啶氧菌酯复配戊唑醇用量为按重量100比1复配。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资料显示,在进行小麦赤霉病防治的田间试验,在小麦扬花初期各药剂样品对水喷施处理中,将啶氧菌酯与戊唑醇按重量100比1复配,间隔5天喷施给药。啶氧菌酯是一种有机化合物,用于防治麦类的叶面病害如叶枯病、叶锈病、颖枯病、褐斑病、白粉病。

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即通过在细胞色素b和C1间电子转移抑制线粒体的呼吸。防治对14-脱甲基化酶抑制剂、苯甲酰胺类、三羧酰胺类和苯并咪唑类产生抗性的菌株有效。啶氧菌酯一旦被叶片吸收,就会在木质部中移动,随水流在运输系统中流动;它也在叶片表面的气相中流动并随着从气相中吸收进入叶片后又在木质部中流动。无雨条件下用啶氧菌酯[250g(a.i.)/hm2]喷雾处理的作物和将同样喷雾处理后2h的作物暴露于降雨量为lOmm、长达lh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者对大麦叶枯病的防治效果是一致的。正是由于啶氧菌酯的内吸活性和熏蒸活性,因而施药后,有效成分能有效再分配及充分传递,因此啶氧菌酯比商品化的嘧菌酯和肟菌酯有更好的治疗活性。
适宜作物与安全性麦类如小麦、大麦、燕麦及黑麦;摧荐剂量下对作物安全、无药害。
防治对象广谱、内吸性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麦类的叶面病害如叶枯病、叶锈病、颖枯病、褐斑病、白粉病等,与现有strobilurin类杀菌剂相比,对小麦叶祜病、网斑病和云纹病有更强的治疗效果。
使用方法茎叶喷雾,使用剂量为250g(a.i.)/hm2。
谷物产量和质量的提高
谷物用啶氧菌酯处理后,产量高、质量好、颗粒大而饱满。这归功于啶氧菌酯具有广谱杀菌活性和对作物的安全性,在谷物生长期无病害发生,绿叶始终保持完好,如此没有好收成是不可能的。在大田试验中防治冬小麦中大多数病害,用啶氧菌酯处理的小麦比用肟菌酯处理的小麦平均多收0.2t/hm2。通过3年多时间对21个欧洲小麦试验田进行试验,用啶氧菌酯处理过的小麦收成与对照(没有用杀菌剂处理)相比增产22%,同用醚菌酯和三唑类如氟环唑(epoXlConazole)混剂处理得到同样的效果。3年对21个欧洲试验田冬小麦试验数据迸行分析,结果表明用啶氧菌酯处理比醚菌酯//氟环唑产量每公顷增加0.4t。还有用啶氧菌酯处理的21个试验田中有17个为高产,这表明啶氧菌酯的防治病害效果好、且产量稳定。用啶氧菌酯处理的谷物产量的提高主要是因为提高了谷物颗粒尺寸,在冬小麦试验日中,直径大于2.2mm的谷物重量与直径小于2.2mm的谷物重量明显不同。
通过2年4地的田间小区试验,啶氧菌酯250克/升悬浮剂分别在辣椒炭疽病和葡萄黑痘病的发病初期,兑水均匀喷雾,施药2~3次,均达到优异的防治效果。同时对同期的病害如葡萄霜霉病、白腐病、褐斑病有很好的兼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啶氧菌酯250克/升悬浮剂明显提高作物产量,有效提升作物品质,是安全、高效、低毒、内吸治疗型的广谱性杀菌剂。建议可广泛应用于蔬菜、水果等高经济价值作物的病害防控,是目前大力发展绿色食品的首选农药之一。
冬青可以打。
1、赤霉酸的作用是推动植物的生长。
2、靓丽素具有促进细胞分裂的和细胞伸长的双重作用。
3、啶氧菌酯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具有低毒性。它可做内吸性杀菌剂,防治对象广谱,主要用于防治麦类的叶面病害如叶枯病、叶锈病、颖枯病、褐斑病、白粉病等。
4、唑醚代森联可以防治黄瓜霜霉病、甜瓜霜霉病、西瓜炭疽病、番茄晚疫病、辣椒疫病等病害。
责任声明:凡注明“来源:成都号”的文章均由成都号整理,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如本网内容涉及版权、隐私等权利问题,请相关权利人及时在线反馈给成都号,本网承诺会及时处理。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了解更多成都本地办事、民生热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成都号
cdmao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