋友让一些厂家给忽悠了。
按成分性质分 可分为无机肥料、有机肥料和生物肥料。无机肥料又叫化学肥料,比如氮肥、磷肥、钾肥、复混肥等;有机肥料又叫农家肥,如厩肥、绿肥、饼肥、圈肥和堆肥等;生物肥料属于改善植物营养条件的肥料,一般不能直接供给养分。
按作物对元素的需要量分可分为大量、中量、微量元素肥料。大量元素肥料如氮肥、磷肥、钾肥;中量元素肥料如钙肥、镁肥和硫肥;微量元素肥料如铁肥、锰肥、硼肥、锌肥、铜肥和钼肥等。
按照施肥方法分 分为基肥、追肥、种肥和叶面肥。
复混肥 是指至少含有氮、磷、钾三种养分元素中的两种或以上的肥料。目前生产使用较为广泛的配方肥也属于复混肥的范畴,与一般复混肥不同之处在于配方肥是根据土壤中所含氮、磷、钾等营养含量,以及不同作物需肥规律确定的“配方”进行生产的,实现了各种养分平衡供应,作物缺什么就补充什么,需要多少就补多少,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化肥用量,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节省劳力,节支增收的目的。最大的好处是配方肥是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物化到肥料之中,农民在施用肥料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落到地里”。
控释肥 目前,市场上还出现被称为控释肥料的新型肥料,有的厂商也将其称为“智能肥”或者“傻瓜肥”。控释肥是一种通过各种调控机制使肥料养分最初释放延缓,延长植物对其有效养分吸收利用的有效期,使养分按照设定的释放率和释放期缓慢或控制释放,具有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使用量与施肥次数、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农作物产品品质等优点。试验表明,缓控释肥料一般可使肥料养分有效利用率提高20%以上。
尿素是氮肥之一,是氮肥中最好的。
尿素,又称脲、碳酰胺,是由碳、氮、氧、氢组成的有机化合物,是一种白色晶体。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之一,是哺乳动物和某些鱼类体内蛋白质代谢分解的主要含氮终产物。
作为一种中性肥料,尿素适用于各种土壤和植物。它易保存,使用方便,对土壤的破坏作用小,是使用量较大的一种化学氮肥,也是含氮量最高的氮肥。工业上用氨气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合成尿素。
尿素是一种高浓度氮肥,属中性速效肥料,也可用于生产多种复合肥料。在土壤中不残留任何有害物质,长期施用没有不良影响。畜牧业可用作反刍动物的饲料。 但在造粒中温度过高会产生少量缩二脲,又称双缩脲,对作物有抑制作用。我国规定肥料用尿素缩二脲含量应小于0.5%。缩二脲含量超过1%时,不能做种肥,苗肥和叶面肥,其他施用期的尿素含量也不宜过多或过于集中。
尿素是有机态氮肥,经过土壤中的脲酶作用,水解成碳酸铵或碳酸氢铵后,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因此,尿素要在作物的需肥期前4至8天施用。
尿素适用于作基肥和追肥,有时也用作种肥。尿素在转化前是分子态的,不能被土壤吸附,应防止随水流失;转化后形成的氨也易挥发,所以尿素也要深施覆土。(土壤转化施入土壤中一小部分以分子态溶于土壤溶液中,通过氢键作用被土壤吸附,其他大部分在脲酶的作用下水解成碳酸铵,进而生成碳酸和氢氧化铵。然后铵根离子能被植物吸收和土壤胶体吸附,碳酸氢根离子也能被植物吸收,因此尿素施入土壤后不残留任何有害成分。另外尿素中含有的缩二脲也能在脲酶的作用下分解成氨和碳酸,尿素在土壤中转化受土壤PH值、温度和水分的影响,在土壤呈中性反应,水分适当时土壤温度越高,转化越快;当土壤温度10℃时尿素完全转化成铵态氮需7至10天,当20℃需4至5天,当30℃需2至3天即可。尿素水解后生成铵态氮,表施会引起氨的挥发,尤其是碱性或碱性土壤上更为严重,因此在施用尿素时应深施覆土,水田要深施到还原层。)
尿素适用于一切作物和所有土壤,可用作基肥和追肥,旱水田均能施用。由于尿素在土壤中转化可积累大量的铵离子,会导致pH升高2至3个单位,再加上尿素本身含有一定数量的缩二脲,其浓度在500ppm时,便会对作物幼根和幼芽起抑制作用,因此尿素不宜用作种肥。
尿素(氮肥)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叶长得繁茂。
以叶面吸收为目的,将作物所需养分直接施用叶面的肥料,称为叶面肥。
叶面肥是营养元素施用于农作物叶片表面,通过叶片的吸收而发挥基功能的一种肥料类型,植物的叶片有上下两层表皮,由表皮细腻组成,表上细胞的外侧有角质层和蜡质,可以保护表皮组织下的叶肉细胞行使光合、呼吸等功能,不受外界不利条件变化的影响,叶片表现还有许多微小的气孔,行使气体更换的功能。研究表明,角质层由一种带有羟基和羧基的长碳链脂肪酸聚合物组成,这种聚合物的分子间隙及分子上的羟基、羧基亲水基团可以让水溶液渗透进入叶内,当然,叶片表面的气孔是叶面肥进入叶片更方便的通道。化肥中尿素类物质对表皮细胞的角质层有软化作用,可以加速其它营养物质的渗入,所以尿素类物质对表皮细胞的角质层有软化作用,可以加速其它营养物质的渗入,所以尿素成为叶面肥重要的组成成分。
作为叶面肥施用的肥料主要有:尿素、磷酸二氢钾、硼砂。
叶菜类主要以氮肥为主即可,可选择尿素+少量的磷酸二氢钾混合液喷施,如3份尿素+1份磷酸二氢钾与清水按0.2%的溶液配制。
要明确叶面肥的原理首先有明确叶片结构,叶的基本结构是叶片,叶柄,托叶。叶片又包括表皮,叶肉,叶脉。叶肉一般分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这一点C3植物和C4植物是不同的)。
被子植物叶片特点:表皮分为上表皮和下表皮,一般由一层细胞组成。在表皮上分布有气孔,气孔-般由两个肾形的保卫细胞组成。 其中单子叶的禾本科植物叶的结构与一般被子植物基本相同。但表皮有长方形和方形两种细胞,气孔的保卫细胞为哑铃形,在保卫细胞外侧还有副卫细胞。
一般情况下,气孔在白天开启,晚上关闭,当喷施叶面肥时,肥料就从气孔进入,被植物体吸收。
根据其作用和功能等可把叶面肥概括为以下四大类。第一类复合型叶面肥,如天达2116及含有海洋物质活性成分壳寡糖,又含有植物生长所必须的各种微量元素肥料。他能够在激活植物抗性基因表达的同时加强植物的营养。
第二类:营养型叶面肥 此类叶面肥中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等养分含量较高,主要功能是为作物提供各种营养元素,改善作物的营养状况,尤其是适宜于作物生长后期各种营养的补充。 第三类:调节型叶面肥 此类叶面肥中含有调节植物生长的物质,如生长素、激素类等成分,主要功能是调控作物的生长发育等。适于植物生长前期、中期使用。 第四类:生物型叶面肥 此类肥料中含微生物体及代谢物,如氨基酸、核苷酸、核酸类物质。主要功能是刺激作物生长,促进作物代谢,减轻和防止病虫害的发生等。
一般可以分为大量元素叶面肥、微量元素叶面肥、腐殖酸叶面肥和氨基酸叶面肥。它们的特点:叶面直接吸收见效快、养分利用率高、能迅速改善作物养分供应状况。腐殖酸类、氨基酸类叶面肥还能增强作物抗逆性,明显改善产品品质。但是,叶面追肥不能代替土壤施肥。由于叶面肥是作物生长过程中喷施在叶片表面的,只能起暂时补充养分的作用。对于氮、磷、钾等大量元素肥料,作物需要量大,单纯的叶面肥是不够的,还需要进行土壤施肥。

责任声明:凡注明“来源:成都号”的文章均由成都号整理,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如本网内容涉及版权、隐私等权利问题,请相关权利人及时在线反馈给成都号,本网承诺会及时处理。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了解更多成都本地办事、民生热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成都号
cdmao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