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鸢尾,是鸢尾科巴西鸢尾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顾名思义,它来自于遥远的美洲大陆,原产于墨西哥和巴西等国家。它的属名名Neomarica是由希腊语neo和Marica结合而来,neo意思是新的,而Marica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位女神。
巴西鸢尾的花体大,花型特别,体态优美,显得素雅且大方。开花的方式十分特别,从扁平似叶状的花茎中长出花苞,从含苞待放到怒放是一个漫长需要耐心的过程,大概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有三片舌状白色的花瓣向外翻,洁白且优雅,基部有红褐色的斑块,另三瓣蓝紫色伴有白色线条的花瓣呈直立内卷,就像是小精灵一般。巴西鸢尾有如此绚烂的色彩,婀娜的身姿,就像是欲飞的蝴蝶。
巴西鸢尾是一种美丽的观赏花卉,它有多种不同的品种存在,繁殖的方式也很独特,可以像吊兰一样在花鞘中长出新的小苗,造型别致,似蝴蝶翩翩起舞。巴西鸢尾在两广、福建地区是比较常见的景观植物,常生长在半阴处,或者是一些阴凉的路边。
巴西鸢尾不仅有美丽的一面,还有一定的功效。它可以入药,性辛、苦,具有活血祛瘀和祛风湿与解毒的作用,平时多用于跌打损伤和风湿疼痛的治疗。另外,巴西鸢尾对于治疗咽喉肿痛和食积腹胀也有很好的作用。不过治疗时最好不要随意用药,在医生指异下使用会更安全。

巴西鸢尾不是保护植物,就是鸢尾科、巴西鸢尾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40-50厘米。叶从基部根茎处抽出,呈扇形排列,叶片2列,叶宽约2厘米,带状剑形,革质,深绿色。
巴西鸢尾花每年只开一次花。巴西鸢尾花朵独特,开花时像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随风摆动,十分好看。巴西鸢尾主要生产于巴西一带,巴西鸢尾花开一天就会凋谢,一般上午开花,到了下午4时左右,就会出现枯萎的现象。
巴西鸢尾花在每年的4至9月开花,可从春季延续到夏末,花期持久,并且每朵花只开一天就会凋谢。巴西鸢尾花的花朵比较独特,总共有六朵花瓣,三白三蓝紫,三片白色花瓣往外翻,而蓝紫色的花瓣同时向内卷,花开时十分美观,是一种观赏价值极高的花卉植物。
巴西鸢尾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40至50厘米。叶从基部根茎处抽出,呈扇形排列,叶片2列,叶宽约2厘米,带状剑形,革质,深绿色。
巴西鸢尾的花从花茎顶端鞘状苞片内开出,花茎扁平似叶状,但中肋较明显突出,花茎高于叶片,花瓣6枚,其中3枚为外翻的白色苞片,基部有红褐色斑块,另3枚直立内卷,为蓝紫色并有白色线条。花被裂片6,两轮排列,内轮裂片与外轮裂片不等大,花被管通常为丝状或喇叭形;雄蕊3,花药多外向开裂;花柱1,上部多有三个分枝,分枝圆柱形或扁平呈花瓣状,柱头3至6,子房下位,3室,中轴胎座,胚珠多数。蒴果。
巴西鸢尾常生长或栽培于公园荫蔽处的路边,喜高温及湿润气候的环境,喜阳光,也耐半荫,不耐寒,忌积水。喜疏松、排水良好的肥沃壤土或腐殖质土。生长适温15至28℃。
巴西鸢尾花叶俱美,适应性好,是优良的观花观叶植物,常片植于园路边、疏林下、滨水的岸边、墙垣边等处,或丛植用于山石、角隅、庭园等点缀,也可盆栽用于居室美化,也可用作盆花、切花和花坛用花。根茎可药用。巴西鸢尾的花香气浓郁,常常用它来提纯香水。
巴西鸢尾为鸢尾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墨西哥至巴西一带。巴西鸢尾成株高约为40-50公分,花期为春至夏季。巴西鸢尾的外系独特,其繁殖方式比较奇特,所以受到一些花友们的喜爱。
巴西鸢尾
巴西鸢尾株高约40~50公分,叶从基部根茎处抽出,呈扇形排列。叶宽约2公分,革质,深绿色;花期约春至夏季,花茎扁平似叶状,但中肋较明显突出,花从花茎顶端鞘状苞片内开出,花有6瓣,3瓣外翻的白色苞片,基部有红褐色斑块,另3瓣直立内卷,为蓝紫色并有白色线条。花通常上午开放,至下午3~4点就开始内卷枯萎了,但花鞘内的花开完後,会长出小苗,小苗越长越大最後降至土表,发根成苗,而小苗隔年就有开花能力。 巴西鸢尾的繁殖方式很奇特,像吊兰(详情介绍)一样,在开花后会从花鞘内长出小苗。
中文学名:巴西鸢尾
拉丁学名:Neomarica gracilis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纲:单子叶植物纲 Monocotyledoneae
目:百合目 Liliiflorae
亚目:鸢尾亚目 Iridineae
科:鸢尾科Iridaceae
属:巴西鸢尾属Neomarica
种:巴西鸢尾Neomarica gracilis
英文名:Brazil iris
责任声明:凡注明“来源:成都号”的文章均由成都号整理,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如本网内容涉及版权、隐私等权利问题,请相关权利人及时在线反馈给成都号,本网承诺会及时处理。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了解更多成都本地办事、民生热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成都号
cdmao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