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种概念认为种是一组具有形态和遗传特性相似的可以互相交配的自然种群,它们与其他物种之间具有繁殖隔离。生物种具有如下特点:(1)生物种不是按任意给定的特征划分的逻辑的类,而是由内聚因素联系起来的个体的集合;(2)物种是一个可以随时间变化的个体的集合;(3)物种是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单位。

物种指一个动物或植物群,其所有成员在形态上极为相似,以至可以认为他们是一些变异很小的相同的有机体,它们中的各个成员间可以正常交配并繁育出有生殖能力的后代,物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元,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元。 物种概念反映时代思潮。在林奈时代,人们相信物种是不变的,同种个体符合于同一“模式”。模式概念渊源于古希腊哲学的古老的概念,应用到整个分类系统,概念假定所有阶元系统中的各级物类单元,都各自符合于一个模式。 物种的变与不变曾经是进化论和特创论的斗争焦点,是势不两立的观点。但是,分类学的事实说明,每一物种各有自己的特征,没有两个物种完全相同;而每个物种又保持一系列祖传的特征,据之可以决定其界、门、纲目、科、属的分类地位,并反映其进化历史。 分类工作的基本内容是区分物种和归合物种,前者是种级和种下分类,后者是种上分类。种群概念提高了种级分类水平,改进了种下分类,其要点是以亚种代替变种。亚种一般是指地理亚种,是种群的地理分化,具有一定的区别特征和分布范围。亚种分类反映物种分化突出了物种的空间概念。 变种这一术语过去用得很杂,有的指个体变异,有的指群体类型,意义很不明确,在动物分类中已废除不用。在植物分类中,一般用以区分居群内部的不连续变体。生态型是生活在一定生境而具有一定生态特征的种内类型,常用于植物分类。人工选育的动植物种下单元称为品种。 由于种内、种间变异错综复杂,分类学者对种的划分有时分歧很大。根据外部形态的异同程度作为划分物种依据而划分的称为形态种,由于对各种形态特征的重要性认识不一,使划分的种因人而异,尤其是分类学者对某些特征的“加权”常使它们比其他特征更具重要性,而造成主观偏见.
两者的区别根本就是一回事,因为他们本来就是一体。
如果说概念是种子的话,那么概念的外延就是根系,种概念则是吸水的根须,每个词都有特定的含义。
概念这一思维形式是和词语联系在一起的,任何一个概念都是用词语表现的.概念的词语表现叫做名称.
例如,关于一般三 角形的概念,是用“三角形”一词 来表现的.有些概念可以用不同 的词语来表现.例如,“等边三角 形”、“等角三角形”、“正三角 形”、“正三边形”都表示同一个概 念. 每一个概念都有一定的外延 和内涵.概念的外延就是适合这 个概念的一切对象的范围,而概 念的内涵就是这个概念所反映的 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总和.例如“平 行四边形”这个概念,它的外延包含着 一切正方形、菱形、矩形以及一 般的平行四边形,而它的内涵包 含着一切平行四边形所共有的“有 四条边,两组对边互相平行”这两 个本质属性.
请看下面这样一个句子:小明在文具店里购买了铅笔、橡皮、小刀和学习用品。乍一看,这个句子没什么毛病,但从汉语语法的角度分析,这是一个病句。病因是什么?回答是:种概念和属概念不能并列。“铅笔、橡皮、小刀”,属于“属概念”;“学习用品”属于“种概念”,它们之间是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也就是种属关系。违反了这条原则,就属于病句。怎么改呢?很简单,把“和”改为“等”就可以了。全句改为:小明在文具店里购买了铅笔、橡皮、小刀等学习用品。“铅笔、橡皮、小刀等”,都是“学习用品”的一部分,二者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即种属关系。 这个句子作为一个病句举偶,为初学汉语的人学习和掌握汉语语法有一定的帮助,然而,类似的错误却出现在语文教科书里的文本里,实在是不应该,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不信,你打开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第118页倒数第二行:“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摘自英国哲学家、作家弗朗西斯·培根的《谈读书》一文,由王佐良翻译)。这个句子中,“数学”就属于属概念,“科学”就属于种概念,从汉语语法的角度,二者是不能并列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数学、物理、化学等属于自然科学;文学、哲学等属于社会科学。把“科学”和“数学”并列起来,实在是不够“科学”。这个地方应该这样翻译:“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科学使人深刻:数学使人周密,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科学使人深刻”下面加冒号提示,接着点明数学、伦理学、逻辑修辞学这些属于科学的“分支”加以阐释就可以了。因此,在语文学习中,希望同学们多动脑子,细心思考,不唯书,不畏权威,你就会把书读活,学习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个是普通逻辑学的基本概念.当两个概念是包含关系时,被包含的概念就是种概念,包含种概念的概念就是属概念.
责任声明:凡注明“来源:成都号”的文章均由成都号整理,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如本网内容涉及版权、隐私等权利问题,请相关权利人及时在线反馈给成都号,本网承诺会及时处理。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了解更多成都本地办事、民生热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成都号
cdmao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