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1日
关注微信
微信关注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关注微信公众号

手机访问
手机访问二维码

扫二维码访问,或在手机浏览器中输入:
www.cdhao.com

返回
详情
当前位置:成都号 > 成都落户资讯 >太空种子 太空种子与普通种子有哪些不同

太空种子 太空种子与普通种子有哪些不同

来源:成都号 2023.03.10 04:34:04 阅读:13次

太空种子的作用是什么

外表看分辨不出和普通的有什么区别。太空种子,是把处于分裂期的种子送入太空,经过太空环境的影响,发生基因突变。回到地球后,种出来看看结的果实有什么变化,经过选择之后,把对人类有利的突变的种子选择出来。比如有的种子突变后产量高,味道好等。但有的也可能突变的结不出果实,种子回来之后是要经过选择的,不是所有回来的种子都是好的。

太空种子的简介

太空种子是由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航天育种中心和中国农科院、中科院合作的项目。 选择大田作物、蔬菜、花卉、中药材等优良种子,搭载到我国返回式卫星飞行5-7天后返回陆地,在空间环境下(如失重、真空、紫外线、磁场等)使种子发生变化,再到地面,栽培试验4-5年选种形成太空种子。比较成熟的为蔬菜种子甜椒、尖椒、西红柿、南瓜、西瓜、油菜等。

种子到太空发生变异的原因

种子到太空发生变异的原因有真空、失重、强辐射等。太空种子是指将精选的作物种子通过航天飞行器搭载到太空,在天空的特殊环境下发生变化的种子。种子在太空失重的状态下接受宇宙线的辐射,其遗传物质便会发生某种变化。

种子到太空发生变异的原因

太空种子,又名卫星育种,是由国航天工业总公司航天育种中心和中国农科院、中科院合作的项目。

失重、真空、紫外线、磁场等太空环境都会使种子发生变化,目前比较成熟的是蔬菜种子,比如南瓜、油菜、尖椒等。

种子不是到天上绕一圈就可以叫做“太空种子”,走一圈只是其中一步,随后还要进行地面培育、筛选和验证等,一般需要几年时间。

什么是太空育种?经过太空育种长出的蔬菜有什么特点呢?

太空是一个巨大的空间,人类在探索太空的过程中,也在寻找太空生活的方法。但是在远离地球的地方生存,首先就需要面临食物问题。目前人类帮助宇航员太空生存的主要方式,就是提前提供充足的补给,提前为宇航员准备数个月的物资,从而让宇航员可以在远离地球的太空中长时间生存。

随着人类探索太空的距离越来越远,为宇航员长时间提供补并不现实,人类需要在太空尝试自给自足,实现太空育种,培养太空农作物,是解决粮食问题的关键方法!

进入太空,尝试太空育种:

目前人类的科技水平,选择的探测目标,基本都是岩石星球,在岩石星球,宇航员可以接触到大量外星土壤。在地球上,可以通过种植农作物获得粮食,进入太空,科学家期望可以利用太空环境,进行太空育种,在太空建造太空农场,从而帮助宇航员实现自给自足。

在国际空间站,科学家已经在太空培养了大麦、生菜等食物,宇航员也食用了部分食物,并没有出现任何不良反应。

目前国际空间站的太空育种,主要使用地球的土壤以及地球的种子,虽然实验证明宇航员可以在太空环境中培养农作物,但是科学家需要了解太空环境对地球农作物的影响。

在太空,甚至是其他星球培养农作物,是解决太空旅行食物问题的关键方式,但科学家并不能保证在培养多代农作物后,农作物不会出现特殊的变化,在不同的星球土壤中培养农作物,也需要记录观察农作物的逐代变化,确保宇航员可以安全食用。

太空育种的蔬菜有何不同?

太空培养的蔬菜,具有独特的特点。在国际空间站,虽然可以获得阳光,但是空间站的窗户造价昂贵,因此农作物并不能依靠自然光,只能通过人造光源培养农作物。

空间站中,宇航员使用培养仓,利用LED灯光进行生菜的培养,由于没有使用自然光进行光合作用,最终培养的生菜带有特殊的紫色。

第一批生菜已经经过宇航员的食用检测,并且样本送回地球,证明了在太空也可以培养地球农作物。

宇航员在太空实现农作物种植,可以提高太空探索的效率,宇航员只需要准备好充足的物资以及土壤、种子,就可以在太空收获自己的粮食。

科学家认为后续可以开发特殊的“种植包”,里面含有种子、足够的土壤和水分,宇航员只需要打开“种植包”,放置到培养箱中,就可以培养出农作物,帮助宇航员获得额外的食物补给。

当宇航员到达另一颗星球,就可以利用其他星球的土壤,继续培养农作物,从而创造太空农场,降低对地球补给的依赖。

总结:

太空探索技术虽然一直在进步,但是太空发射成本依旧非常高,即使向太空发射一片面包,也需要上万美元的成本。因此人类想要实现长时间太空旅行,就必须尝试在太空收获额外的食物。

在太空培养农作物是可行的方式,除了农作物的培养,科学家也提出了在太空培养可食用菌的计划,利用太空培养的农作物和食用菌,宇航员有降低地球补给的消耗速度,在太空生存更长时间,培养农作物的过程,以及新鲜的食物也可以让宇航员的心理和身体更加健康~

“神十三”航天员回家,带回了哪些“太空特产”?

4月16日,中国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搭乘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东风着陆场安全着陆,顺利回到祖国怀抱,两百多天的太空长途旅行画上了圆满的句号。那么他们带回了什么“太空特产 ”呢?

“太空特产”的意思顾名思义,就是来自太空的产物,但是大家都知道,太空是没有任何产物的,由于没有氧气,是不可能有任何生物存活的,那我们为什么还要用“太空特产”这名词呢?是因为虽然太空没有生物,但是人类发现一些地球产物上了太空在回到地球上种植会有相当高的产量,于是就讲种子带上了太空,让它成为了“太空特产”。

“太空特产”

太空种子是由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航天育种中心和中国农科院、中科院合作的项目。 选择大田作物、蔬菜、花卉、中药材等优良种子,搭载到我国返回式卫星飞行5-7天后返回陆地,在空间环境下(如失重、真空、紫外线、磁场等)使种子发生变化,再到地面,栽培试验4-5年选种形成太空种子。比较成熟的为蔬菜种子甜椒、尖椒、西红柿、南瓜、西瓜、油菜等。 与传统育种技术相比,它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大大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创造出许多新品种,在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很好地解决了粮食短缺问题。

对太空种子的误解

对于太空种子有着很多误解。“基因突变”“变异”“人工诱变”……这些航天育种的术语听起来有些“恐怖”,让个别消费者担心太空食品的安全性问题。“太空食品绝对安全,人们尽可以放心食用。”刘录祥说。航天育种的原理,是把植物种子用卫星搭载上天,在宇宙辐射、微重力、弱地磁、高真空以及低温等综合因素的作用下引起基因变异,返回地面后再经过专门的培育和筛选,形成有明显优势的新品种。“在自然界里,自然环境的变迁也会引起生物发生相应的突变,以适应新的环境。”刘录祥说,“航天育种只是加快了生物的这种变异过程。”

再次也欢迎航天英雄凯旋归来,为国家航天事业做出这么杰出的贡献,定将名留青史。

神舟12“出征”再带种子,“太空种子”有多重要?30年前就发现了

说到太空种子,会有人认为种子只要进入太空走一圈就是太空种子,其实这是大众对太空种子的一个误解,种子进入太空只是第一步,想要成为真正的太空种子,除了要在太空中被宇宙粒子击中外,还要在种子回到地球后对其进行地面培育、筛选和验证,搭载回来的种子至少要经过三四代的筛选,然后到多个省份的试验点去试种,试种成功后,还要拿到品种审定委员会去审定,只有通过这些层层考验才能称得上太空种子。

近日我国神舟12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三名宇航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即将开启他们为期三个月的太空生活,从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开始,我国已经有17人次勇闯苍穹。而对太空种子的发展历程最早要追溯到1987年,当年我国第9颗返回式科学试验卫星发射成功 ,科学家就将青椒、稻谷种子等送到太空之上,这批特殊的“宇航员”跟着卫星去到了太空,它们数量多、种类多,已经完成了30多次的航天任务,它们是名副其实的“种子”选手,进入太空的种子。

以往我国“神舟”系列飞船每次飞行时都会携带种子上太空,如神舟5号带了1kg的种子,神舟6号带了携带了灯盏花、苦苣苔、秋海棠等,神舟7号带来87种蔬菜种子,神舟8号带了橄榄、红豆杉种子,神舟9号带了普洱茶种子,神舟10号带了人参种子,这次神舟12出征也不例外,带了29.9克的南靖兰花种子一起遨游太空。那么种子在成为太空种子都经历了什么呢?我们一起来了解吧。

太空种子是精选的作物种子通过航天飞行器搭载到太空,在空间特殊环境下使种子发生变化,然后再到地面进行优选的育种手段。和宇航员一样,种子上太空也要经历严格的选拔,由于太空环境可能会比较恶劣,还要随时抵御外部辐射的入侵,所以果实要饱满、活力好、种子的遗传稳定性还得高,最后还要在品种上结合市场的需求,只有市场需求的种子才会带入太空。而这些种子在太空飞行过程当中,只有被宇宙射线击中,而且发生基因改变的种子在返回地球之后才能够进入下一轮的考核,只有产量好、势头旺盛或者具有抗性,比如,不怕虫子咬,不怕干旱的种子才能留下来。历经繁殖测试,获得审批才能成为“太空种子”。

种子之所以要上太空,据航天育种工程首席科学家刘录详解释,一切都是为了粮食安全。作为14亿的人口大国,粮食安全始终是我国长期的战略性重要问题,要想实现粮食增产,就得有优良的种子。有过种植经验的农民朋友应该知道,每年农作物收获后总会留下长势好、结果多的的作物作为来年种植的种子,但很多时间我们会发现,品种会越来越差,长势产量抗性也会变弱,久而久之就不再适合种植,因此种子上太空不仅能为我们的粮食安全带来保障,还能实现粮食高产的目标。

早在1987年,我国第9颗返回式科学试验卫星首次将一批水稻和青椒等农作物种子送向遥远太空,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研究员、被誉为“中国太空育种第一人”的蒋兴村和其他研究人员意外发现,极个别上过天的种子发生了一些遗传变异,萝卜种子更有抗药性,一个蒜头能重3两多,这让他们震惊不已,由此揭开了航天育种的序幕。

在自然条件下,种子基因突变的概率在百万分之一以下,但是在太空经过宇宙射线、超真空、微重力等的影响下,基因突变的概率能达到千分之五,比在地球上提高了5000倍,而其中,基因的有益变异率能够大大增加,育种期限大幅缩短,比如,8年的育种工作,也许4年就能完成了。更重要的是,太空种子的成活率比人工诱变高得多,一般能达到90%以上。

三、太空种子返回地球助农增产

说到这,会有人问太空种子会对农业发展有什么作用呢?通过上面对太空种子的分析,不难发现太空种子异于普通种子,又区别于人工诱导培育的种子,经过太空历练的种子回到地球回到地面还要接受选育,最终留下的太空种子会给农业带来好处,据育种专家说,一般在4—6年才能培育出一个新品种,目前培育出二三代蔬菜新品种已经表现高产、高优质、早熟、抗病力强、高维生含量的特性,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实现农民增产。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我国已经通过航天育种培育的作物,累计推广种植面积超过240万公顷,增产粮食约13亿公斤。到2020年9月,我国培育出700多个航天育种的新品系、新品种,创造经济效益2000亿元以上,我国的航天育种开始于偶然,如今却成为守护种质资源、粮食安全的必然。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航天育种产业早已经取得丰硕的成果,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这些上过太空的“种子”选手将会慢慢褪去光环,走进千家万户,让每个人都享受航天 科技 的便利。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太空种子不仅让我们的粮食安全有了保障,还为我国农业发展带回来了优良的品种,助力高产的同时保障了我们的食品安全。

说到太空种子对农业带来的影响,毋庸置疑,这次我国神舟十二的出征带去的种子也在为我国的农业做贡献,至于会有什么不一样的结果,让我们共同期待搭载神舟十二号遨游太空的种子为我们带来惊喜吧!

推荐阅读:
微信搜索: 微信搜索【成都生活猫】公众号,关注后对话框回复关键词【交通】, 即可获取相关办理信息,如有最新的政策信息我们也会第一时间在此更新。还有更多成都本地办事指南、每日成都热点资讯等你解锁!

责任声明:凡注明“来源:成都号”的文章均由成都号整理,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如本网内容涉及版权、隐私等权利问题,请相关权利人及时在线反馈给成都号,本网承诺会及时处理。

反馈
内容过时 未解决问题 文章侵权 排版错乱 内容有误 其他错误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