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1日
关注微信
微信关注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关注微信公众号

手机访问
手机访问二维码

扫二维码访问,或在手机浏览器中输入:
www.cdhao.com

返回
详情
当前位置:成都号 > 成都落户资讯 >成都始终 成都始终如衣

成都始终 成都始终如衣

来源:成都号 2023.03.15 02:54:06 阅读:11次

四川有一座城,自建城起,名字沿用2300年,从来没有更换过

当年赵雷一首《成都》使得这个城市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对于这个本就受欢迎的网红城市你了解多少?

成都是中国少有的城市自建城起,就未更改过名字。

早在三千年前,这就有原始部落聚居,“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古蜀国的几位王:蚕丛,柏灌,鱼凫,杜宇,曾经将瞿上,郫县,新都,广都等地(今成都境内)作为都城,而开明王将都城迁至成都,成都一名取自典故“周王迁岐,一年而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的典故。

也有另一种说法是“成都”是中原人对蜀语的一种音译。古蜀人称自己的都城为dudu,中原人将它翻译为成都,成者,毕也。意思是蜀国最后的都市,因为在开明王迁都不久后,秦国的铁蹄踏破了古蜀国城墙,为这个辉煌一时的古蜀国画上句号。

不管成都名字的来历如何,成都这个城市从命名以后,就没有改过名字,不像其他城市改过名称。

成都曾多次作为封建势力割据朝廷的都城。

西汉末年公孙述在此称帝,国号成家;三国时期的刘备在此建立蜀;西晋时期李雄以及之后的李寿以成都为都城建立成汉;五代十国王建的前蜀;孟知祥的后蜀。无论多少位皇帝在此建都,可成都始终叫成都。

而成都更是中国史上少有的城址保持最长的城市之一,有两千三百多年的 历史 。

成都的别名

成都虽然没有曾用名,但是别名倒是很多,除了耳熟能详的天府之国和蓉城还有这些。

“九月龟城暮,闲人愁草堂”,传说战国时期,秦国张仪领兵灭了古蜀国,而建城时城墙建筑时总是倒塌,建不起来。这时江边爬出来一只巨大的乌龟,沿着成都爬行了一圈。巫卜发现沿着巨龟的轨迹建城墙不仅不会倒塌而且十分坚实。现在俯视古成都的城墙,状若乌龟。

明朝天启《府治三衢九陌宫室图》

李白有诗《上皇西巡南京歌》云“濯锦清江万里流,云帆龙舸下扬州。北地虽夸上林苑,南京还有散花楼。”这里的南京可不是指现在的南京,而是成都。

安史之乱时期唐玄宗带着爱妃杨玉环一路难逃,到了成都天回镇,短暂居住一段时间,才勒马回头,天回也因此得名。在唐朝,皇帝离开京城短暂居住过的地方地称“京”,成都因此得名“南京”。

明朝末年,张献忠率领农民军攻进成都,自立为帝,定国号为大西,以成都为首都,称作西京。但是张献忠建立的大西政权寿命不长,西京一名的使用者很少,因此并没有流传开来。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公元1256年,秦昭王任命李冰为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了世界上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都江堰造福了成都无数黎明百姓,使得成都土地肥沃,人民生活富足,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汉代的成都,经济发达,尤其是锦业,蜀绣之后也是名扬天下于是朝廷特地在此设置锦官管理,在成都西南修建“锦官城”。锦官城也成了成都的别称。

后蜀有个皇帝叫孟昶,他有位宠妃花蕊夫人,喜欢芙蓉,孟昶就像唐玄宗,周幽王一样,想尽一切办法,在成都的城墙上到处种满了芙蓉,蓉城一名由此而来。

成都的灿烂文化

要谈巴蜀文化,则追溯得更远,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殷商初期。前秦的开明氏带来了荆楚文化,秦朝统一后带来了关中文化,隋朝杨秀作蜀王时又带来了不少中原高僧,引入佛教文化。唐玄宗、唐僖宗逃至巴蜀时又带来了不少的诗人、画家等。清朝年间,由于四川经历战乱,人口剧减,为了让四川恢复人口基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吸引外地移民。康熙颁布了一份诏书,下令从湖北、湖南、广州等地大举向四川移民。“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活动也促进了文化风俗的交流活动。

成都这座城市, 历史 悠久,从三千多年前一直到今天,成都一名从未变过,文化也经过各时期的迁移才有了今天我们看到的成都。

成都坚持把什么贯穿城市规划建设始终?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成都将从基本建成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转入建设泛欧泛亚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加快迈向世界城市的新阶段,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关键要编制好成都“十四五”规划。

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提出相应战略目标引领事业发展,是我们党治国理政、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十四五”规划与2035年远景目标统筹考虑,既谋划未来5年发展,又勾画未来15年蓝图,为成都对表对标、高质量编制“十四五”规划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准确领会全会精神实质、把党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和城市自身发展有机结合,高质量推进规划建议和纲要的编制,为推动成都“十四五”发展凝聚广泛共识和强大合力。

新发展理念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科学指引,全会把新发展理念明确为“十四五”规划编制的核心要义,这更加凸显了坚持新发展理念的极端重要性。编制“十四五”规划,成都必须始终坚守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城市的战略目标,毫不动摇、一以贯之地将新发展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治理全过程,深化探索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城市表达,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胸怀决定境界,视野决定格局,城市发展的高度取决于为国担当的力度。全会提出的“十四五”主要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关键要靠一大批城市为国家崛起强担当、为民族复兴作贡献。编制“十四五”规划,成都必须更加自觉地在国家战略全局中谋划城市发展,全面构建起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参与全球高水平竞合的体系,形成城市发展争先进位与国家战略落地见效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

城市能级是城市能量、活力、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集中体现,持续提升城市能级、迈入世界先进城市行列是成都发展的核心任务。全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为成都加快在世界城市体系中争先进位营造了有利外部环境、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编制“十四五”规划,必须深入分析成都面向未来的发展潜力和在全球城市中的位次,持续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全面增强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和极核城市辐射带动能力。

“城市的核心是人”是新时代城市发展的价值取向。全会提出,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进一步凸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发展价值选择。编制“十四五”规划,成都必须将“让生活更美好”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公园城市特点,让城市自然有序生长,锚固城市生态本底、提升城市生活品质、完善城市公服体系,加快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全会强调,要有效防范和应对现代化国家建设进程中的系统性风险。编制“十四五”规划,成都必须坚持把稳健可持续发展作为城市的优先战略选择,着力提升特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开局关系全局,起步决定后势。全市上下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主动对表对标,高质量编制好成都“十四五”规划,始终坚持把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作为战略目标,在世界城市体系和国家战略全局中谋篇布局,持续提升城市能级和城市宜居度,保安全、防风险、守底线,推动“十四五”时期成都经济社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更多成都力量。

成都为什么也叫锦都城

成都

亦称“锦城”、“锦官城”。中国古都之一。约在战国前期,开明氏建立的割据的奴隶制国家迁都于此。从此以后,成都始终是四川的政治中心。秦统一六国后,在此设立蜀郡。三国蜀汉刘备称帝后,定都于此。十六国时成汉亦都于此。十国时前蜀和后蜀也均在此建都。成都位于成都平原上,城外有终年积雪的西山,又有岷江和沱江盘绕着,历史上号称“锦都”,生产的蜀锦石满天下。麻布、漆器和铁器也是驰名全国的。《汉书.地理志上》:“[蜀郡]户二十六万八千二百七十九,口百二十四万五千九百二十九。县十五:成都,户七万六千二百五十六。有工官。”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秦]惠王二十七年,仪(张仪)与若(张若)城成都,周回十二里,高七丈;郫城周回七里,高六丈。”南朝宋山谦之《丹阳记》:“历代尚未有锦,而成都独称妙。故三国时魏则市于蜀,吴亦资西蜀。至是始乃有之。”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剑南道上.成都府》:“万里桥,架大江水,在县南八里。蜀使费祎聘吴,诸葛亮祖之,祎叹曰:‘万里之路,始于此桥。’因以为名。”明何宇度《益部谈资》卷中:“成都,一名锦城,一名锦官城......成都城外皆平壤,竹树蓊蔚,田地膏腴,江河诸流,交流贯络。昔称天府沃野,信非虚语......锦城又名芙蓉城。昔蜀孟昶僭拟宫苑,城上尽种芙蓉,谓左右曰:真锦城也。后世因之,亦种芙蓉于上。”又“薛涛井旧名玉女津,在锦江南岸,水极清澈,石栏周环,久属蜀藩为制笺处。有堂室数楹,令卒守之,每年定其命臣制纸,用以为入京表疏,市无贸者。”

2021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出炉,成都13连冠,当地市民的生活水平如何?

引言:中国最具有幸福感的城市名单出炉,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成都13连冠当地市民的生活水平如何?

一、最具幸福感的城市分别有哪些

根据官方数据,我们可以看到这一次的最具幸福感城市,成都在榜首。目前,成都已经连续13年获得了最具有幸福感城市的称号。我国已经连续举办了15届该活动。对于这一次的活动,一共有10亿人参与了调查。对幸福感城市的调查同时也推动了我国的城市建设,体现了不管在何时,国家都会以群众为中心。在这样的前提下,推动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同时也为人民谋取幸福。我国最具有幸福感的城市分别是成都,杭州,宁波,武汉,长沙,青岛,贵阳,南京,哈尔滨,西宁。

二、成都当地的市民生活水平如何

通过这一次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成都又喂鱼了,最具幸福感城市的榜首。在成都当地市民的生活水平非常高,而且消费水平也不低。成都还是我们国家一带一路政策的重要城市。而且中老铁路的通车,也让成都成为了我国的经济纽带和生命通道。同时,成都政府始终坚持生态文明优先。推动了城市发展,同时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有关部门还采取了一些措施,来保证成都的空气质量。我们都知道成都的火锅,茶馆受到了全国很多人的喜爱。

三、成都有什么景点

看到了这里肯定有很多人都想要去成都走一走,看一看。体验一下成都的古文化,还可以去成都的小吃街,吃很多的美食。如果说想要去成都旅行的话可以去锦里古街,经历古街是成都古老的街道,其中有很多的古建筑,看起来非常的具有历史的韵味。如果说想要品尝成都的美食,可以去宽窄巷子。同时,还可以去成都的动物园。动物园中的动物品种特别多,而且还可以看到大熊猫。如果说想要爬山的话,可以去青城山。可以看到青城山的悠悠景色,它是我国的道教名山。

成都的华阳为什么始终脏乱差?

华阳镇位于成都市南郊,基本上是农村,所以居民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等等比较随意,车辆乱停乱放、商家占道等随处可见,看起来就是脏乱差。

现在华阳升级为天府新区,作为全国公园城市的典范,已经开始整治,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变得越来越好。

成都为什么千年以来都没改过名字?成都究竟为什么叫成都?

中国古代,成都这个地方第一次被大量提起就是在三国时期,因为刘备建立的蜀汉都城就在成都。而且成都这个名字千年以来就从没变过,这还是非常少见的,那成都究竟为什么叫成都呢?其实最早成都只是一个小城,大家也知道四川属于盆地,山区偏多,所以各国一般不会注意这个地方,但秦国为了完成统一就必须消灭其他所有国家,所以在清朝时期成都也被秦国给占领了。那成都古城的起源究竟是怎样的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很多人旅游都喜欢去成都,那里地处四川盆地中央,气候湿润,景色优美,人文典故很多。那么,成都名字是咋来的呢?

在今日成都区域,很久以前就有一个国家,叫做古蜀国。

很多人肯定会熟练的背诵出李商隐的《锦瑟》这首诗,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诗中的望帝就是古蜀国的国王杜宇。

传说远古时代的蜀国,第一个称王的人是蚕丛,后来天上降下一个男子杜宇,做了蜀国的国王,号望帝。他做国王时,关心百姓,教导老百姓怎么种植庄稼,叮嘱人们要遵循农时,搞好生产。热爱百姓,因此百姓对他十分爱戴,望帝死后灵魂化作杜鹃,生前爱护百姓,死后仍然惦念着百姓,每到清明、谷雨、立夏、小满,就飞到田间一声声的鸣叫。人们互相转告:“这是我们的望帝杜宇啊。是时候了,该播种了”。

根据史料记载,商周春秋时期,古蜀王国的疆域北达汉中,南至南中,东至鄂西清江。战国时期,蜀国向北保有汉中,向南深入西南夷,向东据有嘉陵江以东地区,成为中国西南的大国。

这么大的国家,一定有首都,这个城市就是成都。

根据资料记载,成都这片土地的最早居民是古蜀国蚕丛氏,这个部落在今日成都的地方建了一座简易的城池,后来国人习惯上就以“城”来称为这个部落。这个部落的“城”让很多部落羡慕,最后古蜀国国王决定把都城迁到这里。据史书记载,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的古蜀国开明王朝九世时将都城从广都樊乡(今双流县)迁往成都,重新构筑城池。既然是都城,就一定有名字。古蜀国的发音和汉语是不一样,他们把“蜀”字读音为""du”,所以刚来成都就管这里做"dudu”,也即蜀都的意思。

之前,人们管这里叫做“城”,而开明王朝九世却把这里叫“都”,慢慢的土著居民就把这两个字连在了一起,叫成都。不过,这是古蜀国最后的曙光,不久这座城就被大秦铁骑踏平了。

秦朝灭亡古蜀国后,在这里设置了成都县。

此后,虽然历经多代王朝,但是成都这个名字始终没有更改。新中国建立后,成都市行政区域几经调整,由29.9平方公里扩大到14335平方公里。

推荐阅读:
微信搜索: 微信搜索【成都生活猫】公众号,关注后对话框回复关键词【交通】, 即可获取相关办理信息,如有最新的政策信息我们也会第一时间在此更新。还有更多成都本地办事指南、每日成都热点资讯等你解锁!

责任声明:凡注明“来源:成都号”的文章均由成都号整理,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如本网内容涉及版权、隐私等权利问题,请相关权利人及时在线反馈给成都号,本网承诺会及时处理。

反馈
内容过时 未解决问题 文章侵权 排版错乱 内容有误 其他错误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