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四川银山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在原主体企业四川省银山磷肥厂的基础上改组设立的。以硫酸生产为龙头、磷复肥、氮肥和系列化工产品为重点的大中型企业。 1988年5月经四川省体改委批准,四川省银山磷肥厂被确定为全省首批集团股份制试点企业,更名为四川银山化工集团股份公司。 1988年10月设立"四川银山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990年9-10月,向社会法人单位募集了685万法人股。 1993年11月经国家体改委确认为继续进行规范化股份制试点企业。
法定代表人:邹文彬
成立时间:1997-09-12
注册资本:11435.02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511000000011188
企业类型:其他股份有限公司(上市)
公司地址:内江市资中县银山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来宾:
根据大会安排,现在我将灵宝市矿业循环经济发展情况作以汇报,不到之处,请批评指正。
灵宝是矿业大市,矿产资源丰富。发现和探明的有金、银、铜、锌、钼、硫铁等31种,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27种,尤以黄金为最,是全国两大黄金生产基地之一。灵宝矿业生产起步较早。从1976年就拉开了地方黄金工业序幕,经过30年的滚动发展、整合壮大,形成了集地探、采矿、选矿、冶炼、深加工、网上交易于一体的黄金产业链,构筑了大黄金、大产业、大发展的格局。目前,全市年矿产采选业和相关加工业总产值达到341.5亿元,矿业经济成为我市第一大支柱产业。
作为资源型城市,发展的首要任务和根本出路,在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效益最大化,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循环经济是一种物尽其用的经济发展模式,本质是一种生态经济,“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是循环经济最重要的原则。发展循环经济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从根本上解决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冲突,是突破资源环境瓶颈约束,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我们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力实施资源整合开发,不断拉长、壮大产业链,大力培育循环型企业、产业,着力建设新型有色金属冶炼和加工基地,发展矿业循环经济,推进矿业生产由粗放经营型向高效节约型转变,提高利用效率,实现了矿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主要表现在:
——资源利用水平不断提高。目前,黄金股份等骨干矿业企业控制了小秦岭金矿权的71%,矿产资源集中度大大提高;全市黄金矿山企业平均开采回采率达到92.5%,采矿贫化率控制在12.6%以下,全面提高了资源利用水平。
——企业效益大幅提升。全市规模以上地方黄金企业黄金产量由整合前的29.1万两上升到65.6万两(其中区内40.6万两),增长125%;产值由67.9亿元上升到269.9亿元,增长297%;利税由10.6亿元上升到42.4亿元,增长300%。2006年,黄金股份公司在香港成功上市,实现利税3.8亿元,跻身全国黄金企业前三强;金源矿业公司,实现利税2.1亿元,跨入河南省重点企业50强,成为发展循环经济的典型企业,已被批准为首批省定上市后备企业。
——和谐矿业发展态势良好。目前,全市金矿矿业权人已由36家减少到21家,实现了由乱采滥挖到依法有序开采,从根本上抑制了重复投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的现象,矿区生产秩序实现了根本性好转,环境面貌明显改善。
我们在发展矿业循环经济中的主要做法是:
一、实施矿产资源整合开发,夯实矿业循环经济发展基础
循环经济的核心是有效保护、合理开发、高效利用资源。针对矿业生产中存在的浅表层资源日渐枯竭、矿业开发集中度低、矿山企业数量多、布局散、规模小等问题,我们强力实施了“区内整合、区外开发”战略,科学利用资源。一是着力推进区内整合。科学编制《灵宝市黄金矿产资源整合实施意见》,提出了“优化布局、整合资源、集约高效,减少重复投资,促进资源向优势骨干企业聚集,做大做强黄金企业,实现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将全市13家地方国有黄金企业整合重组,组建了黄金股份、金源矿业、黄金投资三大区域性黄金集团公司,改变了布局分散、规模弱小、消耗严重、采富弃贫的现状。对三大公司周边的非国有黄金企业的探矿权、采矿权,运用经济手段依法收购、兼并,使资源、资产、技术向优势骨干企业聚集,着力打造灵宝小秦岭黄金矿业“航母”。经过整合,黄金企业规模迅速扩大,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经济效益大幅增长。二是积极实施区外开发。充分发挥多年来在黄金生产中形成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优势,大力开展对外合作,进行区外资源开发。目前,我市已在新疆、青海、江西等地及印度尼西亚建立探采基地,建设开发项目60余个,年产黄金25万两,基本实现了再造一个“灵宝黄金”的目标。三是深入挖掘矿山潜力。通过引导骨干矿业企业强力实施深部探矿,先后提交储量报告20个,增加金储量93吨,延长了矿山服务年限。四是全面开展危机矿山接替资源调查。在全市范围积极开展了白云岩、磷矿、钼矿、重晶石、硅石等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申报国家资源接替调查项目9个,形成了一批新的矿产资源接续基地,提高了资源保障和利用水平。
二、建设新型冶炼加工基地,构筑矿业循环经济发展载体
发展循环经济的主体是企业,载体是产业。近年来,我们结合灵宝实际,根据新型工业化及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按照“规模扩张、产业升级、循环发展、做大做强”的指导原则,着力建设新型有色金属冶炼和加工基地,大力培育矿业循环经济产业链。
一是着力打造“采选——冶炼——多金属回收——废物利用——精深加工”黄金产业链。在扩大采选规模的同时,不断扩大冶炼规模,强力开展多金属综合回收利用。先后新建、扩建了黄金股份公司冶炼厂、开源公司冶炼厂、金源矿业公司千吨选厂和百万吨低品位金矿石堆浸场,使全市金精矿冶炼能力达到1000吨/日,不但使金回收率由98%提高到99.5%,银回收率由35%提高到75%,低品位矿石得到回收利用,而且使铜、银、硫等元素实现了综合回收。金源矿业公司低品位矿石堆浸场年可回收黄金612.7千克,黄金股份公司冶炼厂年可副产国标1号电解铜1万吨、白银30吨、硫酸16万吨。同时不断拉长产业链条,建成了金中皇珠宝、桐辉精冶等深加工企业,主要进行金银饰品开发和金银精炼加工。目前,全市加工金银饰品能力达11吨,冶炼黄金能力达50吨,精炼白银能力达100吨。全市拥有黄金矿业企业15家、黄金冶炼企业4家,日选矿能力达到1万吨,建成了全国最大的金精粉冶炼基地。
二是着力打造“铅冶炼——烟气制酸——烟化提锌——湿法炼铅——废渣提金银——硫酸渣添加制水泥”铅业产业链。按照“关小扶大,环保达标,规范发展”的要求,2004年,我们将全市23家炼铅企业整合重组,成立了新凌、志成、鑫华、智慎四家规模较大的铅业公司,并实施了氧气底吹炼铅工艺改造。目前,新凌、志成两家10万吨改扩建项目已建成投产,其他两家的10万吨改造及志成铅业、豫西矿业两个6万吨铅深加工项目正在建设。到2010年,全市将形成年产50万吨铅锌、60万吨硫酸的生产规模,建成中西部地区最大的铅锌冶炼基地。
三是着力打造“采矿——选矿——制酸——化肥生产——废渣综合利用——余热发电——多金属回收”硫铁化工产业链。我市硫铁矿资源储量多、品位高,并伴生有铜、银、金、铅、铁等矿产。我们以金源矿业公司为主体,实施了硫铁化工综合利用项目。目前,一期工程已建成投产,年处理硫铁矿20万吨,年产硫酸12万吨、磷复肥15万吨、铁精粉7万吨、余热发电2040万度;以多金属回收为主的二期工程已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可使硫铁矿中伴生的金、银、铜等金属得到充分回收利用,实现硫铁资源的综合利用和链式开发。
四是着力打造“采矿——冶炼——铜箔——铜材深加工”铜产业链。我市矿产资源中共伴生有大量的铜,我们在加大铜冶炼,提高铜材产量的同时,着力开展铜材深加工。建成了高档铜箔生产线,年可产各种不同型号的铜箔3000吨。目前,正在实施8000吨高档铜箔、10万吨电缆及100吨/日铜金精矿综合回收等项目。
三、建立技术政策保障体系,强固矿业循环经济发展支撑
一是技术支持。在发展矿业循环经济过程中,我市大力支持和鼓励企业不断研究、利用新技术、新工艺,走科学发展循环经济之路。2006年,成立了黄金股份矿业技术开发中心和金源矿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积极开展成矿规律、采选工艺、低品位矿冶炼、多金属综合回收等方面的研究,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技术支持。在采矿生产中,相继探索、采用了岩爆防治技术、旋臂梁和前探梁相结合支护技术、缓倾斜薄矿脉开采等先进实用技术,实现了科学、安全采矿;在黄金企业大力推广“重选法”提金技术,取缔了传统的混汞提金工艺,使汞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在多金属综合回收利用中,大力推广采用酸化焙烧、酸浸、萃取、电积、氰化转换等工艺,使金、银、铜、锌等金属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回收利用。在低品位矿开发利用中,兴建大型低品位矿石堆浸场,利用成熟的堆浸技术,实施规模开发利用,提高了资源节约利用率。在矿山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中,积极开展对外合作和技术研究,建设黄金尾矿资源开发项目,做到“吃干榨净”,尾渣采取浓密压滤干式堆放,废水达到循环利用,尾渣作为水泥添加原料,有效解决了黄金尾矿渣影响环境问题。在铅业生产中,引进运用了氧气底吹、熔池熔炼炼铅新技术,使二氧化硫回收率达到了98%以上,基本消除了铅冶炼过程中的污染现象。二是政策保障。制定了发展循环经济配套激励政策,对矿业循环经济发展项目,优先保证土地供应;并按有关财税政策规定落实优惠措施,促进矿业循环经济发展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三是搭建发展平台。建设生态工业园区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一种有效方式。按照绿色、环保、科技含量高的要求,积极建设了以有色金属冶炼为主的城南、豫灵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目前,入园企业达10余家,构筑了矿业循环经济发展高地。
四、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实现矿业循环经济和谐发展
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是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基本要求。在矿业经济发展中,我们把资源大市与科学发展结合起来,坚持“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指导思想,不断加快矿区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一是按照“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制定并组织实施了《小秦岭地区生态环境及重建规划》,筹资上千万元,采取筑坝填石、覆土造田、植树种草、建设重点工程等措施,初步恢复了矿区生态环境。二是针对小秦岭金矿区属河南省地质灾害易发区的特点,坚持把矿区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防治地质灾害始终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并组织实施了《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备用金管理实施办法》;组织矿业权人与地勘单位、科研机构合作,编制完成了18个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方案,使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走向了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同时,采取国家、地方、企业共同筹资的办法,积极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截至2006年底,累计筹资4000余万元,实施了40项工程,对重点区段进行了恢复治理。三是发展矿业资源文化。我们深入挖掘小秦岭矿区蕴涵的资源文化,通过对娘娘山景区规划和建设,成功申报了小秦岭省级地质公园,有效带动地质旅游事业的发展,催生开发了以矿山地质旅游、黄金生产旅游等一系列特色旅游项目,构建地质大旅游框架,为推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开启了新的思路。
回顾我市矿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过程,我们的主要体会有:
首先,转变观念是前提。循环经济是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与传统的粗放型经济有本质的区别。近年来,我市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胆探索、实践矿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发展战略上,率先实施了资源整合;在资源利用上,形成了“浅部资源危机,深部外围资源接替;主矿产资源危机,共(伴)生矿接替;主要矿产资源危机,其他矿产资源接替”的开发思路。在产业发展上,改变了“采富弃贫”、“单金利用”现象,实施了多金属综合回收,全面提高了资源利用水平。
其次,项目带动是根本。发展循环经济,产业是载体,项目是支撑。链条短、产品少的产业不可能实现集约化生产和资源的循环利用,发展循环经济也就无从谈起。在发展矿业循环经济中,我们紧紧抓住拉长产业链条这一关键,上项目,搞开发,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提高了矿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我市有色金属冶炼、硫铁化工产业链的形成,不仅使矿产资源得到了合理有效利用,而且节约了能源,消耗了废物,保护了环境。
其三,支持引导是关键。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生事物,要发展、要壮大,必须有良好的社会氛围,积极的倡导、推动,强力的支持、促进。我市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矿业循环经济的重大意义、产业政策和典型企业,在全市上下形成了发展矿业循环经济共识;对循环经济型矿业企业和项目在土地、资金上给予倾斜扶持;同时鼓励组织矿业企业建立循环经济模式,引进循环经济技术,对外开展循环经济交流合作,有力地推进了矿业循环经济深入发展。
虽然我市在发展矿业循环经济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这只是刚刚起步,与先进地区相比、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比、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今后,我们要以这次河南省矿业循环经济高层论坛为契机,按照资源节约、循环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建设全国最大的黄金冶炼基地、中西部重要的有色金属冶炼基地为目标,着力构建循环矿业、绿色矿业、和谐矿业,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1994 淮河水污染事件震惊中外
1994年7月,淮河上游因突降暴雨而采取开闸泄洪的方式,将积蓄于上游一个冬春的2亿立方米水放下来。水经之处河水泛浊,河面上泡沫密布,顿时鱼虾丧失。下游一些地方的居民饮用了虽经自来水处理但未能达到饮用标准的河水后,出现恶心、腹泻、呕吐等症状。经取样检验证实,上游来水水质恶化,沿河各自来水厂被迫停止供水达54天之久,百万淮河民众饮水告急。
2002 南盘江水污染事件
云南省南盘江是珠江的主源。2002年10月,南盘江柴石滩以上河段发生严重的突发性水污染事件,造成上百吨鱼类死亡,下游柴石滩水库3亿多立方米水体受到污染。由于南盘江河段沿岸人口稠密,工农业生产集中,是云南省经济较发达的区域之一,因而,此次水污染事件不仅经济损失巨大,而且社会影响恶劣。
2003 三门峡:“一库污水”
近年来,三门峡大坝上游一些企业的污水排放量有增无减,黄河附近城镇的生活污水也逐年增加,再加上由于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退化造成黄河水体降解污染物的能力降低,使三门峡水库水质严重下降。2003年,黄河发生有实测记录以来最严重的污染,三门峡水库泄水呈“酱油色”,水质已恶化为V类,成为名副其实的“一库污水”。三门峡市区虽紧邻黄河,但市民们却不得不花钱购买从附近山上运来的山泉水,“守着黄河买水吃”成为二门峡市的一大“城市景观”。
2004 沱江“3.02”特大水污染事故
2004年2月底3月初,沱江两岸的居民发现江水变黄变臭,许多地方泛着白色泡沫,江面上还漂浮着大量死鱼。紧接着,居民又发现自来水也变成了褐色并带有氨水的味道。川化股份公司第二化肥厂就是这起污染事故的责任者,他们将大量高浓度工业废水排进沱江,导致沿江简阳、资中、内江三地百万群众饮水被迫中断,50万公斤网箱鱼死亡,直接经济损失在3亿元左右,被破坏的生态需要5年时间来恢复。
2004 龙川江楚雄段水污染事件
龙川江沿河为云南省楚雄市的主要经济带,分布有冶炼、化工、造纸、制药、烟草和盐矿等工矿企业。2004年6月初,楚雄市龙川江发生严重镉污染事件,
楚雄水文站、智民桥、黑井等断面的总镉超标36.4倍。经过对沿河入河排污口
进行排查,硫酸厂、海源新业公司、滇东冶炼厂的入河污水是造成此次镉污染事
件的主要污染源。
2004 一条洪河流出多个癌症高发村
洪河在河南省西平县吕店乡境内长约11公里,也称小洪河。周围的村民们多是世代居住在这里,但近年来却出现了癌症高发的现象。经调查发现,由于沿岸企业偷排污水导致河水受到严重污染,亚硝酸盐氮超标54.5倍以上。周边村民正是长期饮用这样的水,才会诱发消化道癌症。
2004 河南濮阳多年喝不上“放心水”
自2004年10月以来,河南省濮阳市黄河取水口发生持续4个多月的水污染事件,城区40多万居民的饮水安全受到威胁,濮阳市被迫启用备用地下水源。据了解,自1997年以来,濮阳市黄河取水口已连续多年遭受污染,城市饮用水源每年约有4-5个月受污染影响。
2004 四川青衣江水污染事件
青衣江是四川省乐山市近40万市民的饮用水源。近年来,由于一些造纸企业不是偷偷排放大量工业污水,已经使青衣江开始受到污染。2004年12月下旬,青衣江水面出现了大量的白色泡沫,并散发出一阵阵冲鼻的碱味,水质严重告急,周边的自来水公司也因生产达标饮用水的难度加大而濒临停产。如果污染继续加重,将使乐山市中区面临25万人断水的局面。
2005 重庆綦河水污染
因取水点被污染导致水厂停止供水,重庆綦江古南街道桥河片区近3万居民,从2005年1月3日起连续两天没有自来水喝,綦江齿轮厂也因此暂停生产。经卫生和环保部门勘测,河水是被綦河上游重庆华强化肥有限公司排除的废水所污染。綦江县有关部门立即在綦河水域的桥河段上游和下游开闸放水,加速稀释受污染水体,并责成华强化肥有限公司硫酸厂停止生产并整改。
2005 沱江磷污染
2005年2月,有记者发现沱江银山段江水被企业排出的污水污染。在银山镇古井村有一条流向沱江的小溪,周围的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浓的酒糟味,几个磷肥厂的出水口正向小溪排放暗红色的废水,小溪的河床和沿岸土壤呈深紫红色,显然是长期冲刷沉积而成的,甚至沱江也被染红了。污水流过的地方,庄稼和竹林都纷纷死去。
2005 水乡嘉兴:污染性缺水严重
2005年3月中旬,在嘉兴街头出现了各类节水宣传品,指导居民们要用淘米水洗菜,用洗衣水擦地,或者在抽水马桶水箱里放砖头以节约冲水量。嘉兴市居民的用水价格也从每吨1.65元涨至1.9元。表面上看,嘉兴是个河网密集的城市,并不缺水,但事实上,达标的可用水却十分缺乏,来自上游的过境水污染是造成嘉兴缺水的主要因素之一。
2005 黄河水成为“农业之害”
从青海经甘肃、宁夏至内蒙古的黄河沿岸,能源、重化工、有色金属、造纸等高污染工业企业林立,废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大,大量未达标的工业废水直接排入引支渠,导致黄河沿岸部分灌溉面积近似于污水灌溉,一些地区的农作物也因此减产甚至绝收。一时间,黄河流域的农村地区出现了“臭水入村、毒水浇地、脏水进肚”的现象,黄河水成为“农业之害”。
2005 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件
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苯胺车间发生爆炸事故。事故产生的约100吨苯、苯胺和硝基苯等有机污染物流入松花江。由于苯类污染物是对人体健康有危害的有机物,因而导致松花江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哈尔滨市政府随即决定,于11月23日零时起关闭松花江哈尔滨段取水口停止向市区供水,哈尔滨市的各大超市无一例外地出现了抢购饮用水的场面。
2005 北江镉污染事故
北江是珠江三大支流之一,也是广东各市的重要饮用水源。2005年12月15日北江韶关段出现严重镉污染,高桥断面检测到镉浓度超标12倍多。韶关地处北江上游,一旦发生污染将直接影响下游城市数千万群众的饮水安全。经调查发现,此次北江韶关段镉污染事故,是由韶关冶炼厂在设备检修期间超标排放含镉废水所致,是一次由企业违法超标排污导致的严重环境污染事故。
2006 白洋淀死鱼事件
2006年2月和3月份,素有“华北明珠”美誉的华北地区最大淡水湖泊白洋淀,相继发生大面积死鱼事件。调查结果显示,水体污染较重,水中溶解氧过低,造成鱼类窒息是此次死鱼事件的主要原因。这次事件造成任丘市所属9.6万亩水域全部污染,水色发黑,有臭味,网箱中养殖鱼类全部死亡,淀中漂浮着大量死亡的野生鱼类,部分水草发黑枯死。
2006忙牛河水污染事件
2006年8月21日,吉林市环保局举报中心接到群众举报,忙牛河附近发生化工污染。经现场勘察,发现部分水质呈红色,并伴有少量泡沫,污染带长约5公里,污染物为二甲基苯胺。据了解,此次事故系吉林长白山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向忙牛河中人为排放化工废水所致。
2006湖南岳阳砷污染事件
2006年9月8日,湖南省岳阳县城饮用水源地新墙河发生水污染事件,砷超标10倍左右,8万居民的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和影响。最终经核查发现,污染发生的原因为河流上游3家化工厂的工业污水日常性排放,致使大量高浓度含砷废水流入新墙河。
2007太湖水污染事件
2007年5月29日开始,江苏省无锡市城区的大批市民家中自来水水质突然发生变化,并伴有难闻的气味,无法正常饮用。无锡市民饮用水水源来自太湖,造成这次水质突然变化的原因是:入夏以来,无锡市区域内的太湖水位出现50年以来最低值,再加上天气连续高温少雨,太湖水富营养化较重,从而引发了太湖蓝藻的提前暴发,影响了自来水水源水质。无锡市民纷纷抢购超市内的纯净水,街头零售的桶装纯净水也出现了较大的价格波动。
2007巢湖、滇池蓝藻暴发
进入2007年6月份,巢湖、滇池也不同程度地出现蓝藻。安徽巢湖西半湖出现了区域在5平方公里左右的大面积蓝藻。由于西半湖不作为饮用水源,所以对当地影响不大,但随看持续高温,巢湖东半湖也出现蓝藻。滇池也因连日天气闷热,蓝藻大量繁殖。在昆明滇池海埂一线的岸边,湖水如绿油漆一般,并伴随着阵阵腥臭。太湖、巢湖、滇池蓝藻的连续爆发,为“三湖”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敲响了警钟。
2007江苏沭阳水污染
2007年7月2日下午3时,江苏省沭阳县地面水厂监测发现,短时间、大流量的污水侵入到位于淮沭河的自来水厂取水口,城区生活供水水源遭到严重污染,水流出现明显异味。经过水质检测,取水口的水氨氮含量为每升28毫克左右,远远超出国家取水口水质标准。由于水质经处理后仍不能达到饮用水标准,城区供水系统被迫关闭,城区20万人口吃水、用水受到不同程度影响。直至7月4日上午,因饮用水源污染而关闭的自来水厂取水口重新开启,沭阳城区全面恢复正常供水,整个沭阳县城停水超过40小时。
……
有冠农股份、云天化、盐湖、藏格控股、鲁北化工、六国化工、东方铁塔、山东海化、中信国安等。
上市企业的定义:
上市企业是指所发行的股票经过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证券管理部门批准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企业的特点如下:1、上市企业是股份有限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可为非上市企业,但上市企业必须是股份有限公司。
2、上市企业要经过政府主管部门的批准。
按照《公司法》的规定,股份有限公司要上市必须经过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证券管理部门批准,未经批准,不得上市。
3、上市公司发行的股票在证券交易所交易。
发行的股票不在证券交易所交易的不是上市股票。
与一般公司相比,上市公司最大的特点在于可利用证券市场进行筹资,广泛地吸收社会上的闲散资金,从而迅速扩大企业规模,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因此,股份有限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往往将公司股票在交易所公开上市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步骤。从国际经验来看,世界知名的大企业几乎全是上市公司。
股份制的定义:
股份制亦称“股份经济”是指以入股方式把分散的,属于不同人所有的生产要素集中起来,统一使用,合理经营,自负盈亏,按股分红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也是企业财产所有制的一种形式。
股份制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要素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在保持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把分散的使用权转化为集中的使用权。
股份制企业的主要特征:1、发行股票作为股东入股的凭证;
一方面借以取得股息,另一方面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
2、建立企业内部组织结构;
股东代表大会是股份制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是最高权力机构的常设机构,总经理主持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3、具有风险承担责任;
股份制企业的所有权收益分散化,经营风险也随之由众多的股东共同分担;
4、具有较强的动力机制;
众多的股东都从利益上去关心企业资产的运行状况,从而使企业的重大决策趋于优化,使企业发展能够建立在利益机制的基础上。
责任声明:凡注明“来源:成都号”的文章均由成都号整理,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如本网内容涉及版权、隐私等权利问题,请相关权利人及时在线反馈给成都号,本网承诺会及时处理。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了解更多成都本地办事、民生热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成都号
cdmao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