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09日
关注微信
微信关注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关注微信公众号

手机访问
手机访问二维码

扫二维码访问,或在手机浏览器中输入:
www.cdhao.com

返回
详情
当前位置:成都号 > 成都落户资讯 >水稻氮肥利用率实验 水稻氮肥利用率多少

水稻氮肥利用率实验 水稻氮肥利用率多少

来源:成都号 2023.04.06 11:58:04 阅读:15次

水田各种肥料的利用率是多少?

水稻植株吸收的肥料量占施用肥料量的百分数称为肥料吸收利用率。水田主要肥料的利用率如下:

氮肥的利用率:氮素化肥表施的利用率分别为硫酸铵45.4%,尿素34.8%,碳酸氢铵26.8%。施入土壤中氮素的去向可分水稻吸收、土壤残留、损失三个部分。氮肥在稻田的损失,一是反硝化过程,损失约10%~15%,最高可达20%左右;二是施用方法不当,铵态氮通过挥发损失可达5%~50%;三是随水淋失,例如施入稻田的尿素,一般经过两三天水解后转化为铵才能被水稻吸收和土壤胶体吸附,若在24小时内排水,氮素损失量可达10%~20%;四是残留在土壤中的氮除被土壤胶体吸附外,还有10%左右被黏土矿物固定难以释放。

磷肥的利用率:磷肥的利用率一般为10%~25%,平均为14%,明显低于氮肥,主要是因为施入土壤中的磷很快和土壤中的铁、铝、钙结合成难溶性磷酸盐(称化学固定作用)。这种固定作用也有有利的一面,可以减少淋洗作用引起的损失,被固定的一部分磷素是弱酸溶性,可供第二年作物吸收利用。稻田在淹水条件下有助于磷素的释放,所以水田土壤有效磷的含量都比相应的旱田土壤高。

钾肥的利用率:由于土壤黏土矿物类型、水分状况和土壤酸、碱性的影响,土壤对钾的固定量差别很大,一般可在11%~77%之间。钾的固定可以减少淋溶损失,在一定的条件下还会重新释放出来,通常是干湿交替作用频繁、pH升高,钾的固定量增加。

土壤中钾的消耗主要是水稻吸收和淋失,而钾的补给主要来自于肥料,降雨带来少量的钾,另外残留于土壤中的根茬补充一定的钾。总的来看,土壤中钾的移动性小于硝态氮而大于磷,所以也有一定的淋失量,钾的当年利用率一般为50%~60%。

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施肥措施有哪些?

1,我国的肥料利用率较低与土壤内所含有的有机质有关。肥沃的土壤,含有机质丰富,据有关数据表明,我国的土地有机质含量分布十分不均匀。有机质含量最低者不足1%,含量最高者在20%左右。土壤有机质越高,保肥保水的能力越强,种植的农作物,在同样的管理条件下更容易获得高产,高品质。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土壤表现为疏松,透气性好,土壤肥沃,种植的农作物生长健壮,产量高,品质好。有机质广泛分布在农家肥当中,各种农作物秸秆腐熟后的残渣当中。农作物秸秆经过焚烧之后成为草木灰,这当中的有机质也随之燃烧殆尽,仅仅残留一些钾肥和各种微量元素,秸秆焚烧之后再施入地里,可以说是得不偿失。在众多的农技人眼里,土地要想达到高产增收,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就是大量使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农家肥,坚持不懈的现行秸秆还田,对土壤增加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十分有力。

2,增加生物菌肥,生物菌肥是近些年新兴的一种生物肥料。生物菌肥里面含有的有益生物菌,能刺激根系的生长,增强农作物根系的抗病害能力。使用生物菌肥需要注意使用的方式方法,在实际的操作过程当中,就发现,有的农民朋友也使用了生物菌肥,结果却不见好的效果,在细看使用方法,在使用时没有注意,生物菌肥的使用要领,生物菌肥在太阳时间稍长的直射情况下,会杀死微生物有益菌。在使用微生物减肥时,有的农民朋友为了省事,将化肥农药一起混合微生物菌肥使用,这样虽然省工省时了,但是里面所含有的有益微生物菌因为不适应化肥农药的环境,大量的有益菌被杀死。生物有益菌肥在单独使用时也要使用后马上用土覆盖。

提高生物菌肥的利用率,最好是将生物菌肥与农家肥放在一起堆沤之后再做基肥使用。生物有益菌肥在于农家肥堆沤的过程当中,会大量的生发繁殖有益菌。

3,轮换倒茬种植。长期重茬种植同一种农作物,会产生重茬病,农作物的重茬病,究其原因就是土壤中缺乏了这一种农作物需要的肥料,某一种元素的缺乏,及时使用,其他的肥料再多也无法弥补,进行轮换种植,就可避免重茬病的发生,一般2~3年轮作一次,效果最好。轮换种植的农作物仍然需要大量使用农家肥作为底肥,并进行深翻。土壤中有效的营养元素才能充分得到利用。

4,采用滴灌喷灌技术。大水漫灌的农作物,土壤中的水溶性速效肥料,最容易顺水流失,大水漫灌的农田,是肥料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使用的化肥无法得到充分的利用,就这样白白地浪费了。采用滴灌喷灌技术农田里的水不多也不少。即使不用滴灌喷灌技术的地块,在浇水时,也不要进行大水漫灌。

水稻施肥量由哪些因素决定

水稻所吸收的养分来源于两个部分:一部分由土壤本身提供,另一部分是当季施入的肥料。

1、土壤养分的供给。土壤的供肥能力即地力,它可以通过化验的方法来测定,也可以用不施肥的产量来表示。土壤本身供给养分的数量,主要决定于贮蓄量与有效状态。冲积土或湖积土的稻田,其有机质含量高,土壤可耕性好,有效态养分较高,这类土壤可供给水稻吸收的养分数量就多;有些山区稻田潜在肥力虽高,但分解转化慢,有效养分较少,供给养分的能力不高;一些红壤丘陵区,特别是新开稻田,潜在肥力与有效养分都较低,能供给的养分就更少。根据在生产实践中的观察和肥料对比试验情况,一般推算土壤本身约可供给水稻生产所需养分的1/2~2/3,不过这种供应情况在不同地区与不同生产水平下差异颇大。在具体衡量某一地区土壤肥力状况时,要根据当地土壤性质、施肥水平与产量的关系,还要进行必要的土壤分析与试验,从而比较确切地掌握土壤肥力水平。

2、肥料利用率。当季施用的肥料并不完全为水稻吸收利用,有些流失了,有些残存在土壤中,当季利用多少就是“肥料的利用率”。一般来说,化学肥料比有机肥料利用率高;同是有机肥料,碳、氮比值较大的(即含碳素多的)利用率低,经沤制腐熟的有机肥比未腐熟的有机肥料利用率高;各种农家肥单独施用肥效低,而将有机肥做基肥与化肥做追肥配合施用,就能显著提高有机肥的利用率。据江西省农科院试验统计,江西水稻生产中氮肥利用率在28%~38%之间,约为33%,磷肥利用率约为20%,钾肥利用率约为50%。

3、施肥量的计算。根据计划产量需要吸收的肥料,一般可按生产50公斤稻谷需纯氮1公斤折算,土壤供给的肥料和当季肥料利用率,按下面的例子进行估算。

例如,一块稻田计划生产550公斤稻谷,地力产量(即不施肥的产量)为350公斤,扣除地力产量,施肥需要生产200公斤,就需要施4公斤纯氮(按生产50公斤稻谷需纯氮1公斤折算),按氮肥的利用率35%计算,大致需要施11.4公斤纯氮。然后再根据各种氮肥的含氮量进行折算,确定各种氮肥的施用数量。磷肥(P2O5)的施用量早稻约为纯氮的一半,晚稻约为纯氮的40%,钾肥(K20)的数量则与纯氮相当,因为钾肥的利用率比氮肥利用率要高40%以上。也可用公式进行计算。

推荐阅读:
微信搜索: 微信搜索【成都生活猫】公众号,关注后对话框回复关键词【交通】, 即可获取相关办理信息,如有最新的政策信息我们也会第一时间在此更新。还有更多成都本地办事指南、每日成都热点资讯等你解锁!

责任声明:凡注明“来源:成都号”的文章均由成都号整理,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如本网内容涉及版权、隐私等权利问题,请相关权利人及时在线反馈给成都号,本网承诺会及时处理。

反馈
内容过时 未解决问题 文章侵权 排版错乱 内容有误 其他错误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