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有很多种的。
(1) 氮肥:即以氮素营养元素为主要成分的化肥,包括碳酸氢铵、尿素、销铵、氨水、氯化铵、硫酸铵等.
(2) 磷肥:即以磷素营养元素为主要成分的化肥,包括普通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等.
(3) 钾肥:即以钾素营养元素为主要成分的化肥,目前施用不多,主要品种有氯化钾、硫酸钾、硝酸钾等.
(4) 复、混肥料:即肥料中含有两种肥料三要素(氮、磷、钾)的二元复、混肥料和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的三元复、混肥料.其中混肥在全国各地推广很快.
(5) 微量元素肥料和某些中量元素肥料:前者如含有硼、锌、铁、钼、锰、铜等微量元素的肥料,后者如钙、镁、硫等肥料.
(6) 对某些作物有利的肥料:如水稻上施用的钢渣硅肥,豆科作物上施用的钴肥,以及甘蔗、水果上施用的农用稀土等.
扩展资料:
土壤中的常量营养元素氮、磷、钾通常不能满足作物生长的需求,需要施用含氮、磷、钾的化肥来补足。而微量营养元素中除氯在土壤中不缺外,另外几种营养元素则需施用微量元素肥料。化肥一般多是无机化合物,仅尿素[CO(NH2)2]是有机化合物。
凡只含一种可标明含量的营养元素的化肥称为单元肥料,如氮肥、磷肥、钾肥等。凡含有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且可标明其含量的化肥称为复合肥料或混合肥料。品位是化肥质量的主要指标。它是指化肥产品中有效营养元素或其氧化物的含量百分率。
根据化学性质可将化学肥料分为:
1.生理酸性肥料。在化学肥料的水溶液中牧草吸收肥料的阳离子过多,剩余的阴离子生成相应的酸类,使溶液变酸,大多数的铵盐和钾盐都属于这类肥料。
2.生理碱性肥料。如果牧草吸收利用的阴离子比吸收利用的阳离子快时,土壤溶液中阳离子过剩,生成相应的碱性化合物,使溶液变成碱性,如硝酸钙、硝酸镁等都属于碱性肥料。
3.生理中性肥料。牧草吸收阴离子与吸收阳离子的速度大致相等土壤溶液呈中性反应,如硝酸钾、硝酸铵、尿素等。根据养分的成分可将化学肥料分为: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微量元素等。根据用途可将化学肥料分为:基肥和追肥。
此外还可将化学肥料分为速效肥、缓效肥、长效肥。土壤用肥、叶面用肥等。
化肥都是由各种不同的盐类组成,所以长期和大量施用这些由盐类组成的肥料,当肥料进入土壤后,就会增加土壤溶液的浓度而产生不同大小的渗透压,作物根细胞不但不能从土壤溶液中吸水,反而将细胞质中的水分倒流入土壤溶液,就导致作物受害。典型的例子就是作物“烧苗”
农药大量施用后,造成农药残留或深入地下水,对水源也造成污染。近几年大蒜价格低就是因为农药残留超标,国外收购商取消收购,导致的。我们自己食用的也可能检验不合格,只是国内民众的觉悟没有那么高,再就是自己化验的成本太高。普通民众承担不起。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化学肥料
碱性肥料指的是PH酸碱值呈碱性,在日常肥料种类中多数肥料都属于碱性肥料。
常见碱性肥料如下:
1.硝基复合肥,硝基复合肥是利用硝酸铵为氮源,在其中添加磷钾元素后的一种复合肥料,氮磷钾三者的浓度都比较高。
作用:硝基复合肥是一种重要农业用肥,多用于碱性土壤地区,适用作物也比价广如烟草、玉米、瓜果和蔬菜等上。
2.草木灰,草木灰顾名思义就是草木枯枝败叶燃烧后的灰烬,它里面含有植物所需的矿物质元素,草木灰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钾,它的施肥效果要比化学肥料要好。
作用:草木灰能有效防止土壤板结,增强植物的抗逆性,同时撒施在植物根部周围还能抑制一些病害发生。
3.生石灰,生石灰也被称作烧石灰,它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钙。
作用:中和土壤酸度强。
拓展资料:
一、施用碱性肥料的注意事项
1、严禁与铵肥混合使用。铵肥主要是指由液氨、氨水和氨和酸形成的铵盐。如果与碱肥混合,会使肥料中的氨挥发,导致氮的减少和肥效的降低。
2、严禁与速效磷肥混合使用。速效磷肥称为磷肥。主要有过磷酸盐等。如果与碱性肥料混合,会导致磷酸降解,从而降低肥效并影响作物生长。
3、严禁与腐烂的有机肥混合使用。由于完全分解的有机肥含有大量的营养成分,而氮元素主要以铵态氮的形式存在,如果施用碱性肥料,就会像铵肥一样,导致氨挥发,从而减少肥料中的氮含量。
4、严禁与某些农药混用。像乐果、 托布灵、多菌灵、叶伟三、菊芋杀虫剂等农药不能与碱性肥料一起使用,这会导致农药的功效降低。
二、碱性肥料如何使用
1.因地制宜
根据土壤的性质,选择合适的肥料。对于碱性土壤,应使用生理酸肥,如氮肥、钾肥。但是,不应再使用草碱、碳酸氢铵等碱性肥料,特别是严禁使用石灰等强碱性肥料。
酸性土壤应避免使用生理酸性肥料,尤其是使用硫酸化合物肥料等肥料。同时,氮肥施用量应同时施用,因为过量的氮肥会导致土壤酸化。施用有机肥、秸秆还田也可以缓解土壤酸化。
、
三、哪些化肥是酸性肥?哪些是碱性肥?
1、化肥具有两种不同的反应,即化学反应和生理反应。化学反应指肥料溶于水中以后的反应,如过磷酸钙的溶液是酸性,碳酸氢铵溶液是碱性,尿素、氯化钾溶液是中性等。
2、生理反应是指肥料经过作物选择吸收后产生的反应,例如,硫酸铵,作物吸收铵离子比硫酸根离子多,从土壤胶体上代换出较多氢离子,增加土壤酸性,称之为生理酸性肥料;又如硝酸钠,作物吸收硝酸根离子比钠离子多,从根胶体上代换的碳酸根离子与钠离子结合成碳酸钠水解后产生氢氧根离子,增加了土壤碱性,所以硝酸钠为生理碱性肥料。另外有一类生理中性肥料,如硝酸铵,它们施入土壤后,土壤反应不起变化。
肥料是农民种植农作物必需的物料,凡是提供植物养分为主要功效的物料都可称为肥料。其作用不仅仅是给植物提供营养,还具有培肥地力和改良土壤的等的作用。肥料的品种繁多,让人眼花缭乱,肥料到底有多少种呢?
一,肥料的种类
按化学成分分:有机肥料,无机肥料,有机无机肥料。
按养分分:单质肥料,复混(合)肥料
按肥效作用方式分:速效肥料,缓效肥料
按物理状况分:固体肥料,液体肥料,气体肥料
按化学性质分:碱性肥料,酸性肥料,中性肥料
我们就以常识分类,即化学成分为例来说一下化学肥料,有机肥料和有机无机肥料的特征哈。
二,化肥,有机肥和有机无机肥料的特征
1,化学肥料
化学是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生产的含有一种或几种营养元素的肥料,是氮,磷,钾,钙,铁,铜,镁等,及复合肥料等的总称。
它的基本特性是:
以无机矿物质为主。养分比较单一。养分含量相对较高。溶解性好,但性质不稳定。
2,有机肥料
有机肥料是来自于动物或植物,施于土壤,以提供植物养分为主要功效的物料,一般由动物,植物的残体或其排泄物制成。
有机肥料的特性是:
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含有大量微生物,但养分含量低。
3,有机无机肥料
在充分腐熟发酵好的有机物中加入一定比例的化肥,充分混匀并经工艺造粒而成的复混肥料。
有机无机肥料的特征是:
既有化肥的特征又有有机肥的特性,但每种成分的含量都较低,一般有机物的含量20%以上,氮,磷,钾总养分20%以上。
在施用此类肥料时,可适当增加有机肥和化肥的用量。
总之,肥料是供给作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有机肥料因供肥强度低,很难满足作物高产的需要而常被作为培肥地力的肥料,化学肥料是近现代对农业生产影响最为显著的肥料。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生物肥料则有可能与化学肥料共同保障农业生产的发展。
化肥的酸碱性判断:取少量溶于水(所有化肥都是水溶性的),用pH检验就可以了。
氮肥中有铵氮[NH4(+)]和硝氮[NO3(-)],铵氮怕碱,草木灰的主要肥料成份为K2CO3,水解后呈碱性:
CO3(2-)
+
H2O
=
HCO3(-)
+
OH(-)
NH4(+)
+
OH(-)
=
NH3(气)+
H2O
(氨水易挥发)
但硝氮不怕碱(与碱不反应)。因此并不是所有的氮肥都不能与草木灰混用,如KNO3就可以。不过绝大多数氮肥是铵氮。
化肥酸碱性是指肥料溶于水中所呈现的酸碱性,按着这一定义可把肥料分为化学酸性肥料、化学碱性肥料、化学中性肥料。硫酸铵、过磷酸钙等,溶于水中呈现酸性或弱酸性的肥料为化学酸性肥料;氨水、碳酸钾等,溶于水中呈现碱性或弱碱性的肥料称为化学碱性肥料;碳酸氢铵、硫酸钾、硝酸钙等,溶于水中呈现中性或接近中性的肥料称为化学中性肥料。
生理酸碱性是指把肥料施入到土壤中,经过作物的吸收作用以后,土壤所呈现的酸碱性。根据肥料施入后在土壤中呈现的酸碱性不同,可将肥料划分为生理酸性肥料、生理碱性肥料和生理中性肥料。硫酸铵是一种常用的氮素化肥,施用后可在土壤中分解为铵离子和硫酸根离子,虽然这两种离子均能被植物吸收、利用,但植物吸收的铵离子量远远大于硫酸根,因而大部分硫酸根遗留在土壤中。在植物吸收铵离子的同时,又释放出氢离子,使土壤呈酸性的为生理酸性肥料。硝酸钠、硝酸钙等肥料施入土壤后,经植物的吸收、利用,土壤呈现碱性,因而被称为生理碱性肥料。碳酸氢铵、尿素等,施入土壤经植物吸收利用后,土壤呈现中性或接近中性的肥料,称为生理中性肥料。

肥料的酸碱反应特性
一般常用的肥料都是碱基和酸根组成的盐类,基本上就具有化学的特定性质。另一方面,在施肥后,受到土壤环境因子的影响,例如根群和微生物的选择性吸收营养成分、微生物分泌酵素的分解和转化分子结构、土壤粒子的吸附阳离子和排斥阴离子、雨水溶脱盐类等,都会对植物的营养生长和土壤化学性之改变有明显的影响力。
肥料在化学上的酸碱反应
肥料溶解于水中后,由于其碱基和酸根的相对强弱关系导致肥料水溶液的pH值有呈酸性或碱性反应的差异。依据pH值的高低,可将肥料区分成酸性肥料、中性肥料和碱性肥料。从肥料组成分的碱基和酸根的强弱势也可判断肥料在化学属性是中性、酸性或碱性。例如硫酸铵是由强酸和弱碱组成,所以其水溶液呈微酸性;硫酸钾是由强酸和强碱组成,所以其水溶液呈中性;碳酸钾是由弱酸和强碱组成,所以其水溶液呈微碱性。有一些肥料在制造过程中残留部分游离酸,例如过磷酸钙常含有游离硫酸,其水溶液也呈微酸性。兹将肥料在化学上的酸碱反应整理成表1。
肥料有化学酸碱反应的特性,所以在混合肥料时要注意酸和碱混合会发热、碱和碱混合时会造成脱氨等情况。
常用肥料酸碱性参考表!肥料效果不好就找它
肥料在植物生理上的酸碱反应
肥料施到土壤后,在土壤溶液中所呈现的酸碱反应和单纯肥料水溶液的酸碱反应有些许不同。肥料在化学上的酸碱反应受到土壤胶体粒子的缓冲能力的影响,在短时间内对土壤溶液的酸碱变化的影响并不会很大,反而是由于植物根系对肥料盐离子的吸收不平衡以后导致土壤溶液酸碱度的变化较为显着。
一般而言,肥料成分中的阳离子经根系吸收后,残存的硝酸根(NO3-)、盐酸根(Cl-)、硫酸根(SO42-)等由于和土壤胶体子带有相同的负荷,很容易随同土壤重力水被排出土体之外,但在同时,土壤吸附的碱基阳离子,如钙离子(Ca2+)、镁离子(Mg2+)、钾离子(K+) 等亦会被拖着伴随流失,终至土壤酸性化。
另外,铵态氮肥料,例如硫酸铵,施到土壤中后,其铵态氮被植物吸收掉一部分,其余的则被硝化细菌作用转变成硝酸,故从此开始,其在土壤中的流程就如同一般硝酸盐肥料,也会导致土壤酸性化。
肥料的酸根在土壤中随水分流失,导致碱基一起流失而使土壤酸性化的严重程度,以盐酸根和硫酸根为1,而硝酸根则是1/2、磷酸根则是1/3,根据以上所述,肥料施用后,依其造成土壤酸碱性的变化,可分类成表2的生理酸性肥料、生理中性肥料和生理碱性肥料。
注1: 过磷酸钙施在酸性土壤时对pH值影响很少,但在碱性土壤中,由于含石 膏副成分的缘故,表现就有如生理酸性肥料。
注2: 尿素在旱田中的表现是属于酸性肥料,主要的原因是因为硝酸化的缘故。尿素在水田中的表现,因有灌溉水带入的碱基和多量水的稀释结果,所以对土壤酸碱的反应是归入中性肥料。
氮肥和钾肥是肥料需料量和使用量最大的三要素肥料之两种,特别是硫酸铵、氯化铵和氯化钾等都是属于生理的酸性肥料,这些肥料连年施用是造成土壤酸化的主要原因。
责任声明:凡注明“来源:成都号”的文章均由成都号整理,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如本网内容涉及版权、隐私等权利问题,请相关权利人及时在线反馈给成都号,本网承诺会及时处理。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了解更多成都本地办事、民生热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成都号
cdmao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