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原料:配合比例是各种作物秸杆、杂草、落叶等1000斤左右,加入粪尿200—300斤,水100—200斤(加水多少随原材料干湿而定),每一层可以适当覆盖一层薄土,主要是起到石灰石,泥炭等的作用。
为了加速腐熟,每层可接种高湿分解纤维细菌(如酵素菌),若缺乏时,可加入适量骡马粪或老堆肥、深层暗沟泥和肥沃泥土,促进腐解。但泥土不宜过多,以免影响腐熟和堆肥质量。
以有机堆肥为例,简易制作步骤如下:
1、制备益生菌激活液。按照益生菌原液:营养剂:水=2:2:16的比例,配制20公斤益生菌激活液。具体配制为:先用少量热水将2公斤营养剂溶化,然后加凉水将温度降至30-35℃,倒入益生菌原液2公斤,加足水量搅匀。
2. 制备“混合稀释液”。将上一步得到的20公斤益生菌激活液倒入100-150公斤水中(用水量视原料干湿而定,控制堆制时含水量在40-50%即可),注意水温不得超过30℃以上。
3. 堆放。将1吨粪便原料与秸秆等配料及腐殖质混匀,直接在地面堆制,一般堆成梯形,高不超过1.5米,堆底宽不超过5米,喷洒益生菌“混合稀释液”,搅拌均匀,控制含水量在40-50%。
4、进行几天好氧发酵至料温达到40-50℃时(一般夏天1-2天,春秋天3-5天左右),堆垛压实,用塑料布或防雨布密封(周围要压实防漏气)进行厌氧发酵。
5. 由于堆表面和堆内温度不同,发酵腐熟程度不同,应适时倒堆。倒堆次数应由堆内温度高低决定,一般从堆制开始,到堆内温度达到60-65℃时为宜。必须严格控制温度,当堆内温度超过70℃时,说明堆内缺水,应及时进行补水倒堆,继续进行发酵腐熟;当堆内温度不足40℃,说明堆内水分过大,也应进行倒堆来降低水分,倒堆次数一般不低于2次。
注意:
(1)应根据原料的湿度调节加水量,较干时,配制“混合稀释液”时多加水,反之用水量减少;喷洒“混合稀释液”时也应注意可分几次喷洒,防止一次喷洒水分过多。
(2)密封发酵。厌氧发酵时,如密封不严,易进入空气引起高温,影响有机肥质量。
(3)发酵时间与温度。一般发酵时间为春秋季20-25天,夏季15-20天,冬季30-40天。发酵的最适宜环境温度为25-35℃。
(4) 发酵完成标准:发酵好的堆肥气味为曲香味,不臭为宜。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堆肥

制作完肥料袋后,应该把肥料袋放置在阴凉干燥的仓库里。因为如果被雨淋了,肥料存放的氮钾就会有流失,如果受潮了,肥料中氮素就会挥发损失,如果遇到碱性物质或裸露,还会导致磷肥的有效性降低。
所以从肥料存放的特性分析,化肥只要贮存得当,包装袋不破损、不被雨淋、不受潮、不与碱性物质混放,一般都可以长期贮存,因此国家没有化肥保质期的规定。
注意事项
1、没有专门的场所为肥料存放,随意存放,会导致一些肥料在存储过程中受潮而降低肥效,如碳酸氢铵、硝酸铵等,生物菌肥等则因储存时间过长,会导致肥料中活性菌大量死亡,使用效果大打折扣。
2、肥料存放尤其对于一些包装袋内没有薄膜内袋包装的肥料,在阴雨天时很容易受潮,导致肥效降低。
化肥外面的包衣,即为包膜。包膜材料的种类很多,主要有硫黄、高分子聚合物、树脂、石蜡、沥青等。
具有包膜的肥料称为包膜肥料,是指水溶性肥料颗粒表面包被一层半透性或难溶性膜,具有缓慢释放养分特性的一类肥料。这些成膜物质包裹在水溶性颗粒肥料的表面,避免肥料与土壤和作物根系直接接触,有利于提高肥料利用率。
扩展资料
化肥的使用注意事项:
1、采用滴灌系统施肥的缺陷是有可能堵塞滴头。肥料必须是可溶的,不可溶的肥会迅速堵塞滴头。
2、肥料原料之间化学反应还会产生沉淀,时间一长,沉淀物会堵塞滴灌系统。施肥均匀度取决于灌溉均匀度,如果滴灌系统均匀度高,则施肥均匀度也高。
3、大部分固态化肥包衣。为了避免包衣对滴灌系统产生堵塞,最好选取少量样品放入溶解罐中搅拌,然后观察包衣的溶解情况。如果溶解后包衣物质沉淀到罐底,在施用时,让注肥器吸取上层溶液,不要搅动肥料溶液整体。
4、注入之前,先做观测试验,以便评估堵塞滴头可能性。有些肥料要溶入肥料1-2小时,才能看出是否有沉淀形成,沉淀量多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包膜肥料
百度百科-化学肥料
责任声明:凡注明“来源:成都号”的文章均由成都号整理,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如本网内容涉及版权、隐私等权利问题,请相关权利人及时在线反馈给成都号,本网承诺会及时处理。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了解更多成都本地办事、民生热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成都号
cdmao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