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而不作的含义是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
成语解释:
述:阐述前人学说;作:创作。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
成语出处:
《论语-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近义词:人云亦云、照本宣科
反义词:别开生面、独树一帜
例句:
1、一年来,我利用业余时间收集有关资料,辑成长篇,述而不作而已。
2、他写文章多述而不作,很少有自己的创见。
3、这是春秋战国时常用的办法,都说述而不作,实在是自我作古。
4、圣人述而不作,盖仙君述广成、务光,以陶性灵,以演大道。
5、今文经崇奉孔子,称孔子为“托古改制”;古文经学家以周公为先圣,孔子为史学家,“信而好古,述而不作”。
6、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欲修其家,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7、在一定意义上,“述而不作”成为了其后儒家经典诠释基本的形式特征。
8、一年来,我利用业余时间收集有关资料,辑成长篇,述而不作而已。
圣人述而不作,盖仙君述广成、务光,以陶性灵,以演大道。述而不作,汉语成语,拼音是shùér bù zuò,那么述而不作的意思是什么呢?
1、 意思:是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
2、 成语出处:《论语·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3、 造句:面对西陵我“述而不作”,力求将这一切化为永恒。
关于述而不作的意思是什么的相关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

这句话的意思是:阐逋而不创作,相信并喜爱古代文化。
原文: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译文:孔子说:“阐逋而不创作,相信并喜爱古代文化,我私下里把自己比作老彭。”
出处:《论语·述而篇》
文本解读
孔子说自己“述而不作”,只是自谦的说法而已。而且,孔子也并非真的只是述而不作,比方说以“仁”解“礼”就是孔子的创作。他这么说,只是表现出了自己对于传统文化及历史经验的重视,这也是他做学问的态度。
孔子一生致力于古籍的整理,也正因如此,他才有机会接触到博大深邃的古代理论。他从中汲取到了前人留下的经验和教训,并对他们的智慧作出了全面总结。不仅如此,在向先贤们学习的时候,他还产生了许多新的感悟,提出了许多深刻而独到的见解。
在传播和阐述古代典籍的的过程中,他将自己的新思想完美地融入其中。实际上,孔子并非“述而不作”,而是“述而又作”,开创了具有崭新思想内涵的儒家理论。
“述而不作”出自《论语·述而》,原文为: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我老彭。”“述而不作”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一种解释认为,“述而不作”是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这种解释我觉得很牵强。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有思考就可能会产生创造。难道孔子只希望继承前人的思想,不希望自己有创造性的思想吗?这显然不符合孔子的格局。而且,事实上,孔子是既述又作。他创立的儒家思想不就是一种创作吗?
另一种解释则认为,孔子的“述而不作”,其实是在阐述如何教授学生知识的教学方法,是遵从古人本意讲授古人的学问,不穿凿附会、随意杜撰(唐正鹏)。这种观点应该比较正确。
责任声明:凡注明“来源:成都号”的文章均由成都号整理,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如本网内容涉及版权、隐私等权利问题,请相关权利人及时在线反馈给成都号,本网承诺会及时处理。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了解更多成都本地办事、民生热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成都号
cdmao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