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2月8日,成都西郊苏坡乡金沙村某房产开发集团的两台挖掘机将泥土倾倒在土山旁时,有的村民发现铲起的泥土中有象牙和一些玉器。
当大家朦胧意识到眼前发生了什么情况时,在场的村民已开始在土堆旁慌乱地寻找,两台挖掘机也停止了轰鸣,挖掘机驾驶员居然也跳入5米多深的沟中找寻文物。
见此场面,一村民意识到正在发生的事件以及将要产生的严重后果,他一边制止,一边迅速通过手机向110报警。
随即赶来的苏坡桥派出所的民警们立即对现场进行了封闭和保护,并强行驱散了哄抢文物人员。
但是,部分文物已经流失到了民间。
当晚,考古专家初步鉴定,金沙村商周文化遗址是一个很有研究和考古价值、规模宏大的“古墓”。
追寻流失的瑰宝
如此重大发现,让苏坡桥派出所民警感到责任的重大。
他们连夜召开支部会,对文物现场保护和文物追缴工作进行重新部署。
在随后的十几天,民警们走村串户,深入数百户村民家,做了大量调查摸底和宣传教育工作,专案组掌握了翔实的第一手文物流失资料,并陆续收到数十件群众的检举材料。
这些检举材料详细描述了一些村民或民工拿走的文物,还提供了文物材料、质地、外观特征。
随后,在专案组强大的攻势下,参与哄抢文物的人员开始陆续上缴文物。
承建下水道工程的市政基础公司金沙工地材料员李某向专案组上缴了从工地拿走的文物21件。
计有玉璋5件,玉凹铲形器2件,玉凿5件,玉琮1件,玉瑗3件,石大园矛1件,玉环1件,玉镯1件,玉磨石1件,石斧1件。
负责施工的姜某交出了青铜瑗5件,民工陈某从几十公里外的家乡赶来,交出了玉矛1件,玉璋1件。
截止到4月3日,专案组共收到各类玉石器、青铜器,石料等100件文物。
这批上交的文物大多保存完好,造型精美,有的还是罕见的珍贵文物,经专家初步鉴定,有半数可分别列国家一、二、三级珍贵文物。
整个发掘工作
还将进行3到5个月
记者4月3日到金沙村文物挖掘现场时,看到现场已被严密保护,坑中尚有微微露出的象牙,有两个坑中有许多造型古朴的陶器,据警卫民警介绍,在此之前,还挖出几根乌木,最大的一根长达8米,直径达2米,被人卖至外地,后民警追缴后,只得动用一辆16吨的平板车将乌木运回现场。
记者在遗址现场了解到,发掘工作正在紧张进行,共布探方99个,发掘面积达2475平方米,目前发掘深度约1.2米(此前的大量出土文物均是在5米深的下水管道沟里)。
发掘情况表明,出土金器、玉石器、铜器和象牙器的地点位于金沙遗址的东北部,面积约10000平方米。
在进行发掘工作的同时,又在蜀风花园布下近400条探沟进行文物勘探,也发现了部分同时期的地层堆积。
整个发掘工作将持续3至5个月。
对前期的部分流失文物,已成立了专案组进行调查。
金沙遗址与三星堆文化有何联系
这个被有关专家称作“21世纪国内首个重大考古发现”的金沙遗址是何种性质?范围有多大?它与三星堆文化有何联系?考古专家表示,目前金沙遗址的发掘还只是“冰山一角”,它的性质及其与三星堆文化的关系等诸多问题都有待进一步的发掘、研究。
据现场专家介绍,已发掘出土的文物上均无文字符号,也未发现其他建筑遗迹;其铜器以小型器物为主,目前尚未出土与三星堆一致的大型青铜面具、神树等。
根据现有发掘情况推测,金沙遗址可能属于祭祀遗迹,但由于大量出土玉、石器半成品和原料,不排除存在作坊遗迹的可能。
该遗址目前出土的1000余件珍贵文物绝大部分为殷墟晚期和西周早期(少部分为春秋时期),文物风格与三星堆有着惊人的相似。
专家称,这足以表明该遗址与三星堆文化有密切的渊源关系;这是继三星堆之后四川地区考古最为重大的发现。
遗址中出土玉器400余件,其中最大一件高约22厘米的玉琮为翡翠绿,其造型风格与良渚文化完全一致,尤其是琮表面的微雕堪称一绝。
铜器400余件,其中铜立人像的造型风格与三星堆几乎完全一致。
石器170件,其中圭形玉凿和玉牌形饰四川地区尚属首见。
象牙器40余件,象牙不计其数,总重量达一吨。
国家文物局专家组考察金沙遗址后,认为该遗址是四川省继广汉三星堆之后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它所揭示的是过去文献完全没有记载的新的珍贵材料。
从遗址出土文物分析,很多是有特殊用途的礼器,应为当时蜀地最高统治阶层的遗物;遗物在风格上与三星堆文物相似,也存在某种差异,表明该遗址与三星堆有较为密切的渊源关系,而存在的差异是否是由于年代或遗存性质,尚需作进一步考证;玉琮的发现进一步证明长江下游文化对蜀地文化的某种影响。
金沙遗址改写成都历史
据文献记载,成都有文字可考的建城历史最早可追溯到2310年前张仪筑成都城。
而近日,成都市文物局正式对外公布的成都西郊金沙遗址重大发现,则可能再次改写成都历史和四川古代史。
4月3日,成都市文化局、成都市考古队联合举行新闻通气会,首次向省内媒体正式宣布“金沙遗址”的发掘情况:“金沙遗址”的发现,揭示的是过去文献完全没有记载的珍贵资料,这将改写成都的历史和四川古代史,把成都建城史推进700年左右———由距今2300年推进至3000年以前。
通气会上,成都市考古队队长王毅介绍:“金沙遗址”的发掘,到目前为止,已翻查清理出1000余件珍贵文物,对研究古蜀文化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据文献记载,成都有文字可考的建城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张仪筑成都城”的战国晚期。
国家文物局专家组及文物局领导考察遗址现场后一致认为,“金沙遗址”是四川省继广汉三星堆之后最为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遗址性质一旦正式确认,将把成都的建城史往前推至距今3000年前。
“金沙遗址”可能破译3000年前古蜀悬案
在“金沙遗址”引起社会各界强烈震撼和广泛关注的同时,考古界又掀开了一个个谜团。
近日,一个较为一致的观点浮出水面:“金沙遗址”反映出成都是当时古蜀文明的权力中心,它的发现,破译了三星堆发掘后留给学术界的一大悬念,有可能3000多年前,三星古城从广汉搬走后到了成都。
金沙遗址为何迟迟未向社会公布
成都市文化局局长严晓琴在金沙遗址新闻通气会上就这一重大发现为何迟迟未向社会公布作出解释。
严晓琴称,金沙遗址自2月8日发现以来一直未公开披露,这是因为应国家文物局、市 *** 要求,为了确保文物的安全,保障考古发掘工作继续正常进行,追回流失文物而采取的措施。
目前,金沙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才刚刚开始,遗址性质、遗址范围等很多关键问题都还未确定。
她表示,随着考古发掘工作的深入,市文化局将及时向新闻媒体通报。

1.保护文物小知识
可移动文物的防护,应首先注意博物馆库房和陈列室中的防潮、防震、防霉等防护措施,然后再对不同质地的各类文物分别进行防护,如铜铁器的防锈,砖石质地文物的防风化,丝绸纸张的防霉、防蠹、防老化等。
可移动文物的修复,可采取传统技艺与近代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如铜器害锈,可用机械取除或用电解还原法取除;竹木漆器的脱水,可用自然干燥法,或用醇醚联浸、冰冻升华、高分子材料渗透聚合法;残毁的书画多采用传统的揭裱方法修复;近代书刊可用丝网加固;古代丝网绢帛可用熏蒸法杀菌;脆弱纺织品可用丝网加固或传统的装裱方法加固;陶瓷器断裂用虫胶或环氧树脂等高分子材料粘接。
2.保护文物小知识
一,文物不同于艺术品
现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收藏热,其中既有文物又有艺术品,但是艺术品不等于文物,那么什么是文物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法》第2条的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下列文物受国家保护: (一)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壁画; (二)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的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代; 现代重要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 (三)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 (四)历史上各时代重要的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和图书资料等; (五)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文物认定的标准和办法由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制定,并报国务院批准(文物管理部门一般认为1966年以前的符合文物条件的才是文物—括号内是笔者加的)。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同文物一样受国家的保护。
我国有文物法和实施条例,但是没有关于艺术品的法律,这给市场上的交易带来了混乱,使得许多收藏者被所谓的拍卖公司欺骗。但是文物管理部门对艺术品没有管理权限,这使得专空子者很是猖狂。
二,设立文物商店的条件
设立文物商店,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2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注册资本;
(二)有5名以上取得中级以上文物博物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
(三)有保管文物的场所、设施和技术条件;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三,文物行政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法》第八条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主管全国文物保护工作。地方各级人民 *** 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文物保护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 *** 承担文物保护工作的部门对本行
政区域内的文物保护实施监督管理。县级以上人民 *** 有关行政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文物保护工作。
3.保护文物的小知识,急
首先你要说清楚是什么样的文物啊!
可移动文物的防护,应首先注意博物馆库房和陈列室中的防潮、防震、防霉等防护措施,然后再对不同质地的各类文物分别进行防护,如铜铁器的防锈,砖石质地文物的防风化,丝绸纸张的防霉、防蠹、防老化等。
可移动文物的修复,可采取传统技艺与近代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如铜器害锈,可用机械取除或用电解还原法取除;竹木漆器的脱水,可用自然干燥法,或用醇醚联浸、冰冻升华、高分子材料渗透聚合法;残毁的书画多采用传统的揭裱方法修复;近代书刊可用丝网加固;古代丝网绢帛可用熏蒸法杀菌;脆弱纺织品可用丝网加固或传统的装裱方法加固;陶瓷器断裂用虫胶或环氧树脂等高分子材料粘接。
4.保护文物的小知识,急
一,文物不同于艺术品 现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收藏热,其中既有文物又有艺术品,但是艺术品不等于文物,那么什么是文物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法》第2条的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下列文物受国家保护: (一)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壁画; (二)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的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代; 现代重要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 (三)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 (四)历史上各时代重要的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和图书资料等; (五)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
文物认定的标准和办法由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制定,并报国务院批准(文物管理部门一般认为1966年以前的符合文物条件的才是文物—括号内是笔者加的)。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同文物一样受国家的保护。
我国有文物法和实施条例,但是没有关于艺术品的法律,这给市场上的交易带来了混乱,使得许多收藏者被所谓的拍卖公司欺骗。但是文物管理部门对艺术品没有管理权限,这使得专空子者很是猖狂。
二,设立文物商店的条件 设立文物商店,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2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注册资本; (二)有5名以上取得中级以上文物博物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 (三)有保管文物的场所、设施和技术条件;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三,文物行政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法》第八条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主管全国文物保护工作。
地方各级人民 *** 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文物保护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 *** 承担文物保护工作的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文物保护实施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 *** 有关行政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文物保护工作。
5.【保护文物的小知识,一定要简短
首先你要说清楚是什么样的文物啊!可移动文物的防护,应首先注意博物馆库房和陈列室中的防潮、防震、防霉等防护措施,然后再对不同质地的各类文物分别进行防护,如铜铁器的防锈,砖石质地文物的防风化,丝绸纸张的防霉、防蠹、防老化等.可移动文物的修复,可采取传统技艺与近代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如铜器害锈,可用机械取除或用电解还原法取除;竹木漆器的脱水,可用自然干燥法,或用醇醚联浸、冰冻升华、高分子材料渗透聚合法;残毁的书画多采用传统的揭裱方法修复;近代书刊可用丝网加固;古代丝网绢帛可用熏蒸法杀菌;脆弱纺织品可用丝网加固或传统的装裱方法加固;陶瓷器断裂用虫胶或环氧树脂等高分子材料粘接.。
6.小学生怎么保护文物
1.不到处乱刻“XX到此一游”。
2.多学习文物保护的知识。
3.多了解文物的价值及文物存在的意义。
4.向公共宣传保护文物的相关知识。
5.对破坏盗取文物的不法行为作斗争。
1、从我做起,做一个文明的游客。
2、号召少先队来阻止那些在长城乱扔垃圾的人。
3、提醒公民不在长城设点收费,让长城变得更美丽。
4、对破坏长城的人进行诉责。
5、添加保护长城的标语牌。
6、不携带危险物品,不扔烟头。
7、在长城内见到垃圾应随手捡起。
8、不在长城上面往下扔垃圾,保护长城周围的环境。
9、不应在长城上乱涂乱画。
10、不要在长城上大声吵闹,破坏了别的游人的好心情。
7.文物的保护知识有哪些
1、什么是文物? 文物是人类社会生活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
也可以说,它是历史上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遗存,是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是重要的文化遗产。 2、可移动文物有哪些分类? 可移动文物分为以下26大类:青铜器、玉器、陶瓷、金银器、钱币、雕塑、书画、漆器、家俱、科技文物、铜镜、古籍善本、玺印、竹木骨角雕刻、织绣、甲骨、文房四宝、紫砂器、古董钟表、景泰蓝、鼻烟壶、宣德炉、砖瓦、宝石、扇子、杂项。
3、古文化遗址有哪些? 古文化遗址是指古人的建筑废墟及自然环境改造利用后的遗留痕迹。古文化遗址主要包括古代的城堡、宫殿、村落、居室、作坊、寺庙遗址。
此外还包括当时的矿穴、采石坑、窖穴、仓库、水渠、水井、窖址等经济建筑遗存,壕沟、栅栏、围墙、边塞烽燧、长城、界壕等防御性设施遗存。 4、不可移动文物有哪些? 不可移动文物包括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
5、古文化遗址有那些? 古文化遗址是指古人的建筑废墟及对自然环境改造利用后的遗留痕迹。 古文化遗址主要包括古代的城堡、宫殿、村落、居室、作坊、寺庙遗址。
此外还包括当时的矿穴、采石坑、窑穴、仓库、水渠、水井、窑址等经济建筑遗存,壕沟、栅栏、围墙、边塞烽燧、长城、界壕等防御性设施遗存。 6、什么是古墓葬? 古墓葬即古人埋葬尸体的坟墓。
人类将死者的尸体或其残余按特定方式安置在特定的场所叫“葬”,放置尸体或其残余的特定设施叫“墓”,中国考古学常将二者合称为“墓葬”。 7、什么是祖传文物? 祖传文物又称为传世文物,是指在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已经归个人或者其家庭所有,而在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又继续归该个人所有或者传承给其继承人的文物。
8、古建筑的种类有哪些? 古建筑指保存至今的古代各时期的房屋、桥梁、水坝、隧道、等建筑物。它们可按功能分为四大类:(1)皇家宫殿、陵寝、坛庙和王府、官署等;(2)私家园林、名人故居、居民和祠堂、会馆、楼阁、书院、戏台等供集体活动的建筑;(3)古代生产和科学技术活动的建筑物,如都江堰、赵州桥、古观象台等。
(4)古代的庙宇、佛塔、道观、 *** 寺等宗教建筑。 9、为什么要对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加以保护? 因为古脊椎动物化石对研究地球在古脊椎动物繁盛时代的历史以及当时地球上的生态环境等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古人类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及其进化历程等科学问题的最重要材料。
10、哪些文物是国有文物?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出土的文物都是国有文物,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出土的文物,已经作为传世文物归私人所有的文物除外。 11、什么是考古发掘?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的考古是指在中国境内地下、内水和领海所进行的一切田野考古发掘和水下考古活动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是‘考古发掘系指在发现具有考古特征的实物的任何研究,不论这种研究涉及挖掘土地还是对地面的系统勘探,也不论这种研究是在一成员国内陆或领海的水底地层上或地层下进行’。 12、什么是文物收藏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所指的文物收藏单位,是指通过征集、收藏文物并对文物进行展览、展示,承担文物研究、宣传、教育功能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机构,包括博物馆、图书馆、纪念馆等,在国际上这类机构被通称为博物馆。
13、文物保护工作的主管部门是哪些? 主管全国文物保护工作的是国家文物管理局;云南省文物保护工作的主管部门是云南省文物局;各州市、县(市)区人民 *** 文物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主管本地的文物保护工作。 14、哪些文物可以复制?复制时有什么要求? 严重受损,难于长期保存,濒临损坏且有珍贵价值的文物;未进行保护技术处理,而又急需提供给观众欣赏的文物;陈列环境不佳,为避免损坏的文物;为充实丰富陈列内容而展出的非本馆文物;为给私人收藏家用于纪念的其捐赠给博物馆收藏的文物。
复制品要忠实于藏品原件的原状,应具有真实性。普通复制品要求在造型、规格、纹饰、文字、色彩、质感、风格、完残等方面均与原件保持一致。
要求标准高的复制品在材料质地、化学成分、物理性能、重量、硬度、音响、手感等方面,也要与原件基本相同。 复制品应注明标志、避免真伪不分,造成混乱。
15、什么是哄抢国有文物? 哄抢国有文物主要是指聚众多人,公然夺取国有文物且数额较大的行为。哄抢国有文物的行为不仅是侵夺了国家的财产所有权,而且侵犯了社会正常管理秩序。
构成犯罪,必须符合以下条件:一是犯罪主体是哄抢国有文物的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人。二、是行为客观方面表现为纠集多人,采取哄闹、滋扰或者其他手段,公然夺取国有文物,纠集多人哄抢行为的主要特征。
三是行为人主观方面是出于故意,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16、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如何划定? 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是指对文物保护单位本体及周围一定范围实施重点保护的区域,以保护文物保护单位的安全。
8.关于保护文物的手抄报资料~
文物保护技术 Preservation Techniques of Cultural Relics文物保护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专业知识,包括文物制作、保护以及与防治有关的科学技术、材料性能、操作工艺和各种勘察、检测等。
文物在保存过程中,经受着两种因素的破坏,即:①人为的破坏。如古建筑、石窟寺、古墓葬被战火焚毁、被拆除或维修不当失去原貌;铜铁器、书画、竹木漆器、陶瓷等因保护、搬运不当被损坏。
②风、雨、雷、电、火、地震、光线、虫害、霉菌等自然因素对文物造成的破坏。 中国文物保护方面的技艺历史悠久,在唐代(618~907)就有用木楔拨正歪闪古建筑梁架的记载,另据黄休复的《益州名画录》载,成都曾迁移三堵墙的壁画,经过 200多年仍完好如初。
字画保护的揭裱技术,到唐代已相当成熟。“漆粘石头,鳔粘木”更是流传很久的修复石质文物和木质文物的传统技艺。
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高分子材料、物理检测技术逐渐引进到文物保护工作中来。 欧洲一些国家在18世纪左右,曾使用以牛奶、石灰水混合的可赛因修复壁画的传统技艺,一直流传到现在。
防护技术 文物保护应遵照预防为主,维修为辅的方针。不可移动文物的防潮、防漏、防火、防雷、防震等,主要依靠工程技术来解决,而防虫害、鸟害等,则主要采用工程技术与化学处理相结合的办法。
大气中的粉尘、二氧化硫和含硫化合物等对文物的污染超过国家规定标准时,应解除污染源,在国家标准许可范围内的,应绿化环境、减轻污染,同时要严格控制新添污染源。 可移动文物的防护,应首先注意博物馆库房和陈列室中的防潮、防震、防霉等防护措施,然后再对不同质地的各类文物分别进行防护,如铜铁器的防锈,砖石质地文物的防风化,丝绸纸张的防霉、防蠹、防老化等。
修复技术 木构建筑物整体歪闪,打牮拨正后,再作加固处理。构件局部残损应剔补、墩接。
大构件糟朽中空的,可用不饱和聚酯树脂等高分子材料灌注加固,糟朽严重的按原制更换。 砖石结构古建筑,整体歪闪,应先做定点、定期观测,经加固后稳定的,就不再做地基处理。
裂缝可采用加箍和灌浆的方法加固,砌体残缺可剔补,如无法剔补可局部或全部拆除并按原样重砌。石窟寺的山体裂隙,采用喷铆加固或灌浆加固,渗水漏水处要疏导、截流。
石雕、石刻等石质文物表面风化应用有机硅类的高分子材料封护。 古建筑的修复,应做到能小修的不大修,能局部拆落的不全部拆落,尽量保留原构件,以保留古建筑的历史价值。
对于古建筑中带有雕刻的瓦兽件、木雕、砖雕、石雕等艺术构件,要慎重处理,尽量做到不换或少换。对塑像、壁画、彩画等附属艺术品,更不能随意修补。
可移动文物的修复,可采取传统技艺与近代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如铜器害锈,可用机械取除或用电解还原法取除;竹木漆器的脱水,可用自然干燥法,或用醇醚联浸、冰冻升华、高分子材料渗透聚合法;残毁的书画多采用传统的揭裱方法修复;近代书刊可用丝网加固;古代丝网绢帛可用熏蒸法杀菌;脆弱纺织品可用丝网加固或传统的装裱方法加固;陶瓷器断裂用虫胶或环氧树脂等高分子材料粘接。 文物修复中采用的新材料、新工艺必须保证不损害文物的历史价值,包括文物的造型、材质、色泽、强度等,同时还要有可逆性。
古建筑构件维修时所用的新材料还应遵守只能加强不能代替的原则。 检测技术 主要用于对文物残伤痕迹的探测、质地结构化学成分的分析和年代的测定。
探伤常用 X光、超声波等;质地结构的分析常用电子显微镜、金相显微镜观测;文物的化学成分常用光谱、质谱分析;模糊不清、显示反差甚小的墨迹绘画等,可采取红外照像的方法;木材等含碳物质可用碳十四测定年代;陶瓷砖瓦等可用热释光测定年代。 石质文物保护技术 Preservation Techniques of Stone Cultural Relics石质文物因受到日照、水浸蚀、地震等自然营力作用和环境污染、小气候改变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粉化、变色、生霉、起甲、酥碱、劈裂、蚀空、凝浆、崩塌、倾覆等破坏形态。
石窟寺保护技术 首先应调查病害。调查工作有以下几个步骤:①测绘地形图、窟区平面图、立面图、纵横剖面图等。
测图方法有经纬仪导线测量、控制网测量、小平板测量。在进行立面测量、窟内石雕艺术品测绘时,可采用近景摄影测量的方法。
②环境质量评价。包括文物所在山体的地层、岩性、构造,水文地质条件,气象、水文、地震资料,污染源及造成的危害等。
应指出文物受到的主要危害和治理措施。③地球物理勘探。
为解决某个特殊目的而用,要在满足物理前提与必需的工作条件下才能收效。目前利用的物探方法有:直流电阻率法寻找渗水途径,微电极系法探测石窟表面风化层厚度,声波法测石窟风化程度,地震勘探进行窟前考古等。
④稳定性分析。许多石窟位于陡立的边坡内,属于陡坡与洞室相结合的三向空间。
分析其稳定性应从文物所在山体的岩性、裂隙、变形破坏过程、力学分析计算等方面进行研究,预测其变形破坏规律。对于体量较大的危险岩体还应进行结构面的分析、计算。
预防措施是指改善文物所处的环境,避免各种风化应力的继续破坏。主要措施是在石窟崖顶作。
9.关于保护文物的手抄报资料~
文物保护技术 Preservation Techniques of Cultural Relics文物保护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专业知识,包括文物制作、保护以及与防治有关的科学技术、材料性能、操作工艺和各种勘察、检测等。
文物在保存过程中,经受着两种因素的破坏,即:①人为的破坏。如古建筑、石窟寺、古墓葬被战火焚毁、被拆除或维修不当失去原貌;铜铁器、书画、竹木漆器、陶瓷等因保护、搬运不当被损坏。
②风、雨、雷、电、火、地震、光线、虫害、霉菌等自然因素对文物造成的破坏。 中国文物保护方面的技艺历史悠久,在唐代(618~907)就有用木楔拨正歪闪古建筑梁架的记载,另据黄休复的《益州名画录》载,成都曾迁移三堵墙的壁画,经过 200多年仍完好如初。
字画保护的揭裱技术,到唐代已相当成熟。“漆粘石头,鳔粘木”更是流传很久的修复石质文物和木质文物的传统技艺。
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高分子材料、物理检测技术逐渐引进到文物保护工作中来。 欧洲一些国家在18世纪左右,曾使用以牛奶、石灰水混合的可赛因修复壁画的传统技艺,一直流传到现在。
防护技术 文物保护应遵照预防为主,维修为辅的方针。不可移动文物的防潮、防漏、防火、防雷、防震等,主要依靠工程技术来解决,而防虫害、鸟害等,则主要采用工程技术与化学处理相结合的办法。
大气中的粉尘、二氧化硫和含硫化合物等对文物的污染超过国家规定标准时,应解除污染源,在国家标准许可范围内的,应绿化环境、减轻污染,同时要严格控制新添污染源。 可移动文物的防护,应首先注意博物馆库房和陈列室中的防潮、防震、防霉等防护措施,然后再对不同质地的各类文物分别进行防护,如铜铁器的防锈,砖石质地文物的防风化,丝绸纸张的防霉、防蠹、防老化等。
修复技术 木构建筑物整体歪闪,打牮拨正后,再作加固处理。构件局部残损应剔补、墩接。
大构件糟朽中空的,可用不饱和聚酯树脂等高分子材料灌注加固,糟朽严重的按原制更换。 砖石结构古建筑,整体歪闪,应先做定点、定期观测,经加固后稳定的,就不再做地基处理。
裂缝可采用加箍和灌浆的方法加固,砌体残缺可剔补,如无法剔补可局部或全部拆除并按原样重砌。石窟寺的山体裂隙,采用喷铆加固或灌浆加固,渗水漏水处要疏导、截流。
石雕、石刻等石质文物表面风化应用有机硅类的高分子材料封护。 古建筑的修复,应做到能小修的不大修,能局部拆落的不全部拆落,尽量保留原构件,以保留古建筑的历史价值。
对于古建筑中带有雕刻的瓦兽件、木雕、砖雕、石雕等艺术构件,要慎重处理,尽量做到不换或少换。对塑像、壁画、彩画等附属艺术品,更不能随意修补。
可移动文物的修复,可采取传统技艺与近代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如铜器害锈,可用机械取除或用电解还原法取除;竹木漆器的脱水,可用自然干燥法,或用醇醚联浸、冰冻升华、高分子材料渗透聚合法;残毁的书画多采用传统的揭裱方法修复;近代书刊可用丝网加固;古代丝网绢帛可用熏蒸法杀菌;脆弱纺织品可用丝网加固或传统的装裱方法加固;陶瓷器断裂用虫胶或环氧树脂等高分子材料粘接。 文物修复中采用的新材料、新工艺必须保证不损害文物的历史价值,包括文物的造型、材质、色泽、强度等,同时还要有可逆性。
古建筑构件维修时所用的新材料还应遵守只能加强不能代替的原则。 检测技术 主要用于对文物残伤痕迹的探测、质地结构化学成分的分析和年代的测定。
探伤常用 X光、超声波等;质地结构的分析常用电子显微镜、金相显微镜观测;文物的化学成分常用光谱、质谱分析;模糊不清、显示反差甚小的墨迹绘画等,可采取红外照像的方法;木材等含碳物质可用碳十四测定年代;陶瓷砖瓦等可用热释光测定年代。 石质文物保护技术 Preservation Techniques of Stone Cultural Relics石质文物因受到日照、水浸蚀、地震等自然营力作用和环境污染、小气候改变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粉化、变色、生霉、起甲、酥碱、劈裂、蚀空、凝浆、崩塌、倾覆等破坏形态。
石窟寺保护技术 首先应调查病害。调查工作有以下几个步骤:①测绘地形图、窟区平面图、立面图、纵横剖面图等。
测图方法有经纬仪导线测量、控制网测量、小平板测量。在进行立面测量、窟内石雕艺术品测绘时,可采用近景摄影测量的方法。
②环境质量评价。包括文物所在山体的地层、岩性、构造,水文地质条件,气象、水文、地震资料,污染源及造成的危害等。
应指出文物受到的主要危害和治理措施。③地球物理勘探。
为解决某个特殊目的而用,要在满足物理前提与必需的工作条件下才能收效。目前利用的物探方法有:直流电阻率法寻找渗水途径,微电极系法探测石窟表面风化层厚度,声波法测石窟风化程度,地震勘探进行窟前考古等。
④稳定性分析。许多石窟位于陡立的边坡内,属于陡坡与洞室相结合的三向空间。
分析其稳定性应从文物所在山体的岩性、裂隙、变形破坏过程、力学分析计算等方面进行研究,预测其变形破坏规律。对于体量较大的危险岩体还应进行结构面的分析、计算。
预防措施是指改善文物所处的环境,避免各种风化应力的继续破坏。主要措施是在石窟崖顶作。
一、违法哄抢,藏匿行为
哄抢者承担的是上交文物责任,承担保证和悔改的责任以及举报他人的责任。这些哄抢者需要把这些哄抢过来的宋代古币给交到有关部门,公安局也可以,文物局也可以,这是他们应该承担的必须的责任。同时,哄强者也应该。根据《文物保护法》规定:“境内地下、内水和领海中遗存的一切文物,属于国家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哄抢、私分、藏匿。”
虽然小区挖出这么多宋代的古币,但是不管你是在哪里挖到的,这都属于我们国家所有。就像是你住的房子,你只是拥有居住权却没有所有权。有些人说了,我在我自己家的院子挖到的古物,那算是我个人所有吗?同样不属于你个人所有,因为你盖的房子虽然是属于你自己的,但是你盖房子的那块地皮是属于国家所有的。国家批给你,借给你让你去在那里盖房,而不是说把那块地完全的给你。如果地皮给你的话那不就是属于古代的分封制了吗,我们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绝对不搞古代奴隶制,分封制以及资本主义那一套。
二、不构成不当得利,但是违反《文物保护法》
这种哄抢的行为他不构成不当得利,但绝对是违反我刚才所说的文物保护法。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的依据损害他人而取得的利益。本身小区挖出来的古币就属于国家的东西,并不属于他人的利益,因此他跟不当得利是完全没有关系的。但是宋代的古币属于文物,它一定是受文物保护法所限制的,不过好在的就是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说,目前已经上缴了166公斤的古钱币,基本上已经差不多了。关键那还有摄像头,没上缴的一个也跑不了。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加强文物的保护管理,促进世界文化名城建设,发展天府文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成都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文物保护管理活动。
本条例所称的文物包括:
(一)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或者体现天府文化核心内涵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壁画;
(二)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的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
(三)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
(四)历史上各时代重要的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和图书资料等;
(五)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以及体现天府文化鲜明特质的代表性实物。第三条 本市文物保护工作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着力推进天府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建设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体系。第四条 市文物主管部门主管全市文物保护工作;区(市)县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内的文物保护工作。
发展改革、教育、民宗、公安、财政、规划和自然资源、住建、城市管理、交通运输、水务、公园城市、市场监管、应急管理、海关等有关部门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依法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第五条 市和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将文物保护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第六条 市和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文物安全长效机制,组织制定和实施重大文物安全事故的防范和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定期检查、定期报告制度和文物安全责任制度,建立并公布文物保护单位、国有文物收藏单位安全责任清单。第七条 市和区(市)县文物主管部门应当负责建立健全本辖区内文物保护监督管理制度。
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由核定公布该文物保护单位的人民政府划定,作出标志说明,建立记录档案,明确专门机构或者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记录档案,应当报四川省文物主管部门备案。
市和区(市)县文物主管部门应当根据辖区内国有文物收藏单位馆藏文物的级别,负责制定并落实相应的安全措施。第八条 鼓励建立文物价值传播推广体系,将文物保护利用常识纳入中小学教育体系和干部教育体系。鼓励中小学利用文物保护单位和博物馆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二章 考古发掘第九条 市文物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开展本市行政区域内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工作。考古勘探发掘单位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办理考古勘探发掘报批手续。涉外考古发掘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考古涉外工作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都不得擅自勘探发掘。第十条 市和区(市)县文物主管部门应当在文物普查的基础上,会同规划和自然资源等有关部门划定地下文物埋藏区和地下文物重点监测区。第十一条 在地下文物埋藏区、地下文物重点监测区内进行建设的新供地项目,土地储备机构应当在土地入库前向市文物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地下文物调查勘探发掘手续;其他用地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申请项目生成前向市文物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地下文物调查勘探发掘手续,并持文物调查勘探发掘完毕证明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
在前款规定区域外实施建设时,建设单位应当事先会同市文物主管部门在工程范围内有可能埋藏文物的区域进行文物调查或者勘探工作。调查、勘探中发现文物的,由市文物主管部门在调查勘探结束后十个工作日内提出处理办法。第十二条 配合建设开展的文物调查勘探、考古发掘,所需经费由建设单位列入建设工程预算。具体收取范围和标准,按照国家和四川省有关规定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截留。第十三条 在建设工程或者农业生产中,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发现文物,应当立即停止施工、生产,保护好现场,并报告所在地文物主管部门。文物主管部门在接到报告后,如无特殊情况,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赶赴现场,并在七日内提出处理意见,发现重要文物的应当及时依法上报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四川省文物主管部门。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积极配合考古发掘单位,及时进行文物清理发掘。
依照前款规定发现的文物,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哄抢、私分、藏匿。
成都发现超6000座各朝古墓原因是根据目前挖掘掌握的情况可以推断,专家推测,从战国时期开始直至明清,墓地附近一直存在着一个繁盛的政治经济文化商业中心。而墓葬发现地,很可能是各朝代延续使用的公墓所在地。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左志强表示,成都的华阳现在还保留有唐代时期广都城的城址,但文献记载,早在汉晋时期广都城就已经存在,但一直无法考证具体位置。
再具体一些,从大量汉晋墓葬靠北的位置来看,汉晋广都城有极大可能就在新川创新科技园以北,而这里就是当时县城的公共墓地。
扩展资料:
出土“郫戈”价值堪比“成都矛”
随着发掘的进一步推进,规模庞大的墓葬群出土了数以万计的珍贵文物,在发掘的战国墓葬里,考古人员发现了在铜戈装柄部位刻有郫县“郫”字的郫戈,这个文物的价值不亚于之前在蒲江船棺出土的“成都矛”。
专家认为,刻有“郫”字武器的发现,对于历史上郫县的秦代置县考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证据,也是古蜀走向国家统一行政体系的重要实证材料。秦国在蜀地设置郡县,为统一六国推行郡县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时间一点点推移,考古工作有序推进,各个时期的墓葬也陆续出土了包括陶器,铜器、银器和石质等各类文物。今年3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复工,再次对园区剩下的墓葬进行发掘,在标注为五根松地点的墓群又有了重要的发现。4月16号,记者被允许进入五根松考古发掘现场采访,站在黄土小山坡上,开阔的视野之下,一座座跨越千年,各个时期的古墓一览无余。
参考资料来源:四川网-一眼千年!成都新川创新科技园片区发现超6000座古墓
何家山,绵阳考古的一个关键词。1989年11月、1990年2月,这里连续发现两座东汉崖墓,出土包括大铜马及牵马俑、摇钱树等国宝级文物在内的多种质地、多个类别文物一百余件、钱币五百余枚,轰动一时。这两座汉墓,就是何家山1号墓和2号墓。
鲜为人知的是,大约一百年前,同样是何家山,也曾发现一座汉墓,并出土大量珍贵文物。遗憾的是,那批文物没有赶上好的时代,很快散入人世,不知所踪。晚清绵州文人吴朝品现场踏勘了被哄抢之后的墓室,目睹现场剩下的一些钱纹砖,写下一首《西山新得古砖歌并序》,留给后人一些似断还续的线索。
我们不妨按照古墓葬定名惯例,把当年那座崖墓命名为“何家山零号墓”,让时间回溯至大清光绪十八年九月十六日。
这一天,吴朝品听说城西何家山惊现古墓,于是赶赴现场查看。何家山在绵阳一环路西段之西、绵阳中学西北外,晚清时的地理概念是“城西五里”;一百年来,何家山渐渐被城市蚕食,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表述是“市西郊约一公里”;今天要把地图放到很大才看得见了。吴朝品赶到何家山时,距古墓发现,已时隔两天,他看见的,是哄抢之后的现场:敞开的墓室,还散存一些古砖。向知情者了解后,吴朝品获知大量珍贵信息。情况大致是:
九月十四日下午三点至五点之间,有人在何家山放牛,踩出一个洞穴,现出一座古墓,墓深数尺,宽二丈有余,墓室内部嵌古砖,有铜人、瓦人、玉簪、奠池、五铢钱等随葬品,除了一些古砖,墓里的随葬品很快被围观者哄抢一空,没人见到有文字的碑碣。
吴朝品有着很高的学术素养,甚至具备一定的考古学素养。光绪十四年绵州涨水,江边冲出古砖,有“建初二年”年号,他就很有兴致地作过考证,认为该“建初”很可能是李特政权的年号。针对零号墓的墓葬年代、墓主身份,他的分析很有见地。
“金当为铢,或从径易,故省朱耳”,他认为“五金”应是“五铢”,匠人制砖时图简便,故意把“铢”字省去声旁。判断犀利,非常专业。
“汉铸五铢,晋魏至隋用之”,寥寥十个字,体现出专家风范,根据墓葬中的钱币判断墓葬年代,在今天也是一种实用的方法。“汉晋之间十八九”,对尚未形成准确定性的历史年代,在适当的范围内模糊化,可谓经验丰富,即便参加今天的记者招待会,也胜任裕如。
“初疑隧道创豪家,当时权贵跻台斗”,根据现场调查获知墓中所出的随葬品,吴朝品判断墓主位高权重,是重要人物;“绵于汉为重地,公卿世族,宦辙实繁”,历史记载也是考古研究的主要依据。
“历千万祀为宾友”,诗人还很幽默,随葬的雕塑造像,本来是作为墓主的奴仆而存在,但在墓中与墓主共同享受祭祀,时间已久,也便成了朋友。
古今语歧,吴朝品还提到“奠池”,颇为难解。既冠以“奠”,或属礼器范畴。吴朝品诗云,“奠池觥觥光兕卣”,既称“光兕卣”,则此“奠池”质地为金属的可能性较大;“觥觥”,具刚直、健壮之貌,与兕卣等青铜器置放在一起,“奠池”,很可能是铜案,何家山2号墓就曾出土一件铜案。
然而遗憾的是,吴朝品的推断,只是根据别人口述的情况凭空推断,他面前除了一些汉砖,只有空空的墓室。
我们来比一比墓室大小。何家山2号墓“单室券顶,墓室平面略呈梯形,长5.35,前宽2.01,后宽2.16,高约2米”*。据吴朝品的描述,何家山零号墓“深数尺,广二丈余”,这里的“深”,当指高度,“广”指长度。按照一般的习惯,“数尺”可以理解为口语“好几尺”,一般大于5而小于10,按最保守的算法,估作6尺,即已接近2米,“二丈余”,粗加换算,超过6.5米,零号墓从规模而言,不在2号墓之下。
再比一比出土文物。何家山2号墓出土了大铜马及牵马俑、摇钱树,陶器、青铜器近百件,多属精品。零号墓经过两天的哄抢,除部分汉砖,其他文物丧失殆尽,我们只能根据吴朝品了解到的信息来进行大致判断。首先,从“奠池觥觥光兕卣”来看,青铜器的数量是不少的,“玉簪瑟瑟压涂车”,还有零星的玉器、陶车,“瓦人”即陶俑,这些文物与何家山2号墓除大铜马摇钱树之外的其他文物,大致是相当的。最神秘的所谓“铜人”,不知道是牵马俑还是人体模型?如果是牵马俑,那么按理也该有马;“铜人”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中医史上著名的“针灸铜人”——当然,只是想想而已。
通过对比,大致可以看出,零号墓与2号墓完全是一个等级的,2号墓的墓主是谁?今人一直没能解答,那么零号墓的墓主就更是一个永远的悬疑。
*何志国《四川绵阳何家山2号东汉崖墓清理简报》,1991年第3期《文物》
附:吴朝品《西山新得古砖歌并引》
去绵州城西五里何家山,荒坟累累,土人牧牛,忽破一穴,深数尺,广二丈余,四围皆古砖,砖狭而长,刻钱文,有“五金”二字,金当为铢,或从径易,故省朱耳。又有铜人、瓦人、玉簪、奠池、五铢钱,土人争攫之,碑碣杳然。时光绪十八年九月。汉铸五铢,晋魏至隋用之。绵于汉为重地,公卿世族,宦辙实繁,铜人瓦人,略同造像,若玉簪、奠池,则为舍中物无疑。《南齐书》云,太祖在淮,得锡趺,有篆文,莫能识。纪僧真曰,何必辨此,殆久远之物。兹穴年载辽敻,既无正譣,强为寻究,斯谬陋矣。以十四日己亥晡时出土,越二日,辛丑,余始闻之,因作古砖歌,用东坡石鼓歌韵。
壬辰九月日辛丑,我闻奇事询田叟。西山破穴得古砖,蛟虬屈盘风雷走。款识犹未悉颠末,鼓噪顷已传众口。摩挲认是前代物,谁欤识者千载后。砖刻五金即五铢,汉晋之间十八九。士女如云诧奇观,道旁杂还围衰柳。初疑隧道创豪家,当时权贵跻台斗。一朝牛蹄破天荒,耕夫惶急衣露肘。搜求铭志矢贞䂥,惟见刍灵抛苗莠。铜人瓦人象设存,历千万祀为宾友。纵异玉盌出人间,岂轻沙砾如乳彀。天家御寝瘗金蚕,尚书孔壁藏蝌蚪。此事无人析混茫,宂豫还宜咨黄耇。沧桑何待杞愚忧?珍宝莫使群盗嗾。玉簪瑟瑟压涂车,奠池觥觥光兕卣。只闻华封曾祝尧,翻讶古强能劝瞍。余生好古握丹铅,欲上衡山摹岣嵝。怪奇胡卢杳无稽,砖质细润坚且厚。自从蓝寇扰巴西,戡乱功臣记某某。故家乔木半湮沈,文采风流复何有?一丁识字胜披榛,两石弯弓须求杻。古帝精魂啼杜鹃,世事浮云幻苍狗。涪陵太守阙谁堪,李顼碣石今无偶(太守庞肱阙、李顼碣,俱见《州志》。)。生世已晚莫怨嗟,坟记探篹穷皓首。往年砖出号建初,涪江盛涨费攻掊(戊子七月,涪水漫溢,江边掘砖,有“建初二年”字。)。疑是李特僭蜀中(汉章帝号建初,特亦称建初。),居人掀簸皆争取。㽃瓳㼗治甄□(潼按,絫+瓦)㼢,霾没千年谢尘垢。昔闻石鼓戹岐阳,天皇常令鬼神守。成都重镇属绵州,几许名公夸不朽。古砖古砖共见之,西山与汝齐年寿。
责任声明:凡注明“来源:成都号”的文章均由成都号整理,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如本网内容涉及版权、隐私等权利问题,请相关权利人及时在线反馈给成都号,本网承诺会及时处理。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了解更多成都本地办事、民生热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成都号
cdmao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