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克是二两,按照实物计算的话,换算成毫升是一个杯子的小半杯。1两=500克÷10两=50克。
100克=2两。
除了克以外,其他常用的质量单位还有千克吨等等。千克的单位符号为kg,吨的单位符号为t。当描述质量较小的物体时,用克做单位。当描述质量较大的物体时,用千克作为单位。
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质量单位还有两,斤和公斤。其中,1两等于50克。1斤等于500克。1公斤也就是1000克,也就是日常生活中的两斤。

100克是二两。
按照现在国内规定的1两为50克,即50g=1两,
那么100克是50克的2倍,
100克换作两为单位,即1*2=2两。
所以100克是2两。
/iknow-pic.cdn.bcebos.com/8b13632762d0f703ffc4119e06fa513d2697c57a"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8b13632762d0f703ffc4119e06fa513d2697c57a?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
扩展资料:
常用质量单位换算表:
/iknow-pic.cdn.bcebos.com/8694a4c27d1ed21b1a48aaa7a36eddc450da3fea"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8694a4c27d1ed21b1a48aaa7a36eddc450da3fea?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
两这个单位中国在汉代之前已经出现,再传到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地,实际质量历代不同,传到各地后亦各自有所变化。
传统的1斤等于16两,故有成语“半斤八两”。香港和澳门等地珠宝行所用的1两等于31.25克。
参考资料来源:/baike.baidu.com/item/%E4%B8%A4"target="_blank"title="百度百科—两"百度百科—两
100克是2两
1000克=1千克=1公斤=2市斤
1市斤=10两
所以
1000克=20两
100克=2两
100克大概是二两。
克是质量单位,符号g表示。常见的质量的单位有:吨、千克、克、毫克、微克。质量定义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温度、所处的空间位置变化无关。不同物体含有的物质的多少不一定相同。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质量的单位不同于重量。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克=1000毫克;1毫克=1000微克。还有农村或者集市上用的公斤、斤、两、钱,1公斤=2斤,1斤=10两,1两=10钱。
毫克是一种国际通用的质量单位。 英文简称为mg。通常用来测量液体和药物成分。一克的重量大约相当于一立方厘米水在室温中的重量。
质量是质的属性,是实质化的量,能量是量化的量。能量和质量可以相互转化,但是它们是不同的量。质量可以理解为质(量、可转化的能)的多少。质量大,物体含有物质多;质量小,物体含有的物质少。
100克等于0.2斤,100克等于2两。
现代的「斤」按照各地使用习惯,与公制有如下换算:
中国大陆1斤等于500克(g)。
香港澳门1斤约等于605(g)。
台湾1斤等于600克(g)。
现时香港法律规定一斤等于一百分之一担或者十六两,即604.78982克(g)。
台湾市集常用台制:1台斤=600克。但金门与马祖邻近福建省,不使用台斤,所谓的「斤」为1斤=500克。
扩展资料:
古代单位:
中国的重量单位,以见于彝器上的锊和匀为最早,但一锊是多少以及锊和匀的关系都无法知道,这两个单位在战国时期显然还在使用,秦汉间的文献对于锊的重量也没有一致的说法。
中国的锊虽有轻重两种说法,大概通行的是重的一种,即三锊重二十两。这由毛公鼎铭中的"取三十锊"可以证明那里的锊不可能只有十一铢多重。
在战国时期只有两种重量单位,即斤和镒,一斤为十六两;一镒为二十两。从当时文献中的记载看来,这两个单位是乱用的.。这两个单位同锊和匀似乎没有正式的联系,这是一件难以解释的事。
虽然后来的人用铢两把这几个单位联系起来,四个单位都成为铢或两的倍数。可是在甲骨文和殷周间的金文中似乎并没有铢和两这两种单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斤
责任声明:凡注明“来源:成都号”的文章均由成都号整理,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如本网内容涉及版权、隐私等权利问题,请相关权利人及时在线反馈给成都号,本网承诺会及时处理。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了解更多成都本地办事、民生热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成都号
cdmao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