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差错的概念及分类
一、前期差错的概念
前期差错,是指由于没有运用或错误运用下列两种信息,而对前期财务报表造成省略或错报。
1.编报前期财务报表时预期能够取得并加以考虑的可靠信息。
2.前期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时能够取得的可靠信息。
前期差错通常包括计算错误、应用会计政策错误、疏忽或曲解事实以及舞弊产生的影响以及存货、固定资产盘盈等。所称“前期差错”,应当是指重要的前期差错以及虽然不重要但故意造成的前期差错。
前期差错的重要程度,应根据差错的性质和金额加以具体判断。例如,企业的存货盘盈,应将盘盈的存货计入当期损益。对于固定资产盘盈,应当查明原因,采用追溯重述法进行更正。
二、前期差错的分类
1.计算错误;
2.应用会计政策错误;
3.疏忽或曲解事实以及舞弊产生的影响。

企业应当采用追溯重述法更正重要的前期差错,但确定前期差错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除外。追溯重述法,是指在发现前期差错时,视同该项前期差错从未发生过,从而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更正的方法。
(1)不重要的前期差错的处理:对于不重要的前期差错,企业不需调整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初数,但应调整发现当期与前期相同的相关项目。属于影响损益的,应直接计入本期与上期相同的净损益项目;属于不影响损益的,应调整本期与前期相同的相关项目。
(2)对于重要的前期差错,企业应当在其发现当期的财务报表中,调整前期比较数据。具体地说,企业应当在重要的前期差错发现当期的财务报表中,通过下述处理对其进行追溯更正:
第一,追溯重述差错发生期间列报的前期比较金额;
第二,如果前期差错发生在列报的最早前期之前,则追溯重述列报的最早前期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相关项目的期初余额。
具体的会计处理:
(1)涉及损益的,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费用增加、收入减少→利润减少,借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费用减少、收入增加→利润增加,贷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最后将净利润的影响数转至“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中,然后相应地调整“盈余公积”。
(2)所得税费用
①与税法规定一致:会计差错使利润增加时,调增所得税费用: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会计差错使利润减少时,调减所得税费用: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②与税法规定不一致存在暂时性差异的
会计差错使利润增加时,调增所得税费用: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
会计差错使利润减少时,调减所得税费用: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3)调整财务报表相关项目:
资产负债表:调整发现当年报表相关项目的年初余额;
利润表:调整发现当年报表相关项目的“上年金额”栏;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调整“前期差错更正”行“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栏。
前期差错按照重要程度分为重要的前期差错和不重要的前期差错。
不重要的前期差错的会计处理:对于不重要的前期差错,企业不需调整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初数,但应调整发现当期与前期相同的相关项目。属于影响损益的,应直接计入本期与上期相同的净损益项目。
重要的前期差错的处理:如果能够合理确定前期差错累积影响数,则前期重大差错的更正应当采用追溯重述法。如果确定前期差错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可以从可追溯重述的最早期间开始调整留存收益的期初余额,财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余额也应当一并调整,也可以采用未来适用法。前期重大差错的调整结束后,还应调整发现年度财务报表的年初数和上年数。在编制比较财务报表时,对于比较财务报表期间的前期重大差错,应调整各该期间的净损益和其他相关项目;对于比较财务报表期间以前的前期重大差错,应调整比较财务报表最早期间的期初留存收益,财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数字也应一并调整。
前期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企业应当采用追溯重述法更正重要的前期差错,但确定前期差错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除外。追溯重述法,是指在发现前期差错时,视同该项前期差错从未发生过,从而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更正的方法。
前期差错的重要程度,应根据差错的性质和金额加以具体判断。一般来说,前期差错足以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作出正确判断,就属于重要的前期差错。对于重要前期差错采用追溯重述法,不重要前期差错可采用未来适用法。
不重要的前期差错的处理
对于不重要的前期差错,企业不需调整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初数,但应调整发现当期与前期相同的相关项目。属于影响损益的,应直接计人本期与上期相同的净损益项目;属于不影响损益的,应调整本期与前期相同的相关项目。
重要的前期差错的处理
对于发生的重要前期差错,如影响损益,应将其对损益的影响数调整发现当期的期初留存收益,财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数也应一并调整;如不影响损益,应调整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初数。
差错更正会涉及到各种经济业务,为了更好的完成差错更正,一定要做到熟悉各种会计业务。
前期差错通常包括哪些
前期差错通常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计算错误。例如,企业本期应计提折旧50 000 000元,但由于计算出现错误,得出错误数据为45 000 000元。
2、应用会计政策错误。例如,为购建固定资产而发生的借款费用,在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满足一定条件时应予资本化,计入所购建固定资产的成本;在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发生的,计入当期损益。如果企业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发生的借款费用,也计入该项固定资产成本,予以资本化,则属于采用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等所不允许的会计政策。
3、疏忽或曲解事实以及舞弊产生的影响。
环球青藤友情提示:以上就是[ 前期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是什么? ]问题的解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前期差错,是指当期发现的、发生在以前会计期间的会计差错。
前期差错更正,特别是重要的前期差错更正,属于会计实务中的一个难点。更正重要的前期差错,不但要调整更正的当期账务,还要调整当期财务报表的“年初数”、“上年数”,因此属于账表分离调整,一般需要编制三套以上调整分录。
责任声明:凡注明“来源:成都号”的文章均由成都号整理,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如本网内容涉及版权、隐私等权利问题,请相关权利人及时在线反馈给成都号,本网承诺会及时处理。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了解更多成都本地办事、民生热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成都号
cdmao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