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都是有定量的,一般高氮肥一亩地用量20-25kg就足够了,使用的过多会伤害小麦的根茎,让小麦减产。
氮肥:能够增长分化时间,增加穗粒。 磷肥:提高小麦的分蘖以及生根数量。 钾肥:提升籽粒的重量以及成品的蛋白质含量。 硫肥:提升籽粒硬度,改善小麦粉品质。 硼肥:土壤中缺硼,会导致发育受阻,出现空壳现象。
小麦最喜欢哪些肥料
1、氮肥
分蘖期是小麦对氮素需求量最多的时候,这个时候缺少氮肥,会导致分蘖困难,减少植株穗数,幼穗分化缺氮,则会导致小穗小花骤减,小花退化,追施氮肥,能够增长分化时间,增加穗粒。
2、磷肥
小麦对磷素尤为敏感,磷素对根系生长非常重要,在植株萌芽阶段的需求量最高,施加磷肥能够显著提高小麦的分蘖以及生根数量,还能提升植株的抗寒能力。
3、钾肥
小麦拔节期以及孕穗期是吸收钾的高峰期,这个时候追施钾肥能提升生根量,使植株茎秆粗壮,防治叶片后期出现早衰,提升籽粒的重量以及成品的蛋白质含量。
4、硫肥
拔节期追施硫肥能显著增加小麦籽产量,随着硫肥用量增多而提升,硫肥还能提升籽粒硬度,改善小麦粉的品质,尤其对淀粉糊化影响较大,粘度有了显著提升。
5、硼肥
硼肥是所有植物的生殖所需元素,对植物开花结果有非常关键的作用,硼能促进小麦抽穗扬花期花粉的活力,土壤中缺硼,就会影响植株雄性器官发育受阻,最终出现空壳现象,抽穗扬花期及时使用硼肥就能正常开花结果。
小麦的底肥建议用中氮、高磷、低钾的复合肥,因为这是根据小麦生长的生理需求决定的,前期需磷肥比较多,氮、钾较少,所以底肥施高磷的肥料,在小麦的拔节期再追施氮肥和钾肥,效果比较好。肥料的用量是和土地养分的好坏有一定联系的,这个不是固定的。
小麦种植技术
1、播种期管理
选择适宜的优良品种、适期适量播种、高质量整地播种,重视有机肥料,施足基肥、合理追肥,促苗健壮生长。
2、冬前及冬季管理
要因苗制宜、分类管理、培育壮苗,保苗安全越冬。
壮苗 弱苗 旺苗
群体过大、长势过旺的麦田,可在冬前选择晴天午后进行镇压、深中耕或化控,抑制麦苗过快生长,提高小麦的抗寒和抗倒能力。
播期晚、长势弱的麦田,可通过镇压,促进麦苗由弱转壮,扩大群体。
秸秆还田、旋耕播种,以及整地粗放等易透风跑墒的麦田,可采取镇压、浇水等措施,踏实土壤,控旺转壮,保苗安全越冬。小麦全蚀病、纹枯病发生严重的地块,及早进行喷药防治。
3、麦田的春季管理(返青——抽穗)
墒情差的麦田,12.5px地温稳定在5℃时可浇返青水,如遇寒潮要立即停浇,特别不要浇在冻头上(寒潮刚来时)。丰产田壮苗,冬前群体适当,肥水较足的麦田,改返青水为起身水较好。
起身肥水要因地因苗合理施用,地差有脱肥趋势的地块应早施,提高成穗率;高产田有旺长趋势的应不施或晚施,以免过早封垄而导致倒伏。
挑旗期是水分临界期,此期水肥供应充足,不仅能保花增粒,而且能积累较多的营养物质,对防止叶片早衰和提高灌浆强度都有良好的作用。
4、小麦籽粒的生长发育与后期管理:(抽穗—成熟)
合理浇水:浇水时间、次数视土壤墒情、质地而定。小麦在灌浆后期,将转入蜡熟阶段浇麦黄水,可防干热风,有风时不浇水,防止倒伏。
根外施肥:小麦灌浆初期和中期,可结合病虫害防治,叶面喷施0.2~0.3的翠姆磷酸二氢钾溶液,防止早衰,并对预干热风有利。
适时收获,收后晾晒:蜡熟末期收获产量最高,即麦穗、穗下节和叶片全部变黄,茎杆尚有弹性,籽粒较坚硬,已呈现光泽。

责任声明:凡注明“来源:成都号”的文章均由成都号整理,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如本网内容涉及版权、隐私等权利问题,请相关权利人及时在线反馈给成都号,本网承诺会及时处理。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了解更多成都本地办事、民生热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成都号
cdmao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