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方施肥是一个比较大的技术概念。如何得到科学合理的配方,有多种具体方法。配方施肥也叫测土配方施肥,具有施肥定量化和养分平衡的特点,是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确定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及有益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用时期和施用方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重点是解决作物需肥与土壤供肥之间的矛盾,有针对性地补充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实现各种养分平衡供应,满足作物丰产的需要。配方施肥技术包括确定施肥量与养分配比,选择适宜的施肥时期、施肥方法和施肥位置等。配方施肥技术的核心是确定肥料用量及养分配方。配方施肥技术不但要重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导等环节的公益性,还应考虑配方生产、供应等环节的经营性,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科研、推广、生产、使用的科学施肥体系。确定经济施肥量是当前施肥技术的中心问题,也是配方施肥决策的一项重要内容。如果施肥量确定不合理,浪费肥料或减产将是不可避免的。
基于田块的肥料配方设计,首先要确定氮、磷、钾养分的用量,然后确定相应的肥料组合。肥料用量的确定方法,主要包括土壤与植株测试推荐施肥方法、肥料效应函数法、土壤养分丰缺指标法和养分平衡法。可以一种方法为主,参考其他方法,配合起来运用,这样可以吸收各种方法的优点,在生产前能确定更符合实际的肥料用量。基于田块的专用肥料配方设计,是农民针对各自田块特点施肥的基础,也是各级农业技术推广单位及肥料生产及经销单位对农户施肥具体指导的基础。有关部门及生产者可结合具体条件灵活选择应用。
在土壤采样与土壤测试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行政区划、土壤类型、土壤质地、气象资料、种植结构、作物需肥规律等因素,借助信息技术生成区域性土壤养分空间变异图和区域施肥分区,优化设计不同区域的肥料配方,由肥料生产企业进行生产,有了“配方肥”需将其付诸于实施。再由农业技术人员和肥料经销人员根据区域内不同田块的养分状况和目标产量依据“大配方、小调整”的原则进行具体的施肥推荐,从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所种作物的土壤情况,所种作物的生长周期中分别在某个阶段需要多少的大中微量元素,这两是前提,然后就是用纯无机肥还是用有机无机做掺混肥或者纯有机肥 生物有机肥,用量需要多少。其实有机质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个条件。
一、配方施肥概念
1、配方施肥是根据作物肥料需求规律、土壤肥料供给能力和肥效规律提出的大微量元素配比方案及相应的施肥技术。根据作物肥料需求规律、土壤肥料供给能力和肥效规律,提出大微量元素配比方案及相应的施肥技术。
2、方法有:土壤肥力分级比法;营养平衡的定量方法;土壤肥力差减法;养分丰度和缺乏指数法;田间试验比例法;产量由土壤决定,氮由产量决定。由于缺乏肥料补充方法。实施前要有大量的作物肥料需求特征、土壤肥料供给能力、肥料效应等信息和数据;实施要与灌溉、耕作、土壤改良、水土保持等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措施密切结合。
二、配方施肥的好处
1、提高肥料利用率
过去,氨、磷、钾肥利用率低,浪费严重。目前我国氨肥利用率只有30%,磷肥利用率在20%左右,比发达国家低20%左右。作为农业大县,化肥的施肥方式基本停留在原始粗放的技术水平,农民不能满足农作物的施肥需求,土地养分量的合理配比和按需供给,影响了农业生产。农作物正常生长和农产品产量。
2、确定最经济的施肥量
过去,农民施肥方式比较单一,缺乏灵活性,氮、磷、钾肥的比例不均衡。盲目施肥导致肥效下降,减产。因此,确定最经济的肥料用量是配方施肥的核心。
3、发挥营养素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
纠正以往单一施肥的偏向,实行氮、磷、钾和微量元素肥配合施用,发挥各种养分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是配方施肥的重要依据。
4、解决农作物肥料需求与土壤肥料供应的矛盾
在养分恢复的指导下,配方施肥可以解决作物肥料供需矛盾。
5、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玉米增产增收14%,亩均增产65公斤;大豆增产率为12.1%,亩增产16公斤;水稻增产率为12%,亩增产54公斤。同时,我区农民每年还可以减少数百万盲目施肥投入的浪费。
责任声明:凡注明“来源:成都号”的文章均由成都号整理,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如本网内容涉及版权、隐私等权利问题,请相关权利人及时在线反馈给成都号,本网承诺会及时处理。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了解更多成都本地办事、民生热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成都号
cdmao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