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0日
关注微信
微信关注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关注微信公众号

手机访问
手机访问二维码

扫二维码访问,或在手机浏览器中输入:
www.cdhao.com

返回
详情
当前位置:成都号 > 成都落户资讯 >香瓜专用氨基酸液体肥在农业中的应用 香瓜施什么肥

香瓜专用氨基酸液体肥在农业中的应用 香瓜施什么肥

来源:成都号 2023.03.18 14:46:05 阅读:12次

为了给香瓜增加甜度,常喷洒“增甜剂”?

有网友称,为了给香瓜增加甜度,给香瓜喷洒“增甜剂”,并且可能会对人体产生危害。食品安全性问题,本来就非常容易触动人们的神经,言论一出,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各种不好言论和谴责纷至沓来。

一、在我们吃的所有瓜类中,甜瓜是比较甜的,不需要使用所谓的“增甜剂”就可以达到很甜(嘎嘎甜)的口感

目前,比较普遍的评价西甜瓜甜度除了人为的品尝,科学的评价方法是利用手持糖度折光仪进行测定,通过果肉中可溶性固形物的测定来评价果实的糖度。

西瓜是市场上流通量比较大的瓜类水果,在科学的栽培措施下西瓜的糖度普遍在9-13度之间,北方地区露地西瓜的糖度普遍在10.5度-11度之间,部分地区通过增施有机肥、钾肥及控水栽培的情况下能达到12度,小型西瓜普遍在设施条件下种植,水肥控制比较精确,结合优良的品种糖度能达到13度,从人的感官上评价超过12度的西瓜已经是非常甜。

甜瓜从品种特性上糖度超过西瓜,主流栽培品种包括薄皮甜瓜和厚皮甜瓜,其中薄皮甜瓜有几种代表性的品种像绿宝、羊角脆以及东北的露地香瓜,普遍的含糖量在11度-14度之间,对比西瓜来看,明显口感上要甜一些。厚皮甜瓜中以网纹瓜和伊丽莎白系列的为代表,其中网纹甜瓜、伊丽莎白系列以及新疆的哈密瓜的的糖度普遍在15-19度之间,部分品种通过控水、科学施肥条件下能达到极端的21度,因此甜瓜自身是一种比较甜的瓜类,生长过程中不需要增施“增甜剂”已经能满足消费者对“甜”的追求。

兰西香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以其产自寒地黑土、温差大、先进的栽培技术等因素,造就其品质好、口味甜、气味香、营养高的特点,所以兰西香瓜“嘎嘎甜”并不是使用“增甜剂”才形成的。

所谓的“增甜剂”在提高甜瓜含糖量的方面,起不到多大作用

香瓜生产中使用的“增甜剂”,多为微量元素、氨基酸、高钾肥等叶面肥料或植物生长调节剂,无论是叶面肥料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它的作用是通过补充植物营养,调节植物生长,促进糖分的积累和转化,而达到甜度增加的目的,但增加甜度的效果极其有限。不少打着“增甜剂”名称的叶面肥,只是营销的一个说辞,赚噱头而已,现在国家《农药标签法》出来,膨大拉长增甜催熟的字样都不能出现在包装袋上面,需要清清楚楚的写上成分。

即便是有的不合规厂家,在叶面肥里增加了甜味剂,也不可能使香瓜变甜。因为甜味剂,比如说甜蜜素,是水溶性的,几乎不溶于有机溶剂,这使得它很难穿透水果表皮的蜡质层,所以有甜味剂的东西喷在甜瓜身上,它们也是吸收不到自己身体里的。因为植物没有人类这样的大嘴巴,不是想吞就能吞。而几乎所有的甜味物质(包括糖和代糖)都已经超过植物嘴巴的接受程度了,所以直接给甜瓜喷甜味剂显然是不行的。

三、我国肥料、农药管理的反思

滥用没有登记的叶面肥或植物生长调节剂产品是错误的,应该是明令禁止,甚至是应该处罚的。同时应该看到,目前,农药、肥料的登记,缺乏实际技术指导性,只是对申请企业登记产品的受理与审批。生产上,非常需要的产品,如提高作物品质等方面的肥料与农药,缺乏指导性产品与技术指导,登记费用偏高、登记时间偏长,导致“增甜剂”等成分五花八门的产品的出现,而且监管也出现了缺失的问题,所以市场上也会出现一些没有登记的产品。

当下最应该解决的问题,一是,改革肥料、农药产品的登记,肥料农药登记要服务于农业生产,不仅仅是市场监督管理;二是,规范市场,打击不合格产品,指导种植户合理科学施肥用药。

作者:邓丽

香蕉用哪种复合肥好?

一、香蕉需肥规律

1、香蕉生长需肥量大,且根系发达、分布浅,对肥料特别敏感。

2、氮肥可促进香蕉早开花,钾肥是合成假茎、叶纤维的必需成分。香蕉生长需钾肥最多、氮肥次之、磷肥最少,氮、磷、钾比例约为4:1:14。

3、秆高的品种,钾氮比低;秆矮的品种,钾氮比偏高;前期钾氮比低,后期钾氮比高。

二、香蕉施肥技术

1、种植前,在种植穴内施高氮高钾复合肥(20-5-20)或者通用型复合肥作为基肥,每亩施用40-50公斤(15-15-15加大到60公斤),同时每亩可以施用3000-4000公斤充分腐熟的土杂肥;

2、定植后7-10天、1个月、2个月,开环状浅沟,每亩分别追施高氮高钾型复合肥(20-5-20)10-15公斤、15-20公斤、25-30公斤;

3、生长中后期,香蕉长至23-24、27-28片叶时,分别追施两次肥料,每次每亩追施高氮高钾型复合肥(20-5-20)45-50公斤,在离蕉头40-60厘米处挖3个穴,施肥后覆土、淋水;

4、抽蕾期,每亩追施高氮高钾型复合肥(20-5-20)50-60公斤,施肥方法同生长中期。

5、根外追肥,使用浓度根据不同肥料种类和香蕉生育期而定,幼龄期(7-12叶期)尿素0.4-0.7%,成长植株至幼果期(22叶期至果实四成肉度)尿素1-2%,磷酸二氢钾0.3-0.4%。

三、香蕉用肥建议

酸性土壤施肥时,肥料中每亩添加DA-6 10-20克;碱性土壤施肥时,肥料中每亩添加复硝酚钠10-20克;水田酌情减量。不但能提高肥料利用率30%以上,节约用肥量,节约成本,促进各种微肥的均衡吸收,使植株生长健壮,还能有效抵抗香蕉叶斑、枯萎、病毒病和象鼻虫、弄蝶等常见病虫害的发生,保证香蕉质量和品质。

水肥管理对于农业生产有哪些作用?

谚语有云“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水”,这是千百年来农民朋友从农业实践中得出的真知,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水肥管理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直接影响着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在实际的栽培管理中,水肥管理是农民朋友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也是作物栽培管理中最容易出错的地方,因此,有必要了解一些养分吸收的基本原理,并把它运用在实际的水肥管理中去。

水肥是作物健康生长的基础

一、水是肥料(养分)吸收的载体

我们常说水肥不分家,这是因为作物要吸收养分,必须有水的存在。

1、没有水肥料(养分)无法形成离子态

我们都知道,施肥的目的是为了作物能够吸收到更多的养分来促进生长发育,作物是通过根系和叶片来吸收养分的,不同作物的根系是不一样的,但是有一点是一样的,那就是根系是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最大的器官。

在根系的组织结构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组织叫做根毛。根毛是整个根系系统吸收养分效率最高的部位,有研究表明,根毛的吸收效率是根系其它部位的数倍。有经验的农民朋友都有这样的感觉,我们种地的时候希望看到作物有很多白根、毛细根,越多作物的生长势就越好,这是因为白根、毛细跟越多,吸收水分和养分的效率就越高,代表我们的作物越健康,生长越旺盛。

生长越是旺盛的植物根系越发达

根毛是很细小的,用肉眼几乎看不到,如此细小的组织,要想吸收肥料,有一个前提,养分是离子态才行,如果养分不是离子态,根毛是很难吸收到养分的。在生产实践中,除了当下兴起的液体肥外,我们的肥料无论是复合肥料还是水溶肥,基本都是固体形态,将这样的肥料施入根毛附近,根毛是无法吸收的。因此,只有将它变成离子态,才能被根毛吸收,最后传导到植物体内。

如何才能把肥料中的养分变成离子态?其实很简单,就是将它溶解在水中后就会变为离子态。否则,你的肥料施入的再多,养分的活性再高,如果没有水作为载体,肥料是无法变成离子态,就无法进入根系细胞,更不会传导到作物的其它部位。

根系是作物吸收养分最主要的器官

2、养分必须通过水分才能送达根系

根系要想吸收到肥料,前提是养分必须要在根系的有效吸收范围之内,也就是养分必须送达根系,主要有以下三种途径:

截获:所谓截获,就是养分直接能够被根系吸收到,被截住,这就叫截获。

扩散:施入的肥料离根系不是很远,如果有水作为介质,养分会从高浓度的地方向低浓度的地方进行扩散,扩散到根系能够吸收的范围之内。

质流:质流,顾名思义,就是矿物质随水移动至根系附近,因为我们植物有蒸腾拉力,通过拉力作用将水分指引向根系,而水分在流动的过程中就会把离根系比较远的养分带到根系附近。

这三种途径要想发挥作用,都离不开很重要的一个载体,那就是水分。如果没有水分,截获的养分没有变成离子态,根系不可能吸收;如果没有水作为载体,养分很难实现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如果没有水分,蒸腾拉力不可能把养分带到根区。

作物获取养分的三种方式

综合以上观点,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根系吸收的养分前提是养分必须到达根部!养分到达根系的三种途径都离不开水,没有水,养分到达不了根系,根系也吸收不了养分。

3、水是肥料吸收的载体在水肥管理中的运用

明白了肥料(养分)要被作物吸收,必须有水作为载体,我们再回想下我们的实际农业生产中,施肥是否是遵循这样的规律,是否是按照这样的原理去做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怎么做?

(1)借雨施肥

也叫借雨送肥,看天气预报施肥,在没有灌溉设施的前提下,看天气预报,在下雨前施肥,通过雨水将肥料变为离子态,送到根系能够吸收的范围,达到促进作物生长的作用。其实,我们很多的做法并不是通过降雨,而是人工模拟降雨,浇水施肥也是这个原理。浇水后肥料还是通过截获、扩散、质流疏松到根系能够吸收的范围。这其实也是水肥一体化,不是说滴灌、喷灌就是水肥一体化,真正的水肥一体化是一种农事理念,把水和肥料同时送到作物能够吸收的到的地方,经济允许,可以上滴灌、喷灌,如果是条件不允许,其实我们上面提到的场景也是水肥一体化。

借雨施肥在生产中的应用

(2)肥料兑水施用

肥料兑水施肥在某种程度上也属于精准施肥,比起撒施后浇水,肥料利用率要提高不少。包括在果树上用施肥枪施肥等,这都是提高肥料利用率的一种方式。这样把肥料和水分按照一定的比例溶解后,输送到作物能够吸收的地方,

(3)水肥一体化设施

当然在施肥中,效果最好的还是上水肥一体化设施,如滴灌、喷灌。随着国家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水肥一体化已经成为中国农业的1号技术,成为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环。据统计,截止2019年,我国水肥一体化的灌溉面积已经达到1.5亿亩,而且这个数据持续在增加之中,至2030年,我国的水肥一体化种植面积可能将会达到3~5亿亩,水肥一体化一定是未来现代农业必不可少的技术。

遗憾的是,很多老百姓认为滴灌等水肥一体化只是用来浇水的,滴灌真正核心的地方是将水和肥的协同作用发挥到极致。可以在不增加人力的情况下把水和肥料以一定的浓度送到作物能够吸收的地方,实现局部灌溉和局部施肥,从而提高肥料利用率。水肥一体化的优势就是节工、节水、节肥,增产、增收、增质。

说到水肥一体化,就不得不提一个国家,那就是以色列,可以说是以色列人发明了水肥一体化,发明了滴灌,他们让沙漠变成了绿洲,让以色列成为了欧洲的菜篮子,他们的水肥一体化技术覆盖全球。以色列人在贫瘠的沙地种植番茄,用水肥一体化让每亩番茄的产量达到45吨以上,不仅仅是产量高,而且品质也非常好。

以色列水肥一体化在农业中的应用

二、肥料(养分)施到正确的位置才能被吸收

作物要想吸收养分,就必须把养分送到根系附近能够吸收的范围之内。特别要注意的是在实际生产中,特别是在滴灌和水肥一体化区域,出现一个很普遍的问题,就是施肥的位置不正确,有些可能是天灾也有些是人为,在专业上我们称之为肥料的淋洗,就是肥料从根系吸收的范围之内淋洗到根系吸收的范围之外,导致根系不能正常吸收肥料。

1、什么叫肥料的淋洗?

肥料之所以出现淋洗现象,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很多时候,我们只关注作物的地上部分,没有关注作物的地下部分,忽视了根系的深浅度。但其实所有的肥料吸收大部分都是靠根系,因此,在施肥时,一定要确保肥料在根系吸收的范围之内,因此,农民朋友一定要养成看作物根系的习惯,办法很简单,用锄头挖开,用水冲一下就可以很清晰的看到根系的样子。不同的作物根系的深浅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要根据根系的深浅来施肥和浇水,保证水分和肥料在根系的吸收范围之内。二是过量灌溉导致的养分淋洗。在前面我们讲到了质流,质流通过水分可以把养分输送到根区,也可以把养分从根区输送到根系吸收的有效范围之外。特别是氮肥,比如说硝态氮和酰胺态氮特别容易被淋洗。

肥料的淋洗作用

2、如何减少肥料的淋洗?

淋洗现象在施肥时可以通过一些人为的方式进行改进。

调整施肥时间:首先要做的就是调整灌溉模式和施肥时间,防止过量灌溉。同样是尿素,不应该是先滴水,再滴肥,最后再滴大量的清水。正确的应该是先长时间滴清水,让水分充分润蚀到根系,用一个小时的时间滴肥,最后用5~10分钟时间清洗管道就足够了。

改进施肥设备:淘汰一些老式的施肥设备,能够更好的控制肥料的施肥量等。

检测肥料的位置:关键点小结:肥料养分一定要根系吸收范围才有效。肥料容易随水流失,过多的水会把肥料淋到根系的有效吸收范围之外,生产中一定要防止过量灌溉导致的肥料淋洗脱肥,可以用简单的检测工具来检测肥料去哪里了!

施肥位置不同肥料利用率不同

三、根系有胃口,咸淡要适中

人的嘴巴吃食物,讲究咸淡之分,太咸吃不下,太淡没味道!作物的根系吸收肥料(养分)也讲究咸淡之分。太咸烧根系,太淡吃不到。对作物根系而言,肥料就是食物,肥料的浓度太高,就会出现烧根等一系列问题,浓度太低又导致不能满足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例如底肥施入时太靠近根系,每次浇水就会出现烧根现象,导致植株枯死。在生产中,更多的问题是因为浓度太高,从而导致植株生长受到抑制。

肥料浓度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同样的肥料在不同的浓度下,对作物的生长发育影响是完全不同的,因此一定要学会科学施用肥料。如何才能平衡施肥?

1、了解作物的耐盐性

不同的作物的耐盐性是不同的。所有的化肥本质都是无机盐,以大田作物小麦和玉米为例,同样的肥料和养分浓度,它们的耐盐性却不相同。当灌溉水的含盐量达到4%时,对小麦来说是最适宜的,但对于玉米而言,健康度就会受到影响。这就告诉我们,在施肥时,要根据作物的不同,调整肥料的浓度,以便更好的让作物吸收。

大田作物的耐盐性

果树作物的耐盐性

百分比代表作物的生长健康程度;ECe土壤中的盐分含量;ECw灌溉水的含盐量。土壤中的盐分含量和灌溉水中的含盐量对不同作物生长健康程度的影响。

2、使用工具测定土壤或者肥料溶液的浓度值

在了解了作物的耐盐性后,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工具,对肥料和土壤中的盐分值进行检测,用精确的数据来指导我们进行施肥,这样更能提高肥料利用率,避免肥料的浪费。

肥料浓度过大导致的断垄

在实际的施肥管理中,一些养分吸收的基本原理讲起来我们都知道,但却也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因此,在施肥时,更重要的是将这些原理运用在实际的生产活动中去,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肥料利用率,才能真正实现节能减排,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怎么施肥能让结的果子又大又好?

1、土壤根系问题:

很多土壤,由于酸碱化严重,加上肥料残留过多,导致营养富集严重,有的有害病菌也很多,导致根系很差,导致养分供应慢,不能满足果实膨果上色的营养需求。

2、果实上色期叶片过少:

这个其实也跟营养有关系,由于在果实转色期叶片大量脱落,无法制造足够的营养,果实想膨大转色效果就差。

3、进入冬季由于温度太低,前期营养积累的又不是很足,加上一般果实膨果转色增甜的理想温度达不到,一般为:26-30度果实膨果转色更好,因此需要我们想法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及温度。

4、挂果量太大或植株太旺:

这个很容易发生,需要我们平时注意一下,并注意氮肥与浇水量的控制。

其实总结一下,影响果实膨果上色的因素除了病虫害及天气原因外,主要就是土壤根系及营养供应的问题,因此针对上面四点,开金小编总结了以下几个措施:

1、如果根系土壤不好,在果实膨果转色期,建议冲施养护改良土壤的自带营养生物菌冲施肥,为土壤补充有机质的同时,为根系补充所需的氨基酸、蛋白质、微生素,并同时补充可以活化分解营养的有益生物菌群,这样的组合可以有效提高土壤活力并消灭有害病菌,为根系生长补充所需营养,对于膨果转色期效果比较好。

2、除了地面施肥外,建议结合叶面喷施果实膨果转色所需的磷、钾、硼、钙等营养元素,可以叶面喷施高磷钾钾的液体肥,这样补磷补钾效果更好,对于硼钙元素肥可以补充可以钙硼同补的硼钙叶面肥或钙硼合剂。

3、由于现在光合作用弱,因此我们可以使用提高植物自身光合速率的叶面肥,常见的有有机钛硼钙叶面肥,有机钛可以提高植物本身的光合作用,并同时补充膨果转色需要的硼钙元素,综合效果还是不错的。

推荐阅读:
微信搜索: 微信搜索【成都生活猫】公众号,关注后对话框回复关键词【交通】, 即可获取相关办理信息,如有最新的政策信息我们也会第一时间在此更新。还有更多成都本地办事指南、每日成都热点资讯等你解锁!

责任声明:凡注明“来源:成都号”的文章均由成都号整理,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如本网内容涉及版权、隐私等权利问题,请相关权利人及时在线反馈给成都号,本网承诺会及时处理。

反馈
内容过时 未解决问题 文章侵权 排版错乱 内容有误 其他错误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