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叶可以吃。可以将它的叶子做成菜肴,味道十分可口,有特殊的清香。一般比较建议使用嫩叶,老叶的味道会比较差。它的花朵也可食用,可以做成菊花粥、菊花酒和菊花糕点等,晒干后的菊花还可以用来泡茶喝。
菊花
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之一,也是世界四大切花(菊花、月季、康乃馨、唐菖蒲)之一,产量居首。因菊花具有清寒傲雪的品格,才有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中国人有重阳节赏菊和饮菊花酒的习俗。唐·孟浩然《过故人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在古神话传说中菊花还被赋予了吉祥、长寿的含义。菊花在植物分类学中是菊科、菊属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按栽培形式分为多头菊、独本菊、大丽菊、悬崖菊、艺菊、案头菊等栽培类型;有按花瓣的外观形态分为园抱、退抱、反抱、乱抱、露心抱、飞午抱等栽培类型。不同类型里的菊花又命名各种各样的品种名称。菊花为短日照植物,在短日照下能提早开花。喜阳光,忌荫蔽,较耐旱,怕涝。喜温暖湿润气候,但亦能耐寒,严冬季节根茎能在地下越冬。花能经受微霜,但幼苗生长和分枝孕蕾期需较高的气温。最适生长温度为20℃左右。
菊花叶可一次栽培多年多次采收,但每年换地种植可提高产量与品质。菊花叶可成片种植,也可利用房前屋后或田边地角零星种植。零星种植多采用分株繁殖,成片种植则采用种子直播或育苗移栽。进行多年生栽培时,3~4年植株衰老,需进行更新。进行一年生栽培,9~10月植株现蕾时拔除老株,重新种植。在华南地区一般在2月上旬播种育苗,迟播的种子易丧失发芽力,4月上旬移苗定植或分株繁殖,5月就可采收嫩茎叶上市,在北方寒冷地区需在4月上旬方可播种。
菊花叶分小叶菊花叶和大叶菊花叶。前者叶片较小,叶缘裂刻深,叶柄常带淡紫色,产量较低,品质较差;后者又称板叶菊花叶,系自小叶菊花叶中选育而成,叶卵圆形,较宽大,末端较钝圆,叶缘裂刻浅而细,产量较高,品质较好。

菊花的叶子为绿色,叶互生,有短柄,叶片卵形至披针形,长 5-15公分,羽状浅裂或半裂,基部楔形,下面被白色短柔毛,边缘有粗大锯齿或深裂,基部楔形,有柄。
头状花序单生或数个集生于茎枝顶端,直径 2.5-20厘米,大小不一,单个或数个集生於茎枝顶端;因品种不同,差别很大。总苞片多层,外层绿色,条形,边缘膜质,外面被柔毛。
舌状花白色、红色、紫色或黄色。花色则有红、黄、白、橙、紫、粉红、暗红等各色,培育的品种极多,头状花序多变化;
形色各异,形状因品种而有单瓣、平瓣、匙瓣等多种类型,当中为管状花,常全部特化成各式舌状花;花期 9-11月。雄蕊、雌蕊和果实多不发育。
扩展资料:
菊花的适应性很强,喜凉,较耐寒,生长适温18-21℃,最高32℃,最低10℃,地下根茎耐低温极限为10℃。花期最低夜温17℃,开花期(中、后)可降至15-13℃。
喜充足阳光,但也稍耐阴。较耐干,最忌积涝。喜地势高燥、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轻松肥沃而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在微酸性到中性的土中均能生长,而以PH6.2-6.7较好。
秋菊为长夜日植物,在每天14.5小时的长日照下进行茎叶营养生长,每天12小时以上的黑暗与100摄氏度的夜温则适于花芽发育。但品种不同对日照的反应也不同。
菊花叶又名菊花脑、菊花菜,为菊科茼蒿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可作多年生或一年生栽培,原产我国,其适应性强,在华东、华中、华北等地均有种植,尤以江苏南京种植较多,已成为这一地区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蔬菜。菊花叶主要以嫩梢茎叶供食用,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并含有黄铜类和挥发油等,具有浓郁的菊香清凉风味,炒食、汤食皆宜,兼有清热解毒,调中开胃,降血压等功效。
菊花叶株高30~90厘米,茎直立或匍匐生长,半木质化,分枝性强,叶腋抽生侧枝。单叶互生,卵圆形或长椭圆形,叶长2~6厘米,宽1~2.5厘米,叶缘具粗大复锯齿或二回羽状深裂,表面绿色,背面淡绿色。典型的菊科黄色头状花序生于枝顶端,花期在10~11月,12月间成熟,种子为瘦果,细小、灰褐色,千粒重1.6克左右。
责任声明:凡注明“来源:成都号”的文章均由成都号整理,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如本网内容涉及版权、隐私等权利问题,请相关权利人及时在线反馈给成都号,本网承诺会及时处理。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了解更多成都本地办事、民生热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成都号
cdmaolife