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害,但影响不大。“增甜剂”使用的激素是赤霉素或者细胞分裂素,这两种激素目前比较普遍,植物激素对人体的危害甚微,并不像动物激素或者养殖类的激素影响那么大。
2、增甜剂就是利用化学方法改善或调整自然生长状态,让瓜果满足人们的口感和质感。
3、增甜剂主要是依靠微生物改善光合作用增糖增甜,不仅环保而且适合在一些蔬菜水果上面使用,如葡萄、桃、西瓜、蕃茄、梨、苹果、杏、李、枣、洋香瓜、甜瓜、草莓等,增甜剂可以克服以前使用及生长调节剂所带来不良弊端。
4、阿斯巴甜(一种增甜剂)由两种氨基酸组成,天冬氨酸及苯丙氨酸。经人体消化后,阿斯巴甜分解成各种分解产物。患有苯丙酮尿症(PKU)的人士,即对苯丙氨酸分解存在代谢障碍的人士,应避免摄入甜味剂。苯丙酮尿症患者的血液会累积苯丙氨酸,对脑部造成影响并导致癫痫及其它严重病症。
俗称的“增甜剂”是甜味剂类食品添加剂(如甜味素),或是能增加水果糖度的微量元素类叶面肥,这些都不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芸薹素内酯和乙烯利等植物生长调节剂虽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果甜度,但因主要功能不是提高甜度,因此,一般不称作“增甜剂”。

对人体有一定的影响。
在香港,食品中允许使用几种人工增甜剂,例如安赛蜜、阿斯巴甜、甜蜜素、糖精及三氯蔗糖。香港法律规定,此类食品添加剂必须分类列出,且必须在食品标签上注明具体名称或标识。
阿斯巴甜由两种氨基酸组成:天冬氨酸及苯丙氨酸。经人体消化后,阿斯巴甜分解成各种分解产物。患有苯丙酮尿症(PKU)的人士,即对苯丙氨酸分解存在代谢障碍的人士,应避免摄入甜味剂。苯丙酮尿症患者的血液会累积苯丙氨酸,对脑部造成影响并导致癫痫及其它严重病症。
研究添加到食品中的食品添加剂及营养物来源的EFSA小组,研究了自1960年代至今符合国际认可科学标准的近2000项研究及数据。
2010年发表的两项针对阿斯巴甜的研究令人印象深刻。第一项研究称,怀孕的丹麦妇女喝了含有人工增甜剂的软饮料,增加了早产的风险。第二项研究来自意大利,称雄性老鼠若一直食用人工增甜剂,会导致肺癌及肝癌。
/iknow-pic.cdn.bcebos.com/3ac79f3df8dcd100daff993e7d8b4710b9122f49"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3ac79f3df8dcd100daff993e7d8b4710b9122f49?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
扩展资料:
按照我国《农业肥料登记管理办法》第五条规定,实行肥料产品登记管理制度,未经登记的肥料产品不得进口、生产、销售和使用,不得进行广告宣传。
记者随机从兰西县西城街5家农资商店分别购买了5样不同厂家的增甜剂,并找到了当地农业主管部门进行鉴定。黑龙江省绥化市兰西县农业行政执法大队杨永旺表示,未查到此数据。就是说在政府执法的网上没有查到这款农肥的数据,说明它,要么是过期的,再一个可能就是违规的。
参考资料来源:/"target="_blank"title="中新网-人工增甜剂是否会对健康造成危害?"中新网-人工增甜剂是否会对健康造成危害?
参考资料来源:/m.people.cn/n4/2018/0724/c3626-11336336.html"target="_blank"title="人民网-央视曝光!这种正大量上市的水果里面可能加了增甜剂"人民网-央视曝光!这种正大量上市的水果里面可能加了增甜剂
责任声明:凡注明“来源:成都号”的文章均由成都号整理,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如本网内容涉及版权、隐私等权利问题,请相关权利人及时在线反馈给成都号,本网承诺会及时处理。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了解更多成都本地办事、民生热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成都号
cdmao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