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因为从两汉至三国蜀汉,成都精美的蜀锦一直受到官方和民间高度赞赏和欢迎;这一时期,成都因出现一座专门织造蜀锦的官营作坊“锦官城”而获得“锦官城”和“锦城”两个别称。
成都位于中国西南地区,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腹地,境内地势平坦、河网纵横、物产丰富、农业发达,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自古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成都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蜀文明发祥地,中国十大古都之一。周太王以“一年成邑,二年成都”,故名成都;先后有7个割据政权在此建都;一直是各朝代的州、郡治所;汉为全国五大都会之一;唐为中国最发达的工商业城市之一,史称“扬一益二”;北宋是汴京以外的第二大都会,发明了世界上第一种纸币交子。
扩展资料
成都的历史沿革:
成都具有悠久而独特的历史始原,文化积淀极其深厚。早在距今约4500年至3700年,成都平原已出现被后世称为“宝墩文化”的一系列古蜀先民的聚落中心。
自秦代兴建成都大城2000多年以来,成都城市或毁而重建,或扩而新建,城址从未迁徙,“成都”这一名称也从未改变,在中国众多历史文化名城之中是绝无仅有的。两汉时期,成都城市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到西汉末年已成为仅次于长安的全国第二大手工商业都会。
清代,四川承宣布政使司改为四川省,成都为四川省治。民国初年,成都仍为四川省治所在地。1922年,成都、华阳两县合并为市,成立市政公所,县治保留。1928年,成都市政府建立,成都市为省辖市、省会。1949年12月,成都解放,始为川西行政公署驻地。1952年,行署撤销,恢复四川省建制,成都市为四川省省会至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成都
参考资料来源:成都市人民政府-历史沿革
成都叫做“锦官城”的原因是三国蜀汉时期,成都是中国的织锦中心,美丽的蜀锦畅销全国,成为朝廷重要的贡赋来源。朝廷专门设置了锦官管理,并在城西南筑锦官城,于是成都又被称为“锦官城”、“锦城”。
蜀锦是成都的一大特色产品,有悠久的历史。西汉时期,朝中就在成都设置权限专业监督机构“锦官”,其衙署就在成都东南方的“流江”岸上,后人称成都为“锦官城”即来源于此。
三国时期蜀锦成为全国流通热销产品。诸葛亮恢复“锦官”,职业管理方法蜀锦的生产与调拔。成都那时候“闤闠之里,方法世家,千家离房,机杼相和”,蜀锦生产制造获得非常大的发展趋势,变成蜀汉战争的主要财富。
成都的介绍
成都市一般指成都。四川省辖地级市,简称“蓉”,别称蓉城、锦城,为四川省省会。成都地处中国西南地区、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腹地,境内地势平坦、河网纵横、物产丰富、农业发达,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自古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成都是全国十大古都和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蜀文明发祥地。境内金沙遗址有3000年历史 ,周太王以“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故名成都 ;蜀汉、成汉、前蜀、后蜀等政权先后在此建都。
锦官城是成都。
成都,四川省辖地级市,简称蓉,别称蓉城、锦城,为四川省省会、副省级市。成都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蜀文明发祥地,最佳旅游城市,境内金沙遗址有3000年历史,周太王以“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故名成都。
成都具有悠久而独特的历史始原,文化积淀极其深厚。早在距今约4500年至3700年,成都平原已出现被后世称为宝墩文化的一系列古蜀先民的聚落中心。这些聚落中心均已夯筑了城墙,建筑了祭祀和集会的场所。
环境气候
成都市地处四川盆地西部边缘,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部属于四川盆地边缘地区,以深丘和山地为主。东部属于四川盆地盆底平原,为岷江、湔江等江河冲积而成,是成都平原的腹心地带,主要由平原、台地和部分低山丘陵组成。
成都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春早、夏热、秋凉、冬暖的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16℃,年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成都气候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多云雾,日照时间短。民间谚语中的蜀犬吠日正是这一气候特征的形象描述。成都气候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空气潮湿,因此,夏天虽然气温不高,却显得闷热,冬天气温平均在5℃以上,但由于阴天多,空气潮湿,却显得很阴冷。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锦官城

责任声明:凡注明“来源:成都号”的文章均由成都号整理,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如本网内容涉及版权、隐私等权利问题,请相关权利人及时在线反馈给成都号,本网承诺会及时处理。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了解更多成都本地办事、民生热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成都号
cdmao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