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氯吡氧乙酸能除麦田杂草麦家公。
三氯吡氧乙酸,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属内吸传导型选择性除草剂,由植物的叶面和根系吸收,并在植物体内传导到全株,造成其根、茎、叶畸形,储藏物质耗尽,维管束被栓塞或破裂,植株逐渐死掉。禾本科作物对它具有耐药性。适用于森林造林前除草灭灌。
防除对象
能防除走马芹、胡枝子、榛材、山刺玫、萌条桦、山杨、柳、蒙古柞、铁线莲、山丁子、稠李、山梨、红丁香、柳叶乡菊、婆婆纳、唐松草、蕨、蚊子草等灌木、小乔木和阔叶杂草,尤其对木苓属、栎属及其他根萌芽的木本植物具有特效,对禾本科和莎草科杂草无效。使用技术:48%、61.6%乳油,适用于非耕地和森林防除阔叶杂草和木本植物,也可用于禾本科作物如小麦、玉米、燕麦、高粱等田地防除阔叶杂草。
使用方法
1.非耕地和森林在林地每亩用48%乳油120至240毫升,在杂草旺盛生长期对水30千克,叶面喷雾。用药时间为叶面充分展开、旺盛生长阶段,个别灌木处于开花前。
2.小麦田苗后每亩用61%乳油3.3毫升,对水30至40千克,均匀喷雾,能防除抗2,4一滴的阔叶杂草。
3.混用 该药可与草甘膦混用,克服使用后单子叶杂草增加的趋势,最好在第二年连续使用,以消除恶性杂草的侵入,保证良好的除草效果。还可与敌稗、毒莠定、2,4一滴混用。
注意事项编辑 语音
1、该药对禾本科杂草、莎草无效。
2、用药后2小时内无雨才能有效。
3、施药时要注意风向,不能喷到阔叶作物如茄科、豆科作物及蔬菜上,以免发生药害。
4、施药后3至7天发现杂草心叶卷曲现象,表明杂草巳停止生长,顽固杂草施药后30天才完全死掉,灌木死掉的时间更长。
5、要保持一个有利于树木生长的环境条件,必须多次用药,尤其是灌木除去后,应与草甘膦混用消除各种杂草。灌木密集处可用超低容量喷雾,药液浓度以1.5%左右为宜。
根据田间杂草种类选择除草剂。
麦家公~小麦田阔叶类杂草。
阔叶杂草可选择苄醚黄隆,唑草酮、二甲四氯、氯氧吡氧乙酸、苯磺隆。
建议:1小麦三叶期后~拔节前,气温在10度左右,一周内无降温。2除草剂搞好二次稀释。3在小麦田无露珠,天气无风或微风,土壤湿润,4不重喷,不漏喷,亩药液量不低于60斤。

面条菜其实是可以炒着吃的,味道非常的鲜嫩,照着菜谱做一学就会。那么面条菜怎么炒好吃?面条菜怎么炒着吃?
面条菜怎么炒好吃
1、粉丝用开水泡软,面条菜择洗干净。
2、胡萝卜刨成丝,锅内烧开水,放入面条菜焯烫至变色。
3、捞出面条菜立即放入冷水中降温,大葱和大蒜切末,干辣椒切段。
4、起油锅,爆香葱蒜末和干辣椒,放入胡萝卜炒软后关火。
5、放入挤干水分的面条菜和粉丝,放入白醋、盐、白糖、味精拌匀即可。
面条菜的营养价值
面条菜除了含有其它蔬菜的都有的营养成分之外,其β-胡萝卜素、维生素C及钙的含量都非常之高。据测定,每100g面条菜含有β-胡萝卜素含量在4160μ克,维生素C49m克,钙153m克,这些营养成分都是对健康极为有益的。面条菜生长过程中基本上没有病虫害,所以不用担心农药残留的问题,属于可以放心食用的无公害野生蔬菜。用来做菜饼、拌凉菜、蒸包子、包饺子、烧菜汤或煮面条都行,随心所欲。
怎么分辨面条菜
王不留行和面条菜几乎是同时发芽,同时生长,叶子也长得非常相似。但是,王不留行的叶子比面条菜要肥厚壮实,颜色也较重一些。两者最大的区别是在根部,根部发红的就是王不留行,根部发白的就是面条菜。
王不留行其实也可以当作野菜食用,但口感和味道都逊色与面条菜,做出的食物有些发苦。王不留行的学名叫麦蓝菜,它的药用功效与面条菜不同,是比较知名的妇科中药,有有行血调经、消肿止痛、活血通乳、催生下乳及产后胸腺疏通等药用功效。
麦家公也是麦田里常见的野菜,它的长相也酷似面条菜和王不留行,只是叶子比面条菜和王不留行要短一些,开粉红色或白色的小花。麦家公虽然也是一种野菜,但很少有人吃,因为它的口感和味道都比较差。
麦家公的学名叫做田紫草,其果实可入药,有健胃、镇痛及强筋骨的功效。麦家公还是一种好饲料,鸡、鸭、鹅、兔子和猪都喜欢吃它。
野草死了,故乡还活着,并且是没心没肺地活着。不悲野草,不悲野花。
人们面对这土地,如此陌生,如此冷漠。那些在我心里种下的草,再也长不出来了。也许多年以后,我的孩子问我童年的野草,我早已答不上来,再也不能和他们一起分享这草木的经书……
一、与村庄有关的草
说起故乡的草,我就觉得有趣。
你听那些名字,多像村里的长辈啊。麦家公,是不是像村西头临河而居的二大爷。麦家公,长得和面条菜有点相似,但是身子骨还行,盘在一起,很健硕。只是吃起来,味道不甚理想,于是被村人所屏蔽。听爷爷说,在饥荒岁月,这麦家公也能吃,那时,这草是救命恩人,只是如今,它被人冷落了。
马唐,总是觉得它不像一种草,倒像一个人的名字。春天来了,这个人在田野里叫马唐,那个人也叫马唐。叫着叫着,马唐就成了乡村的名草。有时觉得这名字还挺文雅的,不是太俗。上了年纪的人,不乐意叫它马唐,喜欢叫它蟋蟀草,这名字我喜欢,你想,马唐趟过春,趟过夏,肯定已经茂密如丛了,那深秋的蟋蟀,在草下蜗居,贫而快乐,很像那个“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颜回。
这草,看到了游子,正满含着热泪,遥望故乡,以致于失了明,它就用一味果实,去医治,一锅汤水,即可明目,也只有它能做到,在故乡,它名声甚好。
看到草,莫名地想起“可怜”一词,我觉得在故乡,最可怜的草应该是豚草,这种草,人多会躲避,它能引起过敏性哮喘和皮炎。它,注定和人交不成朋友,命运可想而知,斩草除根,是人对它的一贯立场。
在故乡,最常见野草是小蓬草,这草像个美人,腰身笔直,叶密密的。且枝叶也不臃肿,一种气质,在草木间弥漫。它在平原上,品读人性,它文雅简单。它安静地长着,从不横生枝叶。
还有一种草,不得不说,故乡叫它疙巴草,细细的,颈很瘦弱,但是却很有韧性。它趴在土地上,枝上生须,钻进土里,起初看似不起眼,不几天,这里就会青翠一片。人们喜欢把这草,缠绕在一起,用它捆住割下的草。牛羊的草,多半靠它驮运回来。其实,这草的韧性,远远比不上牛筋草,在故乡,牛筋草是草中之王。它叶茎结实,根系发达,一个人想要从地里拔出,多半会用上吃奶的力气,所以这种草,在故乡,一般没人愿意动它,如果不影响庄稼生长,人们多半睁只眼、闭只眼。
二、与中药有关的草
在故乡,有些草是不祥的。譬如猫猫眼,它学名叫做泽漆,就像一个人有大小名一样。它蜗居在土地上,这种草,叶子不大,但毒性不小。在平原上,这种草是孤独的。它的邻居,都是人类的宠臣,而它却被打入冷宫。如果不小心用手摸了它,且用这手揉了眼睛,毫无疑问,第二天你就会出洋相,眼肿得让脸变了形状,尽管如此,我们还是会小心翼翼地去割它,把它堆在一起,拉进村里的老中医的家里,去换一些油盐钱。
草,和中医关系甚大。中医里有很多草,都是故乡的常客。扁蓄,听名字,让我想起神医扁鹊,这种草,敢用神医的姓,是不是很牛。牛,要靠实力,它能利尿,能治疗黄疸。同样是利尿,还有一种草,叫车前子,也叫车前草。在故乡,车前子不受人待见。只有我村的中医喜欢,它说,这草里有故事,主角叫霍去病。我很感兴趣,催他讲下去,他说霍去病出征,人都渴得尿不出,可是马却没事,最后一看,马正吃前面的草,因此叫这车前的草,叫做车前子,一直叫到现在。
治病的草,在故乡很多。譬如婆婆纳,叶子小,开蓝色的花,不大,一看就小家子气,但它补肾壮阳。怪不得小时候,常见我村的二狗,用这草熬药喝。村里人见他,常常取笑,但是我不懂,在这里,我找到了笑他的根源。
地锦草,很漂亮,小叶,红颈。像个隐士,隐居草丛里,沉默不语,在土地上枯荣。但是,每年当我痢疾时,母亲常用这草给我熬药喝。草,很安静地长着。但是肚子里,却有大学问,腹有诗书气自华,它一出口,就是救命的箴言。
地黄,是一种善良的草,它像一个邻家女孩,文静漂亮。它的花如灯笼,模样或似倒悬的钟。红紫色的花,很漂亮。地黄,在故乡,享受着崇拜。如若治病,地黄需研磨成药,它比婆婆纳更受欢迎。
草与女人,似乎联系更紧密些。女人剜野菜,比男人更在行。但是,草不记她们的恶,仍用一腔慈悲回报。麦瓶草和王不留行,都是专治女性病的草,女人如果月经不调,就会想起这些草。麦瓶草,又叫净瓶,听名字好似观世音菩萨的净水瓶,润泽万物。而王不留行,名字怪怪的,但是女人产后,不下奶,急坏了家里人。一些上了岁数的老人,便急忙跑到地里,剜些王不留行来,煎水,服下。
有一种草,叫曼陀罗,听名字,像印度的移民。这草叶大,果实刺球状,人不敢碰,扎手,长着长着,就炸裂了,仿若一个脾气火爆的男人,突然就发怒了。
这草,和一个神医有关。此人是三国的华佗,他用曼陀罗提炼出麻沸散,从此,中国的外科医术,也进步了许多。
三、与食用有关的草
在故乡,“吃”是一个崇高的词。
河南,是苦难之地,吃就是活命。在故乡,女人掌握着灶台的大权。她们喜欢剜野菜、吃野菜。也许,我自小出野里,不是一个五谷不分的人,但是面对野菜,我仍然难以辨别它们。
在故乡,有一种草叫灰灰菜,叶子泛白,可以入食,但是这种草,我一直把它和绿苋菜混为一谈。后来,才知道绿苋菜叶大,且肥厚,是上佳的野菜。还有一种野菜,和绿苋菜很相似,个头,形状,几乎无甚差异,只是它的叶子泛红,后来我才知道它叫凹头苋。这两种野菜,用热水焯后,放上盐,酱油,凉拌具佳。
虽说都是苋类,但有一种草和它们不同,它不能吃。它叫铁苋,故乡叫它血布袋棵,如手被划伤,摘一片铁苋的叶子,揉揉,放在流血处,很快就止住了血。
在故乡,吃的最多的是马齿苋,这种野菜,虽然有些酸意,但是叶肥厚,吃着过瘾。它有九条命,是植物中的猫。晒不死。即使奄奄一息,只要见一滴雨水,马上复活。后来才知道,这野草与神仙有关,后羿射日,仅剩的一个太阳,就躲在马齿苋下,它因救驾有功,封了功勋。
故乡有一种野菜,叫扫帚苗,身体庞大,是野草中的巨人。幼苗可食,锅蒸凉拌具可。老了以后,也非无用之物,用铁丝扎捆,便是一把好扫帚。庭院无尘杂,多靠它。
它的果实,叫地肤子,多好听的名字啊,一听名字就具有仙气,似乎和《西游记》里的镇元子,是一个级别。
落葵,这名字好听。我喜欢吃它,故乡叫它木耳菜,叶厚且筋,炒菜很好吃。它果实紫色,和龙葵的果实相似,只是比龙葵的果实大一些。要说龙葵,可能有人不懂是何方神圣,在豫东平原,如果说甜蜜豆,多半有人流口水,那果实,怎一个“甜”字了得。
说起果实能吃的,还有一种草。你看,这土地上,隐藏着酸浆,它也叫灯笼草,默默无闻,像平头百姓。它果实淡黄,入口,是那种酸酸的感觉。在故乡,野果甚少,见到这酸浆,足以让人兴奋。
我喜欢苘麻,它的叶子阔大,母亲常用它包住酵头,放在南墙上晒着。它的果实,像一朵闭合的莲花,紧紧抱在一起。籽是白色的,可以吃,等到籽变成黑色,说明它已人老珠黄。
有一种很耀眼的草,和草莓一样,叶子,果实都很相似。故乡叫它蛇莓,它果实红彤彤的,多像一个红唇烈焰的女子,在百草之中诱惑着人。它是否能吃,我不知道,也不敢尝。据说能吃,有消肿解毒的功效。
在故乡,人们总是怕一些色彩鲜艳的东西,如蘑菇,颜色鲜艳,多半是有毒,对于蛇莓,没人敢学神农氏,一个人,尝尝它。
写到这,故乡顿时清晰起来。
仿若野草,在我的记忆里,就这样蓬勃地长着,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曹文生 1982年生于河南杞县,现客居陕西洛川。作品散见于《山西文学》《时代文学》《岁月》《红豆》《延安文学》《星星诗刊》《河南诗人》《陕西诗歌》《诗歌杂志》等杂志等。
小麦田的杂草有藜、荠菜、麦家公、麦瓶草、婆婆纳、繁缕、大巢菜、看麦娘、野燕麦、节节麦、雀麦等。
荠菜
荠,是荠属植物。
荠,是一年或二年生草本,高7至50厘米,无毛、有单毛或分叉毛;茎直立,单一或从下部分枝。
基生叶丛生呈莲座状,大头羽状分裂,长可达12厘米,宽可达2.5厘米,顶裂片卵形至长圆形,长5至30毫米,宽2至20毫米,侧裂片3至8对,长圆形至卵形,长5至15毫米,顶端渐尖,浅裂、或有不规则粗锯齿或近全缘,叶柄长5至40毫米;茎生叶窄披针形或披针形,长5至6.5毫米,宽2至15毫米,基部箭形,抱茎,边缘有缺刻或锯齿。
总状花序顶生及腋生,果期延长达20厘米;花梗长3至8毫米;萼片长圆形,长1.5至2毫米;花瓣白色,卵形,长2至3毫米,有短爪。短角果倒三角形或倒心状三角形,长5至8毫米,宽4至7毫米,扁平,无毛,顶端微凹,裂瓣具网脉;花柱长约0.5毫米;果梗长5至15毫米。
种子2行,长椭圆形,长约1毫米,浅褐色。花果期4至6月。
主要品种
生产上主要两个品种:板叶荠菜和散叶荠菜。
板叶荠菜:又叫大叶荠菜,粗叶头。叶肥大而厚,叶缘羽状缺刻浅,浅绿色,抗旱耐热,易抽薹,不宜春播,产量较高,品质优良,风味鲜美。
散叶荠菜:又叫细叶荠菜、碎叶头、百脚荠菜。叶片小而薄,叶缘羽状缺刻深,绿色,抗寒力中等,耐热力强,抽薹晚,适于春秋两季栽培、品质优良,香气较浓,味极鲜美,但产量低,栽培少。
产地生境
荠菜生长在山坡、田边及路旁,野生,偶有栽培。我国各省区均有分布。
生长环境
荠菜属耐寒蔬菜,喜冷凉湿润的气候,种子发芽适温为20至25摄氏度,生长适温为12至20摄氏度。气温低于10摄氏度,高于22摄氏度时,生长缓慢,湿度高,品质差。
荠菜对土壤要求不严,但是肥沃疏松的土壤能使其生长旺盛,叶片肥嫩,品质好。对土壤ph值要求为中性或微酸性。
荠菜不仅味美可口,而且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碳水化合物、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尼克酸、维生素E、维生素C、钙、磷、铁、钾、钠、镁、锰、锌、铜和硒等成分。
荠菜所含的蛋白质、钙、维生素C尤多,钙含量超过豆腐,胡萝卜素含量与胡萝卜相仿。荠菜为野菜中味最鲜美者,是因为它富含氨基酸达11种之多。
药用
荠菜性味甘平,具有和脾、利水、明目等功效。
经济
荠菜生长期短,可一次播种多次采收,为纯天然无公害野生保健食品。
责任声明:凡注明“来源:成都号”的文章均由成都号整理,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如本网内容涉及版权、隐私等权利问题,请相关权利人及时在线反馈给成都号,本网承诺会及时处理。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了解更多成都本地办事、民生热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成都号
cdmao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