卣,汉语二级字, [2] 读作卣(yǒu),本义是古代一种酒器,椭圆形。
基本字义
●卣yǒuㄧㄡˇ
◎古代一种盛酒的器具,口小腹大,有盖和提梁。
详细字义
◎卣yǒu
〈名〉(象形。本义:古代一种酒器,椭圆形)同本义[anancientwinevessel]。青铜制,椭圆口、深腹、圈足、有盖和提梁。也有作圆筒形的,器形变化较多。用以盛酒。盛行于商代和西周初期。
卣,中尊也。——《尔雅》
详细解释
名词,象形字。本义:古代一种酒器,椭圆形。卣是古代用来盛酒的容器,也有说卣专门盛放祭祀时用的一种香酒。卣主要流行于商代和西周早期。卣的基本形制为扁园、短颈、带盖、鼓腹、圈足,有提梁。
还有少数为直筒形、方形和圆形,还有动物形状的鸟兽卣。商代铜卣多为扁圆体,盖较高,上有钮,提梁多横跨两面,腹最大颈在中部或略下,圈足较高。器饰饕餮纹、云雷纹和联珠纹。筒形卣主要出现在晚商、早周,数量不多。
方卣也在晚商时期出现,器形呈圆口方腹、长束颈、方圈足、大提梁,器上花纹为浮雕式。器物端庄浑厚,在商器中属精品。晚商还出现动物形卣,形象主要有鸭、豕、虎、鸟等。
卣,读音:[yǒu]
古代一种盛酒的器具,口小腹大,有盖和提梁。
“卣”字的演化
释义:
〈名〉
(象形。本义:古代一种酒器,椭圆形) 同本义 。青铜制,椭圆口,深腹,圈足,有盖和提梁。也有作圆筒形的,器形变化较多。用以盛酒。盛行于商代和西周初期
卣,中尊也。——《尔雅》
以秬鬯二卣。——《书·洛诰》
秬鬯一卣,圭瓒副焉。——《三国演义》
用赍尔秬鬯一卣。——《书·文侯之命》
组词
凤卣[ fèng yǒu ]
古代盛酒器。以铸成凤凰形,故称。
圉卣[ yǔ yǒu ]
西周时期的一种盛酒的器具,口小腹大,有盖和提梁。
虎卣[ hǔ yǒu ]
口缘直径10.4×9.0公分,重5.09公斤这件虎卣高35.7公分,口缘直径10.4×9.0公分,重5.09公斤。即为西周时期精品,“虎食人卣”代表非凡的神话象征,是虎食人?或护卫人?众说纷纭,无法定啄,因此现今此件瑰宝只称之为“虎卣”,去了中间“食人”两字。
夆莫父卣[ páng mò fù yǒu ]
西周前期的青铜酒器中的盛酒器。
举贯耳卣[ jǔ guàn ěr yǒu ]
中国古代青铜酒器中的盛酒器

读音:卣,yǒu
部首:卜
部外笔画:5
总笔画:7
基本字义:
古代一种盛酒的器具,口小腹大,有盖和提梁。
详细字义
〈名〉
(象形。本义:古代一种酒器,椭圆形)
同本义
[an
ancient
wine
vessel]。青铜制,椭圆口,深腹,圈足,有盖和提梁。也有作圆筒形的,器形变化较多。用以盛酒。盛行于商代和西周初期
卣,中尊也。——《尔雅》
以秬鬯二卣。——《书·洛诰》
秬鬯一卣,圭瓒副焉。——《三国演义》
用赍尔秬鬯一卣。——《书·文侯之命》
一、读音:yǒu
二、基本字义: 一种器皿,属于中国古代酒器。具体出现时间是未知,盛行使用时期为商代跟西周时期。当时用来装酒用。所以外观上大部分是圆形,椭圆形,底部有脚,周围雕刻精美的工艺图案。
三、组词:虎卣、凤卣、圉卣、夆莫父卣、举贯耳卣
扩展资料
一、笔画顺序:竖、横、竖、横折、横折、横、横
二、笔顺图解:
三、词语解释:
1、圉卣
读音:[ yǔ yǒu ]
释义:西周时期的一种盛酒的器具,口小腹大,有盖和提梁。
2、夆莫父卣
读音:[ páng mò fù yǒu ]
释义:西周前期的青铜酒器中的盛酒器。
3、凤卣
读音:[ fèng yǒu ]
释义:古代盛酒器。以铸成凤凰形,故称。
4、举贯耳卣
读音:[ jǔ guàn ěr yǒu ]
释义:中国古代青铜酒器中的盛酒器。
卣读作:yǒu
声母y,韵母ou,声调三声。
部首卜部,部外笔画5画,总笔画7画
五笔HLNF,仓颉YWS
古代一种盛酒的器具,口小腹大,有盖和提梁。
扩展资料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只有三个
1、虎卣[hǔ yǒu]
口缘直径10.4×9.0公分,重5.09公斤这件虎卣高35.7公分,口缘直径10.4×9.0公分,重5.09公斤。
2、凤卣[fèng yǒu]
古代盛酒器。以铸成凤凰形,故称。
3、圉卣[yǔ yǒu]
西周时期的一种盛酒的器具,口小腹大,有盖和提梁。
责任声明:凡注明“来源:成都号”的文章均由成都号整理,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如本网内容涉及版权、隐私等权利问题,请相关权利人及时在线反馈给成都号,本网承诺会及时处理。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了解更多成都本地办事、民生热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成都号
cdmao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