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1日
关注微信
微信关注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关注微信公众号

手机访问
手机访问二维码

扫二维码访问,或在手机浏览器中输入:
www.cdhao.com

返回
详情
当前位置:成都号 > 成都落户资讯 >梨锈病 梨锈病的症状是什么蚂蚁庄园

梨锈病 梨锈病的症状是什么蚂蚁庄园

来源:成都号 2023.03.15 19:55:04 阅读:12次

梨锈病有哪些特征?

Gymnosporangium haraeanum Syd.症状

梨锈病主要为害叶片和新梢,严重时也为害幼果。叶片被害时,先在叶表面发生橙黄色、有光泽的小斑点,斑点数目不等,多者可达20—40个。其后斑点逐渐发展成圆形病斑,直径约4—8mm。病斑中间橙黄色,边缘淡黄色,表面密生针尖大小的桔黄色小点粒,即病原菌的性孢子器。性孢子器成熟后溢出淡黄色粘液,内含性孢子。粘液干燥后小点粒变为黑色。以后,病斑处组织肥厚,正面稍凹陷,背面隆起并生出灰褐色细管状物,即锈孢子器。每个病斑上可产生锈孢子器10数条,末端破裂后即散出黄褐色的锈孢子。其后病斑逐渐变黑色。当叶片上病斑较多时,往往早期脱落。幼果被害,多在萼洼附近形成大小约1cm的橙黄色圆斑,后期变为褐色,病部稍凹陷,病斑上发生初为桔黄色,后变黑色的小粒点,病斑四周产生细管状锈孢子器。病果生长停滞,往往呈畸形而早落。叶柄及果柄被害后,病部呈橙黄色,膨大隆起成纺锤形,上面也着生有性孢子器和锈孢子器。新梢的症状与叶柄相似,但后期病部凹陷,龟裂,易折断。转主寄主桧柏染病后,最初在针叶、叶腋或小枝上出现浅黄色斑点,其后稍隆起,逐渐突破表皮,露出红褐色或紫褐色、圆锥形或扁楔形块状物,直径1—2mm,单生或数个相连,即冬孢子角。春雨后冬孢子角吸水膨大,成为橙黄色舌形胶质体,干燥时干缩成表面有皱纹的胶块状。

病原菌(图1-27)

图1-27 梨锈病

1.叶片症状 2.冬孢子角 3.冬孢子 4.冬孢子萌发 5.护膜细胞 6.锈孢子

性孢子器葫芦形,埋生于表皮下,大小120—170×90—120μm性孢子纺锤形,无色,单胞,大小8—12×3—3.5μm。锈孢子器生于叶背面,长筒形,长约2.5—4毫米,直径0.3—0.5mm。护膜细胞六角形,有长刺状乳头突起,大小42—87×23—42μm。锈孢子近球形,橙黄色,表面有刺点,大小18—22×16—20μm。冬孢子纺锤形或椭圆形,双胞,橙黄色,具长柄,分隔处稍缢缩,每胞各具两个发芽孔,大小35—70×15—22μm。冬孢子在胶质冬孢子角上萌发生出先菌丝,4胞,每胞生一长柄,顶端着生小孢子。小孢子卵圆形,单胞,无色,大小10—15×8—9μm。

发生规律

梨锈病菌为转主寄生。在梨树上形成的锈孢子成熟后,借风力飞落到转主寄主桧柏属(Juniperus)植物上,在适宜温度下萌发,侵入桧柏的叶、枝而产生冬孢子角。越冬后至春季,冬孢子萌发产生小孢子,随风雨传播,直接侵入梨树叶片或果实。侵入后经过一定时间形成性孢子器。性孢子器产生性孢子,性孢子经昆虫等传带到异性性孢子器的受精丝,受精后形成双核菌丝。双核菌丝向叶背面发展形成锈子器,产生锈孢子。锈孢子不能再侵染梨树,随风传播到桧柏上,侵入后越冬。梨锈病菌无夏孢子阶段,不能发生再侵染,一年中只有一个短时期产生小孢子侵染梨树。小孢子遇干燥条件极易死亡,传播距离为2.5—5km,最远为50km。

梨锈病的发生受气候条件,尤其温湿度的影响很大。锈菌冬孢子的萌发和小孢子的侵染,都需要有一定的雨水和湿度,因此每年梨锈病发生的轻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早春降雨的早晚和雨量的大小。此外,对温度也有一定要求,如冬孢子萌发温度为14—30℃,最适温度为17—20℃,锈孢子则为27℃。风在病害传播中也起重要作用。如早春无风或风向与梨园相背,在桧柏上越冬的冬孢子,产生小孢子后就不能借风力传播到梨树上,因而梨锈病的发生则轻。总之,锈病菌一定要在有雨、有风、有适宜温度的配合,并有大量幼嫩寄主组织存在的情况下,才能进行较多的侵染。我国栽培的白梨、秋子梨系统的各品种均感病,西洋梨抗病力较强。除梨以外,此病还能为害山楂、木瓜等果树。

防治方法

1.切断侵染循环

在梨园四周2.5—5km以内,彻底砍伐桧柏,铲除转主寄主,切断锈病菌的侵染循环,是防治梨锈病的最有效措施。

2.药剂防治转主寄主

在风景区或城市绿化区,如不能立即砍除桧柏,则应于春雨前剪除桧柏上的病枝,并向桧柏喷布波美3度石硫合剂,或0.3%五氯酚钠与1度石硫合剂混合液,或1∶1∶160式波尔多液,也可喷布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500—4000倍液。

3.梨树喷药

梨树开花前喷布1∶2—3∶250—300式波尔多液1次,开花后喷布2次,每次间隔10—15天。或喷布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

梨锈病有哪些症状?发病规律是什么?如何防治?

(1)症状

①叶片 起初在叶正面发生橙黄色、有光泽的小斑点,后逐渐扩大为近圆形的病斑,病斑中部橙黄色,边缘淡黄色,最外面有一层黄绿色的晕,直径为4~5毫米,大的可达7~8毫米,表面密生橙黄色针头大的小粒点。天气潮湿时,其上溢出淡黄色黏液。黏液干燥后,小粒点变为黑色。病斑组织逐渐变肥厚,叶片背面隆起,正面微凹陷,在隆起部位长出灰黄色的毛状物。一个病斑上可产生十多条毛状物。后来先端破裂,散出黄褐色粉末。病斑以后逐渐变黑,叶片往往早期脱落。

②幼果 初期病斑大体与叶片上的相似。病部稍凹陷,病斑上密生初橙黄色后变黑色的小粒点。后期在同一病斑的表面,产生灰黄色毛状物。病果生长停滞,往往畸形早落。

③新梢、果梗与叶柄 病部呈橙黄色并膨大呈纺锤形,初期病斑上密生初橙黄色后变黑色的小粒点。后期在同一病斑的表面,产生灰黄色毛状物。最后,病部变黑发生龟裂。叶柄、果梗受害引起落叶、落果。新梢被害后病部以上常枯死,并易在刮风时折断。

(2)发病规律

①桧柏的有无和距离远近 该病菌只有在既有梨又有桧柏的地方才能完成其生活史,才能侵染为害。所以梨园周围有无桧柏存在,就成为该病能否发生的决定条件。病菌的传播距离一般是2.5千米,最远也不超过5千米。所以桧柏距果园的远近也决定该病能不能发生。

②温度 低于5℃或高于30℃的温度条件下,该病不易发生。

③湿度 春季多雨潮湿,尤其是梨芽萌发后30~40天内多雨潮湿,该病发生较重。在此期间,有一次持续两天以上、降水量15毫米以上、相对湿度90%以上时,较易发病。

(3)防治方法

①梨锈病菌必须经过桧柏才能完成其生活周期,因此,清除梨园周围5000米以内的桧柏是防治梨锈病的根本措施。如果不能清除,则需喷药防治。

②在翌春梨锈病菌向梨园传播时,即在梨落花后至幼果期喷1~2次杀菌剂,预防病菌侵入。常用药剂有1∶2∶240的波尔多液、12.5%特谱唑可湿性粉剂3000~5000倍液、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40%氟硅唑乳油8000~100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6000~7000倍液等。

③在梨园周围的桧柏树上喷药,防止病菌向梨园传播。喷药时期在春季病菌向梨园传播前和秋季病菌传播到桧柏上以后,一般在3~4月份和9月份进行,使用药剂与梨园相同。

梨锈病会出现哪些症状?

梨锈病的症状:梨锈病主要为害梨树的叶片、新梢和果实。叶片染病初在叶下面发生橙黄色的小斑点,后扩展为近圆形病斑,中部橙黄色边缘淡黄色,最外边有黄色晕圈与健部分开,直径4~8毫米。病斑表面密生橙黄色小斑点,即病菌性子器,潮湿时,溢出淡黄色黏液,即性孢子。黏液干燥后,小点变黑,病组织正面凹陷,背面隆起,并长出黄灰色毛状物,即锈孢子器。锈孢子器成熟后,顶端破裂,散出黄褐色粉末,即锈孢子。后期病斑变黑枯死,仅留痕迹,发病重时引起早期落叶。病果上病斑与叶片上相似,病果多畸形早落。

在转主寄主桧柏上发病,开始在针叶、叶腋或小枝上出现淡黄色病斑,且稍隆起成为菌瘿。春季菌瘿继续发育,突破表皮露出红褐色的圆锥形孢子角,冬孢子角吸水膨大,呈枯黄色舌状胶质块。

梨树锈病用什么药效果最好

梨树锈病可使用波尔多液、氟硅唑咪鲜胺液等。

梨树锈病重点危害的是果树的新叶、新梢和幼果,梨树锈病发病期用药可以追喷20%氟硅唑咪鲜胺800倍液,如果锈病已经发生,叶片正面开始出现病斑,可以喷雾20%粉锈宁乳油1000倍液+高科20%氟硅唑咪鲜胺800倍液,喷雾要均匀,叶片正反面都要喷上。

梨树锈病的预防措施

1、清除转主寄主:清除梨园周围5千米以内的桧柏、龙柏等转主寄主,是防治梨锈病最彻底有效的措施。在新建梨园时,应考虑附近有无桧柏、龙柏等转主寄主存在,如有应全部清除,若数量较多,且不能清除,则不宜作梨园。

2、铲除越冬病菌:如梨园近风景区或绿化区,桧柏等转主寄主不能清除时,则应在桧柏树上喷杀菌农药,铲除越冬病菌,减少侵染源。

3、增湿抗旱:每年5月中旬--6月下旬,如遇连续高温,干旱气候,应及时进行增湿抗旱,有灌溉条件的果园要进行全园灌水,无灌溉条件的可以早晚对每株果树进行清水喷雾,增加果园湿度,同时防止外界气候、农药对果实的侵害,降低梨锈病的病果率。

推荐阅读:
微信搜索: 微信搜索【成都生活猫】公众号,关注后对话框回复关键词【交通】, 即可获取相关办理信息,如有最新的政策信息我们也会第一时间在此更新。还有更多成都本地办事指南、每日成都热点资讯等你解锁!

责任声明:凡注明“来源:成都号”的文章均由成都号整理,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如本网内容涉及版权、隐私等权利问题,请相关权利人及时在线反馈给成都号,本网承诺会及时处理。

反馈
内容过时 未解决问题 文章侵权 排版错乱 内容有误 其他错误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