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TN系统,称作保护接零。一般当故障使电气设备金属外壳带电时,形成相线和零线短路,回路电阻小,电流大,能使熔丝迅速熔断或保护装置动作切断电源。
2、在TN系统中,所有电气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均接到保护线上,并与电源的接地点相连,这个接地点通常是配电系统的中性点。
3、TN系统通常是一个中性点接地的三相电网系统。其特点是电气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直接与系统接地点相连,当发生碰壳短路时,短路电流即经金属导线构成闭合回路。形成金属性单相短路,从而产生足够大的短路电流,使保护装置能可靠动作,将故障切除。
更多关于电器系统什么是tn系统,进入:查看更多内容
tt系统和tn系统的区别如下:
一、定义不同
TT方式是指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直接接地的保护系统,称为保护接地系统。
TN-S方式供电系统它是把工作零线N和专用保护线PE严格分开的供电系统,称作TN-S供电系统。
二、系统特点不同
TT系统特点:
(1)一旦设备出现外壳带电,接零保护系统能将漏电电流上升为短路电流,这个电流很大,是TT系统的5.3倍,实际上就是单相对地短路故障,熔断器的熔丝会熔断,低压断路器的脱扣器会立即动作而跳闸,使故障设备断电,比较安全。
(2)TN系统节省材料、工时,在我国和其他许多国家广泛得到应用,可见比TT系统优点多。TN方式供电系统中,根据其保护零线是否与工作零线分开而划分为TN-C和TN-S等两种。
TN-S系统特点:
(1)系统正常运行时,专用保护线上没有电流,只是工作零线上有不平衡电流。PE线对地没有电压,所以电气设备金属外壳接零保护是接在专用的保护线PE上,安全可靠。
(2)工作零线只用作单相照明负载回路。
(3)专用保护线PE不许断线,也不许进入漏电开关。
(4)干线上使用漏电保护器,工作零线不得有重复接地,而PE线有重复接地,但是不经过漏电保护器,所以TN-S系统供电干线上也可以安装漏电保护器。
(5)TN-S方式供电系统安全可靠,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等低压供电系统。在建筑工程开工前的“三通一平”(电通、水通、路通和地平——必须采用TN-S方式供电系统。
三、归属关系不同
1、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有统一规定,TT系统与TN系统、和IT系统属于并列关系。
2、TN-C、TN-S、TN-C-S系统属于TN系统。
TN系统,称作保护接零。
当故障使电气设备金属外壳带电时,形成相线和零线短路,回路电阻小,电流大,能使熔丝迅速熔断或保护装置动作切断电源。在TN系统中,所有电气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均接到保护线上,并与电源的接地点相连,这个接地点通常是配电系统的中性点。
TN系统中的T表示电源接地点,即配电系统中的中性点。
TN系统中的N表示电气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接到保护线上的一点。
安全技术要求
一、TN系统第一位的安全作用是迅速切断电源。
二、TN系统用于用户装有配电变压器的,且其低压中性点直接接地的220V/380V三相四线配电网。
三、TN-C、TN-S和TN-C-S所使用的范围是不同的:
1)因TN-S系统中N线和PE线是分开的,因此安全性能最好,用于有爆炸危险、火灾危险性大及其他安全要求高的场所。
2)TN-C-S系统次于TN-S系统,用于厂内低压配电的场所及民用楼房。

IEC标准将TN系统按N线和PE线的不同组合又分为三种类型:
1、TN-C系统:在全系统内N线和PE线是合一的(C是“合一”的英文Combine的第一个字母)。
2、TN-S系统:在全系统内N线和PE线是分开的(S是“分开”的英文Separate的第一个字母)。
3、TN-C-S系统:在全系统内,通常仅在低压电气装置电源进线点前N线和PE线是合一的,电源进线点后即分为两根线。
扩展资料
TN系统符号意义:
1、第一个字母T:表示电源系统的一点直接接地。
2、第二个字母N:表示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与电源系统的接地点直接电气连接。
3、字母S:表示中性导体和保护导体是分开的。
4、字母C:表示中性导体和保护导体的功能合在一根导体上。
施工现场采用的TN系统,主要由TT系统转换来的,即专用保护零线的引出基本上都是从施工现场总电源箱一次侧的三相四线制引入的N线作重复接地后,再从重复接地处引出PE线,沿架线要求引到各分配电箱。
这主要是各施工现场距变压器供电电源较远(单独变压器供电除外),一次侧线路较长,不可能从变压器的工作接地点或配电室的零线处引来,这样既不经济也不安全。所以都从施工现场的总配电箱处转换为TN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一定要注意,不得一部分设备作保护接零,另一部分设备作保护接地。如果当采取接地的用电设备发生相线碰壳时,零线电位U。将升高,从而使所有接零的用电设备外壳都带上危险电压。
如果人体接触就会发生危险,一般人体的电阻为1000Ω,这样就会有62.9v/1000Ω=62.9mA的电流流过人体,这个电流可造成心脏震颤,痉挛致生命危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TN系统
责任声明:凡注明“来源:成都号”的文章均由成都号整理,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如本网内容涉及版权、隐私等权利问题,请相关权利人及时在线反馈给成都号,本网承诺会及时处理。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了解更多成都本地办事、民生热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成都号
cdmao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