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追肥一般以氮肥为主,追肥时间多在来年春天的返青至拔节期。
小麦返青后,便进入以根、叶、蘖为生长中心的时期,当年冬小麦的产量水平对此时期氮营养供应的反应非常敏感,这也叫氮营养临界期。
此时期若氮营养不足,则会造成苗小,分蘖少,群体不够,难获高产。但如果追施氮肥过多,氮营养过剩,会造成叶大、蘖多,群体过大,将来必定茎长秆细,易倒伏,并且穗粒少、粒重轻,也难获高产。
因此,冬小麦追肥量和追肥时期应视小麦苗情而定。追施氮肥量一般约占总施氮量的50~70%。
对于肥力较好、长势正常、群体适中的壮苗麦田,应采取促控结合,坚持“冬前促、返青控,拔节以后攻穗重”的管理原则,在拔节时期每亩追施 10公斤左右尿素;拔节期、扬花期、灌浆期可以追施沃叶磷酸二氢钾。
对于群体超过90万株的旺苗田,应以控为主,尽量避免大量养分消耗在苗期,造成后期脱肥。
小麦施肥
每生产一百公斤小麦籽粒大约需要纯氮四公斤左右,磷1.5公斤左右,钾3.5公斤左右。
小麦最怕胎里廋,施足底肥很关键,所以在耕地时需要增施有机肥,土杂肥的同时需要撒施三个十五的复合肥或者小麦专用肥五十公斤。
返青期根据小麦长势一般可追施尿素8-10公斤,苗旺不缺肥地块可不追施。
拔节期和孕穗期每亩追施尿素十五到二十公斤。
后期叶面喷肥,在小麦后期可喷施0.5-2%磷酸二氢钾,氨基酸类,腐殖酸类,海藻酸类叶面肥,可有效提高植株抗逆性而达到增产的目的。
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用
氮肥:能够增长分化时间,增加穗粒。 磷肥:提高小麦的分蘖以及生根数量。 钾肥:提升籽粒的重量以及成品的蛋白质含量。 硫肥:提升籽粒硬度,改善小麦粉品质。 硼肥:土壤中缺硼,会导致发育受阻,出现空壳现象。
小麦最喜欢哪些肥料
1、氮肥
分蘖期是小麦对氮素需求量最多的时候,这个时候缺少氮肥,会导致分蘖困难,减少植株穗数,幼穗分化缺氮,则会导致小穗小花骤减,小花退化,追施氮肥,能够增长分化时间,增加穗粒。
2、磷肥
小麦对磷素尤为敏感,磷素对根系生长非常重要,在植株萌芽阶段的需求量最高,施加磷肥能够显著提高小麦的分蘖以及生根数量,还能提升植株的抗寒能力。
3、钾肥
小麦拔节期以及孕穗期是吸收钾的高峰期,这个时候追施钾肥能提升生根量,使植株茎秆粗壮,防治叶片后期出现早衰,提升籽粒的重量以及成品的蛋白质含量。
4、硫肥
拔节期追施硫肥能显著增加小麦籽产量,随着硫肥用量增多而提升,硫肥还能提升籽粒硬度,改善小麦粉的品质,尤其对淀粉糊化影响较大,粘度有了显著提升。
5、硼肥
硼肥是所有植物的生殖所需元素,对植物开花结果有非常关键的作用,硼能促进小麦抽穗扬花期花粉的活力,土壤中缺硼,就会影响植株雄性器官发育受阻,最终出现空壳现象,抽穗扬花期及时使用硼肥就能正常开花结果。
对于小麦种植,想要保高产,施肥很关键,有一句俗语叫做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所以小麦种植施肥是高产的重中之重。我们从常见的氮、磷、钾入手,一般来说,小麦在生长过程中,氮磷钾是小麦营养三要素,在中上等肥力土壤,每100千克小麦籽粒,需要从土壤中吸收3.0千克氮、1.2千克五氧化二磷、3.0千克氧化钾,根据这个续费规律,我们科学施肥。
一般来说,小麦的生长周期是125-135天,相对较长,在此阶段要注意小麦需肥的规律,根据不同的时间阶段,及时的补充相应的大量或种微量元素,确保小麦生长所需要的肥料。冬小麦区在播种前,将有机肥和化学肥料撒施后耕翻入土,根据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结合当地植保站土壤分析的情况进行施肥,根据当地的土壤情况,化肥和有机肥结合使用,可以最大程度的改善小麦产量。
目前我国产小麦多在北方区域,但由于北方区域相对来说降水量较小,在施肥的时候尽量采用深施,也就是在小麦播种前将有机肥和化肥一次性深施,一般来说降水区域少的地方不需要追肥,一次深施即可。小麦施肥的原则是施足基肥,增施有机肥,由于我国当前不少区域由于常年使用化肥,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不足,适量的增施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土质情况,对小麦产量和质量有一定的帮助。
小麦在种植过程中要注意施拔节肥,不过要看小麦生长行情,如果小麦分蘖少,苗情不好,可以适当的早施拔节肥,如果苗情好,分蘖情况也好,可以适当的晚施,小麦看苗情施拔节肥,小麦分蘖多,苗情好、长势旺盛,应适当晚施,小麦分蘖少,苗情不好,长势弱,应适当早施。由于每年5月份北方天气多干热风,此时为了防止干热风危害,可以适当喷施0.2%磷酸氢二钾叶面肥1-2次,效果较好。
小麦施肥还需要注意瞎买两个关键需肥期,即小麦营养临界期和营养最大效率期,灵活掌握这两个时期至关重要,营养临界期是指在小麦幼苗期,由于根系还很弱小,吸收能力差,所以苗期需磷十分迫切。氮的营养临界期是在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的时候,冬小麦是分蘖和幼穗分化两个时期。生长后期补施氮肥,只能
增加茎叶中氮素含量,对增加穗粒数或提高产量已不可能有明显作用。
我们再来谈谈小麦营养最大效率期,所谓小麦营养最大效率期是指小麦吸收养分绝对数量最多、吸收速度最快、施肥增产效率也最高的时期。冬小麦的营养最大效率期在拔节到抽穗期,此时生长旺盛,吸收养分能力强。需要适时追肥,以满足小麦对营养元素的最大需要,获得最佳的施肥效果。最后总结一下,小麦所吸收的养分大部分来自当季施入的肥料,做好科学合理的施肥对小麦增产增收是十分必要的。
小麦生长发育中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有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等和微量元素铁、锰、硼、锌、铜、钼等,其中碳、氢、氧三元素占小麦干物质的95%左右,因其在空气和水中大量存在,可直接吸收利用,一般不感缺乏。其他元素则主要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虽然只占小麦干物质的5%左右,但对小麦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其中氮、磷、钾的需要量较大,而且有着重要生理作用,故称作肥料三要素。
肥料三要素对小麦生长发育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不能互相代替,缺少某一种或配合失调,都会使小麦生长受到影响。氮是氨基酸、蛋白质、酶、核酸及其他含氮物质的组成部分,是构成小麦细胞原生质的主要成分。氮素肥料能促进小麦根、茎、叶和分蘖的生长,增加绿色面积和叶绿素含量,加强光合作用。施氮肥后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叶片绿色加深。与适当磷素配合,在分蘖期可促进分蘖,在幼穗分化期,可增加小穗、小花数,提高结实率。生育后期保持适当的氮素营养,可提高粒重和改善子粒品质。氮素营养合理,则小麦植株健壮,生长良好;氮素缺乏,则叶片发黄,植株生长受到抑制,茎叶细小,分枝少,产量低;氮素过量,易造成生长过旺,植株徒长,易引起倒伏,成熟期延迟,同时增加成本,造成浪费。
磷是核苷酸、核酸、磷脂的组成成分,不仅是小麦细胞核的重要成分,还直接参与呼吸和光合作用,并参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分解和运转过程。磷素充足,有利于小麦分蘖、生根、穗发育及籽粒灌浆,可促进成熟,增加粒重。在冬季寒冷的地区,适当增施磷肥还可以增强小麦的安全越冬能力。磷素不足时,根系发育受到抑制,分蘖减少,叶色暗绿,无光泽,严重缺磷时,叶色发紫,光合作用减弱,抽穗开花期延迟,子粒灌浆不正常,千粒重降低,品质不良,影响产量。
钾不参与植物体内有机分子的组成,但它是许多酶的活化剂,另外,对气孔的开放是必需的。钾能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形成与转化,使叶中的糖分向正在生长的器官输送。钾能增强小麦抵抗低温、高温和干旱的能力。钾还可以促进维管束的发育,使茎秆坚韧,提高抗倒伏的能力。钾素不足时,小麦植株生长延迟,茎秆变矮而脆弱,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发育不良,容易倒伏;抗旱和抗寒能力减弱;分蘖力和光合作用都受到限制;叶片失绿,出现大、小斑点的死组织,下部叶片提早干枯;根系生长不良,抽穗和成熟期显著提早,穗少粒少,灌浆不足,产量降低,品质变劣。
肥料三要素对小麦的生长发育的作用不是彼此孤立的,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磷可以促进对氮和其他养分的吸收,钾也可以促进氮磷的转化,只有氮、磷、钾三要素以及其他必需营养元素的适当配合,才能发挥更大的肥效。

责任声明:凡注明“来源:成都号”的文章均由成都号整理,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如本网内容涉及版权、隐私等权利问题,请相关权利人及时在线反馈给成都号,本网承诺会及时处理。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了解更多成都本地办事、民生热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成都号
cdmao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