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读研究生可以落户。
上海市近日出台新政策,在沪各研究所、各高校应届硕士毕业生,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应届硕士毕业生、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设学科应届硕士毕业生,无需“打分”,符合基本条件就可直接落户。
应届毕业生上海落户条件
应届毕业生要落户上海,必须要有一个工作单位,此外,自己和单位都需要满足上海的落户条件,具体的落户条件为:
一、应届毕业生上海落户条件
1.遵守法律法规及学校规章制度;
2.列入普通高校国家统一招生计划,全日制且不属于定向和委托培养,完成学业并取得相应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3.在校期间未与任何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或人事聘用关系,未缴纳社会保险(非上海生源毕业生在校期间或休学期间自主创业并担任企业法定代表人,为本人申请办理本市户籍,并由该企业为其缴纳社会保险的,不受该条件限制);
4.与符合2017年提出办理本市户籍申请条件的用人单位签订劳动或聘用合同期为一年及以上的就业协议,中介机构的派遣人员不予受理。
二、用人单位所需条件
1.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党政机关;
2.在本市登记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
3.符合本市产业发展方向、信誉良好、注册资金达到人民币100万元(含)以上的企业,且在2016年5月31日前注册登记(非上海生源毕业生在校期间或休学期间自主创业并担任企业法定代表人,为本人申请办理本市户籍的,不受上述注册资金和注册登记时间限制);
4. 不符合上述条件的用人单位如确需引进非上海生源毕业生的,须在2017年5月25日前由其政府主管部门、所在区政府或市级以上开发园区主管机构的人力资源工作部门,以正式**形式向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联席会议(以下简称“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教委)提出申请。
6月28日,《关于做好2022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工作的通知》在上海学生就业创业服务网上发布,针对上海应届本科生、研究生落户上海出台了新政策,这意味着2022届的应届生落户上海放宽了。
政策重点如下:
1、在沪各高校应届硕士生不分专业,不用评分,满足基本要素,即可直接落户。
2、在沪“双一流”本科毕业生在五个新城就业和南北转型地区就业满足基本条件,可直接落户。
之前的政策为“6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清北复交、同济华师)直接落户”,现在此基础上增加一条,“15所院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在五个新城,南北地区重点转型地区用人单位工作的,满足基本条件,可直接落户”。
其中,五个新城指的是嘉定新城、松江新城、青浦新城、奉贤新城、临港新城。南北地区重点转型地区指的是金山、宝山转型地区。
资料显示,2022上海双一流大学共有15所: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体育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上海大学、上海科技大学、海军军医大学。
近年来,上海接连出台了多个人口落户新政策,现如今,政策利好再度升级。对此,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指出,此次政策对房地产也存在着一定的影响,政策的出台会带来购房需求的快速上升,尤其是上海当前房地产市场正处于底部,新落户人员势必会加快购房。
同时,严跃进还指出,此类政策下要警惕一些楼盘炒作的现象,毕竟落户政策一放松,购房需求确实很容易激活起来,要防范购房秩序紊乱的风险出现。
以下为相关细则:
申报时间:
第一批为2022年7月4日至2022年8月31日(工作日);
第二批为2022年12月1日至2022年12月30日(工作日)。
申报材料:
应届生落户上海(用人单位+应届生条件)
应届生落户上海72评分细则
上海试点5城研究生将可直接落户
上海试点5城研究生将可直接落户,此次上海推出的政策,无疑令落户门槛进一步放宽,有助于导入更多人才。符合落户的学生人数或达几万人。上海试点5城研究生将可直接落户。
上海试点5城研究生将可直接落户1
29日,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发出通告称,试点在五个新城和自贸区新片区就业的本市应届研究生毕业生符合基本条件可直接落户的政策。
为贯彻上海市相关会议精神,推进本市高质量人才高地建设,加大吸引人才支持力度,特别是支持“五个新城”建设招揽人才,经上海市高校招生和就业工作联席会议研究,试点这项新政。
关于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工作,常规按照落户标准分进行“打分”,通常稳定保持在72分标准上。在落户“积分”中,毕业院校与学历水平等因素,存在不同程度影响。分析认为,“双一流”建设高校等高水平院校的研究生毕业生相对具有一定优势,非“双一流”的部分地方院校毕业生可能出现积分不足的情况。而在这项符合基本条件即可直接落户的政策推出后,对任何沪上高校研究生毕业的应届生都条件等同。“地利”方面,也对地处五个新城和自贸区新片区的高等院校有利,有助于相关高校毕业学子落户新城和新片区安家立业。
过去,非沪籍居民要想在上海落户,从“居住证”到“拿户口”一般需要7年,但对于五个新城和自贸区新片区的人才可以缩短到5年或3年。
如今,“应届研究生符合条件可直接落户”的新政一出,无异于一张“王炸”,直接吸引年轻人奔赴上海郊区而来。
根据建设目标,上海市计划至2025年,五个新城常住人口总规模达到360万左右,新城所在区的GDP总量达到1.1万亿元。至2035年,五个新城将各自集聚100万左右的常住人口,基本建设成为长三角地区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综合性节点城市。
人口规模目标当前,五个新城筑巢引凤的“大招”接二连三,人口增长可谓是后
2015-2020年上海人才落户政策
从房地产方面来看,常住人口的增长以及持续的人口流入,将对楼市未来的成交产生一定的增益作用,以新增常住人口第一位的杭州为例,过去几年,杭州商品住房成交量价一路走高,并且以超强的动能迅速从疫情中走出来。
上海对应届生的落户放松,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刺激上海房地产市场的效果。
高校人才未来将是一个庞大的购房群体。
上海是我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也是我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大型城市。截至2019年年末,上海户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518.12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35.2%。根据复旦大学城市规划研究院的课题成果,如果保持现有人口,不再引进新增劳动力,2040年时,上海人口总量将减少到1900万左右,其中,60岁以上老人总量将增至800万,占比超过四成。
与之对比的是,上海的人口出生率倒数第三,明显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如何逐步优化人口结构,持续保持经济活力,已被上海这座城市提上议事日程。
首先:人才政策不敏感,相比一日游政策,人才政策力度再大,也不会出现收回的风险。
其次:大部分城市的房地产政策主要集中在公积金政策和土地款缓解政策,还有就是预售加快政策。个别城市也有针对契税减免购房补贴,但主要集中在个别三四线城市。
多城市政策力度较大都被叫停,但试探政策依然不断出台。主要原因是一城一策,地方的土地财政、包括经济稳定要求房地产政策有所调整。
整体看,短期房地产政策收回的基本都是因为微调力度过大,收回的基本都是刺激市场的而非稳定市场的政策,另外现在看房地产政策能够落地的基本是救企。
虽然说是“郊区”,但完全不同于其他城市“偏僻落后”的郊区,上海的五个新城都有各自的发展重心,楼市极具上涨潜力。当前五个新城的房价处于上海低位,但随着教育、交通等配套资源跟进,有望实现新一轮的楼市热度攀升。
2021 年 3 月,上海市提出到 2035 年,五个新城各集聚 100 万左右常住人口,前期到 2025 年,5 个新城常住人口总规模达到 360 万左右
目前,五个新城常住人口总数约在 240 万左右,是有将近 260 万缺口的(官方统计南汇、奉贤、青浦现人数约为 30-50 万之间)
第三:人才成为房地产政策调控的窗口。整体看,上海调整人才政策是为了维持上海的城市活力,但从趋势看,一线城市楼市很可能会逐渐见底!北京也会出台类似的政策。
上海试点5城研究生将可直接落户2
11月29日,上海决定开放第二批2021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落户受理工作,并试点在五个新城和自贸区新片区就业的上海市应届研究生毕业生符合基本条件可直接落户的政策。
在此之前,上海已数次向部分应届毕业生降低落户门槛。例如,2018年,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高水平大学”的本科阶段应届毕业生可直接落户;2020年9月,直接落户的范围又扩大至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在沪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分院院长张波向《华夏时报》记者指出,从此次新政来看,上海对人才引进正在“提速”,并且人才引进的区域方向性更为清晰。
而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此次新政将对五大新城的房地产市场产生积极影响。张波认为,“人口的.导入会进一步催生当地的居住需求”。
指定区域应届研究生或直接落户
11月29日,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发布公告披露,为“推进高质量人才高地,加大吸引人才支持力度,特别是支持’五个新城’建设招揽人才”,经上海市高校招生和就业工作联席会议研究,决定开放第二批2021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落户受理工作,并试点在五个新城和自贸区新片区就业的上海市应届研究生毕业生符合基本条件可直接落户的政策。受理时间为2021年12月1日至12月31日(工作日)。
据上海市统计局2021年发布的上海市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上海全市常住人口为24870895人,已逼近2035年城市总体规划中提出的常住人口2500万人红线。而基于“2500万常住人口控制红线”,上海落户政策一直颇为严格,在应届生落户、居转户、分居调户、投靠落户、人才引进、归国人员落户这6种方式中,只有符合要求(积分需满72分)的高校毕业生可即时落户,其余方式均需等待较长时间。
2017年以来,多个城市兴起“抢人大战”,但上海一直未参与其中。直至2018年,上海才首次放宽落户限制,实施了“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试点,探索建立对本科阶段为国内高水平大学的应届毕业生,符合基本申报条件可直接落户”的政策。
之后,上海又数次放松人才落户条件,尤其是在针对大学生、硕士毕业生的落户政策方面更为频繁。例如,2020年9月,上海将上述落户范围扩大至“在沪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也就是说,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在内的这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符合基本申报条件即可直接落户。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此次上海推出“试点在五个新城和自贸区新片区就业的上海市应届研究生毕业生符合基本条件可直接落户”的政策,无疑令落户门槛进一步放宽,有助于导入更多人才。另据《文汇报》报道,2021年上海高校应届毕业生为20.7万,比去年增加2万人。其中研究生占比三成左右。而根据此次政策的条件,符合落户的学生人数或达几万人。
“本次新政再次对户籍政策实施边际调整。这有助于在人口红线的限制框架内,实现’五大新城’建设提速,并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实力。”中指研究院企业事业部高级分析师束端认为。
今年3月2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的《关于本市“十四五”加快推进新城规划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指出,“新城发力”是重中之重。在建设目标上,至2035年,5个新城各集聚100万左右常住人口,基本建成长三角地区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综合性节点城市。至2025年,5个新城常住人口总规模达到360万左右,新城所在区的GDP总量达到1.1万亿元,新城基本形成独立的城市功能,初步具备综合性节点城市的地位。
束端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据上海市统计局2021年发布的上海市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市人口空间分布上正持续向五大新城等重点发展区域流动: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比2010年减少了30.25万人,浦东新区和郊区比2010年增加了251.43万人,中心城区的人口密度由2010年每平方公里24137人下降到2020年每平方公里23092人;浦东新区和郊区的人口密度由每平方公里2650人提高到每平方公里3006人。
人口持续导入成长期支撑点
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分院院长张波认为,“此次落户政策可以看作是上海五大新城实施的差异化落户政策。”根据《实施意见》提出的五大新城建设目标,张波指出,上海在政策层面对人口流入区域有着清晰的“聚焦方向”:“有规划的人口导入是前提,有良好的产业支撑,形成宜业宜居生活氛围是方向。”
“人口的导入会进一步催生当地的居住需求。”张波向《华夏时报》记者解释说,从2020年到2034年,临港新片区的常住人口250万左右,均需要大量的产业人才和相关服务配套人才的引入。
“从长期来说,人口的持续导入对五大发展是个长期支撑点。”在张波看来,当下一批具备购房资格的人对楼市是支撑。五大新城有大量土地,就需要相应的人口导入,短期内会提高五大新城楼市的热度,同时还会形成供需平衡和房价平稳。
张波指出,从目前上海的土地来看,未来几年五大新城都将是供应重点。正如其所言,仅以今年3轮集中供地所推出的地块为例,多数位于闵行区、青浦区、宝山区、嘉定区、松江区、浦东新区、临港、奉贤区这些区域。
随着人才的不断引入,购房需求将长期保持一定高位,更重要的是,“五大新城的人口结构也将发生重大变化,未来人口会更为年轻化,对居住的环境也更为个性化,社区的互动氛围、绿色环保、户型空间等也将会有着更多年轻化的标签,这对房企来说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和机遇。”张波认为。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也表示,从房地产角度看,预计今年12月份类似落户人数明显会上升,对于明年上半年购房市场来说,可能会形成一波新的购房需求。
不过,严跃进强调,这个时候也要防范出现五大新城炒房等现象。同时,鉴于其他城市人才落户后炒房的现象,对于一些新落户人员的购房方面,要适当有所约束,类似房屋限售或者限定在五大新城购房。此外,严跃进认为,监管层要继续释放积极的信号,“在五大新城增加普通住宅用地供应,以及积极宣传保障性租赁住房的供应等,真正促进此类人才的安居乐业。”
上海试点5城研究生将可直接落户3
上海市近日出台新政策,凡在上海“五个新城”和自贸区新片区就业的上海市应届研究生毕业生,不必“打分”,符合基本条件就可直接落户。
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29日发布通告称,为推进上海市高质量人才高地建设,加大吸引人才力度,特别是为支持“五个新城”建设招揽人才,经上海市高校招生和就业工作联席会议研究,试点在“五个新城”和自贸区新片区就业的上海市应届研究生毕业生符合基本条件可直接落户的政策。
据了解,上海实行公开透明的积分落户制度,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落户标准分通常为72分,毕业院校、学历水平等因素均会对积分产生不同程度影响,其中非“双一流”建设高校的部分毕业生可能出现积分不足的情况,但在这项新政策推出后,只要符合基本条件,上海所有高校的应届研究生毕业生均可直接落户。
此项新政策的适用对象为在上海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等“五个新城”及自贸区新片区就业的上海市应届研究生毕业生。
近日召开的上海市人才工作会议提出,要把握需求导向,更大力度推动人才政策先行先试、人才计划优化整合、人才服务提质增效,加快打造高品质人才生态系统。上海相关部门表示,将进一步完善管理、优化服务,为吸引优秀人才进沪就业营造良好环境。
21世纪什么最贵,当然是人才!如今各个城市纷纷放出大招,开始争抢人才!在抢人才的战场上,各个城市摩拳擦掌,相互之间都在暗自较劲,生怕自己城市给的待遇不够好,让珍贵的“人才”流入别家城市的口袋。
特别是对于高学历人才,各个城市绞尽脑汁,放宽落户政策。深圳市直接打出温馨友好地口号“来了就是深圳人”,让每一个打算去深圳工作的人,都有很强的归属感。
除了口号,各个城市也拿出了实实在在地优惠政策,特别是对高学历人才,这些政策大礼包,真的是超棒!
上海
9月23日,上海学生就业创业服务网发布《2020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请本市户籍评分办法》,明确应届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落户条件。
其中特别受到关注的是,上海四所名校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只要符合基本条件就可以落户,这四所院校就是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
除此之外,新政还规定,“世界一流大学大学建设高校”应届硕士毕业生、“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设学科应届硕士毕业生,符合基本申报条件即可落户。相比于之前严格的落“沪”政策,这次的新政可谓是大大松绑,给了一些本科平平,却想通过考研实现落户上海的同学一剂强心剂。
北京
北京是实行积分落户为主的,虽然积分落户标准高,但对高层次学历人才,还是都有很多的优待。
可以说,学历越高,获得高积分可能性更大,其中本、博(取得对应学位)分数之间差距为11分。北京市积分细则中规定,工作积分每年也只能获得3分,要知道11分的差距,可不是那么容易拟补的。
天津
除了北京、上海,天津也是不少人落户的重点城市。除了天津距离北京近外,天津高考压力没有那么大也是吸引人才的重要原因。每年高考,天津高考人数只有几万人,竞争压力很小,而且天津高考中每年的985率也赫然排在全国前列。中公考研网整理
天津落户方式有两种,一种为积分落户,另外一种为人才引进落户。看到天津市人才引进落户标准的细则,就会发现一个规律,学历越高,对年龄也越宽容:
1)申请人35周岁(含)以下,且拥有普通院校全日制本科学历;
2)申请人45周岁(含)以下,且拥有普通院校全日制研究生学历;
3)申请人35周岁(含)以上,40周岁(含)以下本科学历,且拥有中级职称;
4)申请人40周岁(含)以上,45周岁(含)以下本科学历者,且拥有高级职称。
对于学历落户,天津市对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申请条件限制就有很大差别,而且这个差别扩大到十岁,要知道十年时间可以买多少后悔药呀。
还有哪些城市着急“抢”人呢?考研君汇总了部分城市的补贴政策,大家可以进行参考:
深圳
深圳落户要求只要大专以上学历、满足年龄小于35岁,且缴纳了深圳社保即可申请在深圳落户。生活补贴和租房补助,本科学历可补贴15000元,硕士25000,博士30000,关键还是一次性发放!提供30万套人才住房解决应届生租房困难,研究生以上学历可优先承租,研究生以上学历还享有优先购买人才住房权。中公考研网整理
哈尔滨
与发达的东南沿海城市相比,东三省在抢人才大战中不是特别占优势,不过哈尔滨市还是对人才拿出了自己的诚意:为落实《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进一步吸引培养人才支持重点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企业引进的,毕业5年内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可申报安家费3万元,本科生可申报生活补贴每人每月500元。中公考研网整理
石家庄
石家庄的落户政策承诺即报即批,当日则可办结,大专以上学历凭毕业证则可申请。首次购房不限购,且硕士生可领取10万元的一次性购房补贴,学士5万,博士15万。中公考研网整理
杭州
全日制普通高校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者大专紧缺专业的毕业生,可以直接落户,来杭州工作的本科生可领取补助1万元,硕士研究生可领到补助3万元,博士研究生补助5万元。中公考研网整理
杭州还建设5万套人才专项租赁住房,租金便宜;对高端人才分别给予100万、80万、60万元购房补贴。
广州
广州对于人才引进也是十分重视的,尤其是在住房补助上很友好。对于新引进入户的全日制应届本科生,只需在广州工作满一年,即可获得2万元住房补贴,硕士研究生可获得3万元;博士研究生以及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人才,可获得5万元住房补贴。中公考研网整理
南京
外地应届生来面试就有1000元补贴的,南京也是非常欢迎应届生人才的。租房补贴上扶持力度也越来越大,年限从2年改为3年,即毕业3年内在南京工作都能获得与学历相对应的租房补贴,学士每月600元,硕士每月800元,博士每月1000月。中公考研网整理
青岛
青岛市人社局为吸引人才来青岛创业,出台两项新政:为硕士学历及以上青年人才发放一次性安家费,按照博士研究生每人15万元,硕士研究生每人10万元一次性发放。中公考研网整理
郑州
郑州推行“智汇郑州”,中专以上毕业生“零门槛”落户、对新引进落户的博士、35岁以下的硕士、本科和预备技师(技师),三年内按每人每月1500元、1000元、500元的标准发放生活补贴;
博士每人10万元,硕士每人5万元,本科毕业生每人2万元的购房补贴,高端人才奖励500万,满十年送300平米住房。
武汉
武汉号称要在“5年留住100万大学生”,武汉实行大学生落户与就业创业政策全脱钩,确保大学生落户零门槛,同时对引进的博士毕业生,每月补贴2000元,持续补贴3年;到新城区工作的本科生,每年补贴1万元,持续补贴2年。
沈阳
对新落户并在沈工作的全日制博士、硕士,在沈阳首次购买商品住房的,分别给予6万元、3万元购房补贴。
原籍非沈阳的全日制高校毕业生首次来沈就业创业,可享受博士800元/月、硕士400元/月,不超过三年的租房补贴。而来沈阳求职面试,沈阳“人才驿站”向应届和往届毕业生提供10天内免费入住服务。中公考研网整理
长沙
对新落户并在长沙工作的博士、硕士、本科等全日制高校毕业生(不含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两年内分别发放每年1.5万元、1万元、0.6万元租房和生活补贴;博士、硕士毕业生在长沙工作并首次购房的,分别给予6万元、3万元购房补贴;新进长沙市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的博士后科研人员,给予10万元生活补贴。中公考研网整理
西安
对有培训需求的毕业学年高校毕业生,可申请参加就业技能培训,享受最高1800元培训补贴。毕业年度和毕业两年内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可申请参加就业见习,享受生活补贴每人每月1200元、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补贴每人每月20元,不超过6个月。中公考研网整理
近5年内取得毕业证书或年龄小于35周岁的大学毕业生(含研究生),可申请参加创业实训,享受每月1000元的创业实训补贴,最长不超过3个月。

责任声明:凡注明“来源:成都号”的文章均由成都号整理,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如本网内容涉及版权、隐私等权利问题,请相关权利人及时在线反馈给成都号,本网承诺会及时处理。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了解更多成都本地办事、民生热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成都号
cdmao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