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4日
关注微信
微信关注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关注微信公众号

手机访问
手机访问二维码

扫二维码访问,或在手机浏览器中输入:
www.cdhao.com

返回
详情
当前位置:成都号 > 成都落户资讯 >莲社(莲社高贤传 陶渊明)

莲社(莲社高贤传 陶渊明)

来源:成都号 2023.02.16 17:10:09 阅读:13次

白莲教是一个什么组织?

白莲教,中国民间宗教,不是邪教。渊源于中国佛教净土宗。北宋时,净土念佛结社盛行,多称白莲社或莲社,主持者既有僧侣,亦有在家信徒。南宋绍兴(1131~1162)间,吴郡昆山(今江苏昆山)僧人茅子元(法名慈昭)在流行的净土结社的基础上创建新教门,称白莲宗,即白莲教。

与净土宗大致相同,崇奉阿弥陀佛,要求信徒念佛持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以期往生西方净土。茅子元采用天台宗教理,绘制《圆融四土三观选佛图》,以佛像、图形和比喻解说佛土的高低;简化并统一前人制作的念佛修忏仪式,制作《白莲晨朝忏仪》。先前的净土结社,参加者之间只是松弛的社友关系,社与社互不相属。茅子元则将其改为师徒传授、宗门相属。他在淀山湖建白莲忏堂,自称导师,坐受众拜;又规定徒众以“普觉妙道”四字命名;从而建立了一个比较定型的教门。

白莲教是唐、宋以来流传民间的一种秘密宗教结社。渊源于佛教的净土宗,相传净土宗始祖东晋释慧远在庐山林寺与刘遗民等结白莲社共同念佛,后世信徒以为楷模。北宋时期净土念佛结社盛行,多称白莲社或莲社。南宋绍兴年间,吴郡昆山(今江苏昆山)僧人茅子元(法名慈照),在流行的净土结社的基础上创建新教门,称白莲宗,即白莲教。 早期的白莲教崇奉阿弥陀佛,提倡念佛持戒,规定信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它号召信徒敬奉祖先,是一种半僧半俗的秘密团体。它的教义简单,经卷比较通俗易懂。为下层人民所接受,所以常被利用做组织人民反抗压迫的工具。在元、明两代,白莲教曾多次组织农民起义。流传到清初,又发展成为反清秘密组织,虽遭到清政府的多次血腥镇压,但到了嘉庆元年(1796),白莲教大起义已发展成嘉庆年间规模最大的一次起义。

莲社什么意思?如何解释?

 (杂名)东晋僧慧远居庐山,与刘遗民等同修净土,中有白莲池,因号莲社。亦曰白莲社。见莲社先贤传。

名士谢灵运请求入莲社,慈悲的慧远大师为何拒绝他?

谢灵运心思不净,而慧远大师创办的莲社邀请的全都是净士,其实再说白点就是看透世俗之人,例如有“浔阳三隐”之称的周续之和刘遗民,三隐被邀请了两个剩下一人自然也会被慧远大师邀请,而这个人是在历史上更有名气的陶渊明。

一、陶渊明之辈可进结莲社

关于陶渊明进莲社的故事可以说是一波三折,首先双方保持互相认可的态度,慧远大师创办莲社的消息陶渊明也知道,但是起初陶渊明没进去,原因是他喜欢喝酒莲社不让喝酒,慧远大师看陶渊明确实为心思纯正之人,所以破例让陶渊明可以在莲社饮酒,所以陶渊明后来就进了莲社听慧远大师讲经,不过后来两人发现思想不同就散了,不过咱们可以看出当时莲社邀请的是陶渊明这样的隐士。

二、富贵风流名士谢灵运

而谢灵运这样的人可称不上什么隐士,所以当时谢灵运主动邀请加入莲社慧远大师都没答应,说起原因竟然是因为谢灵运的外貌,原来谢灵运胡须茂密(所以被称为美髯公 ),但是慧远大师觉得这是心思不纯的象征,所以还劝谢灵运多做点好事积点阴德才能有个好下场,这种以貌取人的行为谢灵元自然不服。

三、预见谢灵运的结局

但是慧远大师的话就像有“言出法随”的魔力,谢灵运的下场的确不怎样,原来因为谢灵运为人性格高傲,自以为有才就可以看轻任何人,当时和会稽太守孟顗结仇, 两人仇怨越来越大后来孟顗秘奏皇上谢灵运谋反,谢灵运虽然没事但是也上了皇上的黑名单,后来谢灵运又得罪了临川王起了反叛之心,又在充军途中企图逃跑所以就地斩首,而慧远大师的莲社一百余人都没有如此下场的。

文徵明《莲社图记》5

文徵明《莲社图记》5

五人石上列香垆笔砚之具,一人凭石而坐者刘程之也,一人手开经轴倚石而回视者,张诠也,一人正坐俯而阅经者惠敲也,一人回坐拱手,傍视而沈思者,惠持也,一人持如意立其後又童子跪而司火持鉠向炉而明,一人俯炉而方烹捧茶盤而立者,一人傍有石置茶器,又一岩中有文殊金像,环坐其下,为佛事者三人,一人执炉跪而歌呗者昙常也,

文徵明小楷《莲社图记》册,纸本, 纵25.5厘米 横9.8厘米。今存世文徵明楷书《莲社十八贤图记》有多本,此为其一,内容由李公麟从兄李冲元所撰。

杨绛先生说:“世态人情,比明月清风更饶有滋味;可作书读,可当戏看。”

人生便是一册书,可繁可简,时间久了,皆意味深长。亦如一出戏,起承转合,生死悲喜,到底随缘。

感恩光阴所有的相赠,让老去的年华,一如既往地朴素情深。亦感恩陪我走过山长水远的你,愿余生,我们随喜自在。

都说命运早已安排,不必费心弄巧,万事终有结果。这人间,自当柔情以待,与之执手言欢...

北宋高僧省常大师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念佛的人有一个期许,就是将来在极乐世界,莲花化生。所以极乐世界又叫莲邦,有祖师写过一首诗,叫「思著莲邦雨泪垂」,叫莲邦。我们念佛的人一块同修呢,叫莲友。还有一个组织机构,就是大家一起来念佛,我们结个伴,有一个所依之处,就叫莲社。

莲社这个活动载体呢也是有来由的,自从净土宗初祖慧远大师在庐山创建白莲社以后,后代学人仰慕白莲社遗风,常常结社念佛,我们净土宗第七祖省常大师就在西湖边上结了一个莲社,专修念佛。

省常大师也是钱塘人。你看我们一路把净土宗的祖师讲下来,大部分都在浙江来弘化,所以浙江又称之为东南佛国。所有净土宗的祖师中,省常大师算是最为低调的,他也没有留下来什么著作,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言论,他只有最后留的三个字,就是「佛来了」。

临终的时候自知将要往生,他的往生的瑞相,跟净土宗的根本典籍《佛说阿弥陀经》里面描绘的是一模一样的。

说到这里,我要加一句,大家学习修行净土法门,往往会觉得说,我们是念佛念得念得,把佛念来了,这个也没错。但是依照经典里面给我们提供的消息,是说一个念佛的行人,由信愿念佛一辈子,如果他的因缘成熟了以后,在他将要命终的时候,特别重要,一定要听清楚,是命要终的时候,还没有终,将要终的时候,阿弥陀佛现在其前,接引他往生西方。

说白了这个跟你命终以后,到处去接受,将来要六道轮回中的这种场景吧,和阿弥陀佛现在其前,给你安慰,直接接引西方,完全是两条凡圣之路。一条是轮回,一条是解脱。所以省常大师他最终示现的,给在场弟子们,就是三个字,一句话,「佛来了!」

可见这位祖师爷,他是一辈子以真实念佛笃行为他的特色。他所召感的这个莲社中人,就是他创办这个莲社,召集在一起念佛,当时的一品宰相王文正也身在其中,而且还给他做这个莲社的头。

当时的翰林,像苏易简也在其中,在他们共同发愿的时候,给他写这个序。大家想想他的德行召感力有多大?所以我们在了解净土宗的祖师爷,有两大类,一类是他的著作独步千古,别人再写不出来、讲不到位。

还有一部分呢,是完全没有著作,可是他的修行有口皆碑,不但在当时能够出类拔萃,而且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依然是如对目前。

所以说,省常大师的特色正在于此,他就老老实实一辈子,就是一个念佛,直接念念念,念到佛来了。从中也给我们一个信息,就是修净土,你不管怎么样,有信,发愿,这是基础。

但是念佛是你每天日常生活中的根本行程。如果你不念佛,说明你的信愿不到位。如果你的信愿到了位,必然会念佛,这也是祖师爷们留给我们的一个不易的铁案。南无阿弥陀佛!

推荐阅读:
微信搜索: 微信搜索【成都生活猫】公众号,关注后对话框回复关键词【交通】, 即可获取相关办理信息,如有最新的政策信息我们也会第一时间在此更新。还有更多成都本地办事指南、每日成都热点资讯等你解锁!

责任声明:凡注明“来源:成都号”的文章均由成都号整理,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如本网内容涉及版权、隐私等权利问题,请相关权利人及时在线反馈给成都号,本网承诺会及时处理。

反馈
内容过时 未解决问题 文章侵权 排版错乱 内容有误 其他错误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