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人物形象分析如下:
1、长妈妈:她是一个平凡普通、地位低下、饶舌多事、不拘小格、迷信无知、淳朴善良、关心爱护、真诚热情、乐于助人、关心孩子的人。
2、范爱农:范爱农是一个内心爱国,有进步的思想,追求自由平等,但因为长期受到封建思想及封建主义的压迫,无法表达内心的新青年。
3、藤野先生:一位日本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所以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
4、寿镜吾:方正、质朴、博学、严而不厉,是鲁迅先生颇为敬畏之人。
5、阿长:阿长是鲁迅儿时的保姆,她睡相不好、喜欢切切察察,而且还踩踏死鲁迅喜爱的隐鼠,这些都是鲁迅对她感到厌烦。
6、父亲:在《五猖会》中,鲁迅塑造的“父亲”形象似乎不近人情,与现实有些出入,主要是为表达主题而设置。父亲利用孩子爱玩的天性强迫孩子背书,使孩子深受打击,留下心理阴影,从而揭示了封建家长制对于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朝花夕拾的作品鉴赏
作者通过对青少年时期生活片段的回忆,记叙他所接触到的一些人物的感人事迹,塑造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长妈妈、藤野先生、范爱农等,赞颂他们身上表现出的优秀品质,表现出对他们的深切怀念之情。
《阿长与山海经》里的长妈妈,是个热情、淳朴、善良、给幼年的鲁迅以极大关爱的劳动妇女。作者真实地描述了长妈妈由于长期受封建思想的毒害,所以“我实在不大佩服她”。全文以“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表达作者对长妈妈的深切怀念。
《藤野先生》中的藤野严九郎是个生活随便、不拘小节的人,但是治学严谨,对留学日本的作者没有民族偏见,给予真诚的帮助和指导,使作者终身难以忘怀。

人物:
阿长
阿长也叫长妈妈,粗俗、没有文化、却又有自己朴实真诚善良的一面,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她踩死过鲁迅喜爱的隐鼠,又喜欢絮絮叨叨,爱看热闹,但是她又拥有着一副热心肠,时刻关注着小孩子的需求,例如观察到鲁迅非常想要拥有《山海经》,还送给了他一本。矛盾的两个方面让鲁迅有些厌烦,又心生敬意,印象深刻。
阿长这个人物的描写也让我们看到了鲁迅对于底层劳动人民的印象及感情,虽然有着这样那样的小毛病,但是他们的朴实,善良,真诚值得歌颂。
寿镜吾
寿镜吾是鲁迅在私塾求学的老师,是鲁迅非常敬畏的一个人物,他正直严谨、质朴,对学生要求严格却不严厉,学问渊博,思想开明不迂腐的一个人。
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的一位老师,鲁迅极为尊敬他,是一位日本的医学教授,虽然外表上有些不修边幅,但是治学严谨,没有民族歧视,而且还关心帮助弱国学子的学业,平等待人,鲁迅从这位老师的身上不仅仅是学习到了知识,更是学习到了老师的高尚品质。
范爱农
范爱农是一位思想先进,正直且倔强充满了爱国情怀的觉醒知识分子。他对黑暗社会不满,但是却无力反抗这个黑暗的社会,会革命充满着期望,但是种种经历迫害,又使他对革命失望,最后对社会妥协,他内心充满着悲凉,绝望。
父亲
父亲曾经让鲁迅产过困惑,《五猖会》中,鲁迅对于父亲的描写无疑是一位不近人情的严父,压制孩子爱玩的天性,强迫孩子背书,摧残着儿童的天性。
创作背景
1925年,鲁迅在北京担任大学讲师期间,因支持学生运动而受到当时所谓“正人君子”的流言攻击和排挤。1926年,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制造“三·一八”惨案。
作者鲁迅写下《纪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文章,热情支持学生的正义斗争,控诉北洋军阀政府的残暴,结果遭到当局的通缉而不得不远走厦门避难。《朝花夕拾》中的作品虽然都是在追忆往事,但也是“借题发挥”,影射、讥讽当时的社会现实。
《朝花夕拾》主要人物有:
1、长妈妈——鲁迅的保姆。
主要事件:在床上摆大字;“满肚子是麻烦礼节”;给鲁迅讲“长毛”的故事;害死鲁迅的隐鼠;给鲁迅买《山海经》;(皆出自《阿长与山海经》)为鲁迅讲美女蛇的故事;(出自《从百草园到书屋》)
性格特点:质朴善良、愚昧麻木、勤劳。
2、藤野先生——一位日本医学教授,鲁迅的恩师。
主要事件:为鲁迅添改讲义;给鲁迅指出讲义上解剖图的问题。(出自《藤野先生》)
性格特点:严谨认真、平等待人、和蔼可亲、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有朴素伟大的人格。
3、范爱农——鲁迅的朋友。
主要事件:在日本时与鲁迅起冲突;回国后与鲁迅在乡里学校做事;掉在水里淹死。(出自《范爱农》)
性格特点:觉醒的知识分子、妥协、懦弱。
4、父亲——作者的父亲。
主要事件:在鲁迅兴高采烈要去看五猖会时勒令他背书(出自《五猖会》);被江湖庸医耽误而离世。(出自《父亲的病》)
性格特点:严厉、慈爱。
5、衍太太——作者的邻居。
主要事件:让孩子们吃冰;给鲁迅看不健康的书;唆使鲁迅偷卖母亲的首饰。(出自《琐记》)
性格特点: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欢使坏、虚伪
《朝花夕拾》主要人物及其特点:
1、《阿长与山海经》阿长。
阿长是鲁迅儿时的保姆,她很迷信还总是神神叨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甚至踩死了鲁迅喜欢的隐鼠,这些都是鲁迅对她感到排斥的原因,但是当她表现出关心,还去寻购赠送鲁迅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这些鲁迅又会心生尊敬和感激。阿长是封建社会下典型的农村劳动妇女形象,她朴实而又迷信,真诚善良。
2、《五猖会》父亲。
鲁迅塑造出的“父亲”形象看似不近人情,他会去利用孩子爱玩的天性来强迫孩子背书,使孩子留下心理阴影,从而揭示了封建家长制对于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3、《藤野先生》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是鲁迅留学日本时极为尊敬的一位良师。他不修边幅,但治学严谨。他正直热忱,热心地帮助鲁迅的学习,与当时日本人对中国人民抱有狭隘的民族偏见形成鲜明的对比,他对来自弱国的鲁迅毫不歧视,倍加爱护,并以自己的高尚品质给鲁迅以极大的影响。
4、《范爱农》范爱农。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迫害的遭遇
是当时社会充满爱国情怀的一群小知识分子的形象代表,他们的命运起伏与时代的发展紧密相连,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却又对革命的失望的心路历程,却依然对革命有所期待,最后社会的迫害、生活的窘迫又将他们逼入绝境。
5、《父亲的病》陈莲河。
这个反面人物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江湖骗子,周伯宜生命垂危之际仍旧泰然,这个人人颠倒黑白不分是非。鲁迅先生为了表达对他的恨意,把名字颠倒。
扩展资料: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文集以记事为主,饱含着浓烈的抒情气息,又夹以议论,将抒情、叙事和议论融为一体,优美和谐,朴实感人。作品富有诗情画意,又穿插着幽默和讽喻;形象生动,格调明朗,有强烈的感染力 。
《朝花夕拾》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
1、阿长
阿长是鲁迅儿时的保姆,她睡相不好、喜欢切切察察,而且还踩踏死鲁迅喜爱的隐鼠,这些都使鲁迅对她感到厌烦。
但是当她真诚善良的一面表现出来时,如送给鲁迅心心念念的《山海经》,鲁迅不禁心生敬意和感激。阿长是封建社会下一个典型的农村劳动妇女,她粗壮耐劳,真诚善良。
2、父亲
在《五猖会》中,鲁迅塑造的“父亲”形象似乎不近人情,与现实有些出入,主要是为表达主题而设置。
父亲利用孩子爱玩的天性强迫孩子背书,使孩子深受打击,留下心理阴影,从而揭示了封建家长制对于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3、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是鲁迅留学日本期间极为尊敬的一位良师。他不修边幅,但治学严谨。他正直热忱,热心地关注鲁迅的学习,与当时日本学生对中国留学生的鄙视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些高尚的品质一直激励着鲁迅勇往直前。
4、范爱农
范爱农是当时社会充满爱国情怀的一群小知识分子的形象代表,他们的命运起伏与时代的发展紧密相连,经历了对黑暗的不满、对革命的期待以及对革命的失望的心路历程,社会的迫害、生活的窘迫又将他们逼入绝境。
5、无常
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
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安慰。
责任声明:凡注明“来源:成都号”的文章均由成都号整理,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如本网内容涉及版权、隐私等权利问题,请相关权利人及时在线反馈给成都号,本网承诺会及时处理。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了解更多成都本地办事、民生热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成都号
cdmao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