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1日
关注微信
微信关注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关注微信公众号

手机访问
手机访问二维码

扫二维码访问,或在手机浏览器中输入:
www.cdhao.com

返回
详情
当前位置:成都号 > 成都落户资讯 >中山大学邮编 中山大学邮编 南校区

中山大学邮编 中山大学邮编 南校区

来源:成都号 2023.03.14 19:59:04 阅读:12次

广州中山大学属于那个区及邮政编码

中山大学在广州共有三个校区,每个校区在不同的位置。

中山大学南校区在广州市海珠区,邮编为510275。

中山大学北校区在广州市越秀区,邮编为510080。

中山大学东校区在广州市番禺区,邮编为510006。

除此之外,中山大学在深圳和珠海还有校区。深圳校区位于深圳市光明新区,邮编为518107。珠海校区位于珠海市香洲区,邮编为519082。

扩展资料:

中山大学由广州校区、珠海校区、深圳校区三个校区、五个校园及十家附属医院组成。

中山大学共有三个校区五个校园,总面积达9.305平方公里,分别坐落广州、珠海以及深圳。

广州校区南校园地址为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35号,占地面积1.239平方公里。

广州校区北校园地址为广州市越秀区中山二路74号,占地面积0.208平方公里。

广州校区东校园地址为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外环东路132号,占地面积0.989平方公里。

珠海校区地址为珠海市香洲区唐家湾,占地面积3.571平方公里。

深圳校区地址为深圳市光明新区(正在建设中),占地面积3.143平方公里。

参考资料来源:中山大学官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邮编

中山大学邮编是:510275                                              

一、简介

1924年,孙中山先生亲手将广州地区实行近代高等教育模式的多所学校整合创立国立广东大学,并亲笔题写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学校于1926年定名为国立中山大学。 

今日的中山大学,由1952年院系调整后分设的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于2001年10月合并而成,是一所包括文学、历史学、哲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理学、医学、工学、农学、艺术学等在内的综合性大学。

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及学术传统。鲁迅、郭沫若、冯友兰、傅斯年、赵元任、顾颉刚、周谷城、俞平伯、陈寅恪、戴镏龄、商承祚、容庚、梁方仲、姜立夫、高由禧、蒲蛰龙、高兆兰等蜚声海内外的专家学者都曾在中山大学任教。

柯麟、梁伯强、谢志光、陈心陶、陈耀真、秦光煜、林树模、周寿恺、钟世藩等著名医学专家曾在中山医科大学任教。学校名家大师荟萃,他们优秀的品格和精湛的学术造诣熏陶着一代代莘莘学子,形成了良好的学术风气,许多才华横溢的毕业生成为了社会各界的杰出人才。

二、校歌

中山大学校歌,创作于建校初期,由中山大学首任校长邹鲁作词,陈洪作曲。学校为继承和发扬孙中山倡导的爱国精神和亲笔提写的校训良好学风,并反映新的历史时期的要求与特点。广泛征求校内外各界人士,一致同意原校歌的曲不变,对原歌词“国父手创 改为“中山手创”,将“三民主义”等四句,改为“博学审问,慎思不罔,明辨笃行,为国栋梁”,将歌词最后两句改为“振兴中华,永志勿忘”。

白云山高,珠江水长,吾校矗立,蔚为国光,中山手创 遗泽余芳。博学审问,慎思不罔,明辨笃行,为国栋梁,莘莘学子 济济一堂。学以致用,不息自强,发扬光大,贯彻主张,振兴中华 永志勿忘

中山大学邮编 附地址和介绍

一、中山大学邮编是多少

中山大学的邮编为510275,该校地址位于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是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综合性大学。

二、中山大学简介

办学总经费增长迅速:2018年学校决算总收入超过85亿元人民币。

学科实力较强,影响力突出:学校有19个学科领域进入ESI世界前1%,学科领域数量仅次于 北京大学 ,与清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 复旦大学 并列国内高校第2位,其中有15个学科领域进入前0.5%,2个学科领域进入前0.1%。在第四轮全国学科水平评估中,学校50个学科参评,A类学科数(A+、A、A-)14个。

师资力量雄厚:现有院士(含双聘)20人,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入选者146人,教育部“*”奖励计划63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9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9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入选者57人,高层次人才数量居国内高校前列。

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效果逐步显现,人才培养质量高:拥有10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经济管理等多个本科专业通过了国内、国际认证。入选教育部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卓越医学人才教育计划、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教育计划,与法国民用核能工程师教学联盟等国际一流大学开展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顺利通过相关国际认证。

学生就业率(含国内外大学升学深造)、就业满意度等均居国内高校前列,毕业生基础扎实、发展后劲强:学校积极引导毕业生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不断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实现毕业生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本科毕业生深造率逐年提升,超过一半本科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2018届毕业生到国内“双一流”高校升学超过2000人,到国(境)外高水平大学留学深造超过1200人。研究生毕业生主要前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医疗单位和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就业,就业率、就业满意度等均居国内高校前列。在校生在ACM国际决赛、国际遗传工程机器设计竞赛(iGEM)、世界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GMC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挑战杯”全国竞赛优胜杯、美国数学建模竞赛、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等学科竞赛中成绩优异,连续八年(2011-2018年)参加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获得特等奖4次,一等奖1次,二等奖2次。

科研创新能力大幅提升:2018年共获得31亿元科研经费。近三年,学校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55项,居全国高校前5位;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年度项目立项数位居全国高校第三位,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立项数位居全国第二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受理期获资助项目数位居全国高校第二位。学校建有一批科技创新能力强、国内外学术影响力高的科研创新平台。

医疗规模和实力居全国领先行列:拥有10家直属附属医院(其中7家综合医院,3家专科医院)。在 复旦大学 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2017年度医院排行榜(综合)中,我校6家附属医院进入排名前100,附属肿瘤医院进入排名前50,附属第一医院进入排名前10;2017年度40个专科排行榜中,23个专科进入排名前10,7个专科进入排名前5,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在其专科排行榜中位列第一。

推荐阅读:
微信搜索: 微信搜索【成都生活猫】公众号,关注后对话框回复关键词【交通】, 即可获取相关办理信息,如有最新的政策信息我们也会第一时间在此更新。还有更多成都本地办事指南、每日成都热点资讯等你解锁!

责任声明:凡注明“来源:成都号”的文章均由成都号整理,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如本网内容涉及版权、隐私等权利问题,请相关权利人及时在线反馈给成都号,本网承诺会及时处理。

反馈
内容过时 未解决问题 文章侵权 排版错乱 内容有误 其他错误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