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要掌握钾肥的正确施用方法,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因土施用。由于目前钾肥资源紧缺,钾肥应首先投放在土壤严重缺钾的区域。一般土壤速效钾低于80mg/kg时,钾肥效果明显,要增施钾肥;土壤速效钾在80~120mg/kg时,暂不施钾。从土壤质地看,砂质土速效钾含量往往较低,应增施钾肥;黏质土速效钾含量往往较高,可少施或不施。缺钾又缺硫的土壤可施硫酸钾,盐碱地不能施氯化钾。
(2)因作物施用。施于喜钾作物如豆科作物、薯类作物、甘蔗、甜菜、棉麻、烟等经济作物,以及禾谷类的玉米、杂交稻等。
在多雨地区或具有灌溉条件,排水状况良好的地区大多数作物都可施用氯化钾,少数经济作物为改善品质,不宜施用氯化钾。根据农业生产对产品性状的要求及其用途决定钾肥的合理施用。此外,由于不同作物需钾量不同及根系的吸钾能力不同,作物对钾肥的反应程度也有差异,从多年钾肥应用的结果看,水稻、玉米、棉花、甘薯、油料作物上,钾肥的增产效果最好,可达到11.7%~43.3%,小麦等其他作物则次之。
(3)注意轮作施钾。在稻—稻轮作中,因早稻施有机肥多,晚稻一般不施有机肥,故钾肥应施在晚稻上。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中,钾肥应优先施在玉米上。
(4)注意钾肥品种之间的合理搭配。对于烟草、糖类作物、果树应选用硫酸钾为好;对于纤维作物,氯化钾则比较适宜。由于硫酸钾成本偏高,在高效经济作物上可以选用硫酸钾;而对于一般的大田作物除少数对氯敏感的作物外,则宜用较便宜的氯化钾。

投标方法如下:
一、详细阅读招标文件
二、考察现场与参加标前会议
三、召开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会
四、编制标书
投标书目录的确定
工作分工
编标过程
标书的审查
标书的修改
标书的打印输出
五、投标资料的汇总、整理
国家化肥商业储备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保障春耕化肥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国内钾肥供应以及灾后应急化肥需要,做好国家化肥商业储备管理工作,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国家化肥商业储备的管理及承储企业选定、监督、考核等工作。
第三条 国家化肥商业储备遵循企业承储、政府补助、市场运作、自负盈亏的基本原则。
第四条 国家化肥商业储备分为钾肥储备、救灾肥储备、春耕肥储备三部分,其中钾肥储备为单一品种储备,救灾肥、春耕肥储备品种仅包含氮、磷、复合肥。
第五条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统筹管理国家化肥商业储备,财政部相关监管局负责对企业承储情况、财政补助资金拨付情况等进行审核,各有关省(区、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局)负责本区域内春耕肥的事中事后监督。
第六条 国家化肥商业储备任务由企业自愿承担并自负盈亏,所需资金可向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申请贷款解决,中央财政给予资金补助。
近年来,氮、磷肥的大量施用已基本满足了农作物的需要,而钾肥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不少地区出现了缺钾症状,由于目前钾肥资源紧缺,钾肥应首先投放在土壤严重缺钾的区域。一般土壤速效钾低于80mg/kg时,钾肥效果明显,要增施钾肥;土壤速效钾在
80~120mg/kg
时,暂不施钾。钾能壮秆,增强抗逆能力,减轻病害,防止倒伏。所以,要做到合理施用,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施用钾肥要考虑到土壤的供钾水平,制定钾肥施用方案;(2)施用钾肥应考虑生产水平和氮、磷、钾的施用量,一般高产量氮、磷肥施用量大就应增施钾肥;(3)施钾肥,要考虑耕作制度和复种指数,复种指数高的应增施钾肥;(4)施用钾肥应考虑到不同作物的需钾特性和施钾效果而异,喜钾作物应多施;(5)钾肥施入土壤后,流动性小,故钾肥一般做底肥或早期追肥,而对于生长期长的作物或土壤保肥能力差的沙质土壤也可分次施用,应掌握前重后轻,在植物生长阶段如果作物显示缺钾症状,影响正常生长可以叶面喷施浓度为2%的硫酸钾。
施用钾肥过多的危害:(1)过量施钾不仅会浪费宝贵的资源,而且会造成作物对钙等阳离子的吸收量下降,造成叶菜“腐心病”、苹果“苦痘病”等。(2)过量施用钾肥会造成土壤环境污染,及水体污染。(3)过量施用钾肥,会削弱庄稼生产能力。
化学钾肥的主要品种有硫酸钾和氯化钾两种,施用时分别应注意:(1)硫酸钾①对于水田等还原性较强的土壤,硫酸钾不及氯化钾,主要缺点是易产生硫化氢毒害。酸性土壤宜配合施用石灰。
②硫酸钾价格比较贵,在一般情况下,除对氯敏感的作物外,能用氯化钾的就不要用硫酸钾。
③对十字花科作物和大蒜等需硫较多的作物,效果较好,应优先调配使用。(2)氯化钾①氯化钾与氮肥、磷肥配合施用,可以更好地发挥其肥效。
②透水性差的盐碱地不宜施用氯化钾,否则会增加对土壤的盐害。
③砂性土壤施用氯化钾时,要配合施用有机肥。
④酸性土壤一般不宜施用氯化钾,如要施用,可配合施用石灰和有机肥。
根据相关资料查询:有。钾肥投放对平抑国内化肥价格将起到非常好的稳定作用,特别是对明年春耕备肥产生积极影响。
责任声明:凡注明“来源:成都号”的文章均由成都号整理,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如本网内容涉及版权、隐私等权利问题,请相关权利人及时在线反馈给成都号,本网承诺会及时处理。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了解更多成都本地办事、民生热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成都号
cdmao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