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市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省会城市建设“一年一大步、三年大变样”要求,全面推进以拆违拆迁为重点的“大变样”各项工作,力促省会面貌大变快变。截至5月2日,市区已拆除各类建筑346.7万平方米。在拆违拆迁的同时,我市集中精力抓好拆后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围绕提高规划设计水平,聘请国内外优秀设计单位参与规划编制和咨询论证,逐项审核把关;围绕搞好拆治衔接,逐路逐街高标准制定配套整治方案,做到“拆除一片,整治一片,美化一片”;围绕提高建设水平,加快实施了金正缔景城、联邦名都等14个精品亮点项目建设。此外,新区建设、完善路网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推行精细化管理等“三年大变样”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开局良好。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国最大钻石——“常林钻石”在临沭县出土;如今,临沭成为全国最大的复合肥生产基地,令人刮目相看。该县涌现出34家复合肥生产企业,年生产能力达到800万吨,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到30%以上,并远销美国、日本等国家。化肥产业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真正成为该县的支柱产业和经济“闪光点”。
事件
11月25日,国家火炬计划临沭复合肥产业基地授牌仪式暨中国新型肥料产业集群科技创新论坛在临沂市举行,临沭县成为我国肥料行业首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此前的11月16日,史丹利公司商标获得中国驰名商标授牌。而就在上个月,由金正大公司制定的控释肥行业标准经国家发改委批准正式颁布实施;史丹利公司高塔造粒复合肥被国家四部委评为国家重点新产品。
临沭,一个没有原料资源,没有设备优势,没有物流优势的县份,如今成为全国优质化肥生产基地,并成为行业新技术的引领者。
点评
王洪涛(大众日报记者)(以下简称王):临沭复合肥产业发展起步晚,却后来居上,好像一夜之间“好肥料,临沭造”就成为响当当的名号。迅速做大做强复合肥产业临沭有何“秘诀”?
孙丰刚(中共临沭县委书记)(以下简称孙):临沭县复合肥生产起步于1992年。历届县委、县政府把它作为一个新的增长点来培植,致力于把“一品”变为“一业”,进而把这“一业”培养成为全国的特色优势行业,使之成为“常林之乡”的新“钻石”。县里举办了临沭县复合肥行业发展研讨会,承办了21世纪中国复合肥质量管理与行业发展研讨会,邀请知名专家学者为肥料行业发展出谋划策。同时鼓励企业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促进产品质量上档次、上水平,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各企业积极开展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工作,并靠过硬的产品赢得市场、打响品牌。
王:今年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会议对临沭化肥区域整治工作取得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临沭在区域整治中采取了哪些措施?
孙:临沭高度重视肥料行业的质量管理工作,明确要求全县肥料生产企业务必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爱来之不易的“金牌”,强调谁砸这块牌子,就坚决砸谁的饭碗。一是推行“四个一”管理办法:即每个企业派驻一名质量监督员、每年召开一次行业发展分析调度会、每年在各重点企业开一次现场办公会、每个规模以上肥料企业都要争取获得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二是完善区域监管网络。把全县划成5个责任区,选派36名驻厂监督员,逐级签订《监管目标责任状》,从原料进厂到成品出厂进行全程监督。三是加大执法力度。采取定期检查与突击检查相结合,白天检查与“零点行动”相结合,接受群众举报与接待客户投诉相结合等办法,加大对制假售假企业的打击力度。四是创新预警机制。变事后整治为事前预防。在肥料企业中率先推行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建设,34家肥料企业全部一次签约入网。
王:面对国内复合肥蒸蒸日上的发展态势,只有坚持技术创新,才能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
孙:我们高度重视引导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加快建设复合肥研发中心、生产中心和物流中心,大力发展高效复合肥和生物有机肥。目前,全县有16家企业与20多个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已有5家企业成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金正大公司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现在,临沭复混(合)肥已发展到脱氯、喷浆造粒,氨化造料、塔式造粒。肥料种类已有复混肥、复合肥、包膜控释肥、生物有机肥、有机无机复合(混)肥五大系列800多个品种。

施肥是影响草坪抗逆性和草坪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狗牙根草坪施肥可在初夏和仲夏进行,肥料以N、P、K肥为主,其施肥量为250~300kg/h㎡。施肥后应及时浇水灌溉,使肥料充分溶解渗入土壤,供狗牙根吸收利用,提高肥料利用率。
责任声明:凡注明“来源:成都号”的文章均由成都号整理,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如本网内容涉及版权、隐私等权利问题,请相关权利人及时在线反馈给成都号,本网承诺会及时处理。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了解更多成都本地办事、民生热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成都号
cdmao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