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大奖赛12支球队排名:
名次
球队
1美国
2巴西
3意大利
4中国
5日本
6波兰
7荷兰
8多米尼加
9德国
10泰国
11波多黎各
12中华台北
总决赛单项奖
MVP(最有价值球员):阿金拉德沃(美国)
最佳得分:木村纱织(日本)
最佳扣球:杰奎琳(巴西)
最佳拦网:阿金拉德沃(美国)
最佳发球:王一梅(中国)
最佳二传:格拉斯(美国)
中国女排情况
2010年世界女排大奖赛分站赛经过九场比赛的争夺,中国以6胜3负的成绩,取得了进军总决赛资格。中国女排获得成都站冠军。
2010年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在宁波北仑进行。最后一个比赛日最后一场比赛的争夺,中国女排迎战卫冕冠军巴西队,最终中国队0-3完败对手。中国队以二胜三负第四名的战绩结束本届世界女排大奖赛的征程。王一梅获得最佳发球奖,张娴获最佳自由人奖。

中国女排备战奥运的18人大名单即将出炉,很多志在奥运的女排队员能否实现自己的最大梦想也就这最后一次机会了。在女排联赛总决赛冠军归属已无悬念的基础下,国家队18人名单应该也是球迷最为关注的话题。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最佳18人名单,但我个人认为最客观的18人名单应该是:
二传手:冯坤 魏秋月 宋妮娜
冯坤大气沉着,虽然弹跳已不如以往,但她拥有丰富的大赛经验与组织能力,在场上具备核心和领袖气质,传球也比较稳,速度和战术也都很不错。而魏秋月胜在年轻和身高,但魏秋月的防守和速度都是问题,在5号位的防守技术不是很出色,速度也比较慢,不过魏秋月有朝气,年轻而且没有太大伤病,能给老迈的中国女排带来青春活力。另外宋妮娜也是不可缺少的队员,宋妮娜技术细腻,速度迅速,防守非常好,虽然个子矮有伤病,但她是可以随时替补上面两位二传的老队员,而且她也有大将作风和过人的比赛气质。
主攻手:杨昊 王一梅 张越红李娟
杨昊技术全面,具备一定的一传能力,而且杨昊是发挥最稳定的队员,也是01年以来的功臣之一,只可惜竞技状态不如以往骁勇,但她仍然是绝对的主力之一。而王一梅力量大,身材弹跳也都不错,就是有些发胖,但进入国家队之后应该会迅速减轻体重恢复以往威力。张越红贵于具有超强的突破能力和惊人的弹跳能力。而且技术丰富,凭借弹跳去突破对手的高大拦网,但最大劣势是一传防守技术几乎没有。李娟的最大特点就是全面稳定,失误少而且拦网防守一传都不错,进攻虽然有些弱,但个人打点打线技术很好,这也是她比前面三位队员的特点和优势。本来也想过楚金玲,但说实话,楚金玲目前来看,不如李娟全面,也不如前面三位同门姐妹来的具有突破能力。
副攻手:刘亚男 薛明 徐云丽 赵蕊蕊 王婷马蕴雯
其实副攻位置才是中国女排的最重要位置,因为中国女排是以快变和战术进攻打天下的,03年的赵蕊蕊,04年的张萍以及再前面些的王怡,吴咏梅,都是中国女排的主要得分手。我觉得刘亚男具备一传,防守技术,和冯坤的快球配合也是最有利武器。薛明是07年的最主要得分手,自然有一席之地。徐云丽的4号位定点拦网还是不错的,身材毕竟很高,而且抹抹吊吊用的也很好。赵蕊蕊是03功臣,也是中国女排一直以来的宝,她的战术和拦网进攻都是相当厉害的,只要她恢复起来,绝对是世界第一副攻手了。王婷今年状态相当好,无论是拦网还是发球进攻,而且她正处于职业生涯的黄金时期,并且有一传防守,可以招进18人名单集训试试。马蕴雯拦网也不错,进攻力量大,就是进攻手段有些单一,但背飞绝招还是很有效果的。以上6人应该是中国目前最强的副攻6人组。当然还有一个尹萌,但个人特点和王婷比较相似。
接应:周苏红 白云 陆倩
周苏红仍然是中国女排的最大保障,尤其是王一梅和张越红出现在主攻位置上,就更加缺少不了周苏红了。本来还想选择李姗,毕竟目前国内能追赶周苏红速度的只有李姗,而且李姗的防守技术很好,但李姗的一传和发球下降了很多。选择白云是因为白云的一传防守还说的过去,最主要的就是她的技术相对而言比较全面。(不过最近两场比赛她的状态似乎都不是很好啊),白云的另外优势就是她擅于调整传球。而陆倩的一传一般,防守还行,拦网不好,但主要就是她具备了很强的突破能力,而且这两年的她处于黄金时期,所以也可以进18人大名单以备用。
自由人:张娜 张娴
张娜有伤,但张娜的一传比较好,防守也很出色,有激情有经验,是功臣之一。而张娴防守很出色,但一传还有些不足,不过很有激情拼劲很足。李颖欠缺的就是气势,运动员在场上要具备感染力才行,不能像温开水一样。这也是我认为张娜和张娴比较合适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传奇剧本,明高濂撰,三十三出。有文林阁、广庆堂、继志斋等明刊本,《古本戏曲丛刊》初集据继志斋刊本影印,通行有《六十种曲》本。
剧谱南宋书生潘必正自幼与陈娇莲订有婚约,后金兵南侵,娇莲在战乱中与其母失散,流落金陵,入女贞观为道姑,取法名妙常。
必正在临安应试落第,羞于回家,寄居其姑母潘法诚主持之女贞观中攻读,与妙常相识,萌发了爱慕之心。
一日,妙常奏琴,潘以琴曲挑之,两人相恋。事为观主察觉,乃促必正离观,再次赴试,并亲送至江边,令其立即登船启程:妙常获悉,急雇一叶小舟追至江心,与必正互赠玉簪、扇坠为信物,挥泪话别。
嗣后,必正进士及第,迎娶妙常同返故里,才知口父母早年为其订亲之娇莲即是意中人妙常:妙常亦与母重逢,合家团圆。
此剧早期在昆剧舞台上演出的有二十八折,延至清同治、光绪年间,苏州昆班仅演《佛会》、《茶叙》、《琴挑》、《问病》、《偷诗》、《姑阻》、《失约》、《催试》、《秋江》等九折,其中《茶叙》、《琴挑》、《问病》、《偷诗》、《姑阻》、《失约》等出描写青年恋人的心态,十分贴切生动,而尤以《琴挑》一折,曲调委婉动听,唱、念、做结构严密,而成为巾生与五旦并重、脍炙人口的折子戏;《集成曲谱》、《增辑六也曲谱》、《春雪阁曲谱》,《与众曲谱》均收有此剧折子。
二O年代传字辈演员先后经沈月泉、尤彩云、施桂林等前辈传授,继承了除《佛会》外的八折剧目,于民国十四年(1925)十二月起,陆续演出于上海笑舞台、新世界,由顾传玠饰潘必正,朱传茗饰陈妙常,龚传华饰法诚,华傅浩饰进安:尔后亦为新乐府,仙霓社昆班的常演剧目。1959年9月在苏州举行“昆剧观摩演出”时,曾演出《琴挑》一折,由俞振飞饰潘必正,张娴饰陈妙常。
经过传字辈的传授,以上各出至今仍常演不衰。其中《秋江》一出,因其唱腔优美,常被选为曲坛清唱节目。川剧以高腔演出之《秋江》,于五0年代曾轰动全国,自此昆剧演出《秋身段繁复。惟江苏省苏昆剧团于八O年代初排演此剧,仍按昆剧老路,保持其固有之特色。
传奇剧本,明史盘撰,三十出。又名《唾红记》。有清代曹氏钞本,《古本戏曲丛刊》三集据清钞本过录重印。
剧谱皇甫曾随兄皇甫冉于团风镇,遇邻舟卢纶女忘忧,无意将绒线头吐于皇甫曾身上。皇甫曾误以为忘忧有情于已,题辞—首包以吐绒抛过船去。忘忧阅後和词一首,由使女凌波传去。皇甫曾跃上卢府舟船,正通款曲间,忘忧之父卢纶返舟,皇甫无法离船,忘忧主婢将他藏于内舱箱中,幸好口衔郁金丸得延命。后数经曲折,皇甫曾与卢忘忧终成眷属。
《远山堂曲品》评《唾红》“一波未平,一波复起”。明末年此剧曾演出,《祁忠敏公日记》中有观此剧记录。
传奇剧本,明史盘撰,已佚。《南词新谱》有残存曲文,冯梦龙有重编本《梦磊传奇》,又名《巧双缘》,三十五出,见《墨憨斋定本传奇》。
剧谱书生文景昭,梦见玉城仙使白玉蟾示以“磊”字,说他一生富贵及百岁婚姻都在此字。司农刘达购得一太湖石,于园中构一小轩。景昭偶游园中,品赏奇石,刘逵爱景昭才貌,将女儿亭亭许与景昭,指石为媒;景昭又以赋《神运昭功石》称旨,得中状元。
明末此剧曾演出,《祁忠敏公日记》有观看此剧记录。
传奇剧本,明孙柚撰,四十四出。有《古本戏曲丛刊》二集影印汲古阁原刊本,通行有《六十种曲》本。
剧谱汉代富贾卓王孙女文君新寡,蜀文士司马相如应王孙宴请,携绿绮琴以往。文君本来深慕相如之才,又受相如以一曲[凤求凰]相挑,便随相如私奔。
二人潜逃至成都,家徒四壁,只得当墟市中,卖酒为生。
后相如因《子虚》、《游猎》两赋拜为著作郎。后相如招安绝域,为唐蒙陷害,槛车解京,文君则守节入空门。廷尉王吉为相如伸冤,冤狱昭雪,文君寄《白头吟》,相如、文君夫妇团圆。
陈皇后千金买相如《长门赋》,武帝进相如二千石,封文君蜀郡夫人。
徐复柞《三家村老委谈》评此剧说:“《琴心记》极有佳句,第头脑太乱,角色太多,大伤体裁,不便于登场。曲亦时有未叶,以故反不若梁长(辰鱼)《浣纱》之传,然较之宣城之嵌宝拣金,临川之字觋句鬼,亦大有迳庭矣。”此剧明代曾演出,《群音类选》“官腔(昆腔)类”收有八出曲文。
文 | 云间大彭
欢迎点击关注,点赞评论
新课程实施已有多年,怎样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很多老师都在进行探索。只要在进行实实在在的探索,就会有思考,就会有提升。下面就成都市双流县棠湖中学刘勇老师在学校教改研讨会上上的一节《秋天》课,谈点感受。
一、《秋天》教学实录(双流县棠湖中学刘勇)
师:亲爱的同学们,今天很高兴能够和大家一起探寻现代诗歌艺术的殿堂。
(师生互相问好)
师:秋风如雾,秋水似梦。让我们一同来欣赏一组秋的画面。
(幻灯出示:音乐伴随画面)
师话外音:越过溪水的欢歌,飞过秋鸟的啼鸣。走进秋天,走进一个幽静的世界;走进秋天,迎来一片丰收的岁月;走进秋天,回味一个思念的季节。现在,就让我们大家一同走进诗人何其芳的《秋天》,去领略秋的风采,聆听秋的诉说。(板书课题)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放声朗读课文,请注意:①读准字音;②把握节奏。
生:自由朗读。(师巡视、生朗读声渐弱)
师:读第一节时有一个词语需要注意:“丁丁”,它是一个什么词?(生答:拟声词)请注意第三节的“清洌”的“洌”与“冽”区别。
师:朗读不仅是声音技巧的完善,更是真实情感的表达,是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的一种再创造的过程。请大家记住:用我口诵我心,要读出自己的感悟。下面老师朗读,你们听一听,注意诗歌的节奏和情感。
(幻灯出示课文、音乐)教师声情并茂地诵读。(学生热烈掌声)
师:现在大家酝酿酝酿自己的感情,准备齐读。注意:用我口诵我心,读出感悟,投入情感。
学生齐读。
师:很好!同学们能读出自己的感悟,诗歌的韵味逐渐地浮出来了。这首诗歌美吗?(生:美)好!请大家看诗歌,用自己最优美、最精炼的语言概括诗中那一个个生动鲜明的画面,或者说给每幅画面命个名儿。
(学生思考)
师:有答案了吗?
生1:农家丰收图。
师:何以见得是农家丰收图?
生1:从诗歌中“稻香”、“镰刀”、“背篓”“肥硕的瓜果”可以看出是农家丰收图。
生2:渔船归泊图。从“圆圆的网”、“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可以看出。
生3:秋水伊人图……“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还是用少女思恋图吧。
师:同学们看这三个画面有没有共同特征:在季节上来说都是什么季节?(生齐答:秋天)在地点上来说呢?(生齐答:乡村)所以,我们可以将他们概括为“乡村秋景图”。
(师板书:农家丰收图 渔船归泊图 少女思恋图 乡村秋景图)
师:作者抓住了最能体现乡村秋天景色的事物来刻画秋天,所有这些画面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
生4:喜爱、喜悦。
生5:赞美
(板书:喜悦 赞美)
师:同学们,让我们带着对秋天的喜爱与赞美,用有声语言来再现诗人和自己心中的秋天。分男女生,分读诗歌。
(男女生分读和合读课文)
师:嗯,很不错。我们说一篇优秀的作品,一首好的诗歌,总会带给我们一种美好的享受,这首诗歌带给我们的是美的感染和熏陶。下面,我们分小组活动,将你认为诗歌中最美的一节、一行或一个词找出来,说说它美在何处。可以用“我最喜爱‘震落了清晨满披着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两句诗,诗句让我想像出一幅极美的画面:古木参天的幽谷中,微风轻拂”的句式说话。5分钟够吗?注意:有了自己的意见后再到小组中进行交流。
(学生讨论,气氛热烈。教师巡查,适当点拨)
师:看到大家讨论得这么热烈,我真高兴。现在老师渴望听听大家的想法。请欣赏第一幅画面的同学举手。来,这位同学,需要上台来讲吗?
生6:不了。大家认为用这篇课文的哪一个词语来形容我最好?(该生有些胖)
生:肥硕。(学生笑声)
生6:一看就是肥硕嘛!因为用肥硕来形容瓜果看起来似乎很平常,但如果用其它词语,如“丰满”之类的来形容话,就体现不出丰收了,也没有那种韵味啦。“肥硕”则体现了作者炼字的功夫了。
(学生笑声、掌声)
师:接着这位同学刚才的话,如果说他仅仅是小丰收的话,看着我,我就是大丰收(教师的体型也偏胖)(生笑声)。感谢这位同学幽默的语言。他用了一种方法,抓关键词来欣赏诗歌。他抓住了诗歌当中的一个非常生动形象的词“肥硕”,让自己的语言品味不再空洞乏味。
生7:第一节中的“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后的场景,让我想到了农民伯伯们春天播种的艰苦劳动;到了秋天,“饱食”这个词语让我想到秋天丰收的时候,他们脸上的喜悦,他们的笑容是那么的甜美。
师:这位同学通过想像,并融入了自己的情感,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的丰收画面。我们说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诗人的世界是一个情感的世界。来,继续欣赏。
生8:我最喜欢第一节的“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我读到这里联想到我们的这次月考,我想在这次的月考中能够获得肥硕的瓜果。同学们愿意吗?
(生齐答:愿意。)
师:首先说,老师也愿意。(掌声)
生9:我先给同学们打个歇后语,花儿为什么这样香?(有生答:何其芳)我最欣赏他的名字了,我觉得他的这首诗就最好的诠释了花儿为什么这样香。
师:这位同学运用了含蓄留白的方法,语言含蓄蕴藉,留给我们想像的空间。大家对第一诗节的品读非常出色,主要运用了抓关键词和融情想象的方法。关于这一节,我收集了两幅图画,为什么刚才没有出示呢?因为诗歌语言永远要比现实中的图画更美,诗歌艺术来源于生活,(生齐答:又高于生活)。
(幻灯出示:肥硕、还滴着雨珠的瓜果;农家丰收的喜悦场景)
(生看幻灯,啧啧赞叹,喜悦这情溢于言表)
师:这一诗节哪些词应当重读,应当用怎样的感情来读?
生10:朗读“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时”时应面带微笑,读出丰收的喜悦。
生11:“满披”一词要重读,因为它写出了秋日清晨露珠之多,可见空气非常清新。
生12:“飘”字要读出拖音,“饱食”、“肥硕”重读,因为它们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丰收景象。
生13:“栖息”一词既写出了秋天在农家里的景象,又创造出一种闲静的氛围,读的时候,声音不能太响,但语气要重。
师:说得非常好,同学们,我们最想听谁来朗读这一节?
(生齐:张悦)
张悦朗读。(掌声)
师:读出了诗人和你自己心中的秋天。我刚才也说了要读出自己对诗歌的感悟,真是太好了。我们接着来品味第二诗节,谁来带领我们进入第二幅美丽的秋景图?
生14:我们小组喜欢第二节的“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的“轻轻”,我们想到一幅很美的画面:一条小河里,一个有雾的早晨,渔人打完鱼回来了,他的桨轻轻划入水面,荡起涟漪,周围有鸡叫、狗叫、鸭叫(小组其它同伴模仿发出相应的声音)。这就让我们联想到了世外桃源的鸡犬相闻,多么宁静、闲适的生活场景啊!(掌声)
师(喜悦地):感谢这个小组的同学,你们的默契配合带给我们丰富层次的听觉享受。一个非常形象的画面啦!也让我想到了这个渔人悠闲自得地抽了口烟,然后把烟杆别在腰后,很熟练地拿起一张网来,用力一撒,网在空中跳起了圆圆的舞蹈,最终落到了水面上。来,继续品味。
生15:如果说诗是一片蔚蓝的天空,那么我想,诗的感情就是这片天空里一道最美丽的彩虹;如果说诗是一片温暖的大地,我想,诗的感情就是山外面绽放的一株明艳的花朵。这首诗写得这么美丽,我想诗人一定是想起了李白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因为这是多么深沉的感情,“白霜”这个词语带给我们梦幻般的感受,酝酿了作者对秋天的爱,对家乡的爱,对祖国的爱。
(学生热烈鼓掌)
师(动情地):我也被你说得感动了,其实你现在就是一位诗人了(学生再次鼓掌)。好,那我们看看画面。真是不好意思出示了,比起我们优美的祖国语言文字,比起我们同学们精彩的发言来,这图片没有这么优美,这么含蓄。但是老师这么辛苦的收集了,还是展示一下吧(学生会意地笑)。
师(幻灯出示):看这乌桕叶,书上也有它的相关注释,来,我们齐读课下注释②(学生齐读)。我有一个问题:诗中描绘“收起了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究竟收起了什么?
生16:收起了满满鱼网的鱼。
生17:他收获了希望。因为他丰收过了,他肯定还有希望,这是美好的,他相信下一次会更好。
师:作为渔民,他收到了鱼吗?
生18:收到了。
生19:他白忙活了一阵子。
师:为什么?
生20:因为他收起的是“影子”。
师:那他很失落哟!
生21:不,他很高兴。
师:为什么呢?渔民没打到鱼没关系,因为他已进入了小康生活,他特别高兴,是吗?(生大笑)你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他很高兴?谁还有补充?
生22(脸有些微红):收起了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芦蓬上满载着白霜。
生23:其实他没有打到鱼,因为他收起的是“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而他用自己美好的遐思把乌桕叶的影子比作鱼,比作秋天的畅快,也说明自己丰收了,是一种美好的遐思,是心情欢畅的体现,也体现着秋天的美好。
师:好!这位同学很细心。后面的哪些词语最能体现他的心情是愉悦、闲适的而又欢快的?
生23:满载,游戏。
师:对了,满载的是希望,满载的是愉悦,满载的是心情的丰收和快乐。其实,诗歌的品读是多维的,我认为同学们的这几种解读方式都是正确的,不过呢,我更倾向于后一种理解方式(生笑)。那我们来看看,第二节该用怎样的感情来读?
生24:这一段中的“撒网”的“撒”,“收起”的“收”写出了渔民捕鱼的动作,要重读。
生25:“轻轻”要读出悠闲自在的神态。
生26:“满载”要重读,因为它写出了丰收的喜悦,还要把喜悦之情朗读出来。
生27:“游戏”一词也要重读,读出轻松、自如又自得的情感。
师:同学们推荐谁来读?
(生齐:张娴)
(张娴读,生鼓掌)
师:来,我们接着品读第三小节。
生28:我喜欢“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这句话体现了少女眼里秋天的景色,那心里一定是一种喜悦和梦想;特别是“梦寐”一词,更加写出了少女的内心世界——思念。
生29:我喜欢的是“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香和热”这两个字是情感的热烈和甜美,而“那满流着”是少女的一种思念的情怀,都要趟出来了。
生30: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
师:夏日里的笛声悠远、绵长,怎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谁能猜得透? 可见,牧羊女在梦中都想着牧童,牧羊女在想牧羊王子呢!(生大笑)应当怎样来读?
生31:“寥阔”,“清洌”要读得缓慢一点,因为它们写出了草野和溪水的特点。
生32:“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是疑问句,要读升调。
生33:“梦寐”一词要重读,读出牧羊女的思念。
师:同学们品味得非常好。请再欣赏一组画面
(幻灯出示,生观看)
师:请我们的女同学准备好,来齐读第三诗节。
(女生齐读)
师:同学们,涵咏全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正如刚才同学们精彩的发言,诗人赋予了秋天人的思想和行为,她清纯活泼,宁静致远;她调皮可爱,朦胧迷离。这是一个多么明媚、快乐、温馨的秋天啊!接下来,让我们带着自己情感,带着自己对诗歌的品味诵读全诗。
师:需要配乐吗?
(生齐:要)
(背景音乐:学生配乐诵读)
师(饱含深情):看着你们天真、活泼的样子,我就想起了15年前的秋天,和你们差不多大的时候,我漫山遍野地去采摘火红的枫叶,那场景至今还留在我的心中,我们的诗人何其芳以他独特的诗心来捕捉秋天,强烈地拨动了我们的心中的那根情弦。诗人在写这首诗时和我们一样,还是学生,才20岁呀!他曾说:“那时我成天梦着一些美丽、温柔的东西。”同学们,我们也曾在不经意之间,十多个秋天与我们擦肩而过,现在是否还有点点滴滴秋天的余韵涌上了我们的心头。
(幻灯出示:音乐响起,展示一组秋的画面,老师配乐朗诵。)
师(画外音):秋天,轻轻拨开夏的珠帘
乘着风儿轻歌曼舞而来
秋天,淡淡流动菊的清香
旋着枝头幻想的颜色
秋天,浓浓地燃烧着枫叶的思念
卷着片片如飞的黄蝶梦
我仍想悄悄步入
问寻那深掩的秋门
看其中有多少生活的足迹
(生完全陶醉并感染其中)
师:想不想试试自己的才气和文笔呢?敞开心扉,激扬文字,写下美丽的四季诗篇。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写诗,准备好了就自由上黑板展示。来吧,拿起你的笔,酝酿好你的情感,来吧,创作吧!我们都是你的读者,你就是诗人。
(幻灯出示:音乐响起,画面字幕——春夏秋冬/走过四季都是诗/天地之间/人生百味皆成文)
(学生写作,热情四溢)
师:来,诗人们,上台来展示你的作品。欢迎第一位诗人上台,第二位诗人上台。
(两们学生上台在黑板上展示自己的作品)
师:好,冯婷和蒋卫两位诗人已完成他们的作品,你们是诗歌的原创。来,你们来读一读作品,谈谈你们的创作。
生34:袅袅兮秋风/你们绘着爱的思念/缠绵于我们彼此笑的脸魇/你是一支飒飒的舞曲/撩逗了梦乡里的珍珠/夕阳西下/掀着的是我梦的斜阳/温暖而温馨/随着秋千荡漾/秋的畅思/万丈牵连
生35:丰收
瓜累果硕满农家/叶叠藤密出沃膏/繁菊艳园坠枝弯/丰穗盈田映日圆/家翁拄杖迎空对/笑看鼠狸抱果归/今夜秋月圆九轮/欣知明日又一天
(学生激动、赞叹、掌声)
师:非常好,谢谢!下面也有同学写好了吗?来,读给我们大家听听。
生36:秋风再一次席卷大地,该走的都走了,说好了一起看腊梅灿烂地凋零,却也随风而失。仿佛苍茫天地间只剩下一个我。我终究来迟了,时间没有等我,你也没等我。这一切的一切如同风过无痕,连记忆都是模糊的。
生37:暇夏:置一盏满载着清风的桨/望着窗外炽热的长河/那时呼啸而过的波涛/带我走进十三岁/那一片宁夏
(学生一片掌声)
师:同学们,我看了一下,还有很多同学想尽情展示自己的诗情和才气,但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下来之后再一起交流,好不好?今天黑板上的这两首诗和刚才这两位同学的诗篇,同学们,他们写得好吗?(生齐答:好!)
师:如果说蒋卫同学是一位从邈远走来的诗人的话,那么这三位女诗人就是现代的戴望舒,现代的舒婷!同学们,诗歌一定要融入自己的情感,要有丰富的意象,毫无疑问,这四位小诗人创作的诗歌都是非常优美的。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愿我们都来做诗的知己吧!知道《秋词》里的这样一句诗吗?“晴空一鹤排云上,(师生齐答)便引诗情到碧霄。”谢谢大家!
二、点评
《秋天》一课是棠湖中学青年教师刘勇在学校面向全校教师上的一堂公开课,从这堂课教学设计和教学环节以及教学效果来看,教师心中有目标,目中有学生,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可以说,新课标理念在教学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具体说来,这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1. 注重学习氛围的营造,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
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状态,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教师的调动。这堂课自始至终学生积极投入,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得益于教师学习氛围的营造。刘老师借助多媒体手段,在音乐声中,从秋的画面引入,带领学生从艺术中去感受秋的美景,引导学生自然走进了课文。加上刘老师整堂课富有激情的语言,善于煽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始终处在兴奋和愉悦中。
2. 加强诵读,在诵读中感受,在诵读中领悟。
诵读是语文新课标最重要的一种学习语文的要求。语文课不读不成其为语文。只有加强诵读,才能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只有在诵读中走进文本,学生才能与作者进行对话,进行心灵的交流,由此才能有真正的领悟。刘老师这堂课,可以说在诵读上体现是非常充分的。在整堂课,多次进行了诵读,有老师读,有学生读,而且根据教学的需要,读的方式多种多样,有自由诵读,有集体诵读,有分男女生分读;有放声诵读,有读默读。诵读,使学生走进了课文,体验到了诗中的情感。诵读的效果,在后面学生的交流感悟、理解的深度和写作上较好的体现了出来。
3. 体现教学的民主,珍视学生的感受。
新课标强调珍视学生的感受,教师的分析不能代替学生的分析。在这堂课中融入了这一理念。比如,在让学生谈对三节诗的感受时,教师说“将你认为诗歌中最美的一节、一行或一个词找出来,说说它美在何处。”后面让学生自由选择感受点,自己发表看法。刘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重视学生的感受。这里没有语言的霸权,教师不是思维的主宰者,而是一个时时的交流参与者,时时的引导者。在这样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里,学生具有了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没有了顾忌,因此,能够对诗歌几个画面进行了热烈地讨论,大胆地发表了看法。这一效果,如果没有老师民主教学,没有老师对学生感受的重视,是不可能较好地体现出来的。
4. 在对话中引导,在引导中提高思维层次。
教学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其中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看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没有。要让学生思维动起来,教师的组织和思维的引导就非常重要。在这堂课里,刘教师充当了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刘老师将引导放在与学生民主的对话中,针对学生的交流与理解,刘教师不断地与学生对话,通过对话进一步调动学生的思维,并不断将思维引向深入。比如,开头对诵读的引导:“用我口诵我心”,让学生能够带着感情去诵读;又如学生对三节诗的理解,教师不断地与学生对话,适当地追问,实际上是在进行思维的引导,正是这一引导,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更进一步,感受更深,思维的层次得到了提高,从学生后面的回答和写作实践可以看出引导的效果。
除此外,刘老师在合作学习、鼓励性评价等方面也较好体现了新课标理念。
从新课标理念角度来反思这堂课,还应该进一步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要进一步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课上,老师在提出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诗歌三幅画面之后,很快就让学生来回答这一问题。这里,老师没给学生留足一定的思考空间,在关注全体学生真正的参与方面考虑还不够。因为,这一问,每一个学生对三幅画面是否在极短的时间里都有了一定思考,有了一定的语言组织?恐怕只能打一个问号。学生的思维是有一定层次差异的,教学中多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对文本的理解也就更深入一些。
2.进一步处理好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关系。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提倡的新型学习方式,在实施中要正确有效地运用。这堂课较好地采用了合作学习的方式,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对自主学习重视不够。老师往往在给出了一个问题和要求之后(比如让学生谈诗歌美点、品味诗歌语言),就马上让学生进行讨论,没有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这种没有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的交流,更多的只是好的学生的参与,有的学生只能是一个旁观者,另一方面,交流的深度也不够。因此,合作交流之前,应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自主思考是合作交流的基础,合作交流是一种思维的碰撞,是自主思考的基础上的提高、拓展。如果这堂课处理好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留给学生自主思考时间,更多的学生就会动起来效果就会更好。
除此外,在教学中对想像的引导还不够,诗歌的理解需要想像的介入,老师要引导学生进入文本,通过想像来丰富画面,加深理解。
总之,刘老师这堂课能够从新课程理念出发来设计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新理念。课堂上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参与积极,学习氛围热烈。希望刘老师不断加强教学反思,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决赛考点 考室-考号 学生姓名 班级 学校 预赛成绩 决赛成绩 指导教师 奖次
茶小 01——01 上官行健 5.1 茶小 120分 120 林志强 一等奖
茶小 02——05 李省言 6.4 茶小 120分 110 桂 艳 一等奖
茶小 02——09 李维正 6.4 茶小 100分 110 桂 艳 一等奖
茶小 03——05 白昱婷 6.7 茶小 110分 110 周洪海 一等奖
茶小 03——10 刘鑫浩 6.7 茶小 120分 110 周洪海 一等奖
茶小 03——22 胡尧波 6.8 茶小 110分 110 周洪海 一等奖
茶小 01——18 鞠翼龙 6.2 茶小 110分 100 李 静 一等奖
茶小 02——06 潘俊霓 6.4 茶小 120分 100 桂 艳 一等奖
茶小 03——12 李泽明 6.7 茶小 120分 100 周洪海 一等奖
茶小 01——02 李 谧 5.2 茶小 100分 90 林志强 二等奖
茶小 01——26 陈 乐 6.3 茶小 120分 90 桂 艳 二等奖
茶小 02——01 郭乃鑫 6.3 茶小 110分 90 桂 艳 二等奖
茶小 02——27 王云焜 6.5 茶小 100分 90 李浩然 二等奖
茶小 03——04 曹露丹 6.7 茶小 120分 90 周洪海 二等奖
茶小 03——07 扬 瑞 6.7 茶小 100分 90 周洪海 二等奖
茶小 03——11 阙炜楠 6.7 茶小 120分 90 周洪海 二等奖
茶小 03——16 王亚菲 6.7 茶小 100分 90 周洪海 二等奖
茶小 01——15 徐 宁 6.1 茶小 100分 80 李 静 三等奖
茶小 01——19 卿志扬 6.2 茶小 110分 80 李 静 三等奖
茶小 01——28 陈裕昊 6.3 茶小 110分 80 桂 艳 三等奖
茶小 02——22 朱栋宇 6.5 茶小 110分 80 李浩然 三等奖
茶小 02——25 谭闻韬 6.5 茶小 110分 80 李浩然 三等奖
茶小 02——30 张泽潇 6.5 茶小 110分 80 李浩然 三等奖
茶小 03——06 李盈飞 6.7 茶小 110分 80 周洪海 三等奖
茶小 03——08 申林睿 6.7 茶小 110分 80 周洪海 三等奖
茶小 03——13 骆苏聪 6.7 茶小 110分 80 周洪海 三等奖
茶小 04——08 王梦婷 6.1 奥林小学 120 110 龙万友 一等奖
茶小 04——07 王雨茜 6.2 奥林小学 120 100 程 文 一等奖
茶小 04——10 曹文博 6.1 奥林小学 110 90 龙万友 二等奖
茶小 05——26 林涛 6年级 成都市八一小学 120 100 韩萍 一等奖
茶小 06——20 孙维松 6年级 成都市八一小学 120 90 舒崇文 二等奖
茶小 07——23 范书沛 6年级 成都市八一小学 120 90 舒崇文 二等奖
茶小 07——24 杨懿 6年级 成都市八一小学 110 90 舒崇文 二等奖
茶小 07——26 邬蕴章 6年级 成都市八一小学 100 90 舒崇文 二等奖
茶小 06——09 曾信仪 6年级 成都市八一小学 100 80 唐继英 三等奖
茶小 07——10 罗艳阳 6年级 成都市八一小学 110 80 舒崇文 三等奖
茶小 08——02 杜晴 6年级 成都市八一小学 110 80 舒崇文 三等奖
茶小 08——05 刘锐 5.1 白果林小学 100 90 徐孝达 二等奖
茶小 08——18 陈逸豪 6.1 白果林小学 110 90 郝玲 二等奖
茶小 08——10 吴舒祥 5.3 白果林小学 100 80 潘玲 三等奖
茶小 08——14 雷艾彤 6.1 白果林小学 120 80 郝玲 三等奖
茶小 09——10 熊芮铭 6.3 白果林小学 100 80 李龙玉 三等奖
茶小 14——30 刘奕辰 6.8 成外附小 100 120 一等奖
茶小 15——08 王立子 6.9 成外附小 110 120 一等奖
茶小 09——23 廖文豪 6.1 成外附小 100 110 一等奖
茶小 11——22 刘书睿 6.4 成外附小 110 110 一等奖
茶小 12——09 肖若昊 6.5 成外附小 120 110 一等奖
茶小 14——04 谢雨辰 6.7 成外附小 100 110 一等奖
茶小 14——21 任好雨 6.8 成外附小 110 110 一等奖
茶小 10——05 熊璇寓 6.2 成外附小 110 100 一等奖
茶小 10——09 周明光 6.2 成外附小 110 100 一等奖
茶小 11——07 邓皓翀 6.3 成外附小 100 100 一等奖
茶小 11——12 肖崇怡 6.4 成外附小 120 100 一等奖
茶小 11——14 李芷莹 6.4 成外附小 120 100 一等奖
茶小 11——19 姚上 6.4 成外附小 120 100 一等奖
茶小 12——16 张鹏轩 6.5 成外附小 110 100 一等奖
茶小 12——21 肖景翔 6.5 成外附小 100 100 一等奖
茶小 13——04 刘凌志 6.6 成外附小 120 100 一等奖
茶小 14——11 舒子豪 6.8 成外附小 120 100 一等奖
茶小 14——23 谭晓熹 6.8 成外附小 110 100 一等奖
茶小 14——28 魏凡迪 6.8 成外附小 110 100 一等奖
茶小 09——19 杨嘉威 6.1 成外附小 110 90 二等奖
茶小 09——27 贾若景 6.1 成外附小 100 90 二等奖
茶小 09——29 李昊昕 6.2 成外附小 120 90 二等奖
茶小 10——13 秦瑜瞳 6.2 成外附小 110 90 二等奖
茶小 10——15 邢沥 6.2 成外附小 100 90 二等奖
茶小 10——30 周竞飞 6.3 成外附小 110 90 二等奖
茶小 11——01 唐瑞婕 6.3 成外附小 110 90 二等奖
茶小 11——02 韩公胤 6.3 成外附小 110 90 二等奖
茶小 11——10 王千寻 6.3 成外附小 100 90 二等奖
茶小 11——15 谭言信 6.4 成外附小 120 90 二等奖
茶小 11——18 张晶 6.4 成外附小 120 90 二等奖
茶小 11——26 程乐天 6.4 成外附小 110 90 二等奖
茶小 12——06 王尧 6.4 成外附小 100 90 二等奖
茶小 12——08 向师锐 6.5 成外附小 120 90 二等奖
茶小 12——11 彭瀚达 6.5 成外附小 120 90 二等奖
茶小 12——12 赵嘉楠 6.5 成外附小 120 90 二等奖
茶小 12——15 周易 6.5 成外附小 110 90 二等奖
茶小 12——19 冯塬雅 6.5 成外附小 110 90 二等奖
茶小 12——23 孙英杰 6.5 成外附小 100 90 二等奖
茶小 12——24 刘一霖 6.5 成外附小 100 90 二等奖
茶小 13——02 刘恭言 6.6 成外附小 120 90 二等奖
茶小 13——08 罗研顾 6.6 成外附小 110 90 二等奖
茶小 13——21 王莉莎 6.7 成外附小 120 90 二等奖
茶小 13——25 白舸 6.7 成外附小 110 90 二等奖
茶小 14——01 杨洋 6.7 成外附小 110 90 二等奖
茶小 14——02 刘丹荔 6.7 成外附小 110 90 二等奖
茶小 14——05 何子萱 6.7 成外附小 100 90 二等奖
茶小 14——06 王方仪 6.7 成外附小 100 90 二等奖
茶小 14——09 庞张镝 6.7 成外附小 100 90 二等奖
茶小 14——10 许嘉玮 6.7 成外附小 100 90 二等奖
茶小 14——14 朱韵谐 6.8 成外附小 120 90 二等奖
茶小 14——16 罗舒 6.8 成外附小 120 90 二等奖
茶小 14——17 鲁瑜聪 6.8 成外附小 110 90 二等奖
茶小 14——20 罗佳豪 6.8 成外附小 110 90 二等奖
茶小 15——03 王伟吉 6.8 成外附小 100 90 二等奖
茶小 15——05 林涛 6.9 成外附小 120 90 二等奖
茶小 15——09 杨尚东 6.9 成外附小 110 90 二等奖
茶小 15——10 肖凯文 6.9 成外附小 110 90 二等奖
茶小 09——13 张瑞杨 6.1 成外附小 120 80 三等奖
茶小 09——21 陈竑志 6.1 成外附小 110 80 三等奖
茶小 09——24 张仕鑫 6.1 成外附小 100 80 三等奖
茶小 10——01 黎源 6.2 成外附小 120 80 三等奖
茶小 10——12 熊峰 6.2 成外附小 110 80 三等奖
茶小 10——19 刘睿 6.2 成外附小 100 80 三等奖
茶小 11——04 苏蕾 6.3 成外附小 100 80 三等奖
茶小 11——05 方予理 6.3 成外附小 100 80 三等奖
茶小 11——09 郭亨艺 6.3 成外附小 100 80 三等奖
茶小 11——23 陈婧祎 6.4 成外附小 110 80 三等奖
茶小 11——25 谭立 6.4 成外附小 110 80 三等奖
茶小 11——27 冯月 6.4 成外附小 110 80 三等奖
茶小 12——01 盛昕 6.4 成外附小 110 80 三等奖
茶小 12——04 安思怡 6.4 成外附小 100 80 三等奖
茶小 12——05 张家阳 6.4 成外附小 100 80 三等奖
茶小 12——13 谭宇彤 6.5 成外附小 110 80 三等奖
茶小 12——18 胡志成 6.5 成外附小 110 80 三等奖
茶小 12——20 高曦 6.5 成外附小 110 80 三等奖
茶小 12——25 格桑央珍 6.5 成外附小 100 80 三等奖
茶小 12——30 赵舒豪 6.6 成外附小 120 80 三等奖
茶小 13——06 吴宪 6.6 成外附小 120 80 三等奖
茶小 13——10 李爱鑫 6.6 成外附小 110 80 三等奖
茶小 13——14 熊洪銮 6.6 成外附小 100 80 三等奖
茶小 13——17 陈泽南 6.6 成外附小 100 80 三等奖
茶小 13——22 李松源 6.7 成外附小 120 80 三等奖
茶小 14——08 邱德熠 6.7 成外附小 100 80 三等奖
茶小 14——15 李子冀 6.8 成外附小 120 80 三等奖
茶小 14——25 吴钰松 6.8 成外附小 110 80 三等奖
茶小 14——29 王俊升 6.8 成外附小 100 80 三等奖
茶小 15——28 张音音 六年级 抚琴小学 120 90 赵旋 二等奖
茶小 15——26 周旻黎 六年级 抚琴小学 100 80 赵旋 三等奖
茶小 17——20 杜万春 六 120 90 二等奖
茶小 17——28 王晨轩 6.1 黄忠小学 110 100 李 佳 一等奖
茶小 19——01 刘子昊 六、三 西南交大子弟小学 120 110 马群 一等奖
茶小 19——04 罗皓天 六、三 西南交大子弟小学 120 110 马群 一等奖
茶小 20——03 徐佳舟 六、四 西南交大子弟小学 110 110 张蕾 一等奖
茶小 18——18 黄诚睿 六、二 西南交大子弟小学 120 100 张蕾 一等奖
茶小 18——23 张舜喆 六、二 西南交大子弟小学 120 100 张蕾 一等奖
茶小 20——02 黄子璁 六、三 西南交大子弟小学 110 100 马群 一等奖
茶小 20——08 钟力文 五、一 西南交大子弟小学 110 100 田玉秋 一等奖
茶小 18——16 陈楚凡 六、二 西南交大子弟小学 120 90 张蕾 二等奖
茶小 19——07 李欣钰 六、四 西南交大子弟小学 120 90 张蕾 二等奖
茶小 19——12 周效逸 六、四 西南交大子弟小学 120 90 张蕾 二等奖
茶小 19——24 张智豪 六、二 西南交大子弟小学 110 90 张蕾 二等奖
茶小 18——21 吴方维 六、二 西南交大子弟小学 120 80 张蕾 三等奖
茶小 18——26 李界界 六、二 西南交大子弟小学 120 80 张蕾 三等奖
茶小 19——11 温元浩 六、四 西南交大子弟小学 120 80 张蕾 三等奖
茶小 19——15 石亚雄 六、四 西南交大子弟小学 120 80 张蕾 三等奖
茶小 19——30 邓景文 六、三 西南交大子弟小学 110 80 马群 三等奖
茶小 22——13 黄江峰 6.4 金泉小学 110 110 吴玲 一等奖
茶小 22——16 高海玲 6.3 金泉小学 90 90 吴玲 二等奖
茶小 22——14 钟李山 6.5 金泉小学 100 80 赵新 三等奖
茶小 22——25 贾婉华 6年3班 锦西外国语实验小学 120 90 陈颖 二等奖
茶小 23——05 甘元新竹 6年3班 锦西外国语实验小学 110 90 陈颖 二等奖
茶小 23——08 张童 6年3班 锦西外国语实验小学 110 80 陈颖 三等奖
茶小 24——06 陈思妙 六四班 沙湾路小学 110 110 张希蓉 一等奖
茶小 24——08 何冠洲 六三班 沙湾路小学 110 110 张希蓉 一等奖
茶小 24——20 张潇月 五一班 沙湾路小学 100 110 江小梅 一等奖
茶小 23——21 张博闻 五二班 沙湾路小学 120 100 青玉 一等奖
茶小 23——27 梁琦 六一班 沙湾路小学 120 100 李梅蓉 一等奖
茶小 24——22 黄光霁 六三班 沙湾路小学 100 100 张希蓉 一等奖
茶小 23——20 郑媛元 五一班 沙湾路小学 120 80 江小梅 三等奖
茶小 23——23 周建雄 六三班 沙湾路小学 120 80 张希蓉 三等奖
茶小 23——26 唐雁寒 六四班 沙湾路小学 120 80 张希蓉 三等奖
茶小 24——16 冯苡桓 六四班 沙湾路小学 100 80 张希蓉 三等奖
茶小 24——26 马心雨 六三班 沙湾路小学 100 80 张希蓉 三等奖
茶小 27——10 林佳奕 6.4 石笋街小学 100 120 王洪芬 一等奖
茶小 26——03 扁思行 6.2 石笋街小学 120 110 赵婷婷 一等奖
茶小 27——09 张钥 6.4 石笋街小学 100 110 王洪芬 一等奖
茶小 25——19 蔡虹昊 6.1 石笋街小学 120 100 赵婷婷 一等奖
茶小 26——02 徐昕伟 6.2 石笋街小学 120 100 赵婷婷 一等奖
茶小 26——04 沈阳 6.2 石笋街小学 120 100 赵婷婷 一等奖
茶小 26——07 周小渌 6.2 石笋街小学 120 100 赵婷婷 一等奖
茶小 26——16 何珂鑫 6.2 石笋街小学 100 100 赵婷婷 一等奖
茶小 26——05 钟邑柳 6.2 石笋街小学 120 90 赵婷婷 二等奖
茶小 26——14 牛牧淳 6.2 石笋街小学 110 90 赵婷婷 二等奖
茶小 26——27 周照岚 6.3 石笋街小学 120 90 王洪芬 二等奖
茶小 27——03 王子云 6.3 石笋街小学 100 90 王洪芬 二等奖
茶小 27——24 曹天祥 5.4 石笋街小学 120 90 胥艳 二等奖
茶小 25——29 李子希 6.1 石笋街小学 100 80 赵婷婷 三等奖
茶小 26——01 徐逸飞 6.2 石笋街小学 120 80 赵婷婷 三等奖
茶小 26——06 罗莅惟 6.2 石笋街小学 120 80 赵婷婷 三等奖
茶小 26——13 蒋壮 6.2 石笋街小学 110 80 赵婷婷 三等奖
茶小 26——20 王文杰 6.2 石笋街小学 100 80 赵婷婷 三等奖
茶小 26——25 王家汀 6.2 石笋街小学 100 80 赵婷婷 三等奖
茶小 26——26 黄睿琦 6.2 石笋街小学 100 80 赵婷婷 三等奖
茶小 26——30 喻翔 6.3 石笋街小学 100 80 王洪芬 三等奖
茶小 28——05 黄子砾 六(1) 铁二院学校 110 120 唐美 一等奖
茶小 28——04 夏雨田 六(1) 铁二院学校 120 90 唐美 二等奖
茶小 28——06 杜沁美 六(1) 铁二院学校 110 80 三等奖
茶小 28——23 向阳 六年级四班 成都市西安路小学 120 80 邓晗 三等奖
茶小 28——24 黄倩玙 六年级三班 成都市西安路小学 120 80 邓晗 三等奖
茶小 28——25 李言蹊 六年级三班 成都市西安路小学 120 80 邓晗 三等奖
茶小 29——02 张可尧 六年级四班 成都市西安路小学 100 80 邓晗 三等奖
茶小 29——13 唐 誉 文 六年级 西华附属实验学校 120分 100 任学斌 一等奖
茶小 29——14 何 东 辰 六年级 西华附属实验学校 120分 100 任学斌 一等奖
茶小 29——16 唐萌 6.1 西体路小学 110 90 王莉 二等奖
茶小 29——18 陶虹宇 6.1 西体路小学 90 80 王莉 三等奖
茶小 31——24 邓朝宇 6.2 营门口小学 90 100 周蓉 一等奖
茶小 31——26 王沐智 6.3 营门口小学 120 90 邹小明 二等奖
茶小 32——01 安庆宇 5.2 营门口小学 110 80 张娴 三等奖
茶小 33——25 宋琢 六年级 金牛艺术 110 90 曹老师 二等奖
茶小 34——07 王誉涵 六年级 金牛艺术 100 80 曹老师 三等奖
茶小 35——14 钟翔宇 80 三等奖
解北一小 01——17 陈谦 六.四 五块石小学 90 90 胡耀 二等奖
解北一小
解北一小 01——23 魏红玉 六.四 五块石小学 80 90 胡耀 二等奖
解北一小
解北一小 01——18 刘林 六.四 五块石小学 90 80 胡耀 三等奖
解北一小
解北一小 03——14 张正年 五年级二班 解北一小 100 90 陈丽 二等奖
解北一小 03——22 王 策 六年级一班 解北一小 90 80 三等奖
解北一小 04——07 伍映吉 六年级三班 解北一小 100 80 三等奖
解北一小 06——13 周浅予 6.3 人民北路小学 120 110 刘云容 一等奖
解北一小 06——22 袁兴宇 6.4 人民北路小学 120 110 吴仕科 一等奖
解北一小 07——17 杨 钊 6.5 人民北路小学 100 110 刘云容 一等奖
解北一小 05——25 肖昌明 6.1 人民北路小学 120 100 李 蓉 一等奖
解北一小 05——26 蒋聿东 6.1 人民北路小学 120 100 李 蓉 一等奖
解北一小 06——03 文驰永 6.2 人民北路小学 120 100 李 蓉 一等奖
解北一小 06——21 杨业飞 6.4 人民北路小学 120 100 吴仕科 一等奖
解北一小 06——25 周九思 6.4 人民北路小学 110 100 吴仕科 一等奖
解北一小 06——04 刘嘉懿 6.2 人民北路小学 120 90 李 蓉 二等奖
解北一小 06——11 张灵曦 6.2 人民北路小学 110 90 李 蓉 二等奖
解北一小 06——19 黄晋熙 6.4 人民北路小学 120 90 吴仕科 二等奖
解北一小 07——05 杨世峰 6.4 人民北路小学 100 90 吴仕科 二等奖
解北一小 07——08 马艺心 6.5 人民北路小学 120 90 刘云容 二等奖
解北一小 04——29 吴哲鑫 5.2 人民北路小学 120 80 曾 利 三等奖
解北一小 05——10 刘若谷 5.3 人民北路小学 110 80 袁 妮 三等奖
解北一小 06——01 张 理 6.1 人民北路小学 100 80 李 蓉 三等奖
解北一小 06——15 梁伦豪 6.3 人民北路小学 120 80 刘云容 三等奖
解北一小 06——20 袁帅阳 6.4 人民北路小学 120 80 吴仕科 三等奖
解北一小 06——23 岳奕阳 6.4 人民北路小学 120 80 吴仕科 三等奖
解北一小 07——03 温斯玮 6.4 人民北路小学 100 80 吴仕科 三等奖
解北一小 07——09 赫崟家 6.5 人民北路小学 110 80 刘云容 三等奖
解北一小 07——10 赵东昱 6.5 人民北路小学 110 80 刘云容 三等奖
解北一小 07——15 程俊豪 6.5 人民北路小学 100 80 刘云容 三等奖
解北一小 07——16 袁艾嘉 6.5 人民北路小学 100 80 刘云容 三等奖
解北一小 07——20 吕昱恒 6.1 成都市北站小学 120 100 吕志斌 一等奖
解北一小 07——22 习艺潇 6.1 成都市北站小学 120 100 吕志斌 一等奖
解北一小 07——26 石怡 6.4 成都市北站小学 120 100 韩慧玲 一等奖
解北一小 07——21 李嘉 6.1 成都市北站小学 120 90 吕志斌 二等奖
解北一小 07——24 刘汉文 6.2 成都市北站小学 120 80 吕志斌 三等奖
解北一小 07——25 周通 6.1 成都市北站小学 120 80 吕志斌 三等奖
解北一小 07——29 蒲元舒 6.1 成都市北站小学 110 80 吕志斌 三等奖
解北一小 08——02 陈起 6.4 成都市北站小学 110 80 韩慧玲 三等奖
解北一小 08——11 雷蕾 6.1 成都市北站小学 100 80 吕志斌 三等奖
解北一小 11——26 曾凯 6.3 金建小学 100 90 李洪林 二等奖
解北一小 12——18 郭俊宏 六·一 马鞍小学 120 80 郑斌 三等奖
解北一小 12——24 王建东 六·二 马鞍小学 110 80 郑斌 三等奖
解北一小 13——08 刘晓时 6.1班 人北实验小学 120 110 唐红艳 一等奖
解北一小 13——23 帅先 6.2班 人北实验小学 120 100 侯毅 一等奖
解北一小 14——04 谭钦松 6.3班 人北实验小学 120 90 侯毅 二等奖
解北一小 13——10 陈思言 6.1班 人北实验小学 120 80 唐红艳 三等奖
解北一小 15——29 喻开富 六年级四班 成都市天回小学校 120 80 曾正康 三等奖
解北一小 16——20 雷谨豪 6.4 西一路小学 120 120 吴莎 一等奖
解北一小 16——18 倪珩茸 6.3 西一路小学 120 100 高颖 一等奖
解北一小 16——21 熊艺凡 6.4 西一路小学 120 100 吴莎 一等奖
解北一小 16——19 叶 林 6.3 西一路小学 120 90 高颖 二等奖
解北一小 16——17 朱宇巍 6.3 西一路小学 120 80 高颖 三等奖
解北一小 16——25 蔡昱翰举 6.1 西一路小学 110 80 高颖 三等奖
解北一小 16——26 刘远智 6.3 西一路小学 100 80 高颖 三等奖
解北一小 17——14 陈建尹 5.4 西一路小学 90 80 吴小云 三等奖
解北一小 18——14 文添 5.3 肖家村小学 80 110 赵李 一等奖
解北一小 17——27 张欣然 6.3 肖家村小学 100 80 封耀 三等奖
解北一小 18——15 鲜佳志 5.3 肖家村小学 80 80 赵李 三等奖
解北一小 18——24 罗皓天 6.1 张家巷小学 120 110 任倩 一等奖
解北一小 18——25 郑灵逸 6.1 张家巷小学 110 90 任倩 二等奖
解北一小 19——02 周鸿皓 6.3 张家巷小学 100 90 王斌 二等奖
解北一小 19——16 龙欣 80 三等奖
解北一小 19——22 孙唯朋 6·1 驷马桥小学 100 80 夏莉娅 三等奖
解北一小 19——23 陈柯帆 6·1 驷马桥小学 100 80 夏莉娅 三等奖
解北一小 20——19 李霄羽 6.3 西一路小学 70 80 高颖 三等奖
解北一小 20——28 杨弘毅 5.4 花圃路小学 90 吴继红 二等奖
解北一小 21——02 黄雨歆 5.3 花圃路小学 80 吴继红 三等奖
解北一小 21——10 郭雨舟 6.3 花圃路小学 80 白斌 三等奖
解北一小 21——26 刘元可 五 90 二等奖
22——02 沈怿忱 90 二等奖
22——05 覃熠 90 二等奖
/ 壹 /
下午回家的班车上,云音乐给我推荐了这首《纸短情长》。戴上耳机,听了这首歌。看着的窗外奔驰的马路和汽车,不自觉的陷入单曲循环的怪圈中。
《纸短情长》烟把儿乐队,有点点跑调的民谣唱法,表达感情十分直接。似乎欢快的节奏却唱的人心酸啊。
网易云里点赞最高的评论,是古德古德拉克说的:
我跨了两个省,去找我一直心爱的姑娘,满怀欣喜的在跨年那一晚亲口跟她说了我爱你,然后她拒绝了我。天黑了,在一个陌生的城市路上找不到方向,离火车开动还有15分钟。这是我第一次来郑州,也是我最后一次吧。-1°,多云,大风。
多么伤感的评论,这世上最难过的事莫过于,爱而不得。评论里还有好多这样的人。
翻着评论,看着歌词,听着音乐,感觉这首歌带我重走了一遍青春。
人这一辈子,最害怕把某一首歌听懂了。
/贰/
大一军训回校的时候,兵哥就买了机票,直飞内蒙古,去找他的女朋友。成都和内蒙古的距离很遥远,隔了十万八千里,但于他一定想一个筋斗云直接到达吧。只留下一句,辅导员问起来就说我家里有事回家了。
这样的故事上演了几回不记得了。有好几次因为省钱他都是做火车去的内蒙古。一坐就是20多个小时。当多有票根整整齐齐的铺满了桌面,兵哥说他们分手了。
爱情中,“不适合”是最骗人的,说不上你好又说不上你不好,但就是不想在一起,腻了烦了,累了,说白了,就是找不到继续喜欢你的理由了。或者爱上别人了吧。
故事结束了吗?没有。虽然我们谁都没提起,或者安慰,喝下几顿烈酒更直接。虽不提起,但寝室里那段时间最常听见的声音就是《你一定要幸福啊》。我见过那张写满了名字的纸被拳成一团扔进垃圾桶。你还能看见歪歪斜斜的“张娴”。
那一排火车票,就是为你写的情书。而你没读懂也没关系。
/叁/
大学四年,王子说:只有一个姑娘让我动过心。她脾气很倔,皮肤不白,长得不漂亮,我第一次见她的时候看了好久。
“你的那个她有什么好?”我问。
“说不上哪里好。也许她有很多缺点,但是她的优点就像太阳一样,让她熠熠生辉。”
“你对她表白了吗?”
“没有,因为从一开始就觉得应该没有结果吧。”
谁的青春里没有这样一个故事,喜欢一个普通但闪亮的姑娘,看她笑一次高兴好几天,见她哭一次,难过好几年。
一男生暗恋某女生,找我倾诉心事。他有句话是这样说的:“那天她趴桌上哭,那是我第一次亲眼看见她哭。我当时就觉得吧,我心里有一个水龙头突然被拧开了,出的全是滚开的水,砸在我心脏上最嫩的那块儿肉上。”
暗恋一个人,你心疼,爱护,却找不到一个身份去安慰她。
“你说让我忘了吧,但是我不舍得忘。你说要我去做点什么,发生点故事吧,我也不知道怎么开始。”
纸短情长,就让这都留在青春里吧。
/肆/
还记得《倚天屠龙记中》有这样一段:
周芷若冷笑道:“咱们从前曾有婚姻之约,我丈夫此刻却是命在垂危,加之今日我没伤你性命,旁人定然说我对你旧情犹存。若再邀你相助,天下英雄人人要骂我不知廉耻、水性杨花。”
张无忌急道:“咱们只须问心无愧,旁人言语,理他作甚?”
周芷若道:“倘若我问心有愧呢?”
张无忌一呆,接不上口,只道:“你……”
对,问心有愧就是我对你的纸短情长。
而记忆中我们也都像记住周芷若还是那个是芷江之上的可怜孤女和沙漠之中的温柔女侠,极为深刻美好的印象。如同青春记忆中的你,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沈佳宜吧。
如果还有什么遗憾,可能是在分手那天,转身便是天涯,从此渺无音信。
她说这些年伤害过不少人,我说,哪有什么伤害,只不过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这世间所有的遇见都是缘分。所有的离别都是纸短情长。
书不成字,纸短情长,再深的情也写不出。
/伍/
纸短情长,情深意切;纸短情长,吻你万千。
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现在呢?“我喜欢你”太浅了,浅到喝杯酒就会忘记,浅到吵过架就会放弃。
“当时年少”,其实“当时年少”才是一个完美借口。
因为“年少”原来你也会为爱疯狂,对另一半只求感觉和缘分。你没考虑过房子车子票子,没考虑过自己肩上的担子,没考虑过远大前程,年薪百万,就只是想单纯的和她在一起。
青春若没能献给最心爱的姑娘,那也别太匆匆的与世界潦草的和解,好么?
后来的我们会明白:她不是错的人,而是让我们变得更好的人。
谢谢你。余生很长,纸短情长。
责任声明:凡注明“来源:成都号”的文章均由成都号整理,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如本网内容涉及版权、隐私等权利问题,请相关权利人及时在线反馈给成都号,本网承诺会及时处理。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了解更多成都本地办事、民生热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成都号
cdmao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